第十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4-17 09:33: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0年七年级第二学期数学第十章测试卷
(第10章 数据的收集与描述)
(本卷共有六个大题,23小题,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为了了解一批电脑的寿命,从中抽取200台电脑进行试验,这个问题的样本是( ).
A.这批电脑 B.这批电脑的寿命
C.所抽取的200台电脑的寿命 D.200
2.要了解某地农户用电情况,抽查了部分农户在某地一个月中用电情况:用电15度的有3户,用电20度的有5户,用电30度的有7户,那么平均每户用电( ).
A.23.7度 B.21.6度 C.20度 D.5.416度
3.下列调查中:①为了了解七年级学生每天做作业的时间,对某区七年级⑴班的学生进行调查;②爱心中学美术爱好小组拟组织一次郊外写生活动,为了确定写生地点,对美术爱好小组全体成员进行调查;③为了了解观众对电视剧的喜爱程度,数学兴趣小组调查了某小区的100位居民,其中属于抽样调查的有( ).
A. 3个 B. 2个 C. 1个 D. 0个
4.请指出下列抽样调查中,样本缺乏代表性的是( ).
①在某大城市调查我国的扫盲情况;②在十个城市的十所中学里调查我国学生的视力情况;③在一个鱼塘里随机捕了十条鱼,了解鱼塘里鱼的生长情况 ;④在某一农村小学里抽查100名学生,调查我国小学生的建康状况.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5.右图是甲、乙两户居民家庭全年支出费用的扇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下面对全年食品支出费用判断正确的是( ).
A. 甲户比乙户多 B. 乙户比甲户多
C.甲、乙两户一样多 D. 无法确定哪一户多
6.将100个数据分成8个组,如下表:

组号 1 2 3 4 5 6 7 8
频数 11 14 12 13 13 x 12 10
则第六组的频数是( ).
A. 12 B. 13 C. 14 D. 15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7.调查某城市的空气质量,应选择 (填“抽样”或“全面”).
8.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为23,若确定组距为3,则分成的组数是_________.
9.某校七年级(1)班60名学生在一次英语测试中,优秀的占45%,在扇形统计图中,表
示这部分同学的扇形圆心角是 度;表示良好的扇形圆心角是120°,则良好的学
生有 .
10.已知一个样本容量为50,在频数分布直方图中,各小长方形的高比为2∶3∶4∶1,那
么第二组的频数是 .
11.有40个数据,共分成6组,第1~4组的频数分别为10,5,7,6.第5组的频率是0.1,
则第6组的频数是________.
12.某校九年级部分学生做引体向上的成绩进行整理,分成四组,其中15次以下占比例为5%,16~19次占15%,20~27次占30%,28次以上有25人,若20次以上为及格(包括20次),如果该校有600名学生,你估计能通过引体向上检测的约有 人.
三、(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3.课堂上老师布置给每个小组一个任务,用抽样调查的方法估计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坐在教室最后面的小强为了争速度,立即就近向他周围的三个同学做调查,计算出他们四个人的平均身高后就举手向老师示意已经完成任务了。小强所选用的这种抽样调查的方式你认为合适吗?为什么?






14. 开学之初,七年级一班的张老师为了安排座位,需要了解全班同学的视力情况,你认为张老师应采取哪种调查方法比较合适?说一说你的理由。






15. 某中学举行了一次演讲比赛,
分段统计参赛同学的成绩,结果如下表(分数均为整数,满分为100分):
分数段 61~70 71~80 81~90 91~100
人数(人) 2 8 6 4
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参加这次演讲比赛的同学共 人;
(2)成绩在91~100分的为优胜者,优胜率为 .
16.如图是世界人口数从1957~2050年的变化情况,根据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用一句话概括世界人口
数的变化趋势
;
(2) 年世界人口总数
达到60亿;
(2)1957年世界人口总数
大约为 亿.
17.我国体育健儿在最近六届奥运会上获得奖牌的情况如图所示.
⑴最近六届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共获得多少枚奖牌?
⑵用条形图表示折线图中的信息.
 





   


四、(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8.学期结束前,学校想调查学生对七年级数学实验教材的意见,特向七年级400名学生作问卷调查,其结果如下:

意见 非常喜欢 喜欢 有一点喜欢 不喜欢
人数 200 160 32 8
(1)计算出每一种意见的人数占总调查人数的百分比;
(2)请作出反映此调查结果的条形统计图;
(3)从统计图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说明你的理由。





19. 为了了解某校七年级男生的体能情况,从该校七年级抽取50名男生进行1分钟跳绳测试,把所得数据整理后,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已知图中从左到右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小组的频数的比为1:3:4:2.
(1)求第二小组的频数和频率;
(2)求所抽取的50名男生中,1分钟跳绳次数在100次以上(含100次)的人数占所抽取的男生人数的百分比.







20.如图是某晚报“百姓热线”一周内接到热线电话的统计图,其中有关环境保护问题的电话最多,共7 0个,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本周“百姓热线”共接到热线电话多少个?
(2)有关道路交通问题的电话多少个?
(3)计算其他各类电话的个数。








21. 图①、②是李晓同学根据所在学校三个年级男女生人数画出的两幅条形图.
(1)两个图中哪个能更好地反映学校每个年级学生的总人数?哪个图能更好地比较每个年级男女生的人数?
(2)请按该校各年级学生人数在图③中画出扇形统计图.




五、(本大题共10分)。
22.下表是某镇2014年居民收支情况抽样调查表,阅读表内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项目 2014年(元) 2013年(元) 同比增长(%)
可支配收入 工薪收入 8077.85 6349.41 27.2
经营性收入 289.77 222.53 30.2
财产性收入 110.92 59.93 85.1
转移性收入 3118.97 3353.76 -7.0
小计 11597.51 9985.63
消费支出 食品 3595.12 3060.34 17.5
衣着 800.72 699.14 14.5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484.00 419.95 15.3
医疗保健 715.17 689.22 3.8
交通和通讯 936.31 708.32 32.2
教育文化娱乐服务 1099.44 1094.92 0.4
居住 623.13 732.98 -15.0
杂项商品和服务 417.87 355.03 17.7
小计 8671.76 7759.90
(1)说明该市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主要来源是什么收入.
(2)该市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中同比增长最快的是哪项收入?
(3)从该市城市居民在消费支出方面的信息,你能得出哪些结论?试写出其中的两条.




六、(本大题共12分)。
23.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百岁寿星日益增多.某市是中国的长寿之乡,截至2008年2月底,该市五个地区的100周岁以上的老人分布如下表(单位:人):
地区性别 一 二 三 四 五
男性 21 30 38 42 20
女性 39 50 73 70 37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得到条形图如下:










解答下列问题:
(1)请把统计图中地区二和地区四中缺失的数据、图形补充完整;
(2)填空:该市五个地区100周岁以上老人中,男性人数的极差(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是 人,女性人数的最多的是地区______;
(3)预计2015年该市100周岁以上的老人将比2008年2月的统计数增加100人,请你估算2015年地区一增加100周岁以上的男性老人多少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C 2.A 3.B 4.B 5.D 6.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7.抽样 8.8 9.162,20; 10.15; 11.8 12.480;
三、(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3.提示:因为小强他们四个人坐在教室最后面,所以他们的身高平均数就会大于整个班的身高平均数,这样的样本就不具有代表性了。
14.全面调查。 15.⑴20;⑵20%;
16.(1)逐年上升;(2).1999年;(3).30.
17.286 图略   
四、(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8.(1)分别为:50%、40%、8%、2%; (2)略;
(3)绝大多数同学喜欢教材,点总人数的90%,不喜欢的人只占2% 。
19.⑴15,0.3;⑵60%  
20.(1)70÷35% = 200(个); (2)200×20% = 40(个); (3)略。
21.⑴图②能更好地反映学校每个年级学生的总人数,图①能更好地比较每个年级男女生的人数.
⑵七年级:042%,八年级:42% ,九年级:16%  图略.
五、(本大题共10分)。
22.⑴工薪收入 ⑵财产收入  ⑶同比增长最快的是交通和通讯,在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方面几乎没有增长(不惟一).
六、(本大题共12分)。
 23. (1)(图略)(2)22,三;
(3)[21÷(21+30+38+42+20+39+50+73+70+37)]×100=5,
预计地区一增加100周岁以上男性老人5人.




















50

42

地区一

地区二

地区三

10

20

30

40

60

50

70

80

地区四

地区五

39

21

38

73

20

37

地区

人数

0

男性

女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