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5课 三大改造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
历史小短剧之
三大改造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5课 三大改造
1953年-1956年
学习目标
1、能够说出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及其实质。
2、能够正确分析三大改造的历史意义,理解三大改造的必要性。
3、能够体会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改造的探索和创造精神。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949年 笑逐颜开
人物档案
姓名:刘国范
出生日期:公元1890年
祖籍:河北遵化市西留村乡
职业:农民,雇农出身,家境贫寒,靠给地主家做长工维持生计
原因
全村的父老乡亲都动员起来,丈量田地,分牲畜、分农具,干劲儿十足地的在自己的土地上辛勤劳作!
土地改革,终于能够得到梦寐以求的属于自己的土地了!
1952年,刘老汉的生活又有了巨变,让他更加喜出望外,会是什么事情呢?
这件事情会使全村人的生活发生怎样的变化?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第二年当地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旱灾。眼看着已经种下去的庄稼全都没有水灌溉,刘老汉心如刀绞却又无能为力:附近的河流都已经干涸,自己身单力薄,根本没办法抗旱救灾,这可怎么办呢?
根本原因: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主观原因: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
当时3亿农民,要分7亿亩土地和 297万头耕畜,人均可分得耕地多少亩?多少人可分得一头耕畜?
7÷3≈2.3(亩)
297万 ÷3 亿
≈ 0.01(头/人)
借助刘老汉的难题,结合材料和课本,思考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依据材料和课本,思考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什么?经历了几个阶段?
1953年,中共中央决定对农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号召农民联合起来,组成生产合作社,共同克服困难,中国农村开始了互助合作运动。
有了党中央的指示,乡亲们找到了前进的方向,全县、全乡迅速掀起了加入合作社的高潮,刘国范也积极响应号召,和23户贫农加入了本村的生产合作社,准备大干一场了!
农业互助组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为了抗旱救灾,县政府决定在本县修筑一座水库,涝时蓄水,旱时灌溉。团结的力量在此刻尽显无余。
不仅如此,在加入合作社以后,土地等生产资料都变成了合作社的公有财产,土地又都连成了一片,非常有利于大型耕作工具的使用,提高了土地的使用效率。所以刘国范的合作社也用上了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庄稼的收成提高了好几倍呢!
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有哪些作用?
有利于修建水利设施
有利于实现农业机械化生产
刘老汉的日子是越过越红火啦,可是他又高兴不起来了。原来,刘老汉的大女儿早年进城,开了个手工作坊,资金少,设备简陋,工艺落后,女儿一家的生活的举步维艰。
刘老汉的第二件烦心事儿
结合课本和刘老汉女儿的遭遇,应采取什么方式帮助刘老汉的女儿走出困境?
手工业者踊跃报名入社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在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同时,我国对手工业也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主要也是采取合作社的方法把个体所有制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方式
目的
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了何种方式?目的是什么?
爹,咱的合作社今年又丰收了吧!可是儿子在上海过得很郁闷啊!上海的不法商家,兴风作浪,囤积物资,哄抬物价,致使物价上涨。上个月我的工资只能够寄一封挂号信!多亏政府从各产地集中调运大量的粮、棉、煤,与投机商作斗争,才稳定了物价!
私营工商业中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方面,一些私营工商业主为牟取暴利,采取不法手段,严重扰乱经济秩序。
刘老汉的第三件烦心事儿
家信中反映出当时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出现了什么问题?
私有制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方式——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政策——赎买政策:十年内每年由国家按照企业合营时核定的资本额,发给股息,年息为5%。
结合课本,思考: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什么方式和政策?
“中国船王”——卢作孚
1938年,武汉失守后,大量后撤重庆的人员和迁川工厂物资近10万吨,屯集宜昌无法运走,不断遭到日机轰炸。卢作孚集中自己的航运公司——民生公司的全部船只和大部分业务人员,指挥“宜昌大撤退”,昼夜兼程抢运,不顾日机狂轰滥炸,经过40天的奋战,终于在宜昌失陷前,将全部屯集的人员和物资抢运到了四川,从而保住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命脉。
截至1966年,国家总共付给私营工商业者30多亿元,已经超过了他们原有的资产总额。
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1956年1月,毛泽东在陈毅和荣毅仁陪同下,视察上海申新纺织九厂。
荣毅仁(1916-2005)江苏无锡人。从20世纪30年代起投身于民族工业,成为中国拥有20多家纺织、印染、面粉和机械工厂的荣氏企业代表。新中国成立时,他让申新各厂的纱锭转动起来支援国民经济的恢复;抗美援朝时,他积极捐献飞机、大炮;三大改造时,他带头拉开公私合营的大幕。1957年他被国务院总理陈毅誉为“红色资本家”。
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对于我,失去的是剥削阶级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互不信任;得到的是作为劳动人民的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和信任,而这是金钱所买不到的。
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1956年北京人民庆祝公私合营
北京西单区13个工业行业157户资本家踊跃地在申请公私合营书上签名
1956年1月工商界代表乐松生向毛泽东送喜报
《1952年与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思考1952-1956年中国经济结构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的意义是什么?
所有制性质 经济成分 1952年 1956年
公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1% 32.2%
合作社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有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6.9% 0%
个体经济 71.8% 7.1%
变化: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合作探究
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
① 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三大改造的实质、基本任务
②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结合课本,思考三大改造存在哪些局限性?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公私合营
赎买政策
三大改造(1953-1956)
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生产资料私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改革,中国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