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使用显微镜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学习显微镜各部件的名称、作用和方法,认识显微镜的结构。
2.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掌握使用显微镜的基本步骤。
能力目标
学会正确规范使用显微镜的步骤、方法,发展实验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初步树立用科学态度和方法去探索科学现象。
二、教学重点
1.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学习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
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像(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
四、教学方法:讲解与谈话法、实验法。
五、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显微镜、玻片标本、擦镜纸、纱布。
2.学生准备:
(1)对照课本彩图,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并思考每一部分的作用。
(2)阅读课后的显微镜发展史。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科学研究证明,地球上的生物虽然种类繁多,但从基本结构上来说则大体上是一样的,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体的一切活动,如生物的生长、繁殖等都是靠细胞来实现的。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要想探索生物的奥秘,就必须要了解细胞。可是,细胞的体积很小,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它呢?人类发明创造了显微镜,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显微镜及其使用方法。
[讲授新课]
最早的显微镜结构简单、放大倍数只有几十倍。后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把显微镜的制造技术不断的改进,现在的电子显微镜放大倍数可以达到几十万倍,使人们看到了细胞更细微的结构。它的应用领域已经不止局限于生物学,在医学、物理学、化学等其他领域的应用也很广泛,已经成为了人们了解微观世界不可缺少的工具。下面,我们先来认识现在最常用、最普通的一种显微镜——普通光学显微镜。
教师:在学习以前,我们先来看一下如何进行取镜和安放。取镜和安放可概括为几步:右手握,左手托,略偏左,安目镜。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放在实验台略偏左的地方距边缘5厘米左右,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学生:观察老师取放显微镜的过程,并对照彩图认识各结构名称。教师作适当指导和考察。
教师:认识了各结构以后,更重要的是会使用它来进行观察物像。用多媒体演示取镜和安放、对光、放置玻片标本(写有"上、e、6"字的玻片)、观察、清洁收镜等步骤。
学生:观看多媒体、对照练习。
教师:说明(注意事项)
1、先用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2、转换器的手法要正确。
3、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
学生:仔细观察并记录,通过“画一画”将自己所看到的图像呈现在黑板上。
教师:通过观察物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学生:物像是被放大的倒像。“倒像”即上下颠倒,左右相反。
教师:通过“算一算”,说明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学生: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教师:通过“比一比”,比较不同放大倍数下的细胞,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的细胞越大,数目越少;放大倍数越小,视野中细胞越小,数目越多。
教师:通过“动一动”,看看玻片标本的移动方向和物像的移动方向是否一致?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移动玻片标本并记录,说明玻片标本和物像的移动方向相反。
教师:观察完后,把显微镜擦干净,如需擦目镜和物镜请用擦镜纸。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最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送回原处。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显微镜的结构、操作步骤及其中的注意事项。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使用当中一定要养成规范使用、爱镜护镜的良好习惯。
八:板书设计
显微镜的使用
一、取镜和安放
右手握、左手托、略偏左、安目镜
二、对光
低倍镜、左眼看右眼睁、转反光
三、观察
压标本、下镜筒、左眼看、上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