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课“百家争鸣 ”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课“百家争鸣 ”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共3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4-18 09:08: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导入新课
曲阜孔府、孔庙、孔林(山东,1994.12 世界文化遗产)
200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孔子奖”,这是首次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国际最高级别奖项,主要奖励世界上在教育、文化、哲学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总统、部长和专家。
第1课 “百家争鸣 ”儒家思想的形成
“百家争鸣”
孔子和早期儒学
诸子百家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诸子百家
“百家争鸣”什么时候出现的?主要思想流派是那些?
春秋战国时代
名词解释:“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代表本阶层的利益,争相发表自己的意见,相互诘难,批驳而形成的思想碰撞。
什么是百家争鸣?

名词解释:“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代表本阶层的利益,争相发表自己的意见,相互诘难,批驳而形成的思想碰撞。
什么是百家争鸣?


名词解释:“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代表本阶层的利益,争相发表自己的意见,相互诘难,批驳而形成的思想碰撞。
什么是百家争鸣?



名词解释:“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代表本阶层的利益,争相发表自己的意见,相互诘难,批驳而形成的思想碰撞。
什么是百家争鸣?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出现的原因
“诸子百家”为什么要诘难、批驳?有什么深刻的社会原因?
生产力提高
井田制破坏,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经济上: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春秋时期,周天子大权旁落,只能控制都城附近的地区。诸侯不在听命于周天子,各诸侯国为了控制更多的土地和人民,相互间进行战争。
战国时期,一些强大起来的诸侯不满足自己的封号,纷纷改称“王”,进行兼并战争。
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局面形成。




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经济上: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政治上: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局面形成
孔子首创私人讲学
有力地促成了天下学术争鸣局面的形成。
“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经济上: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政治上: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局面形成
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①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
②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③“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百家争鸣局面的影响是什么?




“百家争鸣”
孔子和早期儒学
诸子百家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儒家思想的创立者:孔子
儒家思想的创立者者谁?根据教材总结一下他的思想主张?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
以德治国思想;克己复礼”,恢复“礼治”
提倡“有教无类”
继承和发展儒家思想
孟子
(1)继承和发展仁政。
(2)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提倡人性本善。
荀子
(1)政治:实行“仁义”、“王道”,以德服人。
(2)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能载舟。也能覆舟。”
(3)人性论:“性本恶”
(4)提倡礼法并用。
道家(老子)
(1)“道”为世界万物的本原;
(3)具有朴素的辩证法
思想。
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在不停的运动,事物具有相反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又相互依存,不断转化。
(2)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豁达洒脱的庄子
他认为放弃一切大小、生死、贵贱、荣辱等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
系统的法治理论:依法治国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韩非子》
主张改革
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韩非子
人性论:性恶论
适应了大一统专制国的发展趋势
大爱无疆的墨子
“兼爱”、“非攻”、
"尚贤"
“节俭”“尚同”
结论:墨家思想代表平民阶层,不曾受重用,但“粉丝团”非常强大,是与儒家思想并称为显学。
栏目链接
关键信息 一个特征 社会变革、转型
一个表现 “百家争鸣”
四大流派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六位代表 孔子、孟子、荀子、老子、韩非子、墨子
本课要旨
主要学派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儒家 孔子 “仁”、克己复礼、为政以德、“有教无类”
孟子 仁政、民本、性本善
荀子 仁义和王道、君舟民水、性本恶
道家 老子 “道”、辨证法、“无为而治”
庄子 相对主义、消极避世
法家 韩非子 法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节俭、尚贤
栏目链接
关键信息 一个特征 社会变革、转型
一个表现 “百家争鸣”
四大流派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六位代表 孔子、孟子、荀子、老子、韩非子、墨子
本课要旨 1.“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变革在思想领域上的反映,它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2.孔子、孟子、荀子都以“仁”为思想核心,体现了“德治”“民本”思想;法家思想适应了社会形势发展需要。
1、“百家争鸣”出现的时间:( )
A:夏朝 B:春秋战国 C:商朝 D:西汉
2、孔子思想的核心是:( )
A:人文主义 B:唯心主义
C: 仁 D:理性
3、孔子思想的创立者是: ( )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韩非子
巩固练习题
B
C
A
4、孔子思想代表人物中,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是( )
A:商鞅 B:庄子
C:孟子 D:孔子
5、 提倡“道”为世界万物的本原的思想家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墨子
6、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是: (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
C
C
D
作业
1、本科测评
2、填充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