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唐
我的大唐印象?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1、以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认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2、理解唐朝对外关系活跃的原因,认识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影响。
学习目标
1.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的目的、影响。
2.鉴真东渡日本的在位皇帝、贡献。
3.玄奘西行天竺的在位皇帝、贡献。
4.唐朝和新罗友好交往的表现。
自主学习
(认真看书,思考以下问题:)
朝鲜半岛
印度半岛
长安
第一篇章
唐朝文化的吸引力——遣唐使
一、遣唐使
含义:
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遣唐使船
贞观五年(631年),日本派出了由留学生和学问僧组成的第一次“遣唐使”,到开成三年(838年)止,共派出遣唐使13次。起初,遣唐使团的规模一般不超过200人,从8世纪初起,人数倍增,开元五年(717年)、二十一年(733年)和开成三年(838年)派出的三次遣唐使团,人数均在550人以上。遣唐大使、副使都挑选了解唐朝情况和博通经史、娴习文艺的人担任。 ——《中国历史》
依据下列材料,归纳遣唐使来华的特点?
④人员素质高
①持续时间长
②来华次数多
③遣唐规模大
“日本中古之制度,人皆以为多系日本自创,然一检唐史,则知多模仿唐制。”
——木宫泰彦《中日交通史》
阅读材料,我们能够获取那些历史信息?
注意观察下面几组日本和唐朝的日常生活图片,思考遣唐使来华对日本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唐装
和服
服饰
茶道
唐代斗茶
日本茶道
建筑
日本文字
中国文字
ぁ ぃ ぅ ぇ ぉ か
ァ ィ ェ ク コ シ
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
安 以 宇 衣 於 加
阿 伊 江 久 己 之
文字
日本的和同开珎
(始铸于708年)
唐朝的开元通宝
(始铸于621年)
货币
节日
端午节
影响:遣唐使把唐朝的先进文化(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篇章
唐朝文化的传播力——鉴真东渡
二、鉴真东渡
鉴真盲目航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义
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僧
人
六次航行,五次失败,历尽磨难
唐玄宗时
扬州—日本
弘扬佛法,传播文化,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卓越的贡献。
事件 身份 时 间 路 径 途中遭遇 贡 献
鉴真东渡
唐
新罗
政治制度、科举制度、医学、天文、历算等
音乐
三.唐与新罗的关系
崔致远
大学者、诗人,一向被韩国学术界尊奉为韩国汉文学的开山鼻祖。他12岁入唐留学,18岁考取进士,在唐做官,28岁回新罗。
秋夜雨中--崔致远
秋风惟苦吟,世路少知音。
窗外三更雨,灯前万里心。
相关史实
第三篇章
唐朝文化的学习力——玄奘西行
《西游记》是真的吗?
玄奘(602年~664年),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之一。
如果没有玄奘的著作,重建印度历史是完全不可能的。
——印度史学家阿里
①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同时他也将中国的书籍译成梵文,推动了中印两国文化交流。
玄奘西行的影响
“《大唐西域记》记述了玄奘西行亲身经历的110个以及传闻听说的28个城邦、国家、地区的历史地理,其中对地理位置、山川地形、城镇都邑、道路关隘的记载,成为后世学者研究中西交通路线时比定地名的指针。《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按玄奘经行的路线记述,更清楚地反映了唐代中外陆路交通路线的脉络。”
——介永强《佛教与中古中外交通》
玄奘的天竺之行还有什么贡献呢?
②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比较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的异同
僧人
僧人
日本
天竺
千难万险,九死一生。
结伴
独行
六次航行,
五次失败,
历尽磨难。
弘扬佛法
求取佛经
从他们身上我们学到什么精神?
不屈不挠、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值得学习。
事件内容 身份 目的地 目的 独行还是结伴 途中遭遇
鉴真东渡
玄奘西游
为什么唐朝时中外交往如此广泛和活跃呢?
材料一: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日本书纪》
材料二:隋唐对外交往活跃……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
料
三:
①唐朝国力强盛,经济文化都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对各国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②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给各国友好交流提供了机会。
③对外交通发达,给各国友好往来提供了条件。
唐代对外文化开放具有“大出大进”的特点,既广泛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又兼容并蓄、不拘一格地吸收外来文化。从而最终形成颇具影响力的“中华文明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