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细胞较小的原因及意义
2、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及意义。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模型进行生物学研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进行生物研究活动的情感。
学习重点:细胞分裂过程
学习难点:细胞分裂过程中遗传物质的变化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引入新课
科学家研究大象和小鼠时发现大象虽然身体庞大,但它的细胞与小鼠的细胞的大小没有明显差异。但大象的细胞数量比老鼠多很多,细胞体积为什么这么小?细胞数量为什么这么多?
讲解新课
一、(板书:细胞体积为什么这么小?)
组织活动1、研究细胞体积与表面积的关系
出示四个立方体模型,让模型代表细胞,
分析细胞体积小的原因。请大家算出这四个体积不同的立方体的有关数据。请大家预测:是细胞体积大的有利于进行物质交换呢还是体积小的?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立方体的体积增大时,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细胞体积大小会不会影响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
边听边思考问题:
细胞体积为什么这么小?
进行活动1:研究细胞体积与表面积的关系。
计算、填表并作出预测
学生讨论,然后回答。
立方体的体积增大时表面积与体积之比会减小。
2、细胞大小会影响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
思考问题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根据数据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归纳、表达能力
二、细胞可以生长,当细胞生长到一定大小时就会停止生长,有些细胞可以一分为二,成为两个相似的新细胞,这就是细胞分裂。
(板书: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
细胞分裂的过程是怎样的?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52图3—17细胞分裂示意图和教材P51文字,总结细胞分裂的过程。
讲解动物、植物细胞分裂的过程:
(1)动物细胞的分裂:细胞核(1→2) →细胞中央的细胞膜向内凹陷 →使细胞质(1→2),这样,1个细胞 →2个细胞。
(2)植物细胞的分裂:细胞核(1→2) →在两核之间的细胞质中央形成新细胞膜 →并产生新细胞壁,这样,1个细胞 →2个细胞。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染色体又是怎样变化的呢?
讲解: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染色体经过复制而数量倍增,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就能保证新细胞与亲代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
引导学生阅读P52最后一段文字,了解细胞分裂的意义。
初步了解细胞分裂的概念。
阅读文字,试着描述细胞分裂的过程。
听老师讲解,并了解细胞分裂的过程。
思考细胞分裂过程中遗传物质的变化。
阅读文字,了解细胞分裂的意义。
通过图片给学生以直观感受。
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获取知识的能力
阅读文字,了解细胞分裂的意义。
阅读小资料:细胞分裂与癌细胞了解癌细胞的形成及危害。
阅读小资料,了解癌症的有关知识。
通过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并激发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
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回忆、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小结、复习使所学知识更牢固
板书设计:第三节 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
一、细胞体积为什么这么小?
结论:细胞体积小更易于保证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
细胞分裂:细胞一分为二,成为两个相似的新细胞的过程。
细胞分裂的过程:
①动物细胞的分裂:细胞核(1→2) →细胞中央的细胞膜向内凹陷 →使细胞质(1→2),这样,1个细胞 →2个细胞。
②植物细胞的分裂:细胞核(1→2) →在两核之间的细胞质中央形成新细胞膜 →并产生新细胞壁,这样,1个细胞 →2个细胞。
细胞分裂的特点:遗传物质平均分配。
细胞分裂的意义:
繁殖
生长
更新衰老死亡的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