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2 第二章 生物科学与农业 第4节 动物疫病的控制 (共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2 第二章 生物科学与农业 第4节 动物疫病的控制 (共4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4-16 22:18: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新课导入
从社会中来

1985年,疯牛病在英国爆发,导致近500万头牛被屠宰并焚烧。
07年在英国的Surrey地区发现至少38头牲畜感染口蹄疫病毒,致使全球大部分国家禁止英国(不包括北爱尔兰)的肉类、牛奶、牲畜的进口。
2009年4月23日(墨西哥时间),墨西哥拉响甲型H1N1流感疫情警报,两日内关闭了所有学校、图书馆、博物馆、饭店、酒店等一系列公共场所。
H1N1病毒
第4节 动物疫病的控制
一、动物疫病的类型
二、动物疫病的防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说明动物疫病的类型和防治措施。
通过调查或收集资料,统计现在主要的动物疫病类型及防治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动物疫病对社会生产、人体健康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确立控制动物疫病人人有责的思想。
重点
教学重难点
难点
3.对动物疫病的控制。
1.动物疫病的类型和危害。
2.动物疫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如何控制动物疫病。



一、动物疫病的类型
生物疫情:是指如不及时治疗和控制就会造成流行和爆发的某些动物的疾病。
寄生虫病
分类:
传染病

传染病:是指由特定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有一定潜伏期和临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禽流感病毒
(1)动物传染病
引起动物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有细菌和病毒两大类,此外还有少数放线菌、螺旋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和真菌。
衣原体
动物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患病动物或意外无明显症状的隐性感染的带病动物。
病原微生物从动物体内排除后,经过一定的方式再侵入其他易感动物说经过的途径。
易受某种传染病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动物。例如,猪是猪瘟病毒的易感动物,牛、羊、猪是口蹄疫病毒的易感动物。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动物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动物
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动物


加强控制动物疫病的三个环节



病原微生物
读一读
鼠疫是啮齿动物和人共患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由鼠疫杆菌所致。它以发热、严重毒血症、淋巴结肿大和肺炎为特征,病死率30%~100%。鼠疫远在两千多年前就有记载,历史上曾有三次世界性鼠疫大流行第三次,发生在1894年,到1900年,已流传到32个国家。自1940年后,较小范围的流行仍在世界上不断发生。
鼠疫
流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疾病。
流感是世界范围内危害和经济损失最大的人畜共患病之一。从1173年发现以来,迄今在世界各国已流行数百起。有详细记载的世界大流行有3次,其中1918~1919年的第二次大流行,遍及世界各地,估计有5亿多人发病,其中,肺部继发感染者较多,死亡人数超过2 000万。
(2)动物寄生虫病
寄生虫可以暂时或者永久地寄生在宿主体内或体表,从宿主体内获得营养物质,并对宿主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甚至死亡。
棘头虫
在两种生物之间,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体为居住条件,夺取其营养,并造成其不同程度危害的现象,称为“寄生”。
跳蚤
老鼠

寄生
过着这种寄生生活的动物,称为“寄生虫”。
被寄生虫寄生的人和动物,成为寄生虫的“宿主”。
由寄生虫所引起的疾病,称为“寄生虫病”。
寄生虫
宿主
1.家畜的寄生虫类型主要有原虫、吸虫、绦虫、线虫、棘头虫和昆虫等。
绦虫
线虫

寄生虫



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系统
2.寄生虫传染方式
卵或幼虫
随宿主的排泄物或分泌物
自然界中






①阻碍幼畜禽的生长发育。
3.寄生虫病的危害
③降低畜禽的生产能力。
②降低畜禽的抗病能力。
(3)动物疫病类型
疫病类型 一类疫情 二类疫情 三类疫情
定义 对人畜危害严重 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常见多发
举例 口蹄疫、猪瘟、疯牛病等 狂犬病、炭疽病、牛出血性败血病等 肝片吸虫病、鱼鳃霉病等
比一比
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区别
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被感染动物有一定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传染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流行规律。
寄生虫能造成机械性损害,掠夺营养物质,具有毒素的作用,引入病原性寄生物。
将寄生虫病和传染病分为两大类,并不是认为寄生虫病不具有传染性。主要是根据以下原因划分的:一是这两类疾病的致病原因不同;二是传统上对这两类疾病就是分开进行研究的;三是近年来对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研究都达到了分子水平,将二者区分开来更有利于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进而获得更适合的防治手段。
资料1
2003年12月初,韩国某养鸡场爆发一种在禽类中蔓延的传染病——禽流感。80%以上的家禽染上禽流感后将在几天内死亡。在仅仅半个月月的时间内,禽流感就造成2万余只鸡死亡。未来控制禽流感,韩国农林局将该鸡场剩余的5000只鸡全部宰杀,连同67万个鸡蛋一起进行了无害化处理,并严密封锁了这个养鸡场周围半径为10km区域内的76家养鸡场。为了防治禽流感传染给人类,韩国有关部门还提醒1.5万居民服用抗病毒的药品,做好预防工作。
二、动物疫病的防治
资料2
为防止动物疫病传入或传出我国,我国各进出口口岸设立了专门的动物检疫部门,对出入境的动物、动物产品进行检疫,既不允许国外的动物疫病传入,也不允许将国内的动物疫情传出。为了防止国内地区间畜禽等动物传染病的传播,我国还对畜禽及其产品进行检疫。对需要从国外引进是种畜、种禽,我国实行严格的检疫制度,规定引入飞动物必须隔离观察1个月,确认无病后才可以进行繁殖和饲养。
资料3
我国有关部门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定期对养殖的畜禽进行预防接种,以增强其机体的免疫能力。
讨 论
1.资料1是在疫病已经发生的情况下,人们所采取的几项措施,这些措施分别针对传染病流行的哪几个环节是?
2.资料2和资料3中所描述的,是在疫病并没有在本地发生的情况下采取的措施,这些措施是什么?分别针对传染病的哪几个环节?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动物
“养、防、检、治”的原则。
“养”属于保护易感动物,“防”则是切断传播途径,“检”则是控制传染源,“治”则是拯救易感动物并防止再传播。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
检疫标志
到社会中去

假如你经营着养鸡场,某天突然鸡大批死亡很像某种传染病的症状,你怎么办?
假如你此前一直从这个养鸡场购进活鸡,你应该怎么办?
假如你正在经营另一家养鸡场,你应该怎么办?
……
课堂小结
1.动物疫病的类型:
2.动物疫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3.对动物疫病的控制原则:
传染病、寄生虫病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
养、防、检、治
针对性练习
1.下列所述环境条件下的微生物,能正常生长繁殖的是( )
A.在缺乏生长素的无氮培养基中的圆褐固氮菌
B.在人体表皮擦伤部位的破伤风杆菌
C.在新配制的植物矿质营养液中的酵母菌
D.在灭菌后的动物细胞培养液中的禽流感病毒
A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微生物生长条件的掌握。
2.关于甲型H1N1流感病毒与H5N1禽流感病毒的有关比较,正确的是( )
A. 均使感染者发烧,因此两者抗原相同
B. 感染不同的人后所引起的患病程度可能不同
C. 感染正常人体后均能引发特异性免疫反应
D. 均可能发生基因突变而改变传染性
B、C、D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实际运用的能力。
课堂练习
1.动物疫病的类型:
传染病、寄生虫病

2.对动物疫病的控制原则:
养、防、检、治

3.下列疾病中,由病毒引起的是( )
A.白化病 B.炭疽病
C.结核病 D.狂犬病
D

4.下图是某种微生物体内某一物质代谢过程的示意图。下列有关酶活性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丁物质既是酶③催化生成的产物,又是酶③的反馈抑制物
B.戊物质通过与酶④结合导致酶④结构变化而使其活性下降
C.当丁物质和戊物质中任意一种过量时,酶①的活性都将受到抑制
D.若此代谢途径的终产物不断排出菌体外,则可消除丙物质对酶①的抑制作用
C
5.请回答与机体免疫有关的问题:
(1)体液免疫的初次免疫反应与第二次免疫反应相比较,产生抗体更多的是 。
(2)某种病原微生物(V1)初次侵入机体后,经 细胞摄取和处理,使V1的 暴露出来,并传递给 ,然后再传递给相应的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能形成两种细胞,其中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甲)是 ;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对同种抗原作出增殖、分化等快速反应能力的细胞(乙)是 ;当机体再次受到V1和另一种病原微生物(V2)感染时,细胞乙只能对V1发生免疫反应。细胞乙不能对V2发生免疫反应的原因是 。
第二次免疫反应
吞噬
抗原
T淋巴细胞
浆细胞(或效应B细胞)
记忆细胞
两种病原体的抗原不同


6.(1)在大肠杆菌培养过程中,除考虑营养条件外,还要考虑______、______和渗透压等条件。由于该细菌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变异类型容易选择、______、__________等优点,因此常作为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
温度
酸碱度
易培养
生活周期短
(2)在微生物培养操作过程中,为防止杂菌污染,需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________(消毒、灭菌);操作者的双手需要进行清洗和______;静止空气中的细菌可用紫外线杀灭,其原因是紫外线能使蛋白质变性,还能 __________________。
灭菌
消毒
损伤DNA的结构
7.疫苗对预防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为研制抗某种病毒的灭活病毒疫苗,研究人员设计实验方案如下:(1)制备疫苗
将纯化的某种病毒在特定的 中培养、增殖。收获病毒后用灭活剂杀死,但要确保灭活病毒的 不被破坏且能被免疫细胞识别。
活细胞
抗原决定簇
(2)用实验动物检测疫苗刺激机休产生抗体的能力
① 实验原理:通过接种疫苗,灭活病毒进入实验动物体内可刺激B细胞,使之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并产生相应的 ;当 病毒再次入侵时,机体能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包括 。
抗体
同种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② 实验过程:将健康的实验动物分成对照组和多个实验组,每组若干只动物。
对照组的处理:接种不含疫苗的接种物,一段时间后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组的处理:接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
为确定该疫苗的有效浓度,不同实验组动物需接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疫苗。
③分析实验结果: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的发病率、存活率。
若该疫苗可以刺激机体产生足够的抗体,则实验组比对照组发病率___________,存活率_______。
接种病毒
疫苗(含疫苗的接种物)
不同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