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19枣儿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
A.竹匾(biǎn) 时辰(chēn) 雕塑(sù)
B.咀嚼(jiáo) 掸土(dǎn) 蓦然(mò)
C.囫囵(wú) 钢盔(kuī) 踌躇(chú)
D.翘首(qiáo) 沮丧(jǔ) 凝视(níng)
?
?
?
?
?
?
?
?
?
?
D
chen
jué
hú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爸爸让我交出考试卷,我无可奈何地递了过去……
B.好的情绪能使人精神焕发,干劲十足;不好的情绪可能使人萎靡不振,垂头丧气。
C.解决留守儿童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而政府首当其冲。
D.他这次的考试成绩令家长喜出望外,看到了他升入重点中学的希望。
?
?
?
?
?
?
?
?
?
?
?
?
?
?
?
?
C
指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3.对下面两个画线的病句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在学校开展戏剧学习、戏剧实践活动的过程中,①很多家长努力为孩子争取上台演出。他们希望孩子变得更加开朗、更加自信,②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水平得到改善。看来,家长们都非常注重对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
A.①句应在“演出”之后加上“的机会” ②句应将“改善”改为“提高”
B.①句应在“家长”之前加上“学生” ②句应将“改善”改为“改变”
C.①句应在“演出”之后加上“的机会” ②句应将“改善”改为“改变”
D.①句应在“家长”之前加上“学生” ②句应将“改善”改为“提高”
A
不合逻辑,故错误
直接改变语意,不符合
4.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世界需要爱。②没有了爱,谁也无法阻塞人生的风雨。③爱如漆黑长夜里的明灯,为孤寂失路的人指引方向______(, ;)爱如茫茫沙漠中的绿洲,为唇焦口燥的人呈上琼浆。④______在爱的怀抱中,才能幸福快乐地成长。
(1)给第③句选择正确的标点符号,写在横线上。
;
分号分隔存在一定关系的分句
(2)“谁也无法阻塞人生的风雨”有语病,请改正过来。
(3)给第④句补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4)仿照语段中画线的句子,再续写一个句子。
“阻塞”改为“阻挡”。
本题考查对“阻塞”和“阻挡”意思的理解区分。
只有
本题考查对语境的理解,合理运用关联词
示例:爱如炎暑烈日下的树荫,为酷热难当的人提供清凉。
5.下列对《枣儿》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枣儿》表现了感人至深的亲情,也表现了老一辈的深厚乡情。
B.《枣儿》反映了当今社会家庭关系的变化,呼唤人们注重亲情和心灵沟通。
C.《枣儿》反映了现代化进程中,农村家庭中青壮年离开乡土、老人孩子留守家园的状况,表现了社会变革时期传统与精神家园的失落以及人们对传统、对精神家园的追求。
D.《枣儿》中,作者批评了老人的怀旧思想,赞扬了小孩的纯真。
D
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故错误
(1)《枣儿》是一个__________小品,荣获“1999中国曹禺戏剧奖—小品小戏奖”一等奖,其作者是______________。
(2)本剧以“__________”贯穿全剧,让老人与男孩围绕“__________”进行对话,展开情节。
话剧
孙鸿
亲情
枣儿
6.填空。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7.【训练点:段落的作用】课文开头和结尾都用了同一首童谣,有什么妙处?
一、语文要素训练
本题考查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从内容和结构上入手,抓住题的主干进行回答
内容上:这首童谣中的“枣儿”蕴含着父母对子女的疼爱。开头和结尾都引用这一首童谣,强调了这种亲情。
结构上:首尾呼应。课文以这种富有民间特色的童谣形式开头,将人们带入具有民族传统风情、充满乡土气息的特定情境。结尾也用了这首童谣,由哼唱变成呼喊,由没人回应转为“响起无数个童声呼唤声”,既与开头相呼应,又深化了全剧的思想感情。
8.【训练点:戏剧中的象征手法】剧中“枣儿”象征着什么?
本题考查课文的主题大意,依照题干,抓住重点回答。
“枣儿”是亲情的象征,是故乡的象征,也是传统生活的象征和精神家园的象征。
二、精段品读
阅读选段“男孩 爷爷,你为啥把枣儿放在匾子里晒了又晒……金钩钩,银钩钩,骗人是小狗。”,回答问题。
9.节选的对白,反映了老人和男孩之间怎样的一种情谊?在对话中,老人说“我等儿子回来”,男孩说“我要回去等我爹”,这两句台词又反映了哪一种情感?
根据题干要求,结合上下文的具体故事情节和对话角色的感情揣摩,合理回答即可。
老人和男孩之间是一种十分纯真的情谊。
老人和男孩的台词反映出一种“至爱亲情”。
10.“(枣儿叔叔不回家是)迷路了吧”作者借男孩台词里的“迷路”一词,想表达什么?
根据题干要求,结合上下文的具体故事情节揣摩作者心理真实想要表达的意思,合理回答即可。
表达当今社会青壮年对传统的迷失,对情感的迷失,对人生的迷失。
11.分析“你有了巧克力,就不会来了”这句台词的象征意义。
本题考查对文章整体的理解,从阅读老人和小孩的对话,以及他们所处的地方背景,了解“巧克力”真正的含义是什么,合理回答即可。
“巧克力”具有与“枣儿”相对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内涵,它是现代生活的象征。
三、拓展阅读
12.概括村里人多年来为保护古树做了哪些事。
仔细阅读文章,列举出几项村民的举动即可。
村民立规树约世代不砍古树;以死相拼阻止砍伐古树修建路桥;修路绕道;为古树挂标牌;为树建立档案(建户口);为树喷药驱虫;请农林专家为古树做手术;拒绝高价卖树。
13.文中老书记的话富含哲理,试举一例加以赏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整体理解,随意选取一句老书记的话,结合自己的理解,合理回答即可。
示例:“古树是村里的魂。”老书记把古树看作村子里的灵魂,认为树和人一样有生命,充分表达了对古树的敬重和崇拜,体现了作者万物有灵的观点。
14.结尾处“村里年轻人应聘成功的故事”在文中是否多余?为什么?
文章主旨意在中强调古树的作用,在阅读时注意文章的主要内涵,结合上下文进行回答,合理即可。
不多余。因为这个故事生动地说明了柴埠村人因为崇儒重义、尊师敬树而声名远播,得到外界的尊重和信任,从而更加突出表现了“树让村子站起来”这一主题。
15.本文以“站起来的村庄”为题有什么作用?
从文章的主旨大意以及从题目进行分析,抓住内容的主要含义,结合题干进行回答。
运用拟人的修辞,新颖别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揭示文章中心,这个隐蔽的小村庄因爱树而声名远播;一语双关,站起来的是村子里的树,也是村子里的人,表达了作者对这个村子的敬仰和赞美之情。
16.本文的语言质朴清新,富有表现力,试举一例赏析。
开放式问题,结合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超过七公顷的原生态森林,犹如一把绿色巨伞耸立在天地间。”运用比喻手法,把森林比作“绿色巨伞”,形象生动地描写出森林的茂密及生态保护作用。
17.2018年年初,一张“冰花男孩”的图片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照片中一名男孩站在教室里,头发、眉毛、睫毛还有衣服全都被冰花覆盖,脸蛋被冻得通红。此情此景感动了全国。校团委积极参与“青春暖冬行动”,号召同学们伸出双手,聚集关爱的力量,帮助留守儿童温暖过冬。
(1)请你为此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认识与使用。
示例:用刚毅去融化冰雪,用爱心去温暖寒冬。
(2)校团委定于2019年2月13日下午5点,在学校礼堂召开“青春暖冬行动”的筹备会,要求各班团支部书记按时参加。请你以校团委的名义,拟写一条通知。
本题考查“通知”的写作规范,并结合语境进行编写。
通 知
各班团支部书记:
我校团委定于2020年2月13日下午5点,在学校礼堂召开“青春暖冬行动”的筹备会,希望各班团支部书记按时参加。
校团委
2020年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