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3 诗词曲五首》精品习题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3 诗词曲五首》精品习题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4-16 22:31: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24诗词曲五首
松柏冢(   ) 舂谷(   )
瀚海(   ) 风掣(   )
风飘絮(   ) 踌躇(   )(   )
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
?
?
?
?

zhǒng
chōng
hàn
chè
chóu
?
?
chú
众多的样子。 
拿着。
拉开(弓弦)。
纵横交错的样子。
占据。
孤苦无依的样子。
?
?
?
?
3.下列词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B.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C.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D.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D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4.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十五从军征》描写了一个老兵回乡后所面临的人亡家破的悲惨情景,反映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B.“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这两句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
C.《过零丁洋》多用对偶句,如“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和“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对仗极为工整。
D.《山坡羊?潼关怀古》表达出深深的伤感悲愤之情,作者伤感悲愤的最主要原因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B
运用了设问的修辞
5.文学常识填空。
(1)“高岑”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并称,他们是唐代________诗的代表人物,其诗歌以描绘边塞风光、反映戍边将士生活为主。
(2)《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选《____________________》,“南乡子”是________________,“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________________。
高适
岑参
稼轩词编年笺注
词牌名
题目
边塞
本题考查对课内古诗词的一些基本常识。
6.按要求默写填空。
(1)《过零丁洋》中运用比喻表现南宋国势危亡、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赞扬孙权年少有为、不畏强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坐断东南战未休
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互文手法描写边塞艰苦生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写潼关的雄伟气势,暗示它是兵家必争之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军角弓不得控
都护铁衣冷难着
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 一 )阅读《十五从军征》,回答问题。
一、课文研读
7.这首诗选自《___________》,写了从军征战的时间之久,从表达方式看属于________诗。
本题考查对本课诗词内容的理解。
乐府诗集
叙事
8.对本诗的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诗的开头两句概括了老兵六十五年戎马倥偬的生活和所受苦难之深。
B.中间十二句写老兵返家后看到家园已变成一片废墟的凄惨景象。
C.最后两句写老兵做好饭后有意识地到门口张望,等待家人回来一起吃团圆饭的景象。
D.这首诗控诉了战乱和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反映了兵连祸结的社会现实。
C
与原文意思不符,故错误
(二)阅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回答问题。
9.“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两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赏析。
本题考查对这首诗语句及词义的理解。
这两句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一句描绘了沙漠纵横交错着无边风雪的画面,对上文冰天雪地的奇寒景色作了总结;第二句“愁云惨淡万里凝”写了天空中布满惨淡的阴云,引出诗人为友人长途跋涉而产生的担忧之情,由此自然转入下文的送别。
(三)阅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回答问题。
10.“何处望神州”中的“神州”指什么地方?
本题考查对这首词内容的理解。结合诗人所处的年代来回答。
中原地区。
11.作者说孙权是英雄的依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述。
根据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开放式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年纪轻轻就做了上万士兵的统帅,不满足于仅占据东南一方,敢于和强大的曹操、刘备抗衡,连曹操也赞叹、佩服他。
12.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
本题考查对诗词意思的理解,再结合当时年代背景回答。
①借古讽今,抒发作者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求收复失地的投降路线的愤懑之情;
②希望能有像孙权那样有才略的人来率领军队,代表南宋人民发出要求奋发图强的时代的呼声。
(四) 阅读《过零丁洋》,回答问题。
1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以死明志,丹心光照千秋。
B.首联写自己步入仕途和四年抗敌的经历,“辛苦”和“寥落”两个词道尽坎坷的人生际遇,感情深沉,悲郁感人。
C.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不幸联系在一起,写危难形势,抒忧患之情,比喻形象,对仗工整。
D.颈联运用拟人手法,将“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与自己的心情巧妙结合起来,感人至深。
D
采用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1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千古名句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取”和“照”的表达效果。
本题考查对全诗的分析理解,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
主要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表达为国捐躯、舍生取义的意志与决心。“取”和“照”,普通的动词表达神圣的意义,简单、直接,有力度,情感昂扬,充分表达出作者的民族气节与生死观,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五)阅读《山坡羊·潼关怀古》,回答问题。
15.作者是如何从“潼关路”联想到朝代的兴亡的?
潼关,地势险要,扼守“西都”要道,为兵家必争之地,关系着封建王朝的兴亡。因此,当诗人在“潼关路”上望“西都”的时候,自然就想到朝代的兴亡了。
根据对诗词的了解,再结合当时年代的背景故事,回答扣主题,言之有理即可。
16.“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蕴含了作者哪些情感?
对封建统治者的批判;对百姓的同情。
本题考查对于古诗词鉴赏的能力,从诗句中提取内容要点,读懂并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拓展阅读
(一)[2018·乐山]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塞下曲
[唐]李 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1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诗歌的首联和颈联渲染了边塞寒冷凄凉的氛围,描述了边塞生活的单调乏味。
B.“笛中闻折柳”和“此夜曲中闻折柳”有异曲同工之妙,蕴含着戍边将士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C.该诗意象雄奇壮美,意境开阔。既言边塞生活的艰苦、思乡怀人的惆怅,又表壮志难酬的抑郁。
D.李白不仅擅长古体诗,他的《塞下曲》《望天门山》等近体诗也有极高艺术成就。唐文宗曾下诏:“以(李)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可见,李白在盛唐诗坛的地位是多么崇高。
C
与诗意不符,故错误
18.“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一句中,把“抱”换为“枕”好不好?说说理由。
本题考查对诗文意思的理解,以及鉴赏的能力。
不好。“抱”字是相拥、怀抱的意思;它生动地写出了将士们无心睡眠,怀抱马鞍,随时应战的情形,体现将士戍边生活的艰辛,更能表现将士们心系战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而“枕”字有安逸舒适之嫌,用在此处不合适。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军城早秋
[唐]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19.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本诗考察理解、解读诗文的能力,抓住诗词重点的地方。
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
寓意边境局势紧张。
20.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结合对诗句的理解,提取期中内容要点,读懂并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将士奋力出击,显示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出必胜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