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课件(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课件(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4-17 07:00: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部编版 八年级
学习目标
1.知道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及少数民族跨入社会主义

2.理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族人民共同繁荣的意义

3.了解民族工作的成就
藏文
蒙古文
维吾尔文
壮文
“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背 景:
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并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散居、小聚居的格局。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法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2、含义:
(1)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

(2)民族区域自治在什么地方实行?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当地民族有什么权利?
国家统一领导下
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自治权
1949
1954
1984
《共同纲领》
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
3、形成: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地位: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5月)

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年10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年10月)

西藏自治区
(1965年9月)

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年3月)
我国设立了三级民族区域自治机构: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5个)
(30个)
(120个)
5、少数民族自治区的建立
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我国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温故知新:
6、意义:
(1)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巩固国家统一。
(2)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奠定基础。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二: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求得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繁荣。 ——周恩来

A
B
C
D
2、以上行政区域的划分与我国政府实行的哪一基本政治制度有关?你知道这一制度是何时提出来的吗?实行这一制度与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有关,你知道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吗?
课堂巩固:
1、右图是一张中国地图,请你指出图中A、B、C、D各代表的是我国哪一省级行政区。
A.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
C.西藏自治区
D.广西壮族自治区
民族区域自治;
筹建新中国的时候;
大杂居,小聚居。
二、共同繁荣发展
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我国各民族发展很不平衡,很多少数民族的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你认为应该怎样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
(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少数民族有四种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封建地主经济占统治地位的有三十多个民族,当时有3000多万人口;处于封建农奴制的约400万人口;处于奴隶制的,当时有100万人口;保留原始公社制度残余的,当时有60万人口。经过民主改革,各民族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孔繁森
(2)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派出大批人员,通过技术、资金、物资等多种方式,加强少数民族的经济建设。
(3)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4)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作为中学生,我们能为民族大家庭的和谐稳定做些什么?
  国家要富强,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各民族手足同根、骨肉相连,为走向共同繁荣、建设文明富裕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而并肩奋斗!

族大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背景
含义
意义

共同繁荣发展


1.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
和社会主义改造
2.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
3.重视少数民族的文化与发展
4.进行西部大开发
形成
自治区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