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弹力》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过程中,有如下操作:
①调整弹簧测力计指针位置;②轻轻来回拉动两次挂钩;③待指针稳定后读数;④把待测力加在挂钩上;⑤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弄清刻度上每一小格表示多少牛,上述操作正确的顺序是( )
A.⑤①②④③ B.②①⑤④③ C.④①②⑤③ D.①②④⑤③
2.用弹簧测力计量力,一些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弹簧伸长的方向不一定跟所测力的方向一致
B.被测量力的大小应不超过弹簧测力计量程
C.尽可能避免伸长的弹簧与外壳发生摩擦
D.测量前要检查测力计的指针指在零刻度线
3.如图中甲、乙、丙、丁四根弹簧完全相同,甲、乙左端固定在墙上,图中所示的力F均为水平方向,大小相等,丙、丁所受的力均在一条直线上,四根弹簧在力的作用下均处于静止状态,其长度分别是L甲、L乙、L丙、L丁,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L甲<L丙,L乙>L丁 B.L甲=L丙,L乙=L丁
C.L甲<L丙,L乙=L丁 D.L甲=L丙,L乙>L丁
4.几位同学使用同一弹簧拉力器锻炼身体,每位同学都可以将弹簧拉力器拉开至两臂伸直。两臂伸直时,对弹簧拉力器拉力最大的是( )
A.力气大的同学 B.手臂长的同学
C.体重大的同学 D.几位同学都一样大
5.如图所示,在弹簧测力计两端分别用10N的水平拉力F向相反的方向拉弹簧测力计的两端(弹簧测力计的自重不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0 N,它受到的合力是10N
B.弹簧测力计示数为0 N,它受到的合力是0
C.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0N,它受到的合力是0
D.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0N,它受到的合力是0
6.如图所示,弹簧秤和细线的重力及一切摩擦不计,物重G=1N,则弹簧秤A和B的示数分别为( )
A.1 N,1N B.0N,1N C.2N,1N D.1N,0N
7.足球已被纳入学校体育课程必修内容。下列与足球有关的力不属于弹力的是( )
A.地面对足球的支持力
B.使弹起的足球落回地面的力
C.头球攻门时头对球的顶力
D.踢足球时脚对球的作用力
8.如图所示的三个装置中,弹簧和小球均完全相同,弹簧和细线的质量均不计,一切摩擦忽略不计,平衡时各弹簧的长度分别为L1、L2、L3,其大小关系是( )
A.L1=L2>L3 B.L1=L2<L3 C.L1>L2>L3 D.L1=L2=L3
9.测量一个大约为6N的力时,应选用的弹簧测力计最恰当的规格是( )
A.量程为5N,分度值为0.1N
B.量程为10N,分度值为0.1N
C.量程为15N,分度值为0.5N
D.以上三个测力计都可以
10.如图,一根弹簧,一端固定在竖直墙壁上,在弹性限度内用手水平向右拉伸弹簧另一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手对弹簧的拉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了弹簧的形状
B.手对弹簧的拉力是由于弹簧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C.弹簧对手的拉力是由于弹簧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D.弹簧对手的拉力与弹簧对墙壁的拉力一样大
11.茶杯放在水平桌面上,下列关于弹力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桌面受到向下的弹力就是茶杯的重力
B.茶杯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桌面发生了形变
C.桌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茶杯发生了形变
D.茶杯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茶杯发生了形变
12.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台面上,一轻质弹簧左端固定,右端连接一金属小球,弹簧在自然长度时,小球位于O点;当通过小球压缩弹簧到A位置时,释放小球;然后小球从A点开始向右运动,已知AO=BO,则( )
A.小球从A运动到O的过程中,所受弹力方向向右,速度不断增大
B.小球从O运动到B的过程中,所受弹力方向向右,速度不断减小
C.小球运动到O点时,因弹簧恢复了原长,小球停止运动并保持静止
D.小球运动到B点时,所受弹力方向向左,小球停止运动并保持静止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3.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示数 N。
14.如图所示:在一定范围内手拉弹簧的力越大,弹簧的 越大,根据此原理制成了测量力的工具 。
15.一根弹簧长15cm,其下端挂6N重物时,弹簧伸长4cm,当其下端挂3N重物时,弹簧长 cm;当弹簧长23cm时,它所受的拉力为 N。
16.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下表记录了某根弹簧弹性限度内所受拉力和伸长量的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表中空格处应填 ,该弹簧所受拉力与伸长量之间的关系为k= N/cm。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弹力F/N 0 0.3 0.6 0.9 1.2 1.5
弹簧伸长量△r/cm 0 1.2 2.4 3.6 6.0
17.小欢同学在探究“弹簧的伸长与所受拉力的关系”时,根据实验数据绘出了如图所示图象,图中L是弹簧的长度,F是弹簧受拉力的大小。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弹簧受到的拉力为5N时,弹簧发生的 (选填“是”或“不是”)弹性形变;
(2)当这根弹簧的长度为4cm时,此时弹簧受到的拉力为 N。
18.某研究小组的同学们准备制作一个弹簧测力计,他们选用了甲、乙两种不同规格的弹簧进行测试,绘出如图所示的弹簧的伸长量和受到拉力图象,图象中只有OA段和OB段是弹性形变。若要制作精确程度较高的弹簧测力计,应选用弹簧 (选填“甲”或“乙”)。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9.物理小组探究“弹簧的伸长量与其受到拉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弹簧受到的拉力/N 0 0.5 1 1.5 2 2.5
弹簧伸长量/cm 0 1 2 3 4 5
(1)探究得出的数据如表所示,请在图乙中作出弹簧的伸长量与其受到的拉力的关系图象;
(2)弹簧的伸长量为3.5cm时,弹簧受到的拉力是 N。
(3)由图象得出: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和其受到的拉力成 。
(4)请你写出一条使用弹簧测力计时的注意事项: 。
20.小明观察发现,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均匀的,由此他猜想弹簧的伸长量与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为了验证猜想,小明决定进行实验。
钩码个数 1 2 3 4 5 6 7
产生拉力(钩码重量)F/N 0 0.5 1 1.5 2 2.5 3 3.5
弹簧伸长量△L/cm 0.00 0.40 0.80 1.70 1.60 2.00 2.40 3.00
(1)要完成实验,除了需要如图甲所示的一根两头带钩的弹簧、若干相同的钩码、铁架台以外,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 。进行实验后小明记录数据如下表,表中数据明显错误的是第 次实验,正确结果应为 cm。
(2)去除错误的一组数据,在图乙中作出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的关系图线。
(3)由图象可验证小明的猜想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过程中,有如下操作:
①调整弹簧测力计指针位置;②轻轻来回拉动两次挂钩;③待指针稳定后读数;④把待测力加在挂钩上;⑤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弄清刻度上每一小格表示多少牛,上述操作正确的顺序是( )
A.⑤①②④③ B.②①⑤④③ C.④①②⑤③ D.①②④⑤③
解:
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正确过程为:⑤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弄清刻度上每一小格表示多少牛;①调整弹簧测力计指针位置;②轻轻来回拉动两次挂钩④把待测力加在挂钩上;③待指针稳定后读数,所以正确的顺序是⑤①②④③,故A正确。
正确答案:A。
2.用弹簧测力计量力,一些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弹簧伸长的方向不一定跟所测力的方向一致
B.被测量力的大小应不超过弹簧测力计量程
C.尽可能避免伸长的弹簧与外壳发生摩擦
D.测量前要检查测力计的指针指在零刻度线
解:A、实际测量力时,弹簧的伸长方向要跟所测力的方向在一条直线上,否则会导致测量不准确,故A错误;
B、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否则会损坏弹簧测力计,故B正确;
C、测量前应用手来回轻轻拉动几下挂钩,检查测力器是否被卡住,避免伸长的弹簧与外壳发生摩擦,故C正确;
D、观察在自然状态下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如果不指零,应将弹簧测力计的指针调到零刻度,故D正确。
正确答案:A。
3.如图中甲、乙、丙、丁四根弹簧完全相同,甲、乙左端固定在墙上,图中所示的力F均为水平方向,大小相等,丙、丁所受的力均在一条直线上,四根弹簧在力的作用下均处于静止状态,其长度分别是L甲、L乙、L丙、L丁,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L甲<L丙,L乙>L丁 B.L甲=L丙,L乙=L丁
C.L甲<L丙,L乙=L丁 D.L甲=L丙,L乙>L丁
解:由图可知,图甲和丙的力都会使弹簧伸长,图乙和图丁的力都会使弹簧压缩;
在图甲中,力F通过弹簧传递给墙,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墙对弹簧施加的力等于F,方向水平向左,所以图甲和图丙的作用力情况相同,效果相同,故它们伸长的长度相同,所以L甲=L丙;
在图乙中,力F通过弹簧传递给墙,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墙对弹簧施加的力等于F,方向水平向右,所以图乙和图丁的作用力情况相同,效果相同,故它们缩短的长度相同。所以L乙=L丁。
正确答案:B。
4.几位同学使用同一弹簧拉力器锻炼身体,每位同学都可以将弹簧拉力器拉开至两臂伸直。两臂伸直时,对弹簧拉力器拉力最大的是( )
A.力气大的同学 B.手臂长的同学
C.体重大的同学 D.几位同学都一样大
解:同一弹簧拉力器所受拉力越大,伸长越长,所以在两臂伸直时,手臂长的同学使弹簧伸长大,对弹簧拉力器的拉力也就越大。
正确答案:B。
5.如图所示,在弹簧测力计两端分别用10N的水平拉力F向相反的方向拉弹簧测力计的两端(弹簧测力计的自重不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0 N,它受到的合力是10N
B.弹簧测力计示数为0 N,它受到的合力是0
C.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0N,它受到的合力是0
D.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0N,它受到的合力是0
解:因为弹簧是在10N的拉力下被拉长的,虽然两端用力,但弹簧测力计只显示挂钩一端的拉力,故示数为10N.又因为弹簧测力计处于静止状态,因此弹簧测力计所受的合力为0。
正确答案:D。
6.如图所示,弹簧秤和细线的重力及一切摩擦不计,物重G=1N,则弹簧秤A和B的示数分别为( )
A.1 N,1N B.0N,1N C.2N,1N D.1N,0N
解:甲图中弹簧测力计右端由于物体的重力,受到了一个水平向右的1N的拉力;弹簧测力计的左端也受到了一个力的作用,因为重力通过绳子对弹簧测力计施加了一个1N的向右的拉力,弹簧测力计就会通过绳子对左端固定点施加了一个1N的拉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固定点也会对弹簧测力计施加一个1N的向左的拉力。
乙图中物体由于重力的作用会对弹簧测力计分别施加一个向左和一个向右的1N的拉力,弹簧测力计受到的力和甲图是一样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也就是相等的。
弹簧测力计虽然两端都受到了力的作用,但弹簧测力计测出其中一个力的大小,就像用弹簧测重力时你只读出了物体的重力而没有手对弹簧的拉力。
所以两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都是1N。
正确答案:A。
7.足球已被纳入学校体育课程必修内容。下列与足球有关的力不属于弹力的是( )
A.地面对足球的支持力
B.使弹起的足球落回地面的力
C.头球攻门时头对球的顶力
D.踢足球时脚对球的作用力
解:
A、足球与地面直接接触,地面对足球的支持力使足球发生一定程度的弹性形变,属于弹力,故A不符合题意;
B、使弹起的足球落回到地面的力是重力,是地球的吸引产生的,不属于弹力,故B符合题意;
C、头球攻门时,头与足球直接接触,头对足球的作用力使足球发生一定程度的弹性形变,属于弹力,故C不符合题意;
D、踢足球时,脚与足球直接接触,脚对足球的作用力使足球发生一定程度的弹性形变,属于弹力,故不符合题意。
正确答案:B。
8.如图所示的三个装置中,弹簧和小球均完全相同,弹簧和细线的质量均不计,一切摩擦忽略不计,平衡时各弹簧的长度分别为L1、L2、L3,其大小关系是( )
A.L1=L2>L3 B.L1=L2<L3 C.L1>L2>L3 D.L1=L2=L3
解:弹簧的长度与受到的拉力的大小有关,相同的弹簧,受到的外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越大,弹簧的长度越长。
图1中弹簧受到的拉力等于下面一个小球的重力大小为G;
图2中弹簧受到的拉力也是右边小球的重力大小为G;故弹簧长度L1=L2;
图3中弹簧受到两个小球的拉力而平衡,其情况可以等效为图2,故弹簧的长度L3=L2;
故L1=L2=L3;
正确答案:D。
9.测量一个大约为6N的力时,应选用的弹簧测力计最恰当的规格是( )
A.量程为5N,分度值为0.1N
B.量程为10N,分度值为0.1N
C.量程为15N,分度值为0.5N
D.以上三个测力计都可以
解:
A、量程太小,不能使用,不能选择;
B、量程大于6N,分度值相对较小,是最佳选择;
C、量程大于6N,且分度值相对较大,不是最佳选择;
D、A弹簧测力计不能使用。
正确答案:B。
10.如图,一根弹簧,一端固定在竖直墙壁上,在弹性限度内用手水平向右拉伸弹簧另一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手对弹簧的拉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了弹簧的形状
B.手对弹簧的拉力是由于弹簧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C.弹簧对手的拉力是由于弹簧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D.弹簧对手的拉力与弹簧对墙壁的拉力一样大
解:A、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手对弹簧的拉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了弹簧的形状,故A正确;
B、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即为施力物体,所以手对弹簧的拉力是由于手发生形变而产生的,故B错误;
C、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即为施力物体,所以,弹簧发生形变,产生的是对手的拉力,故C正确;
D、弹簧静止受平衡力的作用,手对弹簧的拉力等于墙对弹簧的拉力;墙对弹簧的拉力,和弹簧对墙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墙对弹簧的拉力等于弹簧对墙的拉力;所以弹簧对手的拉力与弹簧对墙壁的拉力一样大,故D正确。
正确答案:B。
11.茶杯放在水平桌面上,下列关于弹力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桌面受到向下的弹力就是茶杯的重力
B.茶杯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桌面发生了形变
C.桌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茶杯发生了形变
D.茶杯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茶杯发生了形变
解:
AC、桌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茶杯施加的,是由于茶杯发生了形变而产生的,故A错误,C正确;
BD、茶杯受到桌面向上的弹力,是由于桌面发生了形变而产生的,故BD错误。
正确答案:C。
12.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台面上,一轻质弹簧左端固定,右端连接一金属小球,弹簧在自然长度时,小球位于O点;当通过小球压缩弹簧到A位置时,释放小球;然后小球从A点开始向右运动,已知AO=BO,则( )
A.小球从A运动到O的过程中,所受弹力方向向右,速度不断增大
B.小球从O运动到B的过程中,所受弹力方向向右,速度不断减小
C.小球运动到O点时,因弹簧恢复了原长,小球停止运动并保持静止
D.小球运动到B点时,所受弹力方向向左,小球停止运动并保持静止
解:
A.小球从A运动到O的过程中,所受弹力方向向右、速度不断增大,正确答案项A正确;
B.小球从O运动到B的过程中,所受弹力方向向左、速度不断减小,正确答案项B错误;
C.小球运动到O点时,因弹簧恢复了原长,小球不受弹力,但小球速度最大,由于惯性仍向右运动,正确答案项C错误;
D.小球运动到B点时,所受弹力方向向左,弹簧弹性形变最大,弹性势能转化为小球的动能,小球加速向左运动,正确答案项D错误。
正确答案:A。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3.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示数 2.4 N。
解:读图可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0.2N;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2.4N;
故答案为:2.4。
14.如图所示:在一定范围内手拉弹簧的力越大,弹簧的 伸长量 越大,根据此原理制成了测量力的工具 弹簧测力计 。
解:
由图知:弹簧受到拉力发生弹性形变,在一定范围内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越大,根据这个原理,人们设计了一种测量力的工具叫弹簧测力计。
故答案为:伸长量;弹簧测力计。
15.一根弹簧长15cm,其下端挂6N重物时,弹簧伸长4cm,当其下端挂3N重物时,弹簧长 17 cm;当弹簧长23cm时,它所受的拉力为 12 N。
解:长为15厘米的弹簧下端挂上一个重6牛的物体后弹簧伸长4厘米,也就是说,挂1.5N的物体时,伸长1cm;当挂3N的物体时,伸长2cm,弹簧长15cm+2cm=17cm;当弹簧的长度变为23厘米时,弹簧伸长了23cm﹣15cm=8cm;该弹簧下端所挂物体的重为1.5N×8=12N。
故答案为:17;12。
16.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下表记录了某根弹簧弹性限度内所受拉力和伸长量的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表中空格处应填 4.8 ,该弹簧所受拉力与伸长量之间的关系为k= 0.25 N/cm。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弹力F/N 0 0.3 0.6 0.9 1.2 1.5
弹簧伸长量△r/cm 0 1.2 2.4 3.6 6.0
解:由已知: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我们可以得到,
F=k△r,
由第2,3,4,6次实验数据带入可得,k=0.25N/cm,即F=0.25N/cm?△r
再将第5次实验数据带入:1.2N=0.25N/cm?△r,
求得△r=4.8cm;
故答案为:4.8;0.25。
17.小欢同学在探究“弹簧的伸长与所受拉力的关系”时,根据实验数据绘出了如图所示图象,图中L是弹簧的长度,F是弹簧受拉力的大小。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弹簧受到的拉力为5N时,弹簧发生的 是 (选填“是”或“不是”)弹性形变;
(2)当这根弹簧的长度为4cm时,此时弹簧受到的拉力为 4 N。
解:(1)在弹性限度以内,弹簧的伸长跟它受到的外力成正比,由图象可知当弹簧受到的拉力为5N时,弹簧发生了弹性形变,它产生了弹力;
(2)弹簧不受外力时,由图象可知,弹簧长2cm,此时的长度就是弹簧的原长,L0=2cm;因为F=6N,△L=3cm,弹簧每伸长1cm,受到的拉力为2N,弹簧的长度为4cm时,弹簧伸长2cm,受到的拉力F=4N。
故答案为:(1)是;(2)4。
18.某研究小组的同学们准备制作一个弹簧测力计,他们选用了甲、乙两种不同规格的弹簧进行测试,绘出如图所示的弹簧的伸长量和受到拉力图象,图象中只有OA段和OB段是弹性形变。若要制作精确程度较高的弹簧测力计,应选用弹簧 甲 (选填“甲”或“乙”)。
解:因为OA段和OB段是弹性形变,通过观察图象可知,当甲受到的拉力是4N时,弹簧伸长6cm,当乙受到的拉力是4N时,弹簧伸长约为2cm,说明受力一样大,甲伸长的长,所以若要制作精确程度较高的弹簧测力计,应选用弹簧甲。
故答案为:甲。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9.物理小组探究“弹簧的伸长量与其受到拉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弹簧受到的拉力/N 0 0.5 1 1.5 2 2.5
弹簧伸长量/cm 0 1 2 3 4 5
(1)探究得出的数据如表所示,请在图乙中作出弹簧的伸长量与其受到的拉力的关系图象;
(2)弹簧的伸长量为3.5cm时,弹簧受到的拉力是 1.75 N。
(3)由图象得出: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和其受到的拉力成 正比 。
(4)请你写出一条使用弹簧测力计时的注意事项: 实验前观察量程和分度值 。
解:(1)根据实验数据,利用描点法,绘制出图象如下:
;
(2)弹簧伸长量为3.5cm时,物质的质量m=175g,所以弹簧受到的拉力G=mg=0.175kg×10N/kg=1.75N。
(3)从图象可以看出:在一定限度内,各点的位置在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上。因此由此实验可得:在一定的弹性范围内,橡皮筋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4)弹簧测力计读数时要看清使用的量程和对应的分度值,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板表面垂直。
故答案为:(1)见上图;(2)1.75;(3)正比;(4)实验前观察量程和分度值。
20.小明观察发现,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均匀的,由此他猜想弹簧的伸长量与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为了验证猜想,小明决定进行实验。
钩码个数 1 2 3 4 5 6 7
产生拉力(钩码重量)F/N 0 0.5 1 1.5 2 2.5 3 3.5
弹簧伸长量△L/cm 0.00 0.40 0.80 1.70 1.60 2.00 2.40 3.00
(1)要完成实验,除了需要如图甲所示的一根两头带钩的弹簧、若干相同的钩码、铁架台以外,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 刻度尺 。进行实验后小明记录数据如下表,表中数据明显错误的是第 4 次实验,正确结果应为 1.20 cm。
(2)去除错误的一组数据,在图乙中作出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的关系图线。
(3)由图象可验证小明的猜想是 正确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解:(1)①钩码的重力已知,因此不需要测量,实验中要测量的是弹簧的伸长量,所以需要刻度尺;分析数据发现,除第4次实验数据外,其余6次弹簧的伸长量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因此第4次实验数据是错误的,其正确的数据应该为1.20;
(2)将表中拉力对应横坐标,弹簧伸长量对应纵坐标,描点连线,图象如下:
;
(3)由图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弹簧的伸长量与它受到拉力成正比,因此小刚的猜想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1)刻度尺;4;1.20;(2)如图;(3)正确。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