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鞍山市第五十一中学2019-2020学年度九年语文第二学期第二单元周周清(三)(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鞍山市第五十一中学2019-2020学年度九年语文第二学期第二单元周周清(三)(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4-17 09:09: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周周清(三)
一、基础清
1.用横线画出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错误的,并改正
蘸水(zhàn)   阔绰(chuò) 颓唐(tuí)   契诃夫(kē)
改正:hē
颓唐(tuǐ) 荣膺(yīng) 拭去(shì) 苦心孤诣(yì)
改正:tuí
魁梧(kuí) 醋栗(lì) 坎肩(kǎn) 鳞次栉比(jié)
改正:zhì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B )
A.拨索 漫声 撒泄 歪身
B.峡顶 弹出 咧开 闷雷
C.翅膀 倘出 铃铛 天际
D.倒垂 稠粥 绝璧 卸驮子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既然人称大学问,那就要打扮得斯文模样儿,于是穿起了长衫,说话也歇斯底里。
B.近年来,贪官携巨额赃款外逃事件频发,面对巨款流失境外的现实,我国的诉讼制度目前还束手无策。
C.“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
D.命运对他实在太苛刻了。然而,尽管奄奄一息,他还是不情愿死。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C)
A.我们要把改善民生、保障民生、关注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B.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能否见成效,就要看各地在后一阶段贯彻的力度。
C.通过学校开展系列主题活动,使广大学生成为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
D.学术研讨会结束后,全体与会者和外省参会成员在广场合影留念。
5.下列对课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鲁迅笔下的孔乙己的性格既可悲又可笑:怀着科举失败的痛而又以读书人自居;贫困不能自存而又好喝懒做;很想清白做人而又不免偷窃;死要面子、怕人嘲笑而又自欺欺人、迂腐可笑。
B.短篇小说《热爱生命》描写了一个淘金者在荒原上迷路,在自然环境极端险恶的情况下,与饥饿、寒冷、恐惧和死亡做斗争的故事,表现出人战胜自然、战胜死亡的积极思想。
C.《孔乙己》《社戏》和《故乡》里的“我”都是作者自己。
D.《变色龙》《蒲柳人家》的作者分别是俄国的契诃夫和中国的刘绍棠。
6.下面几个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B )(2分)
  ①地区馆高14米,水平展开,延伸城市肌理,形成建筑物稳定的基座,构造城市公共活动空间。②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极富中国建筑文化元素的“斗冠”造型以及表面覆以“叠篆文字”的主题构思,将无数中国人对于世博会的憧憬和梦想寄托在了独特的建筑语言之中。③中国国家馆高63米,层叠出挑,形成城市雕塑,体现中国馆的标志性。④其设计理念可以概括为:“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⑤中国国家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A.⑤②①④③ B.②⑤④③① C.②③①⑤④ D.⑤④③②①
7.在下列备选词语中任选一个,参考示例写一句话。要求:能揭示所选词语的内涵,表达具体形象,句式不限。(4分)
[示例] 童心:童心是孩子发现蚂蚁洞时好奇的眼神,童心是爸爸紧握风筝线奔跑时雀跃的身影,童心是奶奶看动画片时呵呵的笑声。
备选词语:善良 时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1)时光是爸爸伏案写作时斑白的双鬓,时光是妈妈缝补衣服时半眯的眼睛,时光是奶奶走路时佝偻的背影。
(示例2)善良是孩子扶起摔倒的同学时清澈的眼眸,善良是姐姐喂流浪小狗时蹲下的背影,善良是哥哥让座给老大爷时真挚的笑容
二、素养清
8.古诗默写。
①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②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 (杜牧《赤壁》)?
③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④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⑤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⑥身向云山那畔行, 北风吹断马嘶声 ,深秋远塞若为情! (纳兰性德《浣溪沙》)?
9.名著导读
下面有关名著阅读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D )
A.《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节选自《水浒》,又称《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
B.《名人传》是法国人道主义作家罗曼·罗兰的代表作,主要讲述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列夫·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C.《骆驼祥子》的主人公祥子来自农村,他老实、健壮、坚忍,如同骆驼一般。在经历最后一次磨难,被迫卖车安葬了妻子虎妞后,他失去对生活的信心,变成了一个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人。
D.《格列佛游记》讲述的是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以及马国等地的经历。尤其是在大人国,用跳绳比赛来选拔官员,极具讽刺意味。
3、阅读请
(1)古诗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满江红·怒发冲冠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进天阙。
注释:?怒发(fà)冲冠:气得头发竖起,以至于将帽子顶起。形容愤怒至极。
凭阑:身倚栏杆。阑,同“栏”潇潇:形容雨势急骤。长啸:大声呼叫。啸,蹙口发出的叫声。壮怀:奋发图强的志向。“三十”句:谓自己已经三十岁了,得到的功名,如同尘土一样微不足道。“八千”句:形容南征北战、路途遥远、披星戴月。八千,是约数,极言沙场征战行程之远。等闲:轻易,随便。空悲切:即白白的痛苦。

10.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
A.这首词音调激越,风格豪迈悲壮,为我们勾出了一位硬骨铮铮、忧国忧民的英雄形象。
B.全词分四层抒发了“壮怀”:回顾往昔战斗岁月,激励自己继续奋斗,国耻未雪,臣恨难灭;消灭敌人,收复失地;统一江山,朝拜皇帝。?
C.上阕结尾“莫等闲”句已成为激励人们珍惜青春年华,早当奋发有为的千古箴铭;下阕结句把“朝天阙”当作自己的最高理想,流露出的忠君思想则是不足取的。?
D.这首词语言朴实粗犷,掷地有声,很好地表达了悲愤激越的情感。
11.壮志”句中的“壮志”与“笑谈”是互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突出地表达了作者对金统治者侵扰罪行的切齿痛恨。

(2)记叙文阅读
父亲是一盖灯
崔 立
儿子与父亲在漫无边际的森林中行走。
原本,他们不该迷路。
看时间差不多了,父亲说:“儿子,咱们回吧。”儿子玩得兴起,说:“爸,我想再玩一会儿。”儿子14岁,正是贪玩的年纪。
直到天微微黑了,他们还是找不到来时的路。
①微弱的月光下,只能隐约看见自己的两只手,脚底下一片漆黑,远方也看不见一星半点的灯光。儿子害怕了。
儿子想哭,说:“爸,我害怕。”父亲拍了拍儿子的肩说:“别怕,我们一会儿就走出去了。”
父亲说着话,抬起头,激动地说: “快看,前面有灯光——”儿子顺着父亲说的方向看去,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到。父亲说:“你个子矮,当然看不真切了。”
儿子其实也就比父亲差半个头的高度。但既然父亲说看见了灯光,儿子心头的恐惧瞬时就淡化了。
父亲在前面走,儿子在后面跟,黑乎乎的森林里,只听见两个人走路的脚步声。
走了好一会儿,儿子有点乏了,说:“爸,怎么还没到啊?”父亲说:“快了,你再坚持坚持,你看,前面就有灯光了。”
儿子顺着父亲指的方向看,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继续走,父亲在前走着,儿子在后面跟着。
走在前面的父亲忽然踉跄了一下,差点儿摔倒。儿子说:“爸,你怎么了?”父亲说:“没事,被绊了一下,赶紧走吧。”儿子点点头,两个人继续赶路。
儿子又累又饿,但走在前面的父亲像是有使不完的劲儿。儿子看着父亲的身影,咬咬牙,硬着头皮继续往前走。终于,儿子也看到灯光了。
一片树林里,有一间小木屋,屋里亮着灯。父亲拍打着门,门开了,暖暖的灯光亮亮的,原来是森林管理员,一个老人家,“你们是不是迷路了?快进来吧。”
②父亲进门时长舒了一口气,脸上满是汗珠。
儿子看到,父亲走路一瘸一拐的,应该是那次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扭伤了脚踝。
那是儿子14岁时发生的事了。眼下,又有一件天大的事。儿子轻信一个朋友的话,以自己的名义给他贷款好几十万元。朋友生意失败,整个人消失得无影无踪。
儿子还不起钱。追债的上诉到法院,结果只有两个:儿子要么还钱,要么被判刑。
儿子在家里,像热锅上的蚂蚁走来走去。父亲说:“儿子,别怕,总会有办法的。”
“有办法!有办法!能有什么办法!”儿子忽然歇斯底里地朝父亲吼起来。
儿子被传唤去了法院。开庭半个小时,原告方突然说欠款已付,提出撤诉。
直到走出法院,儿子看到了在门口等着的父亲,明白了。儿子问:“爸,那么多钱你是如何筹集的?”
父亲说:“不管了,咱们回家。”
出租车将儿子带到了另一个地方,一个陌生而狭小的地方。儿子明白了,父亲把他的房子卖了。
儿子的声音哽咽,说:“爸……”
父亲说:“别想了,一家人住这里也挺好的。”
儿子突然想起了什么,说:“爸,14岁那年,我们迷路那次,你真的看到灯光了吗?”
父亲没有说话,只拍了拍儿子的肩,像很多年前,在那片森林里一样。
【微词典】[1]踉跄(liàng qiàng):指走路不稳。[2]歇斯底里: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
12.请从描写的角度,分析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章结尾儿子问父亲“14岁那年,我们迷路那次,你真的看到灯光了吗?”父亲没有回答。你认为父亲看到灯光了吗?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说说小说标题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①运用了(自然)环境描写,渲染了森林的黑暗和恐怖,烘托了儿子害怕的心理。
②运用了动作描写,表现了父亲带领儿子走出森林后内心的轻松。(或:运用了外貌描写,形象地表现了父亲带领儿子走出森林的艰辛。)
13.父亲没有看到灯光。理由:父亲说看到了灯光,不过是对儿子的安慰。①父亲只比儿子高半个头;②从迷路到找到小木屋的漫长过程中,儿子多次顺着父亲说的方向看去,都是黑乎乎的;③父亲进小木屋时,“长舒了一口气”,表明他心里一直没有底。
14.示例:①沉着镇定。面对困境,父亲并没表现出惊慌,而是一直安慰儿子“别怕”“总会有办法的”。②充满智慧。迷路后,父亲用善意的谎言“前面有灯光”激励着儿子跟着他走出森林。(或:乐观坚强、有担当、对儿子有着深沉的爱……)
15.“父亲是一盏灯”,将父亲比作明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出父亲在儿子成长过程中的引领作用,突出儿子对父亲的感激与赞美之情。点拨:标题中的关键词往往为一种具体事物,具有多层含义,除了表面上的意义之外,文章还赋予了它更深刻的内涵,要深入思考,结合主旨挖掘出来。
(3)文言文阅读
鲁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学,其一好兵。好学者以术干齐侯,齐侯纳之,为诸公子之傅;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王悦之以为军正。禄富其家,爵荣其亲。施氏之邻人孟氏,同有二子,所业亦同,而窘于贫。羡施氏之有,因从请进趋之方。二子以实告孟氏。孟氏之一子之秦,以术干秦王。秦王曰:“当今诸侯力争,所务兵食而已。若用仁义治吾国,是灭亡之道。”遂宫而放之。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卫侯曰:“吾弱国也,而摄乎大国之间。大国吾事之,小国吾抚之,是求安之道。若赖兵权,灭亡可待矣。若全而归之,适于他国,为吾之患不轻矣。”遂刖之而还诸鲁。既反,孟氏之父子叩胸而让施氏,施氏曰:“凡得时者昌,失时者亡。子道与吾同,而功与吾异,失时者也,非行之谬也。且天下理无常是,事无常非。先日所用,今或弃之;今之所弃,后或用之。此用与不用,非定是非也。”孟氏父子舍然无愠容,曰:“吾知之矣,子勿重言!”
(节选自《列子·说符》)
【注释】干:这里是劝说的意思。宫:酷刑的一种。下文的“刖”也是酷刑的一种。让:责问,责备。
16.请用“/”给下面文字断句。(限断两处)(2分)
好 兵 者 之 楚 以 法 干 楚 王 王 悦 之 以 为 军 正
好 兵 者 之 楚 / 以 法 干 楚 王 / 王 悦 之 / 以 为 军 正
17.解析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1)齐侯纳之(接纳) (2)是灭亡之道。(道理)
(3)今或弃之(可以) (4)既反(遣返)
1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6分)
(1)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
他的(另一个)儿子前往卫国,用兵法劝说卫侯。
(2)今之所弃,后或用之。
现在放弃的,以后也许会用到。
19.选文告诉我们哪些道理?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1)天下没有永远不变的道理,处理事情要随机应变。(2)他人的成功经验不能盲目照搬。(3)做亊应适应形势,抓住机遇。(4)劝说他人时要了解对方的需要。
参考译文:
鲁国的施氏有两个儿子,其中一个爱好学术,另一个爱兵法.爱学术的儿子用文学之道去求得齐侯任用,齐侯接纳了他,让他做诸位公子的老师.爱好兵法的儿子到了楚国,用以武强国的方法向楚王求职,楚王非常喜欢他,让他担任军正之职,他们的俸禄让他们家里发了财,他们的爵位使亲族显耀。施氏的邻居孟氏,同样有两个儿子,他们所学的也和施氏的儿子相同,但却被贫困的生活弄得非常窘迫,对施家的富有很羡慕,因此便跟随施氏请教升官发财的窍门。施氏的两个儿子把实情告诉了孟氏.孟氏的儿子便一个跑到秦国去,以学术去向秦王寻求官职,秦王说:“如今各诸侯国靠武力争霸,他们所努力从事的是练兵和聚粮罢了.如果用仁义道德来治理我们的国家,这无异于亡国之道.”结果将他处以宫刑,驱逐出境.孟氏的另一个儿子跑到卫国,用兵法来求得卫侯任用,卫侯说:“我的国家是个弱小的国家,而又夹在大国中间.对于大国,我们只有侍奉它,小国家我们则安抚它,这才是求得平安的策略.如果依靠用兵的权谋,灭亡的日子也就不远了。如果让你好好地回去,你跑到别的国家去,对我的后患可不小.”于是将孟氏的这个儿子砍了脚再送回鲁国。孟氏的两个儿子回来后,孟氏父子都跑到施氏家里捶着胸来责骂施氏.施氏说:“凡事抓住了时机便会发达,错过机会便会招致灭亡.你们的学业和我们相同,但结果大不一样,这是因为你们运用不合时宜,不是你们的行为有什么错误。况且天下没有永远正确的道理,也没有永远错误的事情。以前所用的方法,今天有可能被废弃了;今天所废弃的方法,将来或许还会被采纳。用与不用,并没有一定的对或错。孟家父子豁然明白不再生气了,说道:“我知道了,您不要再说了。”

四、作文清
20.十几年的人生经历中,你学会了说第一句话,走第一步路,背第一首诗……现在,你又慢慢地学会了尊重他人,学会了承担责任,学会了正确取舍,学会了敬畏生命……
请以“我学会了    ”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
1.内容真实,情感真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不得出现真实的学校名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