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二单元《木鼓歌》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二单元《木鼓歌》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04-17 10:28: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欣赏课《木鼓歌》教学设计




《木鼓歌》表现了佤族人民欢乐歌舞的场面。佤族人唱起欢乐的《木鼓歌》,跳起轻快的佤族木鼓舞,尽情抒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歌曲为一段提、羽调式。曲调明快、跳跃,具有误导性节奏。附点八分节奏、十六分节奏、八分休止符和四分休止符的使用,使整首歌曲抑扬顿挫。其中还穿插有很多重复的手法,仿佛再现了劳动中一领众合的情景,充分显示了佤族人民豪爽的性格,其中衬词的使用体现了佤族民歌特有的味道。




五年级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音乐知识,能够探究我国各民族艺术及相关的文化背景,增进对民族多元文化价值的认识与尊重。感受音乐能力与创造能力都有所发展,对音乐情感的把握准确、细腻。了解了不同民族艺术的基本风格,将艺术与该地区的地理位置、服饰等联系起来,可以模仿该民族的舞蹈和唱歌方式进行表演。




1、聆听歌曲《木鼓歌》,感受佤族歌曲的风格和歌曲表现的场景。
2、认识木鼓,注意歌曲中休止符,为歌曲加入伴奏,培养学生感受听辨能力。
3、在活动过程中,体验、表现歌曲,合作学习的愉快心情。
教学
重点
聆听歌曲《木鼓歌》,感受佤族歌曲的风格。
教学
难点
注意歌曲中休止符,为歌曲加入伴奏,培养学生感受听辨能力。
教法
情境法、探究法、讲授法、合作法等
学法
体验、感受、合作、表现等
教具
多媒体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在这春意盎然,万物复苏的季节,我们一起听着歌去旅行。PPT+歌曲《木鼓歌》佤族朋友生活在哪里呢?
2、他们生活在我国的云南省。PPT出示地图,在云南省有52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文化,这是佤族的民族特色乐器----木鼓(PPT出示木鼓图片)
3、出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木鼓歌》(PPT欣赏《木鼓歌》)
听赏歌曲随音乐拍二拍子的强弱,畅想佤族节日热闹的场面。
了解相关文化。
认识木鼓
知道学习内容
以“听”为主导,拍二拍子强弱,为后面感受歌曲是几拍子的做好铺垫
(二)
情感体验感受音乐
1、初听歌曲
提问:
(1)、木鼓的声音是怎样的?
(2)、歌曲是几拍子的?
2、复听歌曲
(1)歌曲的情绪、速度怎样?
(2)表现了怎样的场面?
聆听音乐,木鼓的声音是:咚、咚咚
歌曲是:二拍子的
感受歌曲
随歌曲有节奏的轻轻晃动身体
情绪:活泼欢快
每一遍的“听”都是有目的性的,为设计声势节奏做好准备
体会歌曲的情绪所带来的热闹场面
(三)
探究学习表现音乐
1、倾听歌曲的一部分
提问:
(1)歌曲中包括那些节奏?
十六分节奏、附点八分节奏、休止符等
(2)请学生随音乐看时值拍节奏。
小结:这些节奏使整首歌曲抑扬顿挫。
2、请学生随音乐唱歌词,体会歌曲中下滑音,衬词用怎样的声音演唱?
3、请学生倾听歌曲的另一部分
(1)倾听歌曲,观察歌曲中的休止符,为歌曲设计伴奏(PPT+音乐)
(2)请学生到小组中合作,设计声势伴奏。
(3)领学生读拍小组设计的声势节奏。
(4)请学生随音乐做声势伴奏。
4、请学生学习两个佤族舞蹈动作,为歌曲设计表演。
5、全体同学合作表演
聆听音乐观察乐谱,找出乐谱中节奏
倾听音乐,读拍节奏
注意倾听下滑音的唱法,
体会衬词处用欢呼的声音效果。
聆听歌曲,观察歌谱中的休止符
到小组中研究声势伴奏
听音乐
拍声势节奏为歌曲伴奏
设计舞蹈动作
表演
突出以“听”为先导的原则特点
读拍节奏,为学生降低学习难度,唱好歌曲打好基础。
突出佤族歌曲的风格与味道。
培养学生的倾听与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感受小组设计的成果
学习、体会民族舞蹈
体会佤族载歌载舞的场面。
(四)
小结归纳
拓展延伸
1、小结
欣赏了《木鼓歌》,结束了云南之旅,佤寨之行。
欣赏《阿瓦人民唱新歌》。
情感升华
欣赏歌曲
拓展音乐能力。
板书设计
木鼓歌
2/4 X XX
一 、 X X ∣ X XX ∣┅ ┅
二 、 X X ∣ X 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