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 海水的化学 第二节 海水晒盐(5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九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 海水的化学 第二节 海水晒盐(5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4-17 15:25: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7张PPT)
第二节 海水“晒盐”
饱和溶液
一定温度
一定溶剂
不能再溶解
⑴.现有一瓶食盐的溶液,你如何用最简单的方法检验它是否为饱和溶液?
⑵.在NaCl的饱和溶液中还可以再溶解蔗糖吗?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在一定的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的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取少许不饱和氯化钠溶液,滴在洁净的玻璃片上,用电热吹风机向玻璃片上的溶液吹热风,观察现象。
思考:
上述过程中,氯化钠溶液从不饱和变为饱和的途径是什么?你能从现象上判断溶液何时饱和的吗?
8-1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 )
( )
( )
( )
( )
加溶质
蒸发溶剂
降温
升温
加溶剂
不饱和溶液蒸发溶剂会变成饱和溶液,如果对饱和溶液再蒸发溶剂,又会有什么现象呢?
如果对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又会有什么现象呢?
固体物质从它的饱和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过程叫做结晶。
硫酸铜晶体
硝酸钾晶体
明矾晶体
结晶的方法:蒸发结晶、降温结晶
海水晒盐
海水
蒸发池
结晶池
粗盐
母液
--蒸发结晶法
你认为哪些自然条件有利与海水“晒盐”?为什么?
关于海水“晒盐”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利用海水降温析出晶体
B.海水晒盐后的母液因食盐减少而变成不
饱和溶液
C.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得到食盐
D.利用海水在阳光下分解得到食盐晶体
C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1.探究溶剂种类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
实验结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种类的溶剂中溶解限量不同
固体全部溶解
有固体剩余
有固体剩余
固体全部溶解
加入10ml水并振荡 加入10ml酒精并振荡
氯化钠

2.探究温度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在实验中需要改变的因素是 ,需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 。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在_____________________ 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当升高温度时,硝酸钾晶体在水中的最大溶解限量会______;当降低温度时,其最大溶解限量会______。
温度
溶剂的种类和溶剂的量
在常温下用试管取5ml蒸馏水,加入硝酸钾晶体至有未溶解的晶体存在,然后在酒精灯上加热。
晶体溶解了
溶剂的种类和溶剂的质量
增加
减少
怎样比较两种物质的溶解性的大小呢?
相同质量的水
温度相同
饱和状态
100克
用定量的思想来表示物质的溶解性的大小。
溶解度
8-2
(以NaCl和KNO3为例)
二、溶解度
固体物质溶解度(通常用S表示)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四要素
条件:在一定温度下
标准:在100克溶剂中
状态:达到饱和状态
单位:克
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克的意义?
20℃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31.6克。
20℃时,100克水中溶解31.6克的硝酸钾恰好达到饱和状态。
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1. 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克。
2. 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g,此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
3. 80 ℃时,100克水里最多能溶解硝酸钾170克,说明8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70。
4. 20℃时,100克水里溶解了30克氯化铵,则2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30克。
理解: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深入探究
1、20℃该溶液中:
m溶质:m溶剂:m溶液= : : .
2、求20℃该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3、20℃将20g氯化钠固体加入50g水中,所得溶液质量是 ,溶质质量分数是 .
9
25
34
26.7%
68g
26.7%
36g
100g
136g
36g
100g+
136g
=
36g
36g
×100%
×100%
=
26.7%
36g
100g
=
x
50g
+50g
18g
=
68g
X=18g
气体的溶解度
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度越 ;
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度越 。
1.冬天养鱼比夏天活的时间长;
2.打开可乐瓶会有大量气体逸出。
下列信息说明气体的溶解度和哪些因素有关?




曲线上的点B:
表示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溶液恰好饱和。
曲线上面的点A:
是饱和溶液,且有未溶解的物质。
曲线下面的点C:
是不饱和溶液。
下图中的曲线是以温度为横坐标,以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的硝酸钾的量(g)为纵坐标绘制成的。观察该图,可知:
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 g硝酸钾。
6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 g硝酸钾。
32
115
32
115
溶解度曲线
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用横坐标表示温度。
几种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
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从溶解度曲线上获取的信息(二)
点:某物质在某一温度下 的溶解度
线:某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情况
交点:曲线的交点表示这两种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相同
从溶解度曲线上获取的信息(一)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钾)
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 (如食盐)
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 (如熟石灰)
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主要因素是:温度
2、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不)溶
练一练 1、20 ℃时碳酸钙的溶解度是0.0013g,所以碳酸钙是___溶物质。 2、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 g,则氯化钠属于( )
A.易溶 物质 B.可溶物质
C.微溶物质 D.难溶物质
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
使溶解度随温度升高显著增大的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例如:KNO3
结晶
除杂:KNO3 (NaCl)
方法:
步骤:
降温结晶
①溶解
②蒸发浓缩
③降温结晶
④过滤
蒸发结晶法(蒸发溶剂法):
使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化不明显的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例如:NaCl
除杂: NaCl (KNO3)
方法:
蒸发结晶
步骤:
①溶解
③过滤
②蒸发结晶
1.物质M的溶解度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在t1℃时,在100g水中加入50gM 所得溶液____饱和溶液(填“是”或“不是”),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若将此溶液降温到t2℃,析出的固体质量为____g ,所得溶液____饱和溶液(填“是”或“不是”).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
M
40g
50g
溶解度
温度

33.3%
10

28.6%
M
⑵在t1℃时,在100g水中加入40gM,所得溶液____饱和溶液(填“是”或“不是”),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若将其降温到t2℃,所得溶液____饱和溶液(填“是”或“不是”),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若将其升温到t1℃,所得溶液____饱和溶液(填“是”或“不是”)。
不是
28.6%

28.6%
不是
(海水晒盐)


粗盐的提纯
MgCl2 、CaCl2 、Na2SO4等(可溶性)
泥沙(难溶性)
粗 盐
主要成分:NaCl
杂质
探究活动一:
设计去除粗盐中泥沙等难溶性物质的实验方案
粗盐的提纯
粗盐
溶解
悬浊液(泥沙、NaCl、MgCl2、CaCl2、硫酸盐)
过滤
不溶性杂质
NaCl、MgCl2、CaCl2、硫酸盐的溶液
蒸发
NaCl、MgCl2、CaCl2、硫酸盐的晶体
粗盐提纯的操作步骤
①溶解
②过滤
③蒸发
过滤操作要领: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①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边缘;
②漏斗里的液面应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①过滤时玻璃棒要靠在有三层滤纸的一边②烧杯口要紧靠在玻璃棒上;
③漏斗的下端要紧靠在烧杯内壁,防止液滴飞溅。
蒸发操作应该注意什么?
1.蒸发皿应放在铁圈上,停止加热时,不要立即把蒸发皿直接放在实验台上,以免烫坏实验台。
2.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动,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3.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利用余热使滤液蒸干。
①溶解
②过滤
③蒸发
三次使用玻璃棒的作用
①溶解:搅拌,加速溶解
②过滤:引流,防止液体溅出
③蒸发:搅拌,防止液滴飞溅
粗盐提纯中:溶解、过滤、蒸发操作都用到了玻璃棒,玻璃棒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探究活动二:纯净NaCl的制备——除去可溶性杂质
根据溶解性表请设计方案除去MgCl2 、CaCl2 、Na2SO4
OH- Cl- SO4 2- CO3 2-
H+ 溶、挥 溶 溶、挥
Na+ 溶 溶 溶 溶
Ca2+ 微 溶 微 不
Ba2+ 溶 溶 不 不
Mg2+ 不 溶 溶 微
如何除去NaCl的杂质
要除去可溶杂质离子是:
选择要加入的除杂试剂:
引入了新的离子:
CO3 2-
OH-
Ba 2+
Na2CO3 盐酸
BaCl2 NaOH
Na+ Cl-
SO42- Ca2+ Mg2+
Ca2+
OH-
加入过量的
NaOH溶液
Mg2+
Ca2+
Cl-
Na+
Ba2+
Cl-
CO32-
加入过量的
Na2CO3溶液
Ba2+
OH-
Na+
Cl-
OH-
Na+
H+
加入适量的盐酸
Ba2+
Ba2+
Mg2+
Ca2+
Cl-
Na+
加入过量的
BaCl2溶液
SO42-
OH-
OH-
CO32-
CO32-


H+
H+
CO32-
H2O
H2O
CO2
BaCl2+Na2SO4=BaSO4↓+2NaCl
MgCl2+2NaOH=Mg(OH)2↓+2NaCl
CaCl2+Na2CO3=CaCO3↓+2NaCl
BaCl2+Na2CO3=BaCO3↓+2NaCl
NaOH+HCl=H2O+NaCl
Na2CO3+2HCl=H2O+CO2↑+2NaCl
除可溶性杂质
(硫酸钠、氯化镁、氯化钙)
Na+ Cl-
SO42- Ca2+ Mg2+
盐酸
Na+ Cl- Ca2+ Mg2+Ba2+



Na+ Cl- Mg2+CO32-
Na+ Cl- CO32-OH-
过量BaCl2
Na+ Cl-
过量Na2CO3
过滤
过量NaOH
加入试剂顺序
1.BaCl2→NaOH →Na2CO3 →过滤→ HCl →蒸发

2. BaCl2→ Na2CO3 → NaOH →过滤→ HCl →蒸发

3. NaOH →BaCl2→ Na2CO3 →过滤→ HCl →蒸发




加入除杂试剂的顺序可以是:
1、 增大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的方法( )
A. 升温增压B. 升温减压C. 降温增压D. 降温减压
2、下列几种物质①硝酸钾②熟石灰③氧气 ④二氧化碳 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只有①
想一想:
C
D
⑴对于物质A,点a的含义是: 。
t1℃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40g
⑵点d的含义是:

t℃时A物质和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⑶ 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C B A
3.已知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⑷t2℃时,等质量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C B A
⑸将t1℃140g A的饱和溶液
升温至t2℃时,可用图上
的 点表示,此时溶液
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状态,然后再加入A物质40g,可用曲线上的 点表示。
b
不饱和
c
⑹若A溶液中含有少量B物质,应采取的分离方法是:

降温结晶(冷却热的饱和溶液)
⑺若B溶液中含有少量A物质,应采取的分离方法是:

蒸发结晶(蒸发溶剂)
⑻将t2℃时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没有晶体析出的是 。
A
C
⑽t2℃时,将180gA的饱和
溶液冷却至t1℃,析出晶体
的质量为: 。
⑼t1℃时,将25g固体A溶
于50g水中,所得溶液的
质量为 。
70g
40g
⑾现有操作步骤: a.溶解 b.过滤 c.降温结晶 d.加热浓缩;
若A固体中含有少量B,则提纯A的操作步骤是
(填字母序号)。
a d c b
⑿使接近饱和的A、B、C
溶液达到饱和,均可采用的
方法是 ,对C
还可采用的方法为 。
⒀向100gt1℃的水中加入45gA固体,发现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A的
加溶质、蒸发溶剂
升温
晶体析出。你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可能
是 。
A固体溶于水时放热
⒁t2℃时,将等质量的A、B
两种物质加水溶解配制成饱
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的大
小关系为:A B(填
“>”、“<”或“=”)。
<
⒂把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
饱和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
是 (填序号,下同)
A.溶剂的质量一定变小 B.溶质的质量可能不变C.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D.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大
E.该饱和溶液还可以溶解其它物质
B E
⑴由此推测出温度的改变是 (填“升温”或“降温”)。
⑵同时观察到烧杯底部KNO3晶体 (填“增多”或“减少”)。
4 . 一木块飘浮于50℃时KNO3的饱和溶液中,当温度改变时(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和溶液体积的变化),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随时间(t)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
降温
增多
1、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将其关系代入下表:
练一练
20℃
100 g
31.6g
131.6g
24%
温度 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 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分数

1、如图是A、B、C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M点的含义是 。

(2)当温度为t1?C,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小到大依次为 ,当为t3?C时,溶解度最大的是 。

复习巩固
t2?C时,A和C物质溶解度相等
BAC
A
2、右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下列问题
(1)t1?C时,A 的溶解度 B 的溶解度。(填< > 或=)
(2)A、B两物质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的温度是 。C。
(3)当A、B两物质的溶液接近饱和时,采用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的方法可以达到饱和的是 物质的溶液。

t2
A
3.图为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由图可知:
(1)当温度____时,
硝酸钾与氯化钠的
溶解度相等。
(2)当温度________时,
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
硝酸钾的溶解度。
(3)图中P点表示KNO3的______溶液。
(4)当温度为1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_______。
(5)如果KNO3中含有少量NaCl,可采用 提纯KNO3。
25℃
<25℃
不饱和
20g
降温结晶
达标训练

(1)从海水中获取淡水。常用的操作方法是 ;
(2)从海水中获得氯化钠。将海水进行 可得到粗盐;
(3)从海水中得到金属镁。上图是从海水中提取镁的简单流程。
上述过程中,沉淀B与试剂C发生的是中和反应,则沉淀B的化学式为 ;由无水MgCl2制取Mg的化学方程式为 。
海水本身就是含有MgCl2的溶液,它与通过步骤①、②得到的MgCl2溶液有何不同: 。
⑶试剂A最好选用 。
[讨论] 根据从草木灰中提取钾盐的实验,填空:
(1)此实验操作顺序如下:①称量样品,②溶解、沉降,③ ④ ⑤冷却结晶。
(2)用托盘天平称量样品时,若指针偏向右边,则表示
(填下列正确选项的代码)。
A.左盘重,样品轻 B.左盘轻,砝码重
C.右盘重,砝码轻 D.右盘轻,样品重
(3)在进行第③步操作时,有可能要重复进行,这是由于 。
(4)在进行第④步操作时,要用玻璃棒不断小心地搅动液体,目的是防止 。
(5)经检验所得产品中含有CO32-、SO42-、Cl-,则产物中主要的钾盐有 等。
过滤
蒸发
B
滤液浑浊
液体飞溅
K2CO3、K2SO4、K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