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专题六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第三节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初识全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
3、建立“福利国家”
4、第三产业兴起(产业结构调整)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2、“新经济”出现(经济增长模式)
学习目标
1.了解美欧等国推行的福利政策
2.了解美国的“新经济”
3.理解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政府干预
初识全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
三、建立“福利国家”
四、第三产业兴起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二、“新经济”出现
一、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以美国为例)
1.含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与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判断是否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重要依据是国家对经济干预的程度,而不是国有经济在全部经济中占有的比重。
2. 发展的原因:
材料一:私人垄断向国家垄断过渡的深刻根源是生产社会化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私人垄断已难以适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迫使国家不得不直接参与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过程,调节社会经济的运行。
材料二:“二战”中,交战双方为了战争的需要,国家往往对工业部门实行集中管理,对社会物质财富实行特殊调配政策。
材料三:20世纪60年代以来,为最大限度地维持国家经济的安全发展,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资本主义国家都注意制定国民经济的计划和经济发展目标,并采取了诸如国家采购、社会福利、出口信贷和出口津贴等种种反危机措施。
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战”的特殊作用
预防经济危机的需要
一、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以美国为例)
1.含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与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判断是否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重要依据是国家对经济干预的程度,而不是国有经济在全部经济中占有的比重。
2.发展的原因:三点
3.表现: A运用财政和金融手段刺激生产和消费。
B政府广泛补贴出口产品,维持高出口水平。
C政府大力投资科研和教育,推行福利主义政策。
4.影响:快速完成战时经济向和平经济的转变,促使美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
黄金
滞胀
复苏
繁荣
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
探究一:根据图示,结合学案内容,指出战后美国经济发展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经济特征,体现的经济思想,各阶段在位总统。
时间阶段 主要总统 经济理论 具体 政策 作用 主要问题
二战结束到60年代末 财政赤字
高额国债
通货膨胀
70年代经济“滞胀” 严重滞胀
80年代 高赤字
高国债
高利率
高贸易逆差
90年代 新自由主义思想 贫困与富裕
竞争与垄断并存
减轻危机,控制失业,稳定社会
杜鲁门
艾森豪威尔
肯尼迪
约翰逊
凯恩斯主义
充分就业
赤字财政
通货膨胀
尼克松
福特
卡特
凯恩斯主义
紧缩财政
赤字财政
一时见效长期滞胀
里根
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
削减开支、紧缩货币、减税和加大国防开支
经济回升摆脱滞胀
克林顿
宏观调控、微观自主
低通货膨胀和低失业率
探究二:分析50-70年代美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的原因?
材料一:战后蓬勃兴起的石油、化工、航空、原子能、计算机等新兴工业部门发展更为迅速。1939年电子工业产值不到5亿美元,1969年接近150亿;1954年美国只有200部计算机,1970年达到了10万部。 -----摘编自徐天启、梁志明《全球通史》
材料二:美国发动了1950年~1953年朝鲜战争和1961年~1975年越南战争。 -----摘编自徐天启、梁志明《全球通史》
材料三:政府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资本的力量和国家力量相结合,国家调节经济和实行一些社会经济改良,一定时期刺激经济增长,缓和了经济危机。
----- 摘编自徐天启、梁志明《全球通史》
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3、战争的刺激,特别是与军事相关的经济部门发展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建立和发展
1、美国经济势力雄厚,拥有广阔的市场,不断的经济扩张
探究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70年代美国经济“滞胀”的原因?
凯恩斯主义失灵
石油危机(经济危机)
西欧、日本的冲击
1、含义:生产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
2、原因:
越南战争
探究四 货币学派与凯恩斯主义有何不同?
经济
思想 货币投放量与社会消费需求 政府
开支 国家干预
力度
凯恩斯
主义 通货膨胀 赤字财政
加强干预
货币
学派
控制货币
发行量
反对赤字
手段
减少干预
null
材料: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出现了二次大战后罕见的持续性的高速度增长。在信息技术部门的带领下,美国自1991年4月份以来,经济增长幅度达到了4%,而失业率却从6%降到了4%,通胀率也在不断下降。如果食品和能源不计在内的话,美国1999年的消费品通胀率只有1.9%,增幅为34年来的最小值。这种经济现象就被人们表述为“新经济”。美国《商业周刊》1996年底的一篇文章认为,美国目前这种“新经济”,其主要动力是信息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浪潮。
年代
经济发展水平
1993
2001
新经济的胜利
1、含义:“新经济”是在 的形势下以 为基础,以 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知识经济
信息技术
经济全球化
二、美国的“新经济”
2、时间:
克林顿执政期间 (20世纪90年代)
3、表现:
4、原因:
二、美国的“新经济”
①经济持续繁荣
②在低通货膨胀和低失业率同时出现,基本实现零通胀下的充分就业
A.信息技术发展。
B.经济全球化趋势
C.政府实行“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
美国1979年20%最富的人的收入比20%最穷的人高3.5倍,而90年代末则已达9倍。目前,美国1%最富有人所拥有的财富比90%的美国人的财富的总和还要多
“新”的本质
1.垄断资本占支配地位;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没有改变,美国依然是一个贫富分化严重的两极社会。
3.美国“新经济”没有背离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循环的规律,2001年又进入新的一轮经济衰退期
福利国家
含义:“福利国家”制度是在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下,实现充分就业、收入均等、社会福利、社会保障这些政策目标的总称。
三、“福利国家”政策的推行
制度实质: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
材料一 “如果自由社会不能帮助众多的穷人,就不能保全少数富人 ” —— 美国总统肯尼迪
说明社会福利制度的直接目的
根本目的
材料二 有位领取福利金的穷人朋友告诉我,他一家三口每月可获得800多美元的房屋补助、300多美元的现金和食品券,冬天还有暖气补贴,电话费又不用花钱,各项加起来有1000多美元,可以维持一家人的基本生活开销。如果再多生几个孩子,还可以多得一些补助。
材料三 据美国统计局调查报告,美国社会顶层的20%高收入者的收入在1993年占美国国民总收入的48.9%,到1998年,这一数字增长到49.2%。而居于底层的20%工人的总收入比重一直没有改变,依然是3.6%。
——《市场报》
结合材料二、三,请你谈谈对福利制度的认识。
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
维护资产阶级统治
评价福利政策 :
1、积极: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缓和了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
2、消极:加大国家财政负担;降低人们工作积极性;带来社会道德危机,如逃避家庭责任等。
福利国家发展趋势:
1.20世纪六七十年代,“福利国家”发展日渐完备;
2.1973年经济危机后,“福利国家”的发展在一些国家受挫,但仍在继续发展。
3.20世纪80年代以后,为减小财政压力,规模缩小。
当代资本主义出现新变化的原因
资本主义的主要经济政策
代表及主张 历史背景 主要作用
重商主义
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新航路开辟;封建专制国家要富国强兵
自由主义
凯恩斯
主义
工业革命,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封建残余和重商主义阻碍其发展
二战后普遍流行,造就了五六十年代的高经济增长
适应了工场手工业时期资本原始积累需要
16-18世纪盛行。认为金银充足是国家富裕标志,鼓励出口,禁止或限制进口
凯恩斯1936年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主张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20世纪70年代爆发经济危机并出现“滞涨”
亚当斯密1776年发表《国富论》,
主张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
1929-1933年经济危机发生,传统的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失去作用
新自由主义
反对政府干预经济或主张适度干预、混合经济
对欧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80、90年代经济增长,进入新的发展周期
经济思想
当今世界,我国的发展要注意克服与西方国家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可能造成的偏见,放眼世界,借鉴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国家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发展成果。(改革;重视科技发展;关注民生,做好社会保障措施;适时调整产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