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安塞腰鼓 教案 +备课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3 安塞腰鼓 教案 +备课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4-17 11:28:48

内容文字预览

3 安塞腰鼓
导入一 同学们喜不喜欢摇滚?喜不喜欢劲舞?其实,在我们中国古老的黄土地上,早就有我们自己的摇滚和劲舞,它就是融摇滚和劲舞为一体的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奇葩——安塞腰鼓。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刘成章的《安塞腰鼓》。
导入二 居住在黄土高原一带的人民纯朴、厚道,他们以惊人的毅力与自然抗争,形成了极具地域特色的文化,而能承载这一地域文化信息的便是当地的艺术奇葩——安塞腰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安塞腰鼓的散文,真正领略一下黄土高原的奇特风情。
导入三 一曲激昂高亢的《黄土高坡》,把我们的思绪引向了广袤的黄土高原。这里不是鲁迅笔下的杏花春雨江南,这里没有小桥流水人家,也没有吴侬软语的咿咿呀呀;这里只有奔腾的黄河,只有酱色的黄土,只有火红的高粱,只有朴实、剽悍的西北汉子。今天,就让我们文化之旅的脚步随着刘成章的生花妙笔踏上黄土高原,去安塞古镇,去聆听那从两千多年前的战场传来的鼓声,去欣赏有“天下第一鼓”之称的安塞腰鼓。
1.人鼓描写,注定不凡
安塞腰鼓舞动之前,一开始,人是静的,静得像一株株朴实的高粱。风吹叶动衬托出他们的静。鼓也一样,“呆呆的”,“似乎从来不曾响过”。这黄土高原上以高粱为背景的茂腾腾的鼓者是注定了要有一场不同凡响的表演的!
2.场面震撼,气势壮阔
用“但是”“看”单独成段,自然完成了由静到动的转变,突出以下场景的震撼人心。作者用比喻的排比句来营造这“壮阔”“豪放”“火烈”的阵势,有力地表现了腰鼓表演时生命沸腾、力量喷涌不止的情景。腰鼓改变了人们的感觉,引发了人们的联想,而这一切的最高境界就是“挣脱了”——“束缚”,“冲破了”——“羁绊”,“撞开了”——“闭塞”。
“好一个安塞腰鼓!”这句话用感叹句的形式突出了安塞腰鼓给人的震撼和鼓舞,这是对生命的由衷赞颂,表达了作者对安塞腰鼓的赞美和热爱,并以此贯穿全文,又使文章富有节奏感,渲染了气氛。
在这样的鼓声下,观众的心也与鼓声产生了共鸣,突出了这力量给人的震撼和鼓舞。四个“隆隆隆隆”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安塞腰鼓舞动时气吞山河的场面和震撼人心的力量,让人产生一种深深的震撼。而后生们也在“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再现了生命力的奇伟磅礴。“有力”“疾速”“大起大落”这几个词语写出了后生们击鼓力量大、速度快、动作幅度大。他们力量的源泉是他们自然、健康的生命,是原始的、没有半点污染、不掺杂任何杂质的完完全全的生命。
3.戛然而止,回味悠远
鼓声戛然而止,文章以“鸡啼”反衬寂静,写出了世界的宁静和高原的旷远。这一部分与文章开头相呼应,以静衬动,写人们被深深吸引,并沉醉其中,进入安塞腰鼓所带进的意境之中,突出了它的感染力之强。
4.勾画语句,提炼精髓
(1)文中描写安塞腰鼓的语句
第7段: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第12段: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第16段: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第18段: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
第23段: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第27段: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作用:这些句子描写了西北后生擂腰鼓的激越场面,表现了西北后生身上具有的那种挣脱、冲破、撞开一切束缚、羁绊、闭塞的力量。
(2)描写安塞腰鼓时运用的修辞手法
排比——“隆隆隆隆……”“每一个舞姿……使人叹为观止”……
拟人——“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的”……
比喻——骤雨一样、旋风一样、乱蛙一样、火花一样、斗虎一样……
反复——“好一个安塞腰鼓!”
(3)提炼核心内容
《安塞腰鼓》是一篇用雄浑激越的鼓点敲出的优美豪放的诗章,是一曲对旺盛的生命和磅礴力量的热情颂歌。作者通过对一群朴实得像红高粱一样的茂腾腾的陕北后生,在黄土高原上展现的壮阔、雄浑、激越、豪放的腰鼓舞场面的描写,展示了中华民族古老纯朴的民间文艺风情,显示了生命的活跃和强盛,热烈赞颂了中国人民“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表现了中华民族挣脱了束缚与羁绊、闭塞与保守后的欢乐和痛快、思索和追求。这是对改革开放炽烈的、深层次的理性思索的结晶。
对这一壮阔、热烈的场面,作者写得绘声绘色,详略得当,极有层次。写腰鼓舞的场面极有层次,分为四层。第一层,写鼓声乍起,着重写声音,写鼓声的激越豪迈,写得详细。第二层,写腰鼓舞正酣。着重写舞姿,突出舞姿的遒劲,写得较详。第三层,写腰鼓舞达到高潮,写得简洁。作者没有像第一、二层那样从正面去铺写鼓声和舞姿,而是从侧面进行描写。第四层,写腰鼓戛然而止,写得非常简略,极力突出一个“静”字,与开头相呼应,首尾圆合。
1.激昂的排比
本文大量运用排比手法,有句子内部的排比、句与句之间的排比、段与段之间的排比,不仅交错出现,而且一连许多,如“使人想起……”“愈捶愈烈……”都是一连用三个排比句,犹如江河一泻千里,不可遏止。许多排比对仗工整,如“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一段,气势昂扬。还有的排比层层递进,如“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排山倒海般让人透不过气来。
2.铿锵的短句
课文多用短句来表现内容。如“一群茂腾腾的后生”,简洁地表现了年轻生命的热烈奔放;“忘情了,没命了”,有力地表现了生命沸腾、力量喷涌不可遏止的情景;其他如“落日照大旗”“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愈捶愈烈”等句,无不铿锵激昂。
3.疾猛的节奏
课文自始至终,一直保持着快速的节奏。一个排比接一个排比,一个高潮接一个高潮,不让人有半点喘息的机会。快节奏使得内容表达得更热烈、更激荡,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
本文通过描写西北后生擂腰鼓的场面,表现了西北后生身上具备的那种挣脱、冲破、撞开一切束缚的力量,歌颂了生命奔腾的力量。如今安塞腰鼓已成为中华民族坚毅不屈、意气风发、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象征。这是高原生命的火烈颂歌,是中华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
1.作者简介
刘成章,1937年生,陕西延安人。1961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已出版多种散文集,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2.追溯背景
安塞腰鼓对从小生长在黄土高原的刘成章影响相当大,他远离家乡来到省城后,脑际里常闪现着“安塞腰鼓”那气吞山河的壮丽景象,耳畔回响着高原上那在沉默中爆发的鼓点。20世纪80年代初,面对祖国日新月异的景象,他怦然心动,写下了此文。
排 比
1.下面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父亲是最广阔的海洋,教会我宽容;父亲是最伟岸的高山,鼓励我坚强;父亲是最温暖的霞光,带给我希望。
[答案] 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形式整齐,节奏感强,突出了父亲的特点,表达了赞美父亲的感情。同时这句话还运用了暗喻的手法,使排比句更生动。
2.根据画线句的特点仿写句子,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
父爱是高山,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鼓励我挺直腰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父爱是北斗星,即使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也能让我辨明方向;父爱是一棵大树,即使在烈日炎炎的夏日,也会为我撑起一片阴凉;父爱是一把大伞,即使在风雨交加的路上,也不让一滴水珠落在我身上。
1.生命,那是自然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诺贝尔
2.生命不等于是呼吸,生命是活动。——卢梭
3.生命是一条艰险的峡谷,只有勇敢的人才能通过。——米歇潘
4.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罗曼·罗兰
5.我们只有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泰戈尔3 安塞腰鼓
【核心素养】
1.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通过轻重音、节奏和语调来表情达意。
2.思维发散与提升:推理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情感。
3.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会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描写音乐、舞蹈。
4.文化传承与理解:读懂带有地方文化色彩的散文。
【教学方法】
采用诵读法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通过轻重音、节奏和语调来表情达意。
2.情感与价值:感受并体味地方文化特色。
3.方法与评价:欣赏安塞腰鼓并体会其背后所蕴藏的文化内涵。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把握细节描写的含义及作用。
2.感受文章的语言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起个家来家有名,家住在绥德三十里铺村,四妹子儿爱着我那三哥哥,他是我的知心人啊!”同学们,你们到过大西北吗?你们见过黄河吗?你们去过黄土高原吗?你们欣赏过安塞腰鼓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刘成章笔下的《安塞腰鼓》,去陕北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感受安塞腰鼓的独特魅力。
二、说一说
(播放安塞腰鼓演出场面视频。)
如此精彩的场面,没有解说怎么行?请同学们用课文第7段做解说词,声情并茂地将安塞腰鼓的热闹场面解说给大家听。
三、品一品
怎么样?欣赏了这壮阔、豪放、火烈的舞蹈,听了这激情洋溢的解说,你们是不是忍不住想大叫一声“好”呢?一个“好”字并不能完全概括安塞腰鼓给人的感受。“好一个________的安塞腰鼓”,这个问题作者似乎也没有说明。但我觉得一个高明的读者,不仅能由衷地赞叹一个“好”,还能说出好在哪里。下面我们就一步一步来体味安塞腰鼓“好”在哪里。
(过渡)首先想一想,作者欣赏了这样壮阔、豪放、火烈的安塞腰鼓表演后想到了什么?这些联想是什么样的情形?这样的联想与安塞腰鼓有什么关系?
(一)我游我联(观腰鼓 欲有所想)
1.读7~13段,想一想在欣赏了安塞腰鼓表演后作者联想到什么。
明确:联想到“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2.联想的内容是些什么样的情形?
明确:“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傍晚时分,斜阳给飘扬的大旗镀上一层金色,在猎猎秋风中,千军万马整装待发。这是一支能战胜任何顽敌的军队,有着锐不可当的力量。)
“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电闪雷鸣象征着不可战胜的力量,能够摧枯拉朽般地战胜任何障碍。)
“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经过一段艰苦的探寻后,终于到达豁然开朗的境界。)
3.什么能让冰冷的空气燥热呢?(热源)什么能让恬静的阳光飞溅呢?(活力)什么能让困倦的世界亢奋呢?(强有力的刺激)
综合起来讲,作者有一个结论:(安塞腰鼓)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4.作者忍不住第一次喊出了“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让人热血沸腾、充满力量的安塞腰鼓,好一个能让人鼓起勇气去冲破那重山复水,去争取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的前景的安塞腰鼓!)
(二)我游我品(听鼓音 欲有所动)
1.读14~17段,看一看作者是如何描写安塞腰鼓的鼓声的。
明确:作者除运用拟声词来描写鼓声外,还运用了两个形象的比喻。把山崖比作牛皮鼓面,把观众的心比作牛皮鼓面,说明鼓声不仅能从视觉上震撼我们,而且能从听觉上震撼我们,还能进一步刺激我们的心灵、我们的思想。
2.想一想,安塞腰鼓声对人的内心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什么是“豪壮的抒情”?
(举个例子,“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该出手时就出手哇,风风火火闯九州哇”有什么区别?前者抒情是委婉、含蓄的,后者抒情是直接、豪壮的,“豪壮的抒情”的意义在于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什么是“严峻的思索”?
(也举个例子,“我忧郁,我惆怅,中国的革命道路应该走向何方呢?”“严峻的思索”的意义在于庄重而严肃。)
3.作者联想到“犁尖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阵痛的发生和排解”有什么含义?
提示:一个农民看着犁尖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会有什么感触?一个产妇忍受着生产前难以忍受的阵痛时会有什么感触?
明确:想到了将来的收成,想到了自己的后代,一切困难都可以忍受。因为它象征着希望。
4.作者情不自禁地第二次喊出了“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让人激情满怀、思绪飞扬、饱含希望、踌躇满志的安塞腰鼓!)
评价:这一部分主要是教师在层层设诱,引导学生去感知、体味、理解文意。让学生透过语言看见他们自己看不见的东西。此阶段属于激悟阶段。
(三)我游我寻(赏鼓者 欲有所思)
1.读18~22段,想一想这样惊心动魄的腰鼓表演,这样震耳欲聋的鼓声,是谁发出的。
2.为什么江南就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3.“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仅指现实的泥土吗?
大家学了历史知道,黄河是中华民族的什么?(母亲河)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什么?(摇篮)
江南精细,陕北粗糙,与江南比起来,陕北更原始。原生态的东西使得我国的艺术表演有了一种新的艺术形态,原生态表演。为什么?因为它富有生命力。所以“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指的是源远流长的文化——灿烂的五千年中华文明。说明作者不仅要赞叹那安塞腰鼓,更要赞颂那璀璨的中华文明!
4.作者发自肺腑地赞叹“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文化底蕴深厚、厚积薄发的安塞腰鼓!)
评价:此阶段在于探究安塞腰鼓表演、鼓声背后的文化内涵,由人到土地,到历史,到文化,较为抽象,但教师层层铺垫,巧借外力,让学生的理解顺利地达到应有的深度。
(过渡)让我们再次来感受一下安塞腰鼓的魅力,让我们一起来当一回导游,做一回解说!
(四)我游我悟(品鼓味 欲有所悟)
1.读23~27段,让我们大家来当一回导游,做一回解说!
2.请你发自肺腑地说一说你的感悟。
(好一个陶冶性情、磨砺意志、开阔心胸、净化灵魂的安塞腰鼓!好一个振奋精神、激发斗志、鼓舞士气、催人奋进的安塞腰鼓!)
由作者即兴的感慨,到学生自己的内心情感的抒发,终于让学生完成了精神旅行,享受了文化风味。
(过渡)安塞腰鼓这么多的内涵,作者为什么不写出来呢?是作者太激动,忘了吗?你们不要急着回答我,我们先来欣赏一段迈克尔·杰克逊的经典摇滚。
四、比一比
将安塞腰鼓与迈克尔·杰克逊的经典摇滚比较。
比较方面:1.表演人员的境况。2.所用乐器。3.表演魅力的展现。(外现还是内隐)
明确:安塞腰鼓的表演者是物质生活极其贫乏的农民,经典摇滚的表演者是物质生活极其丰富的歌星。安塞腰鼓来自贫瘠的黄土高原,经典摇滚来自繁华的都市。安塞腰鼓乐器简陋,演奏技法简单;经典摇滚乐器精良,表演手法丰富。安塞腰鼓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经典摇滚把内心的想法揭示给大家看。
五、课后作业
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绘安塞腰鼓的?(内容)
明确:文章先写了表演前的氛围,再描绘了腰鼓表演、鼓声,又写了打安塞腰鼓的人,继而写了产生安塞腰鼓的土地,最后探讨了安塞腰鼓的精神及文化内涵。
2.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语言)
明确:本文长短句兼用,大量地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有句内的排比,有句与句之间的排比,甚至还有段与段之间的排比。快节奏的语言,更真实地再现了安塞腰鼓那令人热血沸腾、荡气回肠的场面,让读者更有身临其境之感,不仅刺激了感官,还震撼了心灵,甚至触动思想与灵魂。
3.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表演内容,开篇写表演之前的氛围,文末还要写表演之后的氛围?(结构的意义)
明确:作者先写表演之前的静,是为了与表演时的热闹场面形成对比,使安塞腰鼓的表演更具震撼效果。作者写表演之后的静,也是为了凸显安塞腰鼓的“闹”,同时也使读者从热闹中冷静下来,静静地思索自己的收获。
4.为什么写安塞腰鼓还要提到多水的江南?(文化内涵)
明确:文章中作者将黄土高原与江南对立起来写,不是有所褒贬,而是强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有灿烂、辉煌的文化,在这种厚重文化积淀中孕育出的精神,才能产生这样壮怀激烈的安塞腰鼓。
5.为什么安塞腰鼓能让山河痛快,能让想象力蓬勃呢?(思想与意义)
明确:因为它充满力量,因为它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因为它充满希望、预示新生,因为它文化底蕴深厚。
6.由安塞腰鼓除了能想到迈克尔·杰克逊的歌舞外,你还能联想到什么?(联想与视野)
明确:相反联想,安塞腰鼓与柔术,一阳刚,一妩媚,但同样充满力量。同类联想,安塞腰鼓与铜梁火龙,同样激烈,充满阳刚之气,同样让人充分感受到生命的激情。
【板书设计】
安塞腰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