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生活中的轴对称(课件+同步练习,共15份)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生活中的轴对称(课件+同步练习,共15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4-17 13:58:55

文档简介

                   
1.(2019·泰州中考)如图图形中的轴对称图形是( B )
 
A     B     C    D
2.(2019·徐州中考)下图均由正六边形与两条对角线所组成,其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D )
 
A    B      C    D
3.下列几何图形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D )
A.线段 B.角
C.等腰三角形 D.直角三角形
4.观察下列用纸折叠成的图案(如图),其中轴对称图形的个数为( D )
A.1 B.2
C.3 D.4
5.下列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的数量小于3的是( D )
 
A    B     C    D
6.在如图所示的轴对称图形中,有4条对称轴的有( B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7.下列选项中有一张纸片会与如图紧密拼凑成正方形纸片,且正方形上的黑色区域会形成一个轴对称图形,则此纸片为( A )
8.画出如图所示的图形的对称轴.
解:如图所示.
9.如图所示,依据你的观察填表.
(1)填表:
几何图形
正三角形
正方形
正五边形
正六边形

对称轴条数
3
4
5
6

(2)根据你发现的规律说出正一百边形、正n边形的对称轴的条数.
解:(2)正一百边形有100条对称轴,正n边形有n条对称轴.
10.把图中的某两个小方格涂上阴影,使整个图形是以线段所在直线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
  
题图       答图
解:如图所示.
课件17张PPT。第五章 
生活中的轴对称课


身随


练1 
轴对称现象课


业撷取百家精妙·荟萃时代品牌   谢谢观赏!
Thanks!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如果图形甲和图形乙关于直线MN对称,则图形甲是轴对称图形
B.任何一个图形都有对称轴,有的图形不止一条对称轴
C.平面上两个大小、形状完全一样的图形一定关于某直线对称
D.如果△ABC和△EFG成轴对称,那么它们的面积一定相等
2.
如图,△ABC与△A′B′C′关于直线l对称,有下列说法:①点A与点A′的连线被直线l垂直平分;②点B与点B′的连线被直线l垂直平分;③延长BA与B′A′所得的交点在直线l上;④延长BC与B′C′所得的交点在直线l上.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D )
A.1 B.2 C.3 D.4
3.如图,直线MN是四边形AMBN的对称轴,点P是直线MN上的点,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B )
A.AM=BM
B.AP=BN
C.∠MAP=∠MBP
D.∠ANM=∠BNM
4.如图,点P是∠AOB外的一点,点M,N分别是∠AOB两边上的点,点P关于OA的对称点Q恰好落在线段MN上,点P关于OB的对称点R落在MN的延长线上.若PM=2.5 cm,PN=3 cm,MN=4 cm,则线段QR的长为( A )
A.4.5 cm B.5.5 cm
C.6.5 cm D.7 cm
5.(2019·江西中考)如图,在△ABC中,点D是BC上的点,∠BAD=∠ABC=40°,将△ABD沿着AD翻折得到△AED,则∠CDE=20°.
6.若直角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则其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45°,45°,90°.
7.请画出下面图案的对称轴.
 
    题图         答图
解:如图所示.
8.如图所示,∠AOB内一点P,P1,P2分别是P关于OA,OB的对称点.P1P2交OA于点C,交OB于点D,若P1P2=8 cm,问△PCD的周长为多少?
解:因为点P,P1关于OA对称,所以OA垂直平分PP1,
所以P1C=PC.
因为点P,P2关于OB对称,所以OB垂直平分PP2,
所以P2D=PD.
△PCD的周长=PC+PD+CD=P1C+P2D+CD=P1P2=8 cm.
9.如图,△ABC和△A′B′C′关于直线MN对称,△A′B′C′和△A″B″C″关于直线EF对称.
(1)画出直线EF;
(2)直线MN与EF相交于点O,试探究∠BOB″与直线MN,EF所夹锐角α的数量关系.
 
   题图          答图
解:(1)如图,连接B′B″.
作直线EF垂直平分B′B″.
则直线EF是△A′B′C′和△A″B″C″的对称轴.
(2)如图,连接B′O.
因为△ABC和△A′B′C′关于直线MN对称,
所以∠BOM=∠B′OM.
又因为△A′B′C′和△A″B″C″关于直线EF对称,
所以∠B′OE=∠B″OE.
所以∠BOB″=∠BOM+∠B′OM+∠B′OE+∠B″OE=2(∠B′OM+∠B′OE)=2∠EOM=2α,
即∠BOB″=2α.
课件19张PPT。第五章 
生活中的轴对称课


身随


练2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课


业撷取百家精妙·荟萃时代品牌   谢谢观赏!
Thanks!
1.(2019·宁夏中考)如图,在△ABC中,AC=BC,点D和E分别在AB和AC上,且AD=AE.连接DE,过点A的直线GH与DE平行,若∠C=40°,则∠GAD的度数为( C )
A.40° B.45° C.55° D.70°
2.如图,点D,E为△ABC的边BC上的点,且满足DA=DB,EA=EC,若∠B=30°,∠C=40°,则∠DAE的度数为( C )
A.36° B.38° C.40° D.42°
3.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D,E分别在边BC,AB上,且BD=AE,AD与CE交于点F,则∠DFC的度数为( A )
A.60° B.45° C.40° D.30°
4.(2019·成都中考)如图,在△ABC中,AB=AC,点D,E都在边BC上,∠BAD=∠CAE,若BD=9,则CE的长为9.
5.如图,在△ABC中,AB=AC,M是边BC的中点,BD平分∠ABC,交AM于点E,交AC于点D,若∠AED=64°,求∠BAC的度数.
解:因为AB=AC,M是边BC的中点,
所以∠AMB=90°,∠BAM=∠CAM. 
因为∠BEM=∠AED=64°,
所以∠EBM=26°.
因为BD平分∠ABC,
所以∠ABC=2∠EBM=52°,
所以∠BAM=90°-∠ABM=38°,
所以∠BAC=∠BAM+∠CAM=2∠BAM=76°.
6.已知: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BAC=80°,AD平分∠BAC,且AD=AE,求∠EDC的度数.
解:因为AB=AC,AD平分∠BAC,
所以AD⊥BC,∠ADC=90°.
因为∠BAC=80°,
所以∠DAE=∠BAC=40°,
因为AD=AE,
所以∠ADE=∠AED===70°,
所以∠EDC=90°-70°=20°.
7.如图,在△ABC中,AB=AC,∠BAC=80°,D是AC上一点,E是BC延长线上一点,连接BD,DE,若∠ABD=20°,BD=DE,求∠CDE的度数.
解:因为在△ABC中,AB=AC,∠BAC=80°,
所以∠ABC=∠ACB=×(180°-80°)=50°.
因为∠ABD=20°,
所以∠DBC=∠ABC-∠ABD=30°.
因为BD=DE,
所以∠E=∠DBC=30°,
所以∠CDE=180°-∠DCE-∠E=∠ACB-∠E=20°.
8.如图,在△ABC中,AB=AC,∠BAC=90°,∠1=∠2,CE⊥BD交BD的延长线于点E.
试说明:BD=2CE.
 
题图         答图
解:如图,分别延长BA,CE交于点F.
因为BE⊥CF,所以∠BEC=∠BEF=90°.
因为∠1=∠2,BE⊥CF,所以EF=EC=CF.
又因为∠BAC=90°,BE⊥CF,所以∠1+∠F=90°,
因为∠1+∠BDA=90°.所以∠F=∠BDA.
在△BDA和△CFA中,
∠BAD=∠CAF=90°,∠BDA=∠F,AB=AC,
所以△BDA≌△CFA(AAS),
所以BD=CF,所以BD=2CE.
课件17张PPT。第五章 
生活中的轴对称课


身随


练3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第1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课


业撷取百家精妙·荟萃时代品牌   谢谢观赏!
Thanks!                    
1.如图,在已知的△ABC中,按以下步骤作图:
①分别以B,C为圆心,以大于BC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两点M,N;
②作直线MN交AB于点D,连接CD.
若CD=AC,∠A=50°,则∠ACB的度数为( D )
A.90° B.95° C.100° D.105°
2.如图所示,在△ABC中,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ABC的周长为19 cm,△ABD的周长为13 cm,则AE的长为( A )
A.3 cm B.6 cm C.12 cm D.16 cm
3.如图,在△ABE中,∠BAE=105°,AE的垂直平分线MN交BE于点C,且AB=CE,则∠B的度数是( C )
A.45° B.60° C.50° D.55°
    
第3题图          第4题图
4.(2019·南充中考)如图,在△ABC中,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D,交BC于点E,若BC=6,AC=5,则△ACE的周长为( B )
A.8 B.11 C.16 D.17
5.在△ABC中,∠C=90°,AB的中垂线交AB于点D,交AC于点E.且∠EBC=40°,求∠A及∠BED的度数.
解:如图.因为∠C=90°,∠EBC=40°,
所以∠BEC=50°.
又因为ED是AB的中垂线,
所以ED⊥AB,AE=BE,
所以∠A=∠EBA,
因为∠A+∠EBA+∠AEB=180°,∠AEB+∠BEC=180°,
所以∠BEC=∠A+∠EBA.
所以∠BEC=2∠A=50°,
所以∠A=25°,
因为ED⊥AB,所以∠EDB=90°,
所以∠BED=90°-∠EBA=90°-25°=65°.
6.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E为AB的中点,DE⊥AB于点E,∠A=66°,∠ABC=90°,BC=AD,求∠C的度数.
  
题图      答图
解:连接BD,如图.
因为E为AB的中点,DE⊥AB于点E,
所以AD=BD,所以∠DBA=∠A,
因为∠A=66°,所以∠DBA=66°,
因为∠ABC=90°,所以∠DBC=∠ABC-∠DBA=24°.
因为AD=BC,AD=BD,所以BD=BC,
所以∠C=∠BDC,
所以∠C==78°.
7.如图,在△ABC中,AD⊥BC,EF垂直平分AC,交AC于点F,交BC于点E,且BD=DE.
(1)若∠C=40°,求∠BAD的度数;
(2)若AC=5,DC=4,求△ABC的周长.
解:(1)因为EF垂直平分AC,
所以AE=CE,
所以∠C=∠EAC=40°.
因为AD⊥BC,BD=DE,
所以AB=AE,
所以∠B=∠BEA=180°-∠AEC=∠C+∠EAC=2∠C=80°,
所以∠BAD=90°-80°=10°.
(2)由(1)知AE=EC=AB.
因为BD=DE,
所以AB+BD=DE+AE=DE+CE=DC,
所以△ABC的周长=AB+BC+AC=2DC+AC=2×4+5=13.
8.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E为CD的中点,连接AE,BE,BE⊥AE,延长AE交BC的延长线于点F.
试说明:(1)AD=FC;
(2)AB=BC+AD.
解:(1)因为AD∥BC,
所以∠D=∠ECF.
因为E为CD的中点,所以DE=CE.
又因为∠AED=∠FEC,
所以△ADE≌△FCE(ASA).所以AD=FC.
(2)由(1)知△ADE≌△FCE,所以AE=FE.
又因为BE⊥AE,所以AB=FB(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又因为CF=AD,所以AB=BC+AD(等量代换).
课件17张PPT。第五章 
生活中的轴对称课


身随


练3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第2课时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课


业撷取百家精妙·荟萃时代品牌   谢谢观赏!
Thanks!
1.如图,AB∥CD,BP和CP分别平分∠ABC和∠DCB,AD过点P,且与AB垂直.若AD=8,则点P到BC的距离是( C )
A.8 B.6 C.4 D.2
2.如图,在△ABC中,∠C=90°,AC=BC,AD平分∠CAB交BC于点D,DE⊥AB于点E,若AB=6 cm,则△DBE的周长是( A )
A.6 cm B.7 cm C.8 cm D.9 cm
3.如图,已知MP⊥OP于点P,MQ⊥OQ于点Q,OM平分∠POQ,S△POM=6 cm2,OP=3 cm,则MQ=4 cm.
4.如图所示,直线l1,l2,l3表示三条相互交叉的公路,现要在△ABC内建一个货物中转站,要求它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可供选择的地址有1处.
5.在一次军事演习中,红方侦查员发现蓝方的指挥部P设在S区.到公路a与公路b的距离相等,并且到水井M与小树N的距离也相等,请你帮助侦查员在图上标出蓝方指挥部P的位置.(写出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题图          答图
解:如图所示.
①作公路a与公路b的交角AOB的平分线OC,
②连接MN,作线段MN的中垂直平分线EF,
EF和OC的交点P就是所求的点.
6.(2020·辽源模拟)如图,AD是△ABC中∠BAC的平分线,DE⊥AB交AB于点E,DF⊥AC交AC于点F.若S△ABC=7,DE=2,AB=4,求AC的长.
解:因为AD是△ABC中∠BAC的平分线,DE⊥AB于点E,DF⊥AC交AC于点F,
所以DF=DE=2.
又因为S△ABC=S△ABD+S△ACD,AB=4,
所以7=×4×2+×AC×2,
所以AC=3.
7.在△ABC中,∠ACB=2∠B,如图(1),当∠C=90°,AD为∠BAC的平分线时,在AB上截取AE=AC,连接DE,易证AB=AC+CD.
(1)如图(2),当∠C≠90°,AD为∠BAC的平分线时,线段AB,AC,CD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不需要证明,请直接写出你的猜想;
(2)如图(3),当AD为∠FAC的角平分线时,线段AB,AC,CD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并对你的猜想给予证明.
解:(1)猜想:AB=AC+CD.
(2)猜想:AB+AC=CD.
证明:如图所示,在BA的延长线上截取AE=AC,连接ED.
因为AD平分∠FAC,
所以∠EAD=∠CAD.
在△EAD与△CAD中,AE=AC,
∠EAD=∠CAD,AD=AD,
所以△EAD≌△CAD,
所以ED=CD,∠AED=∠ACD.
因为∠AED+∠FED=180°,∠ACB+∠ACD=180°,
所以∠FED=∠ACB.又∠ACB=2∠B,
∠FED=180°-∠BED=∠B+∠EDB,
所以∠EDB=∠B,所以EB=ED,
所以EA+AB=EB=ED=CD,所以AC+AB=CD.

课件15张PPT。第五章 
生活中的轴对称课


身随


练3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第3课时 角平分线的性质课


业撷取百家精妙·荟萃时代品牌   谢谢观赏!
Thanks! 
1.在下列某品牌T恤的四个洗涤说明图案的设计中,没有运用轴对称知识的是( C )
A    B    C    D
2.如图所示,将一张长与宽之比为2∶1的长方形纸片按照如图(1)(2)所示的方式对折,然后沿图(3)中的虚线裁剪,得到图(4),最后将图(4)的纸片再展开铺平,则所得到的图案是( A )
3.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纸片对折,折痕为AB,再以AB的中点O为顶点把平角∠AOB三等分,沿平角的三等分线折叠,将折叠后的图形剪出一个以O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那么剪出的等腰三角形全部展开铺平后得到的平面图形一定是( D )
A.正三角形 B.正方形
C.正五边形 D.正六边形
4.如图是4×4正方形网格,其中已有3个小正方形涂成了黑色,现在要从其余13个白色小正方形中选出一个也涂成黑色,使黑色部分成为轴对称图形,这样的白色小正方形有( C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5.将图(1)中的等边三角形ABC沿对称轴对折,得到图(2),再按图(3)所示方式沿虚线剪掉一个45°的角,展开铺平后得到如图(4)所示的形状(AD为折痕),则∠ADB=135°.
6.图①和图②均为正方形网格,点A,B,C在格点上.
(1)请你分别在图①,图②中确定格点D,画出一个以A,B,C,D为顶点的四边形,使其成为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对称轴,对称轴用直线m表示;
(2)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请分别求出图①,图②中以A,B,C,D为顶点的四边形的面积.
图①     图②
解:(1)如图①、图②所示,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ABDC即为所求;
(2)如图①,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2×4=8;
如图②,四边形ABDC的面积为×2×(2+4)=6.
图①     图②
7.如图,在3×3的正方形网格中,有一个以格点为顶点的三角形.请你在以下各图中,分别画出一个与该三角形轴对称且以格点为顶点的三角形,并将所画三角形涂上阴影.(注:至少画出四种且不能重复)
解:如图.
课件16张PPT。第五章
生活中的轴对称 课


身随


练4
利用轴对称进行设计课


业撷取百家精妙·荟萃时代品牌   谢谢观赏!
Thanks! 专题训练(六) 轴对称图形的相关性质及应用
考查角度(一) 轴对称图形
1.在以下图标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C )
2.(2019·铁岭中考)下面四个图形中,属于轴对称图形的是( C )
A      B      C      D
考查角度(二) 等腰三角形
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的度数为70°,则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是( B )
A.55°,55° B.70°,40°
C.55°,55°或70°,40° D.以上都不对
4.(2019·兰州中考)在△ABC中,AB=AC,∠A=40°,则∠B=70°.
5.如图,有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AB=1,点E在BC上,且AE=EC.若将纸片沿AE折叠,点B恰好落在AC上,则AC的长是2.
6.如图,在△ABC中,AD,CE分别是边BC,AB上的高,AD与CE交于点F,连接BF,延长AD到点G,使得AG=BC,连接BG,若CF=AB.
(1)试判断BG与FB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2)求∠FBG的度数.
解:(1)BG=FB.理由如下:
因为AD,CE分别是边BC,AB上的高,
所以∠BAD+∠AFE=∠BCF+∠CFD=90°,
又因为∠AFE=∠CFD,
所以∠BAD=∠BCF.
在△ABG和△CFB中,
所以△ABG≌△CFB(SAS),所以BG=FB.
(2)由(1)知△ABG≌△CFB,所以∠G=∠FBD,
因为∠G+∠DBG=90°,
所以∠FBG=∠FBD+∠DBG=90°,
即∠FBG为90°.
7.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BC上,且BD=AD,DC=AC,求∠B的度数.
解:因为AB=AC,
所以∠B=∠C.
同理,∠B=∠BAD,∠CAD=∠CDA. 
设∠B为x°,则∠C=x°,∠BAD=x°.
所以∠ADC=180°-∠ADB=180°-(180°-2∠B)=2∠B=2x°.
所以∠CAD=2x°.
在△ADC中,因为∠C+∠CAD+∠ADC=180°,
所以x°+2x°+2x°=180°.
所以x°=36°.即∠B=36°.
8.数学课上,张老师举了下面的例题:
例1:等腰三角形ABC中,∠A=110°,求∠B的度数.(答案:35°)
例2:等腰三角形ABC中,∠A=40°,求∠B的度数.(答案:40°或70°或100°)
张老师启发同学们进行变式,小敏编了如下一题:
变式:等腰三角形ABC中,∠A=80°,求∠B的度数.
(1)请你解答以上的变式题;
(2)解(1)后,小敏发现,∠A的度数不同,得到∠B的度数的个数也可能不同,如果在等腰三角形ABC中,设∠A=x°,当∠B有三个不同的度数时,请你探索x的取值范围.
解:(1)若∠A为顶角,则∠B=(180°-∠A)÷2=50°;
若∠A为底角,∠B为顶角,则∠B=180°-2×80°=20°;
若∠A为底角,∠B为底角,则∠B=80°;
故∠B=50°或20°或80°;
(2)分两种情况:
①当90≤x<180时,∠A只能为顶角,
所以∠B的度数只有一个;
②当0若∠A为顶角,则∠B=°;
若∠A为底角,∠B为顶角,则∠B=(180-2x)°;
若∠A为底角,∠B为底角,则∠B=x°.
当≠180-2x且180-2x≠x且≠x,
即x≠60时,∠B有三个不同的度数.
综上所述,可知当0考查角度(三) 线段垂直平分线与角平分线的性质
9.如图,已知△ABC,求作一点P,使P到∠BAC的两边的距离相等,且PA=PB,下列确定P点的方法正确的是( B )
A.P是∠BAC与∠ABC两角平分线的交点
B.P为∠BAC的平分线与AB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C.P为AC,AB两边上的高的交点
D.P为AC,AB两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10.如图所示,点D为锐角∠ABC内一点,点M在边BA上,点N在边BC上,且DM=DN,∠BMD+∠BND=180°.试说明:BD平分∠ABC.
解:如图所示,过点D作DE⊥BA,DF⊥BC,垂足为E,F.
因为DE⊥BA,DF⊥BC,
所以∠DEM=∠DFN=90°.
因为∠BMD+∠BND=180°,
∠BMD+∠DME=180°,
所以∠DME=∠DNF.
因为DM=DN.
所以△DEM≌△DFN(AAS),所以DE=DF.
所以BD平分∠ABC.
11.如图,在△ABC中,D是BC的中点,过D点的直线GF交AC于点F,交AC的平行线BG于点G,DE⊥DF,交AB于点E,连接EG,EF.
(1)试说明:BG=CF;
(2)请你判断BE+CF与EF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解:(1)因为BG∥AC,
所以∠DBG=∠DCF,
因为D为BC的中点,
所以BD=CD.
在△BGD和△CFD中,

所以△BGD≌△CFD(ASA),所以BG=CF.
(2)BE+CF>EF.理由如下:
由(1)知△BGD≌△CFD,所以GD=FD,
又因为DE⊥DF,所以ED垂直平分GF,
所以GE=EF.
又因为在△EBG中,BE+BG>EG,所以BE+CF>EF.
12.如图所示,一块余料ABCD,AD∥BC,现进行如下操作:以点B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BA,BC于点G,H;再分别以点G,H为圆心,大于GH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在∠ABC内部相交于点O,画射线BO,交AD于点E.
(1)试说明∠AEB=∠ABE;
(2)若∠A=100°,求∠EBC的度数.
解:(1)因为AD∥BC,所以∠AEB=∠EBC.
由题意知BE是∠ABC的平分线,所以∠EBC=∠ABE,
所以∠AEB=∠ABE.
(2)由∠A=100°,∠ABE=∠AEB,
得∠ABE=∠AEB=40°.
由AD∥BC,得∠EBC=∠AEB=40°.
13.如图所示,根据图形解答下列各题.
(1)在△ABC中,AB=AC,∠BAC=100°,ME和NF分别垂直平分AB和AC,垂足分别为E,F,则∠MAN的度数为20度;
(2)在(1)中,若无AB=AC的条件,则能求出∠MAN的度数吗?
(3)在(2)的情况下,若BC=10 cm,则△AMN的周长为多少?
解:(2)能.
因为ME垂直平分AB.
所以MA=MB,
所以∠B=∠BAM.
同理,NA=NC,∠C=∠NAC.
因为∠B+∠C+∠BAC=180°,∠BAC=100°,
所以∠B+∠C=80°.
所以∠BAM+∠NAC=80°,
所以∠MAN=∠BAC-(∠BAM+∠NAC)=100°-80°=20°.
(3)由(2)知MA=MB,NA=NC,
所以AM+AN+MN=BM+NC+MN=BC=10 cm,
所以△AMN的周长为10 cm.
专题训练(七) 设计轴对称图案
1.如图,在2×2的正方形格纸中,△ABC是以格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也称为格点三角形,请你在该正方形格纸中找出与△ABC成轴对称的格点三角形(用阴影描出3个即可).
解:与△ABC成轴对称且以格点为顶点的三角形如图.(答案不唯一)
2.用四块如图所示的两色正方形瓷砖,拼成一个新的正方形,使拼成轴对称图案,请至少给出三种不同的拼法.
解:根据轴对称要求,设计出利用两色瓷砖拼成的正方形如图所示(答案不唯一).
3.如图①,在网格中有两个全等的图形(阴影部分),用这两个图形拼成轴对称图形,试分别在图②、图③中画出两种不同的拼法.
图①     图②     图③
解:如图(答案不唯一).
4.如图,有六个正六边形,在每个正六边形里有六个顶点,要求用两个顶点连线(即正六边形的对角线)将正六边形分成若干块,相邻的两块用黑白两色分开.最后形成轴对称图形,图中已画出三个,请你继续画出三个不同的轴对称图形(至少用两条对角线).
解:如图所示(答案不唯一).
5.如图是由两个全等的小正方形组成的图形,请你在图中补画两个小正方形,使补画后的图形为轴对称图形.
解:如图所示(答案不唯一).
6.利用1个等腰三角形、2个长方形、3个圆,可以构造出许多独特且有意义的轴对称图形,如图已给出四幅图,你能再构思出一些轴对称图形吗(画出3个即可)?别忘了加一两句贴切、有创意的解说词.
解:如图所示(答案不唯一).
7.以给出的图形“??,△△,,”(两个圆、两个三角形、两条平行线)为构件,设计一个构思独特且有意义的轴对称图形.举例:如图①是符合要求的一个图形,你还能构思出其他的图形吗?请在图②中画出与之不同的一个图形,并写出一两句贴切的解说词.
解:能;如图(答案不唯一).
8.将一个正方形按下列要求割成4块:
(1)分割后的整个图形必须是轴对称图形;
(2)所分得的4块图形是全等图形.
请你按照上述两个要求,分别在图①,②,③中的正方形中画出3种不同的分割方法.(不写画法)
解:如图(答案不唯一).
第五章评估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每小题2分,共20分)
1.(2019·深圳中考)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
2.(2019·梧州中考)如图,DE是△ABC的边AB的垂直平分线,D为垂足,DE交AC于点E,且AC=8,BC=5,则△BEC的周长是( B )
A.12 B.13 C.14 D.15
3.在正方形网格中,∠AOB的位置如图所示,到∠AOB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应是( A )
A.M点 B.N点 C.P点 D.Q点
4.如图所示,△ABC中,AB+BC=10,A,C关于直线DE对称,则△BCD的周长是( C )
A.6 B.8 C.10 D.无法确定
5.如果一个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且有一个内角是60°,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A )
A.等边三角形 B.等腰直角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 D.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
6.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两内角的度数之比为1∶4,则这个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为( C )
A.20° B.120° C.20°或120° D.36°
7.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垂直平分BD,垂足为点E,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 C )
A.AB=AD B.CA平分∠BCD
C.AB=BD D.△BEC≌△DEC
8.如图,在△ABC中,分别以点A和点B为圆心,大于AB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M,N.作直线MN,交BC于点D,连接AD.若△ADC的周长为10,AB=7,则△ABC的周长为( B )
A.20 B.17 C.14 D.7
9.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于点E,S△ABC=10,DE=2,AB=4,则AC长是( D )
A.9 B.8 C.7 D.6
10.如图所示,把等腰直角三角形ABC沿BD折叠,使点A落在边BC上的点E处.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B )
A.AB=BE B.AD=DC C.AD=DE D.AD=EC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学校有一个圆形花坛,现要求将它三等分,以便在上面种植三种不同的花,你认为图中符合设计要求的图案是②③④.(将所有符合设计要求的图案的序号都填上)
12.如图,在△ABC中,B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C,BC于点D,E.若△ABC的周长为30,BE=5,则△ABD的周长为20.
13.如图,P,Q是△ABC的边BC上的两点,且BP=PQ=QC=AP=AQ,则∠BAC的度数等于120°.
14.如图,点O是△ABC内的一点,且点到三边AB,BC,CA的距离相等,连接OB,OC,若∠A=78°,则∠BOC的度数为129°.
15.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A=90°,AD=8.对角线BD⊥CD,P是BC边上一动点,连接PD.若∠ADB=∠C,则PD长的最小值为8.
16.如图,△ABC的周长为30 cm,把△ABC的边AC对折,使顶点C和点A重合,折痕交BC边于点D,交AC边于点E,连接AD,若AE=4 cm,则△ABD的周长是22cm.
三、解答题(第17小题6分,第18、19小题各8分,共22分)
17.把如图所示的图形补画成轴对称图形.
解:如图所示.
18.如图所示,某市的牛奶加工厂P恰好在两条铁路OA,OB的夹角内部,为了提高牛奶的销量,经理决定在这两条铁路沿线上各建一个转运站M,N,加工厂的运货车每天从加工厂P向转运站M,N运送成品牛奶.问转运站M,N应建在何处,能够使运货车以最短的路程回到加工厂P?(简要写出作图过程)
解:根据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作点P关于OA的对称点P′,作点P关于OB的对称点P″,连接P′P″,交OA于点N,交OB于点M,则M,N即为所求的转运站.如图所示.
19.如图,在△ABC中,已知AB=AC,∠BAC和∠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D,∠ADC=125°.求∠ACB和∠BAC的度数.
解:因为AB=AC,AE平分∠BAC,
所以AE⊥BC(三线合一),
所以∠AEC=90°.因为∠ADC=125°,所以∠CDE=55°.
在直角三角形CDE中,∠ECD=90°-∠CDE=90°-55°=35°.
因为CD平分∠ACB,所以∠ACB=2∠ECD=70°.
因为AB=AC,所以∠ABC=∠ACB=70°,
所以∠BAC=180°-∠ABC-∠ACB=180°-70°-70°=40°,
所以∠ACB=70°,∠BAC=40°.
四、(每小题8分,共16分)
20.如图,△ABC中,AB=AC,D为边BC的中点,DE⊥AB.
(1)求证:∠BAC=2∠EDB;
(2)若AC=4,DE=3,求△ABC的面积.
解:(1)证明:因为AC=AB,D为BC中点,所以CD=BD,
所以∠DAC=∠DAB,AD⊥BC,
所以∠ADB=90°,所以∠DAB+∠B=90°.
所以∠DEB=90°,所以∠B+∠EDB=90°,
所以∠EDB=∠DAB=∠DAC,
所以∠BAC=2∠EDB.
(2)因为AB=AC=4,DE=3,所以S△ABD=6,
因为D为边BC的中点,所以S△ACD=6,
所以S△ABC=12.
21.已知,如图△ABC中,BD=DC,∠1=∠2,求证:AD平分∠BAC.
证明:如右图所示,
因为BD=DC,所以∠3=∠4,
又因为∠1=∠2,所以∠1+∠3=∠2+∠4,
即∠ABC=∠ACB,所以△ABC是等腰三角形,
所以AB=AC,
在△ABD和△ACD中,
所以△ABD≌△ACD(SAS),
所以∠BAD=∠CAD,
所以AD平分∠BAC.
五、(本题10分)
22.如图,在△ABC中,OE,OF分别是AB,AC的中垂线,∠ABO=20°,∠ABC=45°,求∠BAC和∠ACB的度数.
解:连接AO.
因为OE是AB的中垂线,所以OB=OA.同理OC=OA.
所以OC=OB,∠ABO=∠BAO=20°,∠CBO=∠BCO,∠CAO=∠ACO.
因为∠ABC=45°,∠ABO=20°,所以∠CBO=∠BCO=25°.
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所以∠ABO+∠OBC+∠OAC=90°,
所以∠OAC=45°.所以∠BAC=∠BAO+∠CAO=65°,∠ACB=∠BCO+∠ACO=70°.
六、(本题10分)
23.(2019·重庆中考)如图,在三角形ABC中,AB=AC,AD⊥BC于点D.
(1)若∠C=42°,求∠BAD的度数;
(2)若点E在边AB上,EF∥AC交AD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AE=FE.
解:(1)因为AB=AC,AD⊥BC于点D,
所以∠BAD=∠CAD,∠ADC=90°,
又∠C=42°,所以∠BAD=∠CAD=90°-42°=48°.
(2)证明:由(1)知∠BAD=∠CAD,
因为EF∥AC,所以∠F=∠CAD,
所以∠BAD=∠F,所以AE=FE.
七、(本题12分)
24.如图,在△ABC中,DM,EN分别垂直平分AC和BC,交AB于M,N两点,DM与EN相交于点F.
(1)若△CMN的周长为15 cm,求AB的长;
(2)若∠MFN=70°,求∠MCN的度数.
解:(1)因为DM,EN分别垂直平分AC和BC,所以AM=CM,BN=CN,
所以△CMN的周长=CM+MN+CN=AM+MN+BN=AB.
因为△CMN的周长为15 cm,所以AB=15 cm.
(2)因为∠MFN=70°,所以∠MNF+∠NMF=180°-70°=110°,
因为∠AMD=∠NMF,∠BNE=∠MNF,
所以∠AMD+∠BNE=∠MNF+∠NMF=110°,
所以∠A+∠B=90°-∠AMD+90°-∠BNE=180°-110°=70°,
因为AM=CM,BN=CN,所以∠A=∠ACM,∠B=∠BCN.
所以∠MCN=180°-(∠CMN+∠CNM)=180°-[(180°-∠AMC)+(180°-∠CNB)]=180°-(2∠A+2∠B)=180°-2(∠A+∠B)=180°-2×70°=40°.
八、(本题12分)
25.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AD=α,∠BCD=180°-α,BD平分∠ABC.
(1)如图1,若α=90°,根据教材中一个重要性质直接可得DA=CD,这个性质是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问题解决:如图2,求证AD=CD;
(3)问题拓展:如图3,在等腰三角形ABC中,∠BAC=100°,BD平分∠ABC,求证:BD+AD=BC.
解:(2)证明:如图1,作DE⊥BA交BA延长线于E,DF⊥BC于F.
因为BD平分∠EBF,DE⊥BE,DF⊥BF,所以DE=DF,
因为∠BAD+∠C=180°,∠BAD+∠EAD=180°,所以∠DAE=∠C,
在△DEA和△DFC中,
所以△DEA≌△DFC(AAS),所以AD=CD.
(3)证明:如图2,在BC时截取BK=BD,连接DK,
因为AB=AC,∠BAC=100°,所以∠ABC=∠C=40°.
因为BD平分∠ABC,所以∠DBK=∠ABC=20°.
因为BD=BK,所以∠BKD=∠BDK=80°,即∠A+∠BKD=180°,
由(2)的结论得AD=DK,
因为∠BKD=180°-∠DKC=∠C+∠KDC,
所以∠KDC=∠C=40°,所以DK=CK,
所以AD=DK=CK,所以BD+AD=BK+CK=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