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第5章《第4节 蒸腾作用》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第5章《第4节 蒸腾作用》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4-17 15:52: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
第4节 蒸腾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
2、解释植物体内水分散失的主要原因,
3、说明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的意义。
能力目标 1、观察植物蒸腾失水的演示实验,提升对实验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2、合作完成气孔的数目和分布的探究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建立植物体与外界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增强生态意识,提高对绿化祖国、保护环境的认识。
教学重点: 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教学难点:
1、蒸腾作用的概念
2、设计探究气孔的数目和分布的探究实验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资料分析
一株玉米从出苗到结实的一生中,大约要消耗200Kg以上的水,大致情况如下:
生长期中总吸水量
204228g
100%
作为组成成分的水
1872g
0.92%
维持生理过程的水
250g
0.12%

202106g
98.96%
想一想 吸收的水中近99%的水哪去了?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学生自主学习P 90-P92的内容
提示:1、植物的蒸腾现象
2、什么叫做蒸腾作用?
3、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的意义
四、讲解点拨
探究一:植物的蒸腾失水
什么是植物的蒸腾作用?
植物体体内的水分通过气孔以水蒸气形式散失到体外的生理过程。
蒸腾水分主要在叶片进行,叶柄和幼嫩的茎也能少量进行。
讨论:
1、叶片上气孔的数目是上表皮多呢?还是下表皮多?为什么?
气孔是植物气体交换和水分散失的门户,叶片上的气孔是下表皮多于上表皮。是因为上表皮受阳光照射 为了避免丧失过多水分。
2、植物的蒸腾作用在一天里有没有变化?
从早上到中午蒸腾作用逐渐上升,从中午到下午蒸腾作用下降,下午到晚上这一段时间,蒸腾作用变化不大。
蒸腾作用的过程
途径: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茎、叶的导管→叶肉细胞→气孔→大气
植物体吸收的水分只有1%~5%保留在植物体内或被利用,其余部分散失到体外,蒸腾作用则是植物散失体内水分的主要方式。
4、植物主要以气孔蒸腾散失水分,有些植物在阳光直射的环境下生活得好,如柳、小麦、水稻等;有些植物在荫蔽的环境下生活得好,如绿萝等。有些植物可以生活在不同的环境里。不同生态环境中的植物,气孔蒸腾速度不同,为什么?
阳地植物叶表皮的气孔密集,阴地植物叶表皮的气孔较少;不同环境中的同一植物,叶气孔的数目不同,阳光充足处较多,阴湿处较少;植物体上部叶的气孔较下部叶的多,所以气孔蒸腾速度不同。总之,植物叶气孔的数目和分布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
观看视频蒸腾作用总结蒸腾作用的意义
蒸腾作用的意义
(1) 促进根吸收水分。
(2) 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3)降低植物体的温度,避免灼伤。
想一想:蒸腾作用除了上述意义外,还有其它意义吗?在保护环境方面该怎么做?
还有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降低环境的温度,调节气候。爱护植物,积极参与植树造林。
六、课堂小结
1、蒸腾作用的概念:
  植物体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形式散失到体外的生理过程。
2、蒸腾作用的过程:
  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茎、叶的导管→叶肉细胞→气孔→大气
3、蒸腾作用的意义:
  (1) 促进根吸收水分。
(2) 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3) 降低植物体的温度,避免灼伤。
七、板书设计
第4节蒸腾作用
(一)蒸腾作用:
植物体体内的水分通过气孔以水蒸气形式散失到体外的生理过程。
(二)蒸腾作用的意义:
  (1) 促进根吸收水分。
(2) 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3) 降低植物体的温度,避免灼伤。
八、作业
P92思考与练习1、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