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8.时间的脚印
陶世龙
记录时间
新课导入
在这些事物还没有出现的久远年代,我们又靠什么来查找时间的踪迹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陶世龙《时间的脚印》一文,看看时间是如何在大自然里留下自己的足迹的。
预习检测
掸(dǎn) 踪迹(zōng) 装置(zhì)
烘烤(hōng) 腐蚀(shí) 沙砾(lì) 山麓(lù) 沟壑(hè) 龟裂(jūn)
帷幕(wéi ) 海枯石烂(kū)
浑浊(zhuó) 刨刮(bào) 孔隙(xì) 消逝(shì) 琥珀(pò) 包裹(guǒ) 覆盖(fù) 犀牛(xī) 楔形文字(xiē)
生字积累
预习检测
藏: cáng (隐藏) 龟: guī(乌龟)
zàng(宝藏) jūn(龟裂)
qiū(龟兹,古国名)
多音字
预习检测
龟裂:裂开许多缝子。
帷幕:挂在较大的屋子里或舞台上的遮挡用的幕。
踪迹:行动所留的痕迹。
山麓:山脚下。
海枯石烂:海水干涸,石头粉碎。形容经历久远的时间。
多指意志坚定,永不改变。
悬崖绝壁:形容山势险峻。
词义积累
作者简介
陶世龙(1929.04),著名地质科普学家,四川安岳人。1948年入北京大学地质系学习,曾参与建立北京地质学院,历任教务处科长、副处长,学报副主编、编审,地质学史研究室主任,图书馆馆长等职。 1949年开始写作普及地质矿物知识的文章,之后,陆续发表科普小品及其它科普作品数百篇,部分结集《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和《时间的脚印》出版。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评为有突出成就的科普作家。
本文的标题是“时间的脚印”,通过阅读,你认为作者是在写时间吗?
01
02
破坏岩石的因素有哪些?
03
04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05
本文采用了哪种说明顺序?
整体感知
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并概括各层次的大意。
整体感知
1、本文的标题是“时间的脚印”,通过阅读,你认为作者是在写时间吗?
“时间的脚印”是 指从岩石上,我们可以看到时间在这块 岩石上留下的印迹,即岩石产生时间的长 短、在这块岩石产生到现在这个过程中 所发生过的事情。
整体感知
2.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岩石记录时间的方法和内容。
整体感知
3.破坏岩石的因素有哪些?
阳光、严寒、风、雨、空气和水中的酸类、冰河、生物、人类。
整体感知
4、本文采用了哪种说明顺序?
逻辑顺序。
整体感知
5、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并概括各层次的大意。
第一部分
(1-4)
岩石的侵蚀、瓦解、搬运、积淀、新生。
概括介绍岩石可以记录时间。
具体说明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又可分三层。
第二部分
(5-29)
第一层
(5-21)
整体感知
第二层
(22-25)
第三层
(26-29)
第三部分
(30-31)
阐释读懂时间脚印的意义。
岩石所记录的地壳活动。
“化石”记录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深入研读
1.文章开头《时间伯伯》这首小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时间伯伯》这首小诗紧扣题目,并且把时间拟人化,由生活时间引入地质时间,更切合读者的实际生活,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这首小诗也引出了后文的“岩石可以记录时间”这一说明对象。
深入研读
2、课文在说明岩石可以记录时间后,接着写了一段介绍北京故宫“铜壶滴漏”的内容,这样写是否偏离了主旨?为什么?
没有偏离主旨,因为这篇文章的主旨是说明时间是如何被记录下来的。山野里每一厘米厚的岩层便代表着几十年到上百年的时间,但它只是大自然中保存着的许多种记录时间的“重要的一种”,而“铜壶滴漏”则是这其中的另外一种,二者相互补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深入研读
3.岩石是如何由被破坏走向新生的?在这过程中岩石是如何记录下时间的?
岩
石
阳光烘烤
风吹雨打
酸类腐蚀
冰河刨刮
人类活动
碎 沙 泥
石 砾 土
沉积
重压
胶结
新岩石
厚度、顺序
深入研读
4.岩石又保存了哪些历史的痕迹?
①岩石记录了地壳的活动 ;②岩石记录了气候的变化;③岩石记录了古代生物状况 ;④岩石记录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⑤岩石记录了自然界转瞬即逝的活动。
深入研读
5.读课文最后一段,说说我们了解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有什么现实意义?
了解了岩石的这一功能,不仅使我们增加了知识,而且还有助于我们去找寻地下的宝藏。如果我们熟悉了这些石头的历史,便有可能踏着历史的脚印,一步一步地走向地下的宝库。
说明方法
分类别
列数字
打比方
D
举例子
使说明内容条理清楚,有条不紊。
科学而且准确地说明了
生动形象地说明了
真实而有力地说明了
语言品析
1、“在受到重压的时候,有一些物质填充到泥沙中的孔隙里去,就使泥沙胶结得更紧密了。”句子中加点词语可否删掉?为什么?
不能去掉。“有一些”一词表示只是很少的一部分物质填充到泥沙的孔隙中了,如果去掉就变成了全部,不符合实际情况,这一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
语言品析
2、“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分析这句话的表达作用?
这个句子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归纳总结
时间的脚印
岩石
碎石、沙砾、泥土
厚度
顺序
历史痕迹
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工具;岩石记录时间的方法;
岩石记录的内容;研究岩石记录的大自然的历史的意义。
地壳活动
地球历史
拓展延伸
你对科普类文章有怎样的认识?
拜拜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