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马说 复习课件(共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3 马说 复习课件(共3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4-17 20:51: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韩愈字 , 代 家、 家、
家,自谓郡望(郡里的显贵家
族)昌黎,世称“ ”。
散文尤其著名,与 同为“古
文运动”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
首。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作品都
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作者简介
退之
文学
思想
教育
韩昌黎
柳宗元

关于“说”
“说”是古代一种 文体,用以陈述 。

议论
文体知识
虽是议论文体,却讲究文采。
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一石(shí)。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
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
表转折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因此,虽然有很名贵的马(即千里马),
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
虽然
同“衹”(只),只、仅
受到屈辱
并列
著称
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以千里马而著称。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 千里而食也。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
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
来喂养它。
定语后置标志

后置定语后,煞尾,提顿
子孙荷担者三夫

有时
十斗,120斤。
同“饲”,喂。
日行
喂养
吃尽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所以)这样的马,虽有日行千里的能耐,
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
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
这样
虽然
才能
美好的素质
同“现”,表现。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才美不外见( )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
同“饲”,喂
同“现”,表现
同“衹(只)”,只、仅
通假字
一食或尽粟一石( )
食之不能尽其材( )
策之不以其道( )
执策而临之( )
动词,吃
动词,同“饲”,喂
动词,用马鞭驱赶
名词,马鞭
一食或尽粟一石( )
食之不能尽其材( )
动词,吃完
动词,竭尽
其真无马邪( )
其真不知马也( )
副词,加强诘问语气
副词,表推测语气,恐怕
一词多义
而伯乐不常有( )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执策而临之( )
连词,表转折
连词,表修饰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
马之千里者( )
策之不以其道( )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结构助词,的
助词,不译,定语后置的标志
代词,代指千里马
助词,补足音节,无实义
连词,表转折
安求其能千里也 ( )
不得志,独行其道。 ( )
其间千二百里 ( )
其真不知马也 ( )
其此之谓乎 ( )
其真无马邪 ( )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
代词,它
代词,自己的
代词,这
副词,表推测,大概
副词,表推测,大概
副词,加强反诘语气
连词,表示选择
虽有名马 ( )
虽有千里只能 ( )
虽乘奔御风 ( )
虽有嘉肴 ( )
虽有至道 ( )
虽然
虽然
即使
即使
即使
故虽有名马 ( )
虽有千里之能 ( )
骈死于槽枥之间 ( )
不以千里称也 ( )
一食或尽粟一石 ( )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
安求其能千里也 ( )
策之不以其道 ( )
食之不能尽其材 ( )
执策而临之 ( )
其真不知马也! ( )
虽然
虽然
并列
著称
有时
犹、尚且
怎么
按照
正确的方法
才能、才干
面对
识得
其它重点词语

马之千里者( )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
策之不以其道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定语后置“千里马”
状语后置“祗于奴隶人之手辱”
食马者
千里马
特殊句式
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
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重点句子
因此,虽然有很名贵的马(即千里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以千里马而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重点句子
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这样的马,虽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
5、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6、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重点句子
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7、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8、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重点句子
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
唉!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观点
依赖
外形普通
事实
命运悲惨
悲愤、痛惜
摧残
无名死去
决定作用
世无伯乐,则无千里马
不被发现
从反面证明观点
奴隶人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食量超常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食不饱
不知
无知、愚蠢
与常马等不可
摧残
安求
批判
反诘
力不足
才美不外见
食马者


千里
埋没

提示注意其境遇

故作顿笔,暂时了结,省去无用之话。
尽粟一石
愤怒谴责
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千里马的悲惨遭遇
食马者不知马的表现
装作知马的丑态
祗辱于…骈死…
食…力…才美…
申诉



无知愚蠢
真无马
天下无马
不知马
不知马
设问
收束全文
深刻嘲讽

主旨

愚妄
排比
总结
描写
呜呼
1、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没有伯乐,千里马命运如何呢?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内容理解
6、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句话是?(中心句)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5、运用排比句式写出食马者不知马表现的句子是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7、有一句话叫做“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由此可联想到《马说》中的哪句话: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马说》创作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擢用,“而志不得通”,郁郁不乐,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创作背景
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 。作者希望统治者能 人才, 人才,使他们能 。
全文寄托作者的 和 之感,并对统治者 、 人才,进行了 、针砭和 。
贤才难遇明主
识別
重用
充分发挥才能
愤懑不平
穷困潦倒
埋没
摧残
讽刺
控诉
文章中心
作者的这些见解和感慨,都是通过具体的形象表现的,通篇用的就是 的写法,
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 比为千里马,
将 、 的 比作食马者,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有オ之士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和不幸的处境,行文中洋溢着强烈的不平和悲愤。
人才
愚妄浅薄
不识人才
统治者
写作手法
托物寓意
托物寓意
把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对某一物的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出来。
把自己的志趣、志向寄托在对某物的记叙、描写之中。比如《爱莲说》。
托物言志
1、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什么观点,本文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借千里马表达了“有了伯乐,才能发现人才”的观点,
课后练习
并指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亦即人才常有,而善于发现和选用人才的伯乐却不常有。
这寄寓了作者对人才遭屈辱、被埋没的感慨、悲愤之情。
上①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②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③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①上:唐太宗。
②致治者:使国家达到大治的人。
③正:只。
课后练习
4、阅读下面的短文,结合课文,写一段文字,谈谈你对人才问题的看法。
唐太宗让封德彝举荐有才能的人,他过了好久也没有推荐一个人。太宗责问他,他回答说:“不是我不尽心去做,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啊!”太宗说:“用人跟用器物一样,每一种东西都要选用它的长处。古来能使国家达到大治的帝王,难道是向别的朝代去借人才来用的吗?我们只是担心自己不能识人,怎么可以冤枉当今一世的人呢?”德彝惭愧地走了。


社会是丰富多彩的,对人的需求也是千差万别的。只要能胜任其中某项工作并将其做好,这样的人就应该是人才。
人才问题之我见
(2019营ロ)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1-5题。(16分)
【甲】《马说》全文
【乙】龙嘘气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 玄间,薄日月,伏光景,感震电,神变化,水下土,汩陵谷,云亦灵怪矣哉!
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
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易》曰:“云从龙。”既曰龙,云从之矣。 (韩愈《龙说》)
【注释】①乙文题为《龙说》,是《马说》的姊妹篇,文中的龙和云分别喻指君与臣。②嘘气:吐气,呼气。③茫洋:辽阔无边际的样子。④感:通“撼”,摇动,震动。⑤汩(g?):淹没。⑥神:这里是显示的意思。
实战演练
【乙】龙嘘气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 玄间,薄日月,伏光景,感震电,神变化,水下土,汩陵谷,云亦灵怪矣哉!
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
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易》曰:“云从龙。”既曰龙,云从之矣。 (韩愈《龙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一食或尽粟一石( )
(2)执策而临之( )
(3)云固弗灵于龙也( )
(4)乃其所自为也( )
有时
面对
本来
竟然
【乙】龙嘘气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 玄间,薄日月,伏光景,感震电,神变化,水下土,汩陵谷,云亦灵怪矣哉!
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
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易》曰:“云从龙。”既曰龙,云从之矣。 (韩愈《龙说》)
2.请用“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则 非 云 之 所 能 使 为 灵 也。
【乙】龙嘘气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 玄间,薄日月,伏光景,感震电,神变化,水下土,汩陵谷,云亦灵怪矣哉!
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
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易》曰:“云从龙。”既曰龙,云从之矣。 (韩愈《龙说》)
⑥神:这里是显示的意思。


3.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
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但是龙没有云,就不能显示出它的灵异。
【乙】龙嘘气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 玄间,薄日月,伏光景,感震电,神变化,水下土,汩陵谷,云亦灵怪矣哉!
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
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易》曰:“云从龙。”既曰龙,云从之矣。 (韩愈《龙说》)
①文中的龙和云分别喻指君与臣。
4.甲、乙两文主要运用了什么共同的写作手法?请结合乙文简要分析。(4分)
乙文以龙喻圣君,以云喻贤臣。
托物寓意。
借“龙嘘气成云”,然后“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的传说,
阐明贤臣离不开圣君任用,圣君也离不开贤臣辅佐的道理。
【乙】龙嘘气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 玄间,薄日月,伏光景,感震电,神变化,水下土,汩陵谷,云亦灵怪矣哉!
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
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易》曰:“云从龙。”既曰龙,云从之矣。 (韩愈《龙说》)
5.在现实生活中,想成为有用武之地的“千里马”,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请谈谈你的看法。(2分)
自身要有才能;
能把握机遇;
要有适合成长的环境;
有识才、爱才、用才的伯乐。
【乙】龙嘘气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薄日月,伏光景,感震电,神变化,水下土,汩陵谷,云亦灵怪矣哉!
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
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易》曰:“云从龙。”既曰龙,云从之矣。 (韩愈《龙说》)
【注释】①乙文题为《龙说》,是《马说》的姊妹篇,文中的龙和云分别喻指君与臣。
②嘘气:吐气,呼气。
③茫洋:辽阔无边际的样子。
④感:通“撼”,摇动,震动。
⑤汩(g?):淹没。
⑥神:这里是显示的意思。
【乙】龙嘘气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薄日月,伏光景,感震电,神变化,水下土,汩陵谷,云亦灵怪矣哉!
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
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易》曰:“云从龙。”既曰龙,云从之矣。 (韩愈《龙说》)
龙吐出的气形成云,云本来并不是由龙赋予其灵异的,但是龙乘着这股云气,可以在辽阔无边的太空中四处遨游,接近日月,遮蔽他们的光芒,震动起雷电,变化神奇,云气化作雨雪,降落在大地。淹没了山谷。这云也是很灵怪的呢!
云,是龙的能力使它灵异的。至于龙的灵异,却不是云的能力使它这样子的。但是龙没有云,就不能显示出它的灵异。失去它所凭借的云,实在是不行的啊!
多么奇妙啊!龙所借以显示神通的云,竟然是它自己创造出来的。《周易》说:“云跟随着龙。”那么既然叫作龙,就应该有云跟随着它啊!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一石(dàn)。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 (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 (pián)死于 (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 一 (dàn)。食
(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 (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 (yé)?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一石(dàn)。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