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课件:第四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课件(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年春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课件:第四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课件(3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4-17 21:12: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7张PPT。?第四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23415学习目标
……………课前学案
……………课堂导案
……………随堂检测
……………课后练案
……………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学习目标【学法指导】 通读教材P50~P54,了解血液组成、血浆的成分、血细胞种类及其主要功能。本节知识点较多,容易混淆。学习时注意在教材相关位置勾画出重点识记内容,并采用比较法、表格法、图形法等构建知识框架。同时要注重笔记记录及整理。 学习目标课前预习,夯实基础 课前学案上层占55%呈淡黄色半透明,是______。
中层呈白色,是________和________。
下层呈深红色,是_________。结缔血浆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血清血浆蛋白水葡萄糖无机盐血细胞营养物质废物最多最大不规则最小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有细胞核无细胞核(4.0-5.5)(3.5-5.0)(4-10)(1-3)防御、保护止血、凝血课前学案 课前完成,堂上讨论 :血液的组成及功能 抗凝是指应用物理或化学方法,除掉或抑制血液中的某些凝血因子,阻止血液凝固。能够阻止血液凝固的化学试剂或物质,称为抗凝剂或抗凝物质。 如天然抗凝剂(肝素,水蛭素等)、柠檬酸钠、氟化钾。 课堂导案1.将等量的新鲜鸡血分别放入A、B、C、D四支试管中。下图的__________选项是在鸡血中加入抗凝剂的结果,下图的__________选项鸡血自然凝固的结果。 A B C DAD课堂导案2.不少同学容易混淆血液、血浆、血清。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请补全下列表格内容。 红黄血浆血清纤维蛋白课堂导案3.生活在平原地区的人,进入高原的初期,血液中的红细胞数目会增加,你认为这有什么意义? 高原地区与平原地区相比,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较少,血液中红细胞数目增加,可以提高血液的载氧量,加强对氧的运输,使机体适应低氧的环境。课堂导案4.下面是小明的血液化验单,请根据所学知识,解读下图。 化验单中哪些数据不正常?化验结果说明什么? 白细胞高于参考值,可能有炎症;血红蛋白低于参考值,应是贫血。课堂导案 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含量过少。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能运输氧气,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气结合,而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气分离。贫血患者应多吃含蛋白质和铁的食物。若血液中的血小板减少,可以引起血友病。若体内的白细胞过多,则可能是身体出现了炎症。 课堂导案【精例】 如右下图中长方形高度表示甲、乙、 丙、丁四种组织处,血红蛋白与氧气的结合情况。试推测甲、乙、丙、丁四种组织中呼吸作用最旺盛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A课堂导案【分析】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红细胞之所以呈红色,就是因为含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是指在细胞的线粒体里,消耗氧气,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旺盛需氧量高,需要消耗的氧气量就越多,从而导致血液中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率变低。图中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率最低的是甲。因此呼吸作用最旺盛的是甲。 【答案】A 课堂导案知识点一:血液的组成成分 1.如下图表示血液、血浆、血细胞三概念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2.下列不属于血浆成分的是(  ) A.水 B.血浆蛋白 C.血红蛋白 D.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 BC随堂检测知识点二:血液的功能 3.经医生确诊某患者为急性炎症,然后对他进行消炎治疗,没过多久就痊愈了,下面能正确表示他体内白细胞数目变化的图像是(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白细胞数目) (  ) A B C DD随堂检测4.下列血细胞与其功能相对应,其中正确的是(  ) A.红细胞——运输氧和二氧化碳            B.血小板——止血和加速凝血 C.白细胞——止血和加速凝血 D.红细胞——吞噬病菌 B随堂检测5.下表是晓东同学血常规检查结果,根据表格判断晓东需要多吃哪一类食物(  ) A.含铁质、钙质丰富的食物            B.含铁质、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C.含磷质、蛋白质丰富的食 D.含碘、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B随堂检测 达标检测,学习提升 1.煤气中毒的原因是因为一氧化碳和血红蛋白结合的能力(  ) A.弱,易分离 B.强,易分离 C.弱,不易分离 D.强,不易分离 D课后练案2.下列有关血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贫血是因为血液总量少的缘故 B.人体出现炎症时,血液中白细胞会比红细胞多一些 C.血液分层:上层是血浆,下层是红细胞,两层的交界面还有白细胞和血小板 D.成熟的红细胞以及白细胞都没有细胞核C课后练案3.发炎时,血液中能穿过毛细血管壁、吞噬病菌的是(  ) A.血小板 B.红细胞 C.白细胞 D.血浆 4.如右图是用显微镜观察到的人血涂片视野,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①的数量最多,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 B.③的数量明显不足,可能引起机体异常出血 C.④是血浆,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D.①②③所示的三种血细胞中只有①没有细胞核 CD课后练案5.“亲子鉴定”需要从血液中提取染色体中DNA,那么染色体来自血液成分的(  ) A.血浆  B.白细胞 C.红细胞 D.血清 6.人体的血红蛋白存在于(  ) A.血浆 B.红细胞 C.白细胞 D.血小板 BB课后练案7.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形态结构、功能各不相同,其中能止血和吞噬病菌的血细胞分别是(  ) A.血小板和红细胞 B.血小板和白细胞 C.白细胞和红细胞 D.白细胞和血小板 8.(2019·乐山)生活在平原地区的人,进入高原一段时间后,血液中的一种成分会显著增加,这种成分是(  ) A.血浆 B.血小板 C.红细胞 D.白细胞 BC课后练案9.有人通过节食减肥,长期不吃肉蛋类食物,结果出现脸色苍白,这可能是(  ) A.炎症 B.贫血 C.感冒 D.坏血病 10.下列关于人体血液的叙述,不正确是(  ) A.血液是人体内流动的组织 B.血液有运输、防御和保护作用 C.血液中各成分的含量恒定不变 D.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构成的 BC课后练案11.人在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的情况下,血液中主要丢失的成分是(  ) A.红细胞 B.白细胞 C.水 D.血小板 12.(2019·广安)慢性贫血患者突发急性阑尾炎,到医院做血常规化验。推测其血常规化验单中测定值最可能偏离正常范围的是(  ) A.红细胞、血小板 B.红细胞、白细胞 C.白细胞、血小板 D.血红蛋白、血小板 CB课后练案13.关于人体血液的组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浆和血细胞 B.血浆和红细胞 C.红细胞和白细胞 D.血浆和血小板 14.(2019·益阳)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时,在视 野中观察到的白细胞不同于红细胞最明显的特征是 (  ) A.细胞数量较多 B.细胞内有明显的细胞核 C.细胞呈乳白色 D.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 AB课后练案15.右图是人血涂片观察的模式图示, 其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数量最多的是红细胞,呈双面 凹的圆饼状 B.人血涂片因细胞③含有血红蛋白而呈红色 C.图中的②是白细胞,与人的免疫功能有关 D.图中的①是最小的血细胞,有细胞核,能运输氧气 D课后练案16.血液中的血细胞含量最多的是(  ) A.红细胞 B.血小板 C.血红蛋白 D.白细胞 17.(2019·广元)关于血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血小板有止血和凝血功能 B.如果体内的白细胞数量高于正常值,很可能是身体有了炎症 C.血红蛋白在含氧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含氧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 D.血细胞都有细胞核 AD课后练案二、非选择题。 18.如右图是用显微镜观察血涂片时视野中的图象,请据图回答: (1)图中D所示的细胞体积最大, 且与B所示细胞相比,细胞中有 __________, 故该细胞是 __________ 细胞。  白细胞核课后练案(2)小明的手被轻度划伤出血,但伤口处血液很快凝固,对止血起作用的是图中标号__________ 所示的细胞。 (3)具有运输氧气功能的是图中的__________ 。 (4)A的作用是运载__________ , 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__________。 (5)在平原地区到空气稀薄的高原地区去的人,在最初的几天里,血液中__________ 的数目明显增多,以结合更多的氧,满足身体的需要。 CB血细胞废物红细胞课后练案19.图1是普通光学显微镜基本结构示意图,图2是人血涂片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血细胞分布模式图,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在显微镜下观察人血涂片,看 到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是________ (请填写图中的数字序号和细胞名称) (2)视野中具有细胞核的血细胞是____________(请填写图中的数字序号和细胞名称) 红细胞③白细胞课后练案(3)若想将图2视野中的细胞③移动到视野中央,应将玻片标本向________方移动。 (4)若想将图2中细胞③的结构放大到 最大程度,应该选用下列哪组镜头组 合________(请填写正确选项字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若想更清晰地观察细胞③,应调节显微镜的____________ (请填写图一中的数字序号和结构名称) 右C②细准焦螺旋课后练案20.(2019·东城)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贫血是指红细胞数量减少或者血红蛋白含量减少。其中常见的是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是指因机体对铁的需求与供给失衡,导致体内贮存的铁耗尽,继而引发红细胞内缺铁而导致贫血。正常人每天造血约需铁20~25 mg,主要来自衰老破损的红细胞,课后练案为维持体内铁平衡,每天还需从食物中摄入1~1.5 mg。在胃酸和蛋白酶的作用下,动物性食物所含的血红蛋白中的血红素与珠蛋白更易分离,并被肠黏膜细胞直接吸收,在肠黏膜上皮细胞内经血红素分离酶将铁释放出来,因此来自动物食品中的铁更易于吸收。 课后练案(1)小强最近总是出现头昏、乏力等症状,经医院化验确诊为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患者感觉体乏无力,是由于红细胞的缺乏使得机体运输_________的能力下降,机体通过_________作用分解有机物提供的能量不足导致的。下列表格中的食物,最适合辅助小强治疗的是__________。   猪肝氧呼吸课后练案(2)对于严重的缺铁性贫血患者,可采取成分输血的方式改善贫血,此时输入的血液成分主要是__________。 (3)为避免因缺乏叶酸或维生素B12导致巨幼细胞性贫血,除通过药物补充叶酸或维生素B12以外,请你写出一条在日常生活中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 适当多吃肝肾肉类等红细胞课后练案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