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5单元第十八章《第1节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5单元第十八章《第1节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4-17 22:03: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八年级上册第18章第1节内容,本节内容包括3个方面:1、微生物的种类;2、微生物的特点;3、微生物的生活。 主要阐述微生物是生物圈中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由于微生物的代谢类型多,代谢强度高和繁殖速度极快,使其成为生物圈中的重要成分。在本节内容中,细菌、真菌和病毒的形态结构知识与七年级学习的细胞的形态结构知识密切相关,而其生活方式又与八年级下册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相关联,因此,本节内容在教材中是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纵观教材,进行知识整合,有利于将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知识框架,也为会考复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教学目标确立:?
1.知识目标
认识微生物及微生物的种类和分布。
认识细菌的形态结构。
说明细菌营养和生殖方式。
概述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2.?能力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对细菌、动物、植物的特点进行对比,增强比较分析的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对细菌与人类的关系的认识,树立看待事物要一分为二的辨证观点和生命科学的价值观;并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教学重点
观察细菌图片,认识细菌的形态结构。
理解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繁殖方式。
概括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五、教学难点
1.理解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繁殖方式;2.概括细菌与人类关系。
六、教学方法?
因为本节内容整合了三个不同章节中的相关知识点,尤其是涉及到八年级下册第23章的相关内容,在这个时候就要学习,那么老师和学生就会面对“手上没有教材使用”这样一个具体的难题。所以针对这一具体情况,并为了与新课改相结合,主要采取“学案导学、小组合作”的形式为主,“教师引导、课件展示”为辅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用详实的导学案作为补充。整个的教学活动中要通过启发、观察、对比、综合的方法,使学生在探究中得到答案,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的使学生由被动的听转为主动的我要学,让学生在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中找到了乐趣,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
七、学法指导 (1)?学生课前预习。 (2)?课堂交流:师生交流,学生学会在教师引导下归纳总结知识点。?? (3)?小组合作:上课之前学生按事先分组,进行探究活动? (4)?小组交流,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分析选择,培养综合能力。?? (5)?自主学习:课后学生收集相关材料,完成“假如地球上没有微生物”活动,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八、教具准备 提前准备教学的细菌、真菌、病毒等的图片和资料、腐烂的水果、发霉的米饭。
九、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通过一学年的生物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学习技能。不过,由于面对繁重的学习压力,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较之七年级的学生有所减退,而且受其年龄等各方面的限制,八年级的学生多半主动学习能力还较差,学生的对比、归纳小结和自学能力等综合素质还有待提高。而在本节的学习中,我发现学生对于微生物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真正准确认识的学生并不多。因为本节知识涉及的都是微观生物,对于学生的掌握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其特点通过动画、图片等将抽象难理解的知识点呈现出来,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小组讨论合作的探究性学习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十、教学过程
教学进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提前在学生课桌上摆放准备好的观察材料,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胃药问题进行观察思考。
观察桌面的材料,讨论并完成教师给出的问题。
提供真实的材料,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并通过学生的观察总结引入新课。
新授
鼓励学生分享观察和自学的成果。
分组进行分享。得知什么叫微生物,及微生物的分类。
通过分享,了解学生的自学掌握情况。 并确定下一步的教学步骤。
新授
通过刚刚的分享,我已经清楚知道同学们课前进行了认真的自主学习,并清楚知道什么是微生物及微生物的种类了。那么,今天我们就从最简单的单细胞微生物细菌,开始神秘的微生物探索之旅吧。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 51页第二、三段的内容,了解并归纳细菌的分布吧。
阅读课文,了解归纳细菌的分布及细菌的形态和分类。小组成员之间分享讨论。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及归纳能力。
新授
通过阅读同学们已经初步了解细菌的分 布、形态和分类。有什么结构支持它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呢?下面请同学们观察老师幻灯片上的图片并阅读导学案里的资料1和课本51页到52页,之后小组讨论完成第二部分的1和2两小题。
阅读课本51页到52页及资料1,观察老师幻灯片里的细菌结构图,小组讨论,并完成1、2两小题,之后分享。
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的同时训练学生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小组合作及沟通能力。
新授
同学已经清楚知道了细菌的结构,在这之前我们已经学过了动、植物细胞的结构,那么现在,咱们一起来比一比它们之间结构的异同。多媒体出示表格,引导学生完成表格,并引导学生思考: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
学生观察并完成表格。
鼓励学生用对比法进行学习和归纳。巩固新知的同时复习旧知识。并顺利过渡多下一知识点。
新授
通过刚刚的比较,我们知道细菌没有绿色植物所具有叶绿体,那么它就不能像绿色植物那样进行光合作用合成自身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那么,细菌是怎样获得它自身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呢?请同学阅读导学案里资料2的内容,并讨论完成第二部分的第3小题。
阅读导学案的资料2,小组之间讨论并完成第3小题。之后分享。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小组合作探究能力。
新授
细菌是怎样繁殖下一代的呢?下面请同学们跟随微课一起来探究学习细菌的繁殖方式和繁殖速度。
带着寻找问题的答案,观看微课。
利用新的教学手段丰富课堂的同时获得新知。
新授
在刚刚的微课里,提到我们要经常洗手、洗澡、换洗衣物,这样才能够减少自身携带的细菌数目,减少被细菌感染而生病的可能。那么,细菌它与人类的关系是怎样的呢?请同学阅读资料3内容及结合生活经验,小组讨论归纳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阅读资料3,小组讨论归纳细菌与人类的关系,完成合作探究三,并分享。
通过微课引导学生思考细菌与人类的关系。并辩证的看待事情。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课堂练习
多媒体出示习题
完成习题
通过课堂练习,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并巩固新知识。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谈收获,之后展示知识框架
尝试书写知识框架图
通过小结和书写归纳,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知识拓展
知识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用到的灭菌办法。
思考,并扩展自己的知识。
让学生知道生物学和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新授
过渡下一节课的内容
做好下一节课的预习
引起学生对下节课内容的好奇和兴趣。
布置作业
练习册、收集真菌的材料
完成练习册,分组收集不同的真菌材料
学生参与到材料收集中,对下一节课有初步的了解。
板书设计
第18章第1节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1课时
什么是微生物
微生物的种类
细菌
十一、课后反思
首先,本人让学生收集一些与本节课有关的观察材料,如酸奶、腐烂的苹果,本人也提前做了准备了一些材料如发霉的米饭、放大镜等,用解剖盘摆放在各小组的课桌上。通过学生观察、小组讨论得出微生物的概念。真正做到生物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物,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
其次,本人主要采取“学案导学、小组合作”的形式为主,“教师引导、课件展示”为辅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用详实的导学案作为补充。在不同的教学环节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教学手段丰富多样,使整个教学课堂有趣而不枯燥。例如在“细菌的结构上” 涉及的都是微观生物,对于学生的掌握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本人通过动画、图片等将抽象难理解的知识点呈现出来,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小组讨论合作的探究性学习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总结的能力。而在“细菌的繁殖方式”这一版块,我就采用微课的形式。整个的教学活动中通过启发、观察、对比、综合的方法,使学生在探究中得到答案,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的使学生由被动的听转为主动的我要学,让学生在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中找到了乐趣,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
再次,本人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调整,教学方法上也突破教学常规。通过实践,我通过对学生学情的分析、对教材内容的整合以及学生活动的设置,能更好的构建概念。学生能准确地认识细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繁殖方式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最后顺利成章的以知识树等形式对本节内容做了归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