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二、教学重点: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实验以及产生气体的判断。
教学难点:对于实验的合理推想和论证。
三、教学准备:
小苏打、白醋、打火机、细竹条、蜡烛、玻璃片、玻璃瓶、药勺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三杯颜色不同的液体(糖水、盐水、可乐)
师:我这儿有三杯液体,同学们你能判断出它们各是什么吗?你准备用哪些方法来判断呢?(看、闻、尝…)
2、生:观察、判断
交流:通过看、闻、尝,判断出糖水、盐水、可乐。
(二)观察小苏打和白醋
1、出示小苏打和白醋,师:看来同学们都很会观察,而且判断力也很厉害。每个小组的桌子上也有两样物质,请大家仔细地观察判断一下,并记录下它们各自的特点在表(一)上。
2、生:分组观察、判断、记录
交流:物质1是白色、粉末状、闻起来没有气味、尝起来有点咸涩的味道;物质2是无色、透明的、闻到有一股酸酸刺鼻的气味、尝起来有酸味,可能是白醋。 (板书:物质1 白色、粉末状、有咸味 物质2 无色、透明、有酸味)
3、师小结:这两样物质是我们家中厨房里常见的,物质1是小苏打,物质2是白醋。 (檫掉物质1、物质2 板书: 小苏打 白醋 )
(三)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
1、问: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把碘酒滴在米饭上,米饭会变成蓝色,而黄豆和沙混合在一起,没有发生任何变化,那这两种物质混合在一起,会是怎样的状况呢?同学们先猜一猜。
(板书课题: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生:讨论回答猜想。
2、师:到底是怎样,就让我们用实验来看个究竟吧!现在我们要混合这两样物质,你打算怎么做混合呢?混合的比例大约多少呢?让我们先看看课本32页来了解一下。
生阅读:课本第32页
讨论、交流:先放什么,再放什么。
(教师提醒学生及时用玻璃片盖住,听一听、摸一摸,尽可能多地观察现象)
3、分组实验,教师指导:仔细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交流:在实验中,怎么做的?有什么现象发生?
4、小结: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发生了剧烈的反应,产生了很多气泡,有嗤嗤的声音,手摸在瓶壁上,感觉凉凉的。 (板书:气体)
(四)产生了什么气体
1、师:看了小苏打和白醋发生的变化,现在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交流: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很多气体,这是什么气体呢?
猜测:是什么气体?
2、师:对于你的问题,你打算怎么验证你的设想?
生:讨论、交流
3、实验:
(1)分组实验:将燃烧的细竹条放入玻璃杯口内。
(2)演示实验:将玻璃杯中的气体象倒水一样,倒在蜡烛的火焰上,注意不要把瓶中的液体倒出来。 (对比实验:未加小苏打之前先倒一次)
观察、讨论: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交流:燃烧的火焰都熄灭了,说明产生的气体能灭火。 (板书:能灭火)
4、师小结:通过以上两个实验,我们发现产生的气体能灭火。但仅仅依靠这个特点还不能证明这气体就是二氧化碳。这种气体究竟是不是二氧化碳呢?让我们看书来了解一下。
生阅读:课本第33页
思考:科学家是怎样确定气体成分的?
师:经过科学家的大量研究已经确定,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就是二氧化碳,它是空气的组成部分,还存在在很多地方。如我们在呼吸时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喝的汽水,在打开瓶盖的时候冒出的气泡就是二氧化碳;蜡烛等物体燃烧时也有二氧化碳产生。 (板书:二氧化碳)
(五)总结:
师:今天我们做了一个混合实验,通过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产生气体二氧化碳,这属于我们学过的哪种变化呢? (板书: 化学变化)
混合之后杯子里剩下的物质又是什么呢?感兴趣的同学可课外进行搜集资料,去探究! (板书: +??)
(六)板书设计:
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小苏打 + 白醋 ——→气体(二氧化碳)+ ??
白色、粉末状、无气味 无色、透明、有酸味 能灭火
化学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