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教学课件
文言文二则
人教部编版 小学语文 四年级下册
《 囊 萤 夜 读 》
新课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一位晋代才子,他就是车胤,看看他是如何刻苦读书的。
整体感知——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认识生字;
2.朗读并背诵《囊萤夜读》;
3.理解课文意思,学习课文中勤奋好学的精神。
整体感知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是相对新文化运动之后的白话文来讲的。在远古时代,文言文与口语的差异微乎其微,随着历史的变迁,文言文和口语的差别逐渐扩大,成了读书人的专用。其特征是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
整体感知—— 我会读
恭
勤
焉
gōng qín yān
整体感知—— 我会写
博
贫
焉
囊
萤
恭
勤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囊萤夜读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深入探究---理解课文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肃静勤勉
通晓,明白
晋朝人车胤
晋朝人车胤肃静勤勉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
学问精通。
深入探究---理解课文
得到
白色薄绢做的口袋
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着。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用夜晚接着白天学习
深入探究---理解课文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你能看出车胤是个什么样的人?
车胤是个勤奋好学,博学多才的人。
深入探究---理解课文
家贫不常得油
你是怎么读懂意思的?“贫”的意思是什么?“油”为什么是灯油?
“家贫”就是家里贫困。这个故事是写车胤读书的事,古时候没有电灯,晚上点油灯照亮,所以这里的“油”指的是点灯的油。
深入探究---理解课文
说一说车胤晚上是如何读书的?
用白色薄绢做的口袋装上数十只萤火虫,用来照明,继续读书。
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课堂小结
这是一个关于热爱读书和珍惜时间的故事,由于小车胤热爱学习,珍惜时间,成为了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拓展延伸---读一读
1.一日不书,百事荒芜。——李诩
2.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
4.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板书设计
囊萤夜读
恭勤不倦
博学多通
练囊盛萤
以夜继日
《 铁 杵 成 针 》
新课导入
李白一生写过许多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古诗,有诗仙之称。今天让我们走进课文,来听听李白在上学时发生的趣事。
整体感知——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认识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铁杵成针》;
3.理解课文意思,学习课文中持之以恒的精神。
整体感知—— 我会读
卒
zú
整体感知—— 我会写
逢
卒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深入探究---理解课文
离开
没有完成
磨针溪坐落于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离开了。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世世代代相传
深入探究---理解课文
妇女的统称
碰上
这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正在
在经过这条小溪的时候,他碰到有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铁杵。
深入探究---理解课文
想要
说
李白感到很奇怪,就问磨铁杵的原因,老婆婆说:“我想磨成针。”李白听了,被她的意志感动,回到山中继续学习,完成了学业。
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被她的意志感动
回去完成了学业
深入探究---体会含义
想一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前途光明的学业或事业,即便有天赋的人去学习,去做事,也是难以一帆风顺的。但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保持平和的心态坚持学下去,做下去,最后一定能成功。
拓展延伸---读一读
1.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有梅花扑鼻香。
3.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4.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板书设计
铁杵成针
读书未成,弃去
逢老媪方磨铁杵
感其意,还卒业
有毅力
下苦工
布置作业
和同学交流课文中每句话的意思。说说你领悟到什么道理。
谢
谢
观
看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