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七下一轮复习 4.7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课件26张PPT+练习+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初中七下一轮复习 4.7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课件26张PPT+练习+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4-19 00:07:01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人教版初中生物
七年级上
第四单元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复习




课标解读
所在章节
教学目标
目标水平
活动建议
重要概念
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第一节第二节
举例说明人对生物圈的影响。
理解
调查人类活动破坏或改善生态环境的实例。探讨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及对策。
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有重要的影响。
第三节
拟订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行动计划。
模仿
一、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环境的实例
1.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我国已经把计划生育列为一项基本国策。
主要内容:鼓励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2.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大肆砍伐森林,破坏植被;草原过度放牧,土壤流失,旱化、沙化大量捕杀野生动物、生物入侵;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污染环境;工业生产中废弃物排放。








生物入侵106页
(英国)家兔→(澳大利亚)家兔→
野兔→
破坏生态环境
(南美洲)薇甘菊

(我国南方沿海)薇甘菊

破坏生态环境
地中海实蝇(禁止从疫区进水果
)→未破坏我国生态环境
二、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你知道什么是酸雨吗?酸雨是怎样形成的?课本108页
空中死神:酸雨
酸雨是天然降水(包括雨、雪、霜、雹、露等)在其形成和降落过程中,吸收并溶解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物质,形成了pH小于5.6的酸性降水。
酸雨中主要的有害物质是硫酸和硝酸,它们有强烈的腐蚀性!
二氧化硫等


PH﹤5.6
酸雨
水蒸气
酸雨的形成
实验室中可以用食醋加清水模拟酸雨
酸雨有哪些危害?课本109页
1.酸雨使土壤养分发生变化,影响植物生存。
2.酸雨使河流湖泊酸化,影响水生生物生存。
3.可酸化水源影响人的健康。
4.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使植物死亡。
5.腐蚀建筑物和雕塑
举例
形成原因
危害
预防措施
酸雨
温室效应
臭氧层被破坏
汞银镉中毒
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酸性物质造成
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致全球气温升高
使用氟利昂冰箱空调,含氮废气的排放
废旧电池进入土壤、水体中危害生物
空中死神
冰川融化
台风频繁
作物受损
使人得皮肤癌或白内障
使人得水俣病或痛痛病
通过净化装置减少煤石油等污染物排放作好回收利用工作。
控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多植树造林等。
控制或减少使用氟利昂、减少含氮废气的排放。
禁止生产和销售危害大的电池推广无公害环保电池作好回收工作。
三、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1)保护森林和植被
(2)控制酸雨,减少环境污染
(3)提高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垃圾分类、旧物回收利用等
风力发电
发展清洁能源
太阳能发电
退耕还林还草
植树造林
人类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三北防护林”
誉为“绿色长城”
“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指在中国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和东北)建设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中国政府为改善生态环境,于1979年决定把这项工程列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项目。工程规划期限为70年,分七期工程进行,目前正式启动第四期工程建设。”
发展生态农业
垃圾分类








1.“绿色万里长城建设工程”是指


A.三峡工程
B.“三北”防护林工程
C.黄河清淤工程
D.开发大西北工程
2.黄土高原由原本森林密布,草原茂盛变为今天的“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的荒山野岭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
B.森林草原被人为破坏
C.洪水泛滥
D.由野生动物破坏
3.在招待客人就餐时,不该在食谱中出现的是


A.清炖鲫鱼
B.粉蒸牛排
C.干锅鸡丁
D.红烧娃娃鱼
4.提倡“免赠贺卡”“免用一次性木筷”的出发点是


A.减少经济开支
B.节约木材,保护环境
C.减少固体垃圾
D.移风易俗
B
B
D
B




基础训练
5.电池内的重金属有


A.汞
B.银
C.镉
D.上述三者都是
6.废电池最好怎样处理?(

A.埋入土里
B.丢入垃圾箱
C.烧掉
D.收集起来交有关部门进行安全处理
7.下例污染物中,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的是(

A.沙尘暴
B.二氧化硫
C.汞镉等有毒物质
D.氟利昂
8.臭氧是一种天蓝色,有臭味的气体,臭氧层可以吸收和过滤太阳光中大量的(
)有效地保护地球上生物的生存
A.红外线
B.宇宙射线
C.可见光
D.紫外线
D
D
C
D
9.缓解温室效应的主要措施是(

A.植树造林,营造绿地;
B.种植能吸收CO2的植物;
C.采用无氟制冷剂;
D.对排放废气的工厂收取排污费。
10.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人类的以下活动对保护环境不利的是(

A.植树造林;
B.围湖造田;
C.退耕还林;
D.发展生态农业
11.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将使用后的废旧电池集中起来,统一处理
B.植树造林,营造绿地
C.多使用一次性饭盒、纸杯等制品
D.推广使用无磷洗涤剂
A
B
C
12.下面是我国部分城市空气质量周报,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
注:TSP—空气中的飘尘;NOX——氮氧化物,SOX—硫氧化物。
(1)最容易出现酸雨的城市是

(2)为减少城市酸雨的产生,可采取的措施是

①少用煤作燃料;②采用燃料脱硫技术;③向已酸化的土壤加石灰;④开发新能源
城市









空气质量级别
城市


指数


污染

空气质量级别
北京
92
TSP

哈尔滨
96
TSP

济南
76
TSP

重庆
98
SOX

天津
82
TSP

上海
74
NOX

武汉
83
NOX

贵阳
69
TSP

重庆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7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训练题
一、单选题
1.酸雨对生物有极大危害,被称为“空中死神”,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



A.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B. 禁止使用煤、石油等燃料
C. 减少生活污水排放
D. 通过净化装置,减少煤、石油等燃料燃烧时污染物的排放
2.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的主题为“打赢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我们要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对生态文明建设无意义
B. 限禁固体废物进口,保障国家生态安全
C. 开展卫生厕所建设,解决生活污水问题
D. 实施“清洁能源替代”,治理大气污染
3.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下列叙述中,不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是



A. 对森林和草原实行依法治理
B. 对森林和草原实行科学化管理
C. 实施退耕还林还草
D. 禁止利用和采伐林木
4.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人人有责。下列人类活动属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是


A. 乱砍滥伐 B. 乱排废气 C. 捕杀动物 D. 植树造林
5.“共谋绿色生活,共建绿色家园”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上向世界发出的倡议。下列措施中不利于这目标达成的是
(
)
A. 植树造林 B. 退耕还湖 C. 秸秆焚烧 D. 垃圾分类
6.我们积极倡导“低碳生活”。“低碳生活”是一种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就是指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要减少,从而降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属于“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A. 购物时自带环保袋,减少使用塑料袋

B. 晚上习惯于把家里所有的灯都打开
C. 每天上学、放学由家长开车接送

D. 用餐时习惯使用一次性筷子和餐盒
7.下列措施不利于保持生态平衡的是


A. 封山育林 B. 禁止捕猎
C. 荒坡变果园 D. 平湖改良田
8.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在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阶段,同学们不应该



A. 乱扔废弃物 B. 节约用水用电 C. 保护野生动物 D. 分类投放垃圾
9.当池塘受到轻微污染时,它能通过自身的净化作用消除污染,逐渐恢复到污染前的状态。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此现象说明池塘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B. 池塘被污染之后能恢复原状,因此人类可以随意将污染物排入池塘
C. 池塘自身净化作用的大小与其生物种类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
D. 当池塘受到严重污染,超出其自身的调节能力时,池塘生态系统就会失调
10.当前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全球性的大气污染主要表现在



A. 酸雨、温室效应、生物入侵
B. 温室效应、乱砍滥伐、臭氧层破坏
C. 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
D. 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塑料垃圾
11.生态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需要全人类的关注与合作。下列做法与导致结果不相符的是


A. 大量使用农药→酸雨
B. 大量砍伐森林→土地沙漠化
C. 使用含氟制剂→臭氧层破坏
D. 外来物种入侵→本地物种灭绝
12.面对《流浪地球》我们选择希望;面对《我们共同的未来》,我们选择可持续发展。以下说法符合可持续发展观点的是


A. “吃野味去!野生动物的营养价值很高。”
B.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C. 大自然的财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D.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
13.下列环境问题不是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是


A. 温室效应 B. 酸雨 C. 固体废弃物污染 D. 火山喷发
14.“垃圾不落地,城市更美丽。”垃圾减量分类需要每个人的参与,把常见垃圾分类放进相应的垃圾桶,下列不符合题意的是


A. 过期药品——“厨余垃圾”桶

B. 废旧报纸——“可回收物”桶
C. 果皮、废弃菜叶——“其他垃圾”桶
D. 废旧电池——
“其他垃圾”桶
二、实验探究题
15.探究(模拟酸雨影响植物种子的萌发)
某生物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了如表所示的实验:
培养皿
种子所处环境
萌发数
A组
取100粒小麦种子,定时喷酒清水,置于25℃翻柜中
90粒
B组
取100粒小麦种子,定时喷洒pH=5.5的模拟酸雨,置于25℃橱柜中
75粒
C组
取100粒小麦种子,定时喷酒pH=4的模拟酸雨,置于25℃橱柜中
0粒
(1)A组和B组是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变量是________。若探究“酸雨”的酸性强弱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可选择________作为一组对照实验。
(2)根据A、B、C三组的实验结果,可得出结论:________。
(3)实验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__。
(4)A组有10粒小麦种子没有萌发,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三、综合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最著名的科学论断之一。我们必须树立和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一是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会上讲话指出:“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我讲过,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二是历史经验教训值得人类深思和反省。在人类发展史上特别是工业化进程中,都曾发生过大量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事件,酿成了惨痛教训。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三是“美丽经济”印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省调研,在了解到当地村民利用自然优势发展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收入普遍比过去明显增加、日子越过越好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里是一个天然大氧吧,是‘美丽经济’,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
(1)从自然生态系统角度,对绿水青山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良好状态
B. 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处于良好状态
C. 生态系统区域内植物种类单一
D. 生态系统区域内植物种类丰富
(2)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习近平总书记连续七年参加了植树活动。树木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森林在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________”、“地球之肺”之称。
(3)“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但是有些旅游区餐馆把珍稀动物当作餐桌上的佳肴。下列哪种菜谱不可取(

A. 素炒主豆丝、西红柿炒蛋、红烧肉、海带汤
B. 清灼油菜、荷包蛋、清炖朱鹅、穿山甲汤
C. 清炒空心菜、苦瓜炒牛肉、清蒸蛋、紫菜汤
D. 清灼西兰花、焖豆腐、回锅肉、鱼头汤
(4)习近平总书记所指的“天然大氧吧”,你如何领悟?正确的一项是(
)。
A. 农家特色菜一条街,生意好做
B. 空气清新,风景优美的乡村自然环境
C. 古典建筑多,有特色的旅游居地
D. 民风纯朴,远离城市喧嚣的乡村环境
(5)现在很多环境问题都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我们应该如何挽留地球上的碧水蓝天?
(请举一例)________。
17.分析图数据,说明下列问题
(1)鱼类是生活在水中的生物,它有哪些与水生环境相适应的结构特点?________
(2)水域环境遭受污染,对鱼类的生存有什么影响?________。
(3)水域环境污染的原因有哪些?________。
(4)为了我们国家的鱼类养殖业,你将向市民呼吁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D
2.A
3.D
4.D
5.C
6.A
7.D
8.A
9.B
10.C
11.A
12.D
13.D
14.B
二、实验探究题
15.(1)酸雨;B与C
(2)酸雨对小麦种子的萌发有影响,且酸雨酸性越强,影响越大,当酸雨的pH═4时,种子不萌发
(3)环境影响生物
(4)胚不完整或胚已死亡
三、综合题
16.(1)C
(2)绿色水库
(3)B
(4)B
(5)参加植树;不使用一次性购物袋;出门坐公交车;不乱扔垃圾等
17.(1)用鳃呼吸,用尾、鳍游泳,身体呈梭形,鳞片上有滑液可减少阻力
(2)水域环境遭受污染,破坏了鱼的生存环境,严重的可使鱼死亡
(3)工厂排放的废水,人类生活排放的污水等、人们大量地使用农药,残存过量的农药随着雨水流到了水体中
(4)爱护鱼类,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好。保护水资源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