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教学方案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
认识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结合有关资料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2.认识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3.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
认识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堂引入】
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条件得天独厚,因此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人口稠密的富庶繁华之地。《红楼梦》里有两句话,“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指的就是这个地区。时至今日,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发展又如何呢?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和文化特色。
【新知讲解】
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1.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地位
教师讲述: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多媒体展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分布图”。
教师:请同学们读图,找出该地区的历史文化名城、重要功能城市及核心城市上海。
学生:历史文化名城有南京、杭州、苏州、扬州;重要功能城市:绍兴、慈溪、舟山、宁波、无锡、常州等。
教师:长江三角洲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人口稠密的富庶繁华之地,城镇兴盛,城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2.上海的职能及作用
教师: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谁?起什么样的作用?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共同得出答案:
回答:核心城市是上海市。上海市人口约24180万(2017年),是我国最大的城市,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城市。上海市不仅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而且对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随着浦东新区的开发和开放,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教师可在知识点讲授完后,播放视频资源【知识解析】上海,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了解上海的城市发展。
3.长江三角洲的交通
提问:长江三角洲的交通有什么特点?
师生共同总结:交通运输发达,已形成铁路、高速公路、海运、内河航运、航空的综合运输体系。
承转:城市的交通快速发展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在知识点讲解完后,使用资源。
【知识解析】南京长江大桥资料卡片,使学生对这座大桥了解这座大桥的基本功能和历史北京。感受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交通发展。
4.交通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多媒体展示“上海与杭州‘同城效应’示意”图和资料。
读图探究下面问题:
(1)根据图示,说说你对“同城效应”的理解。
(2)据图分析,产生“同城效应”的重要条件是什么?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教师引导,共同得出答案。
(1)“同城效应”是指人们居住在一座城市,工作在另外一座城市,每天往返于两座城市之间,就像生活在同一座城市。
(2)发达的交通,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密集,提供了多种交通方式,交通更加便捷。
教师小结:随着经济的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交流日益频繁。借助发达的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人们往返于不同城市之间,就像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一样,即所谓“同城效应”。
活动:认识区域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
多媒体展示以下文字和图标资料。
文字资料:张予墨的家住在昆山,爸爸在上海工作,妈妈在苏州工作。张予墨的爸爸、妈妈每天晚上都要回到昆山的家。下表列出了昆山到上海苏州的不同交通方式所需的时间。
问题设置:
(1)与传统生活方式相比,张予墨一家人的生活方式有什么不同?这样的生活方式有哪些利弊?
回答:工作和生活不在同一个城市,有利的是生活更方便了,促进了城际之间的交流;不利的是增加了生活交通的费用,增加城市交通的压力,容易造成交通堵塞。
(2)人们的生活方式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变化?
回答: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人们创业的机会更多、选择就业的空间更广阔,走出家门到其它城市创业就成为了可能,而发达的交通运输使这种新的生活方式成为了现实。
承转:区域的发展促生了“同城效应”,上海人和杭州人都可以更方便地观赏西湖美景和外滩风光,这本身就促进了什么产业的发展?是的,旅游业。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旅游业非常发达的地区之一。
三、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业
1.水乡
教师:回顾你的所见、所闻,哪些是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特色文化有关的?快与大家分享一下吧?
多媒体展示“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资源分布图”,以及一些著名景点的景观图片及介绍资料,如杭州西湖、苏州园林、周庄古镇等。
周庄
2.世界遗产名录
苏州园林 杭州西湖
2.长三角传统的文化底蕴
教师:长江三角洲地区除了园林和水乡风光以外,这里还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例如传统的戏曲文化、茶文化、丝绸文化和饮食文化等,满足了不同人群的旅游需求。
昆曲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长江三角洲一著名的文化名片,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一段昆区,感受我国传统的戏曲文化。教师可使用视频资源【知识解析】昆曲。
组织学生分组,回答以下问题:
第一组:长江三角洲吸引众多国内外游客观光旅游的原因是什么?
第二组:长江三角洲地区有哪些著名的旅游景点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分别以什么特点著称于世?
第三组:反映本地区水乡风貌的有哪些典型的旅游胜地?
第四组:长江三角洲还有哪些传统的文化底蕴?
学生回答:
第一组:深厚的历史积淀、旖旎的水乡风光,形成了独特的文化。
第二组:杭州西湖、苏州园林都是世界文化遗产,杭州西湖文化底蕴深厚,是“人间天堂”;苏州园林为数众多,如画如诗,风格迥异。
第三组:江苏的周庄、同里,浙江的乌镇、西塘等水乡风貌,古建筑。
第四组:本地区还有戏曲文化、茶文化、丝绸文化和饮食文化等。
教师:除了引人入胜的风景,还有哪些原因使得长江三角洲成为我国旅游业发达的地区?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小组汇报,教师引导。
学生:便捷的交通和较为完善的服务设施,是长三角地区旅游业发达主要的外部条件。
教师总结:长江三角洲地区优美的水乡风光和深厚的历史积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吸引着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游览,再加上发达的交通和完善的服务设施,使长江三角洲地区成为我国旅游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典型例题:
例1.我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 )
A.重庆 B.天津 C.北京 D.上海
答案:D
解析:本题考点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经济特点、主要城市位置、名称。在长江三角洲地区,上海是核心城市,南京和杭州居第二层次,苏州、无锡、常州、宁波等城市属于第三层次,镇江、扬州、南通、湖州等则属于更次一级城市。
例2.形成上海与杭州“同城效应”的最主要条件是( )
A.经济的快速发展。
B.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
C.发达的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使上海与杭州的交通更加快捷。
D.上海与杭州两个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
答案:C
解析:本题看点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经济特点、主要城市位置、名称。长江三角洲区域的龙头是上海,北翼的中心城市是南京,南翼的中心城市是杭州,形成上海与杭州“同城效应”的最主要条件是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故选C。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到,作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在以上海为核心的辐射带动下,经济发达,城市密集,交通便捷,旅游业兴盛,“同城化”趋势日益明显。
【板书设计】
一、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1.认识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分布特点
历史文化名称:南京、杭州、苏州、扬州
重要功能城市:绍兴、慈溪、舟山、宁波、无锡、常州等
核心城市:上海
2.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的影响——“同城效应”
二、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业
独独特的水乡风情和深厚的历史积淀
水乡:周庄、乌镇、西塘
世界文化遗产:杭州西湖、苏州古典园林
课件26张PPT。第二节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第2课时) 第七章 南方地区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1长江三角洲经济地位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城市群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城市1长江三角洲经济地位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2上海的职能及作用上海的职能上海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腹地广阔,使上海发展成我国最大的城市。
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
是全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2上海的职能及作用上海长江三角洲长江流域全国上海的辐射带动作用拓展请观看视频,感受上海的繁荣的经济发展此环节可使用视频资源“【知识解析】上海”。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交通运输发达,已形成铁路、高速公路、海运、内河航运、航空的综合运输体系。3长江三角洲的交通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拓展阅读资料,了解南京长江大桥 南京长江大桥位于南京市鼓楼区下关和浦口区桥北之间,是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在中国桥梁史乃至世界桥梁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是20世纪60年代中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成就、中国桥梁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具有极大的经济意义、政治意义和战略意义。
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国东部地区交通的关键节点,上层为公路桥,连通104国道、312国道等跨江公路,是沟通南京江北新区与江南主城的要道之一;下层为双轨复线连接津浦铁路与沪宁铁路干线,是国家南北交通要津和命脉。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4交通对生活方式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交流日益频繁。借助发达的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人们往返于不同城市之间,就像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一样,即所谓“同城效应”。发达的交通,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密集,提供了多种交通方式,交通更加便捷。产生“同城效应”的重要条件是什么?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5长江三角洲的交通4(1)与传统生活方式相比,张予墨一家人的生活方式有什么不同?这样的生活方式有哪些利弊?
(2)人们的生活方式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变化?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张予墨的家住在昆山,爸爸在上海工作,妈妈在苏州工作。张予墨的爸爸、妈妈每天晚上都要回到昆山的家。下表列出了昆山到上海苏州的不同交通方式所需的时间。活 动工作地与居住地不同。利:缓解大城市的住房压力;弊:增加了交通费用。
发达的交通运输。三、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业园林艺术以及水乡风貌1旅游资源三、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业 周庄位于江苏省昆山市,是一座由900多年历史的水乡古镇,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1水乡三、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业 乌镇,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素有“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之誉,拥有7000多年文明史和1300年建镇史。是典型的中国江南水乡古镇,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1水乡三、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业 西塘古镇属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地处江浙沪三省市交界处,地理位置优越。西塘历史悠久,是古代吴越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1水乡三、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业苏州园林举世闻名,又有山水之胜,寺观名刹遍布城乡,水乡古镇散落郊野,十余个专业博物馆也成了旅游新热点。苏州有大大小小数十个园林,不同的园林风格各异,漫步其中犹如在画中游。拙政园建于明朝,是苏州园林中规模最大、最著名的一个。
拙政园沧浪亭2世界遗产名录三、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业春有苏堤春晓,夏有曲院风荷,
秋有平湖秋月,冬有断桥残雪…
每一处景观都是人间绝色———因为有了西湖,杭州成了一座让人百看不厌的城市。
西湖不仅自然风光秀丽,而且文化底蕴深厚,是历代文人雅士的“ 精神家园”,是千百年来人们向往的“人间天堂”。图为宋朝大文学家苏轼在杭州时主持修建的苏堤。杭州西湖2世界遗产名录苏州评弹西湖龙井江南绸缎杭州小笼包 长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戏曲文化、茶文化、丝绸文化和饮食文化等,满足了不同人群的旅游需求。三、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业2长三角传统的文化底蕴拓展请观看视频,感受昆曲这一艺术文化此环节可使用视频资源“【知识解析】昆曲”。三、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业三、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业第一组:长江三角洲吸引众多国内外游客观光旅游的原因是什么?结合课本及所了解的知识分组回答以下问题。第二组:长江三角洲地区有哪些著名的旅游景点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分别以什么特点著称于世?第三组:反映本地区水乡风貌的有哪些典型的旅游胜地?第四组:长江三角洲还有哪些传统的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积淀、旖旎的水乡风光,独特的文化。杭州西湖、苏州园林都是世界文化遗产,杭州西湖文化底蕴深厚,是“人间天堂”;苏州园林为数众多,如画如诗,风格迥异。江苏的周庄、同里,浙江的乌镇、西塘等水乡风貌,古建筑。戏曲文化、茶文化、丝绸文化和饮食文化。三、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业除了引人入胜的风景,还有哪些原因使得长江三角洲成为我国旅游业发达的地区?便捷的交通和较为完善的服务设施,是长三角地区旅游业发达主要的外部条件。想一想三、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业 长江三角洲地区优美的水乡风光和深厚的历史积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吸引着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游览,再加上发达的交通和完善的服务设施,使长江三角洲地区成为我国旅游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和杭州西湖
水乡风貌:江苏的周庄、同里,浙江的乌镇、西塘等。
重要的旅游资源:总结例1.我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 )
A.重庆 B.天津 C.北京 D.上海D 解析:本题考点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经济特点、主要城市位置、名称。在长江三角洲地区,上海是核心城市,南京和杭州居第二层次,苏州、无锡、常州、宁波等城市属于第三层次,镇江、扬州、南通、湖州等则属于更次一级城市。
典型例题例2.形成上海与杭州“同城效应”的最主要条件是( )
A.经济的快速发展。
B.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
C.发达的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使上海与杭州的交通更加快捷。
D.上海与杭州两个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C 解析:本题看点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经济特点、主要城市位置、名称。长江三角洲区域的龙头是上海,北翼的中心城市是南京,南翼的中心城市是杭州,形成上海与杭州“同城效应”的最主要条件是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故选C。
典型例题课堂小结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