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资料1:1859年,欧文顿
资料一:欧文顿
植物细胞膜的通透性
●
●
不溶于脂质的物质
溶于脂质的物质
细胞膜
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资料1:1859年,欧文顿
资料2:
20世纪初
资料二:二十世纪初
细胞膜的组成成分
资料2:20世纪初,科学家将细胞膜从哺乳动物的成熟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膜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资料1:1859年,欧文顿
资料2:
20世纪初
资料3:
磷脂的结构
体育委员入团申请书格式
这篇《范文》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尊敬学校团支部:
您好!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青年的先进组织,是中国共产党的有力助手和后备军,是一个有纪律的组织,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各历史时期发挥青年先锋作用、为中国共入党申请书范文产党培养和输送优秀合格先进分子的模范组织,因此我应该争取加入共青团。
上小学的时候我已经是一名优秀少先队员了,我在国旗下立誓的时候,我要做一个爱祖国、爱人民的优秀少年。在我长大后,我一定会努力的称谓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相信我会做到的。
我叫xx,是初二班的学生,在班上担任体育委员的职务。学习成绩上学期成绩排名第五,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鼓励,当然压力也很大,很怕下次考试考得不好,被别人说进步突出生是浪得虚名的,这句话一直促进自己努力学习、奋发向上,保持优良成绩。
以上是我的自我介绍。下面由我来讲一讲我对团的认识吧。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一个优秀的组织,一方面它为实现提高国民的道德思想水平和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这两个目标而奋斗着,不断培育出一批又一批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的先进青年,为国家社会现代化多做贡献,成为国家栋梁;另一方面在积极和各
寻找鱼王读后感及心得600字
《寻找鱼王》是作家张炜还原的一段失传已久的民间故事。这本书中的道理令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的作者是张炜,他1956年出生于山东龙口,原籍栖霞县。主要作品有:《古船》,《九月寓言》,《外省书》,《远河远山》,《柏慧》等。曾获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特别奖、出版人年度作家奖、茅盾文学奖等。
书中讲述了在一座神秘的山村里,每家每户都流传着“鱼王”的传说。一个八岁的孩子因“鱼王”是捕鱼的旷世高手,也想学会捕鱼技艺,所以在父亲的陪伴下苦苦寻找“鱼王”学艺。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从深山小屋里找到了鱼王--两位饱经沧桑的老人。男孩在经历了爱与人生的洗礼后,终于成长为新的鱼王传人的事。
书中我最喜欢的一个人是“我”。他没有因为没人见过鱼王,而放弃自己学捕鱼的梦想;寻找鱼王的路上遇到了许多困难,他都勇敢克服。主人公坚持不懈,不怕困难的品质,值得我学习。
这本书里我最喜爱的一个片段是老人在冬天凿冰捕鱼。这个片段用了许多动作细写,如,找、凿、等待、敲打、刮、泼、蹲、擒、伸、挡等,都让我感受到了老人技艺高超,动作灵活,速度敏捷。让我明白了,捕鱼这门技艺需要熟能生巧,做事要有耐心。
读完这本书
资料三:磷脂分子的结构
资料3:1917年,磷脂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所组成的分子
亲水性头部
疏水性尾部
资料三:磷脂分子的结构
模型构建1
将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其头尾将如何排布?
资料三:磷脂分子的结构
模型构建2
磷脂分子在水中将怎样排布呢?
资料三:磷脂分子的结构
资料三:磷脂分子的结构
模型构建3
细胞膜内外是水环境,那么,细胞膜中磷脂分子是如何排布的呢?
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资料1:1859年,欧文顿
资料2:
20世纪初
资料3:
磷脂的结构
资料4:1925
荷兰科学家
资料四:荷兰科学家
细胞膜的结构
资料4: 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戈特(Gorter)和格伦德尔(Grendel)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磷脂,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膜面积的两倍。
资料1:1859年,欧文顿
资料2:
20世纪初
资料3:
磷脂的结构
资料4:1925年荷兰科学家
资料5:
1959年罗伯特森
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资料五:罗伯特森
细胞膜上蛋白质的排布
资料5: 1959年,罗伯特森(Robertson)利用超薄切片技术在电镜下观察细胞膜。
电子束照射大分子物质散射度高,黑暗
是蛋白质
照射小分子物质,散射度低,光亮
是磷脂
两层暗层
一层明层
资料五:罗伯特森
细胞膜上蛋白质的排布
资料5: 1959年,罗伯特森(Robertson)利用超薄切片技术在电镜下观察细胞膜。
单位膜模型
资料六:变形虫的运动
细胞膜的特点
资料6:变形虫的运动
资料1:1859年,欧文顿
资料2:
20世纪初
资料3:
磷脂的结构
资料4:
荷兰科学家
资料5:
1959年罗伯特森
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资料7:生物膜冰冻蚀刻技术
资料七:冰冻蚀刻技术
细胞膜上蛋白质的排布
资料7:生物膜的冰冻蚀刻
将细胞膜置于-100?C的干冰或-196?C的液氮中,进行冰冻。用冷刀骤然将标本断开,升温后,冰在真空条件下迅即升华,暴露出断面结构,称为蚀刻,在电镜观察。
资料1:1859年,欧文顿
资料2:
20世纪初
资料3:
磷脂的结构
资料4:
荷兰科学家
资料5:
罗伯特森
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资料7:生物膜冰冻蚀刻技术
资料8:1970年人鼠细胞融合实验
资料八:人鼠细胞融合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资料8:1970年,弗雷和埃迪登分别用绿色、红色荧光染料标记小鼠和人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并将二者融合。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磷脂分子的运动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①侧向扩散运动;②旋转运动;③摆动运动
磷脂分子的运动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流动性
资料1:1859年,欧文顿
资料2:
20世纪初
资料3:
磷脂的结构
资料4:
荷兰科学家
资料5:
罗伯特森
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资料7:生物膜冰冻蚀刻技术
资料8:
1970年人鼠细胞融合实验
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流动镶嵌模型
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1972年桑格(Singer)和尼克森(Nicolson)提出了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
在生物膜模型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中,你受到哪些启示?
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像
提出假说,再通过实验验证。
科学研究依赖于科学的进步,
科学学说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不断完善.
总结收获
1.下图是神经细胞的细胞膜结构模式图,正确的是( )
拓 展 延 伸
A
2.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与“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模型的最大的不同是( )
A.“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模型认为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B. 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 流动镶嵌模型认为蛋白质是对称排列
D.“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模型认为蛋白质是不对称排列
B
拓 展 延 伸
3. 据研究发现,胆固醇、小分子脂肪酸、维生素D等物质较容易优先通过细胞膜,这是因为( )
A. 细胞膜具有一定流动性
B. 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
C. 细胞膜的结构是以磷脂分子层为基本骨架
D. 细胞膜上镶嵌有各种蛋白质分子
拓 展 延 伸
C
课
外
延
伸
制作细胞膜模型有没有更好的设计方法和更合适的实验材料,希望你课后能尝试一下,并在班里展览,由大家投票选出最优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