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笔筒》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美术四大学习领域中“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内容。它与本册同领域课程《吊饰》《头饰设计》联系紧密,都是以“物以致用”为主要学习内容的设计课程。同时又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为三年级同类课打下基础。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课标要求学生要:?“观察身边的用品,初步了解形状与用途的关系。尝试不同工具,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进行简单的组合与装饰,体验设计和制作活动的乐趣。”
教材中选取了三件清代笔筒,引导学生从造型、材质、装饰多方面观察,从而感受不同时期笔筒的高雅品位和艺术价值,了解其历史与文化。通过对学生范例的展示激发了学生参与创作的兴趣与热情,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渗透变废为宝的思想,引导学生感受利用废旧物美化生活的美好情感。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较一年级造型能力有所提高,理解能力增强,对设计应用有了初步概念。对身边用品的形状与用途的关系有了初步的了解。思维活跃,有创新意识,好奇心强,对新鲜有趣的事物有探究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笔筒的历史和文化,外形和材质,学习如何利用塑料瓶等材质和彩色纸,运用剪、贴等方法进行设计制作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演示、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用彩纸进行装饰的能力。在体验、小组合作探索中学习剪、贴等方法,制作一个既实用又美观的笔筒。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以及观察生活,美化生活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身边废旧材料巧妙利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体验用自己设计的作品装饰、美化生活的乐趣。
教学重点::感受笔筒蕴含的文化,学习如何用废旧塑料甁、彩色纸等设计制作实用、美观的笔筒。
教学难点:筒身的设计与装饰手法。
资源利用:多媒体一体机、互联网。
教学方法:谈话法、欣赏法、体验法、演示法、电教化教学法、演示法、讲授法。
学习方法:欣赏学习法、观察比较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师准备:美术书、各类纸张、常用手工用具、课件。
学生准备:美术书、各类纸张、常用手工用具。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分步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过程设计意图
课
堂
教
学
结
谈话引入
激发兴趣
交流课堂前置游戏活动。
学生回顾前置游戏活动,交流课前“寻物卡”和寻找过程。
交流课前游戏,解决废旧物变笔筒实用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前活动
解决功能
1.老师展示自己课前的收集。
2.小视频展示改造过程。
3.出示课题《做笔筒》。
1.学生分析材质。
2.学生观察改造方法。
在观看中使学生了解收集到的制作笔筒的废旧物如何筛选以及根据装笔功能与高度的关系来改造废旧物。
初步引出装饰。
欣赏古代
感受文化
1.组织学生寻宝小游戏。
2.从笔筒的名称中猜材质。
3.对比观察不同装饰特点。
4.装饰图案中蕴含的精神内涵。
1.找到三个古代笔筒。
2.观察、猜材质。
3.对比欣赏三件笔筒,分析不同装饰特点。
3.欣赏青花山水人物笔筒,感受青花色彩清新淡雅。
通过欣赏分析古代笔筒材质、装饰手法和图案特点,感受古代笔筒除了实用性外的艺术美感和精神内涵。
对比现代
发现启发
1. PPT展示现代笔筒。
2. 随着时代与科技的发展现代的笔筒有什么变化?
3. 给我们的装饰带来哪些启发?
学生对比欣赏,思考交流。
通过古代笔筒与现代笔筒的对比,引导学生了解材质与造型、色彩、功能的变化,感受艺术与生活的联系。
教师师范
示范做笔筒。
怎样可以让它变漂亮?
看看我和你想的一样不?
用哪个方法学的又快又好?
还可以怎样装饰?
学生谈自己的看法。
引发学生装饰思路,启发学生思考更多的装饰方式。同时复习之前学过的技法。
教师师范,突破重难点。
艺术实践
欣赏小朋友的画,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个?
你们会怎样合作?
你想做个什么笔筒?
艺术实践提示
学生分析,谈自己对作品的感受、理解。
分析同龄学生作品,拓宽思路,为独立创作奠定基础。
自评与互评
展示作品,学生互评,教师总结。
学生相互欣赏。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自荐作品。
培养学生的欣赏和评述能力。
拓展
学生欣赏
启发学生还可以有更多装饰方法。
联系生活,拓宽学生思路。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