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三 单元《欣赏 大河之舞》教案+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三 单元《欣赏 大河之舞》教案+说课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5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04-18 17:25: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说课稿
教 材
舞蹈艺术是儿童美育的手段之一,可以培养孩子的体形和韵律感,培养美的情操,同时给孩子的生活带来许多快乐。
舞蹈与音乐就像是鱼和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舞蹈一般与音乐相结合,要求动作优美,富有表情和节奏感给人以美的感受。
《大河之舞》是以利落流畅的爱尔兰踢踏舞为主,融合了忧郁热情的西班牙弗拉门戈,吸取了气质优柔的古典芭蕾和活力动感的现代舞。以全新动人的百老汇音乐剧的面容呈现了爱尔兰重建家园的血泪史。
教学目标
1、欣赏乐曲《大河之舞》,了解乐曲的结构;感受乐曲欢快、热情的情绪。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感受《大河之舞》气势宏大的舞蹈场面。
3、学跳踢踏舞的基本舞步。
4、通过欣赏乐曲,了解世界多元文化,丰富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感受《大河之舞》乐曲热烈、激昂的旋律,欢快的节奏和宏大的舞蹈场面。
难 点
通过课前对资料的收集,感受爱尔兰踢踏舞旋律的强烈的节奏感,及学会简单的踢踏舞步,丰富学生的音乐视野。
教学方法
并通过实践活动(欣赏、模唱、律动、拓展)方式,感受爱尔兰踢踏舞的魅力。
1、欣赏、讲解旋律的节奏变化和速度的变化,使学生感受乐曲
的明快和强烈。
2、模唱主题二,感受旋律热烈的节奏。
3、观看片段,从视觉上感受舞蹈强烈的节奏。
4、教授踢踏舞的基本舞步,让学生尝试学习踢踏舞的感受。
学习方法
听赏、感受、观看《大河之舞》,并学习踢踏舞的基本舞步。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以音乐大风车的形式导入。
二、欣赏《大河之舞》
1、初听全曲,初步感受乐曲的情绪。
2、再次欣赏,为乐曲分段。
3、分段欣赏,逐段感受每一段的情绪。
三、观看《大河之舞》舞蹈片段,感受舞蹈动人,热烈的一面。
四、学习踢踏舞的基本舞步。
五、拓展。进一步了解《大河之舞》的舞剧的七、八、九片段,以及《大河之舞的》所创纪录。
五、小结本课时。
六、下课。
《大河之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欣赏乐曲《大河之舞》,了解乐曲的结构;感受乐曲欢快、热情的情绪。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感受《大河之舞》气势宏大的舞蹈场面。
3、学跳踢踏舞的基本舞步。
4、通过欣赏乐曲,了解世界多元文化,丰富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感受《大河之舞》乐曲热烈、激昂的旋律,欢快的节奏和宏大的舞蹈场面。
教 具
《大河之舞》的片段、音乐磁带、录音机、课件。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学目的:通过欣赏乐曲,让学生知道本课时讲的是外国音乐】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的音乐旋转风车把我们带到了美丽的大草原,这节课我们的旋转风车又把我们转到了哪里呢?让我们一切来听听。
教师播放课件“音乐大风车”。播放主题二音乐让学生感受是我们的民族乐器演奏的还是西洋乐器演奏的。
二、欣赏《大河之舞》,整体感知。
【教学目的:通过欣赏乐曲《大河之舞》,感受乐曲欢快、热情的情绪;并了解乐曲的结构。】
1、初听乐曲,感受音乐的情绪。教师做出相应的提示。
师:请同学们在听的过程中认真感受乐曲所表现出怎样的情绪,要是你们能在听的过程中听出这首乐曲的主奏乐器那就更好了。
要求:请同学们在听的过程中用手指点手心(通过节奏、速度)来感受乐曲的情绪。(教师可在节奏复杂的地方带领)
通过解决问题加深理解:
(1)这首乐曲的主奏乐器是什么呢?(小提琴)
(2)它所表现出了怎样的情绪?(欢快、活泼、热情…)
师:刚才我们欣赏的这首欢快、活泼、热情的乐曲,你们想知道它的名字吗?
师:它就是著名的爱尔兰舞台剧《大河之舞》的音乐。
出示课题
2、介绍音乐《大河之舞》的风格
音乐《大河之舞》的风格是以传统的爱尔兰踢踏舞为主,融合了热情奔放的西班牙弗拉门戈舞,并吸取了古典芭蕾与现代舞的精华共同营造的舞蹈佳作。
3、再次欣赏乐曲感受乐曲中的音响效果,并为乐曲分段。
解决问题:
(1)音乐中加入了什么音响?(音乐中有踢踏舞鞋的声音。)
(2)乐曲可以分为几部分?是怎么分的?(乐曲根据情绪的发展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情绪欢快、活泼;第二部分情绪热烈)
4、分段欣赏
(1)用前脚掌拍打地面随节奏、速度的变化而变化来感受第一部分旋律的变化。
(2)学唱第二部分的主题,感受十六分音符在音乐中的效果。
(3)欣赏第二部分的旋律,感受第二主题在音乐中的效果.(提问:主题二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使旋律的情绪怎样变化了?)
三、观看《大河之舞》的片段,并简介舞王-克林。
【教学目的:通过视觉感受让学生感叹《大河之舞》气势宏大的舞蹈场面。】
四、学跳踢踏舞基本舞步
【教学目的:通过学跳踢踏舞的基本舞步,提高学生对爱尔兰踢踏舞更高的兴趣。】
基本站姿:头正、身直、肩展,膝关节放松。
脚步动作:踝关节放松,同时还要能控制。
(1)左右脚:原地交替踏。
(2)左右脚:脚掌、脚跟;脚跟、脚掌。
五、进一步了解《大河之舞》
【教学目的:通过《大河之舞》的部分资料,了解世界多元文化,丰富情感体验。】
1、了解《大河之舞》舞剧七、八、九的片段。
第七场 火舞
在古爱尔兰,火,自豪和美却来源于南部的太阳国。太阳把它自身的力量蕴于舞者的激情里。
第八场 走进春天 收获
季节的车轮慢慢转动,从收获到寂静的冬天,到充满奇迹的春天,在充满新生和兴奋的季节里,整个世界有重新焕发了生机。
第九场 大河之舞
我们的故事从追忆大河女开始,当大河流淌过大地时,我们的故事也在历史的长河中慢慢发生。当大河的力量不断增长,当贫瘠的土地变得肥沃,当人们不断地了解自己。我们的故事也不断地发展,直到它成为一种充满活力和喜悦的颂歌遍及整个世界。战争,饥荒和奴隶制度割断了人与自然的原始的纽带,搅乱了整个人类社会,并改变了土著居民的历史。当我们回顾历史,我们学会了去保护我们所珍视的东西,去适应他人,去学着以其他的新的方式保留自己的风格,去拥抱新的勇气,被社会遗弃成为暂时的孤儿,我们学会了如何融入社会。
2、《大河之舞》所创纪录
(1)共1200位舞者曾加入演出团,用过12000双舞鞋,穿过9000套服装,喝掉15万加仑矿泉水。
(2)耗损一万个舞台灯泡。
(3)耗损一万五千五百条吉他、贝斯与小提琴琴弦。
(4)《大河之舞》舞者累积学习踢踏舞年份长达17500年。
(5)物理治疗室已用了38400卷弹性绷带。
(6)巡回彩排时间已达12000小时。
(7)用掉450万磅干冰,舞者为增加体力已吃掉48000磅的巧克力。
六、课堂小结:
师: 《大河之舞》究竟是什么呢?其实,它就是一部音乐剧.一座连接过去和未来的巨桥,将爱尔兰重建家园的血泪史,以全新、动人的百老汇音乐剧的面容呈现。它在1994年登台以来,便一跃成为独一无二的爱尔兰民族舞台剧作。那么,这么好的音乐,它的作曲家是谁呢?他就是爱尔兰作曲家——比尔·惠南。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能记住这首气势如宏,异彩纷呈的舞蹈佳作。
七、下课:
教师播放音乐,师生随音乐一起来简单的跳起踢踏舞,在教师的带领下走出教室,结束本节课。
自 评
这节课充分渗透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在教学中采用了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个性及教学特色,充分营造了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的学习情境和氛围。
体现音乐性。
《大河之舞》是一部结合爱尔兰舞蹈、音乐与歌剧的艺术盛宴,是一部叙述爱尔兰祖先与大自然抗争,以及经历战争、饥荒等种种苦难后流离失所,重建家园的长篇血泪史。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世界多元文化,丰富情感体验。感受踢踏舞热烈的节奏和气势宏大的场面。在导入部分我让学生听辨主奏乐器,把他们带入到踢踏舞音乐中。
二、构思新颖,衔接巧妙、自如。
本课教学环节之间,衔接巧妙,课堂教学流利顺畅。能仔细分析教材,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各环节自如地过渡,课堂教学保持整体性。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本着由浅入深的原则,我把节奏作为主线,让学生对踢踏舞节奏的感受和体验、模仿参与进行教学设计。在第一遍完整聆听全曲时,让学生带着问题聆听;分段聆听第一部分时,让学生手尖点手心给音乐拍击节奏。跟着节奏拍手感受音乐节奏的变化;聆听第二部分时,先让学生模唱主旋律,感受后十六分节奏的加入对于音乐起到了什么作用。在这个过程中,舞曲的旋律在学生的耳边不断回响,同时也达到了记住主旋律的目的。在分析完整乐曲之后,重点介绍《大河之舞》这一部歌舞剧,并观看有关视频,感受《大河之舞》气势宏大的场面。通过课件的播放,让学生对《大河之舞》有直观的印象。也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感受踢踏舞热烈的节奏和气势宏大的场面。
三、学生主动参与尝试,其乐无穷。
一节课是否精彩,除了看教师的教,还得看学生的学。本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乘着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于音乐世界。例如:本课的高潮就在学习踢踏舞活动这一环节。“高潮”往往是课堂教学的“精彩乐段”,此时学生兴趣最浓厚,积极性最易发挥的时刻。教师就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多一点自由给学生。
虽然这节课在教学上效果良好,但也有一些教学环节上的教学方法值得去探讨。例如:教师在教跳踢踏舞步时,如何能更好的组织教学,使学生能在有序的课堂教学中学习,使教学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