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高考命题区间1地球课件+试卷含答案(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高考命题区间1地球课件+试卷含答案(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4-18 19:09:21

文档简介

(共53张PPT)
第一部分
突破高考命题十大区间
高考命题区间一 地 球
突破高考选择题
考点一
栏 目 导 航
考点二
考点三
课时作业
整体把握、分点突破
立生昼夜交替交替周期[
在南北回
正午太阳高度
归线之间规律
严生时差经度不同图不同东早西晚做周年回
太阳直射点移动影响
地理意义的周年变化
四季更
运动
昼夜长短的周7化规律替.五
带划分
物体偏移北半球向4偏南半球向图偏地理
年变化
意义
角速度:除极点外都相等,均为159/小时
速阌自转/
公转公转特/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为恒星年
线速度:赤道最大,随纬度增高而减小
运动
L月初一-近日点一*较快
速度
自西向东:北逆南顺团间周期(地球运动)「黑子、耀斑1年
7月初一→远日点→→较慢
运行环境适宜的日地距适宜的运动|恒星日2时
志周期
影响2
通信
安全稳定」离、体积、质量周期
56分4秒
影响
太阳的活动
产生国、现象
特殊性: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
影响气候及人类健康
普通性太阳系行星6
相似计(宇宙环境<地球
影响为地球提供光、热能源
太阳的影响}太阳辐射
天体相互吸引、绕转构成天体系统
因素:二
天气
两个界面:8
9
仨大分层:M
内部圈层
圈层结构
外部圈层
大分层:画、地幔、山
关系: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24小时
地方时


黄赤交角
(23°26′)
无线电短波
极光磁暴
运动特征结构特征
纬度、地形地势
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地壳
地核






高考命题区间一 地 球
课时作业
(2019·湘潭二模)金星凌日是一种天文现象,这种现象发生时从地球上可以看到金星就像一个小黑点在太阳表面缓慢移动。读图,完成1~2题。

1.如图,金星凌日现象发生时,金星在太阳表面形成的小黑点的移动方向是(  )
A.从a到b  B.从b到a
C.从c到d D.从d到c
2.与金星凌日现象成因类似的天文现象是(  )
A.日食 B.月食
C.流星 D.黑子爆发
解析:第1题,当金星转到太阳与地球中间且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金星挡住了太阳射向地面的一部分光线,发生金星凌日现象。金星和地球绕日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故金星向东移动,即从c到d,C正确。第2题,金星凌日是金星挡住了太阳的光线,日食是月亮挡住了太阳的光线,A正确。
答案:1.C 2.A
(2019·永州三模)小明与同学到位于河北省西南部的山底村(36.5°N,114.5°E)开展研学旅行。他们发现,山底村在抗战期间挖掘的地道至今保存完好,通行自如,在地道的四壁偶尔可见潮湿的、薄薄的一层“钟乳石”。村民说,地道是他们的“土空调”,夏季时居民常常把地道口打开给房屋降温。下图为河北省山底村地道和地表房屋示意图。据此完成3~5题。

3.小明到达山底村时,发现自己的身高与影长大致相等,此刻手表指示为12:22。则他们到达之日比较接近的节气是(  )
A.雨水 B.立春
C.立冬 D.冬至
4.该村落所在地(  )
A.峰林耸立 B.绿树常青
C.河网密布 D.土质致密
5.小明进入村民家中,发现村民大多把地道口堵上了。原因可能是地道内(  )
A.温度较低 B.湿度较大
C.空气污浊 D.鼠虫较多
解析:第3题,小明到达山底村时,发现自己的身高与影长大致相等,此刻手表指示为12:22,约是正午。正午太阳高度角约是45°,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此时太阳直射点纬度约是8.5°S,太阳直射点每月移动纬度约是8°,则他们到达之日比较接近的节气是秋分后或春分前一个月时间,每月两个节气,节气可能是霜降或雨水。第4题,山底村在抗战期间挖掘的地道至今保存完好,通行自如,说明该村落所在地土质致密,不易坍塌,D对;当地是否峰林耸立根据材料不能判断,A错;该地位于河北省,属于温带,植被是落叶树,B错;山底村属于北方地区,河网密度小,C错;第5题,根据材料,在地道的四壁偶尔可见潮湿的、薄薄的一层“钟乳石”。小明进入村民家中,发现村民大多把地道口堵上了,原因可能是地道内湿度较大,B对;夏季时居民常常把地道口打开给房屋降温,温度较低不是堵上的原因,A错;地道内空气流通较好,不会空气污浊,C错;鼠虫较多与堵口无关,D错。
答案:3.A 4.D 5.B
2018年9月26日,历时69天的中国第九次北极科学考察顺利结束,这次考察最北航行至北纬84°48′(见下图)。这次科考首次成功布放我国自主研发的“无人冰站”观测设备。“无人冰站”全称是“北极海—冰—气无人冰站观测系统”,是指无人值守、可长期在冰上运行的观测系统,其采集的数据通过卫星自动传回国内,使我国北冰洋考察从夏季延续到了冬季。据此完成6~7题。

6.我国第九次北极科考(  )
A.准备回程时航行最北点仍处于极昼
B.去程期间①作业区昼长夜短且昼渐长
C.回程期间②作业区出现极夜现象
D.从上海出发时③作业区日出东北方向
7.此次布放的“无人冰站”观测设备有助于(  )
A.提升对北极及周围大陆空气质量预测能力
B.提高对北极和南极环境变化的监测能力
C.研究北极海冰减少及其导致的天气、气候效应
D.探测北极矿产资源的分布和储量
解析:第6题,此次航程的最北端位于84°48′N,而准备回程的时间是8月25日,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8°N附近,即82°N附近以北地区为极昼,A对;去程期间(7月20日~8月24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向南移动,故①作业区昼长夜短且昼渐短,B错;回程期间(8月25日~9月26日)太阳直射点约从8°N向南移动到赤道附近,②作业区(66°34′N~75°N)不可能出现极夜现象,C错;从上海出发时为7月20日,74°34′N以北地区出现极昼,③作业区(75°N~80°N)处于极昼,日出正北方,D错。第7题,结合“无人冰站”的全称及“无人冰站”观测设备设在常年海冰区可知,“无人冰站”有助于记录北极海冰减少及其导致的天气、气候效应,但无法探测北极矿产资源的分布和储量,C对、D错;监测设备位于北极附近常年海冰区,远离大陆,无法监测周围大陆、南极的环境数据。
答案:6.A 7.C
我国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运用简易方法测量当地正午太阳高度。图示为该地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光线与地平面夹角示意图,图中α-β=8°。据此完成8~9题。

8.该学校所处的纬度约为(  )
A.61°N B.51°N
C.35°N D.22°N
9.该学校所在地(  )
A.日出时间始终比上海早
B.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差值与上海相同
C.昼夜长短差值一直比上海大
D.自转线速度与上海一样
解析:第8题,读图可知,该地最大正午太阳高度为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角与α之和,而α等于该地最小正午太阳高度角+8°,该地全年太阳高度角均大于0°,且正午太阳方位相同,说明该地位于回归线与极圈之间,最大正午太阳高度与最小正午太阳高度相差47°,计算可得,该地纬度为51°N,B正确。第9题,由上题计算可得,该地位于51°N,冬季该地昼短夜长且昼短于上海,日出时间比上海晚,A错;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差值与上海相同,均为47°,B对;春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昼夜长短差值相等,C错;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该地线速度小于上海,角速度相同,D错。
答案:8.B 9.B
读中纬度某地某日河流、风向、等压线、等高线、等温线、昏线的组合图,回答10~11题。

10.该地区(  )
A.位于南半球 B.该日昼短夜长
C.图中河段无结冰现象 D.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11.此时下列发生的现象中,可能的有(  )
A.巴西利亚附近的草原一片枯黄
B.澳大利亚的海滨浴场人满为患
C.长江河口表层海水盐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D.中国长城站出现极昼现象
解析:第10题,根据图中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可以看出,风所受的地转偏向力向右,所以该地位于北半球,A错误;该地位于中纬度,图中等温线为0 ℃,说明此时为冬季,所以此时昼短夜长,B正确;该地位于北半球,该处河流温度在0 ℃以下,因此有结冰现象,且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典型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C、D错误。第11题,根据上题判断可知,此时为北半球冬季,巴西位于南半球,且巴西利亚附近为热带草原气候,此时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草原一片葱绿,A错误;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此时为夏季,海滨浴场人满为患,B正确;长江河口冬季水量少,河口表层海水盐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C错误;长城站没有位于南极圈内,所以无极昼现象,D错误。故选B。
答案:10.B 11.B
(2019·汉中二模) GPS越来越被自驾游爱好者青睐,GPS接收机可显示当地的三维坐标、动态指示前进方向(以正北方为0°,以正东方为90°,以正南方为180°,以正西方为270°)、生成行进路线、显示当地日出日落时间(早期的GPS接收机只能显示当地日出、日落的世界时)。据此回答12~13题。
12.若GPS接收机显示屏上显示的是125°,则表示前进方向是(  )
A.西南 B.西北
C.东南 D.东北
13.某日刘教授在游览苏州时,其早期的GPS接收机屏幕上显示的日出、日落时间分别是21:55、10:05,则该日苏州日出、日落的北京时间分别是(  )
A.05:55、18:05 B.06:55、17:05
C.09:55、14:05 D.10:55、21:05
解析:第12题,直接根据题干信息:正北方为0°,正东方为90°,正南方为180°,正西方为270°判断,其125°反映东南方向,选C。第13题,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早期的GPS接收机显示的日出、日落时间为世界时,也就是伦敦时间,根据伦敦时间为0时区的区时,北京时间为东八区的区时,故伦敦时间较北京时间晚8个小时,即北京时间日出、日落时间分别为5:55和18:05。据此分析选A。
答案:12.C 13.A
(2019·延庆模拟)“二十四节气”形成于我国黄河流域,河南登封市(34°N)附近的观星台是二十四节气产生的最直接文物史证,这里现存有700年历史的“量天尺”(见下图),用来测量正午日影,可定节气和一年时长。时至今日,二十四节气仍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活动。据此,回答14~16题。

14.当图中“量天尺”测得的正午日影长度为一年中最长时(  )
A.太阳直射点正向赤道移动 B.泰山6点前日出东北方向
C.地球接近公转轨道近日点 D.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
15.二十四节气发源于中原,因为这里(  )
A.平原地势平坦,牧业发达 B.气候四季分明,循环往复
C.人口比较稀少,技术落后 D.处于版图正中,影响较小
16.节气与我国习俗对应正确的是(  )
A.立春——河南打春牛、勤耕种
B.立夏——吉林腌酸菜、储冬粮
C.立秋——广东加棉衣、添厚袜
D.立冬——西北日夜分、忙收割
解析:第14题,当图中“量天尺”测得的正午日影长度为一年中最长时,即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太阳直射南回归线,A错误;北半球冬至日,泰山6点后日出东南方向,B错误;冬至日接近1月初,地球接近公转轨道近日点,C正确;冬至日时,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小,D错误。第15题,农历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中原地区气候四季分明,循环往复,中原人对周而复始的气候规律的总结,是农民在长期的农业劳动实践中,积累的有关农时与季节变化关系的丰富经验,B正确;中原地势平坦,耕作业发达,A错误;中原地区作为我国文明发源地,人口比较稠密,当时技术先进,C错误;中原地区处于版图正中,影响较大,D错误。故选B。第16题,立春象征着春天的来临,自然界万物复苏,在这一天河南有打春牛等习俗,A正确;每年到霜降季节,吉林腌酸菜、储冬粮,B错误;广东纬度低,立秋后气温还较高,不用加棉衣、添厚袜,C错误;秋分西北日夜分、忙收割,D错误。故选A。
答案:14.C 15.B 16.A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在湖心岛开发的观河景观宾馆示意图,分别有①②③④四种户型。读图,完成17~18题。

17.在夏至日当天入住的游客想全方位观看水上落日余晖应选择的户型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8.5月下旬,宾馆经营者打算给各户型配备临时制冷设备。如果以房间一天最高气温作为安装标准,你认为最应配备制冷设备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第17题,本题考查日落方位。由图可知,该地位于20°N附近,夏至日20°N在东北方向日出,中午太阳在正北方,日落西北方向,结合指向标和纬度位置,判断①户型几乎无遮挡,看落日余晖效果最好。正确答案选A。第18题,本题考查大气受热过程。5月下旬,太阳直射点在宾馆所处纬度的南侧,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午后2时,此时太阳大约在西南方位。正确答案选D。
答案:17.A 18.D
(2019·北京东城区模拟)7月,小明同学从东城区出发到怀柔—延庆—门头沟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19~20题。

19.7月,北京地区可见(  )
A.日出正东方 B.11:00太阳在东北方向
C.日落正西方 D.14:00太阳在西南方向
20.小明若从东城区出发乘长途客车经怀柔至延庆,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以下出发时间和座位较好的是(  )
A.9:00出发,左侧靠窗 B.10:00出发,右侧靠窗
C.15:00出发,右侧靠窗 D.17:00出发,左侧靠窗
解析:第19题,7月,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11:00太阳在东南方向,14:00太阳在西南方向,D正确。第20题,根据题干可知时间为7月份,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此时除极夜区外各地均日出东北,日落西北。上午时段,太阳从东侧照射,且客车先向东北后向西北行驶,题干要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因为长途客车中途方向发生改变,应综合考虑出发时间、行车时间和太阳方位;从东城到怀柔约1个小时,从怀柔到延庆约1个小时。9时出发,从东城到怀柔坐左侧可以避免太阳久晒,但是从怀柔到延庆,太阳位于东南方向,需要晒1个小时,A排除;10:00靠右侧车窗出发,直接面临太阳暴晒,B排除;下午时段,太阳从西南、西北方向照射,应当坐在右侧,D错误;计算可知,从东城经怀柔至延庆,大约需要2个小时,15:00出发,到达时太阳西斜,阳光不是很强烈,适合看风景拍照,C正确。
答案:19.D 20.C







PAGE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