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6单元第二十章《第5节 遗传与环境》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6单元第二十章《第5节 遗传与环境》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4-19 08:41: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20章第5节《遗传与环境》教学设计
责任学校 易门龙泉中学 责任教师 李青春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一章中的第五个课题,通过活动“观察环境条件对生物性状表现的影响”,为学生提供了认识和探索周围事物的素材和线索,使学生观察、搜集和解读数据的技能得到进一步训练。同时通过对实验数据和常见的生命现象的分析,使学生明确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通过对变异形成原因的简要分析,建立可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的概念,这既是前面章节知识的延伸,也为下一节遗传病就是一种可遗传的变异类型打下了基础。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内容以及八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我确定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举例说明基因型、表现型和环境的关系; 区别可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 分析环境条件影响生物性状表现的实验数据; 举例说出可遗传变异在育种上的利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实验设计能力、数据分析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合作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切身体验、亲自操作和启发式等形式学生获取相关的知识同时掌握有益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通过对可遗传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了解生物学的广泛应用前景,激发对生命科学的学习热情,养成乐于探索生命奥秘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1、重点:基因型、表现型与环境的关系;变异的类型和原因。
2、难点:变异的类型和原因。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1、提前分组进行种子在温暖黑暗环境和温暖明亮环境相对比条件下萌发、生长的实验,统计绿叶苗和黄白苗的株数。
2、通过师生合作交流的方式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3、应用大量的直观图片资料强化学生的记忆,通过整理、描述生活中的相关素材,使理论和实践结合。
4、练习反馈,及时巩固新知。 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二、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导学案、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分配时间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景激趣、明确目标(2分钟)
【导入】先看一幅航空辣椒与普通辣椒幻灯片,试想:这是为什么呢? “前面我们学习了许多有关遗传的知识,请同学们回忆什么叫基因型、什么叫表现型?” 展示黄瓜和西红柿的照片:“黄瓜和西红柿为什么性状表现完全不同?”
板书: 基因型、表现型
【多媒体展示】首先出示一组图片
展示大白菜纵切图片:“这棵大白菜外面叶子的颜色和里面叶子的表现型一样吗?” “什么原因造成了内外叶子颜色表现上的差异?相互讨论一下并回答” 3、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遗传与环境的关系
【板书课题】20.5遗传与环境
【多媒体展示】出示学习目标
思考并尝试回答?
?
生2:“因为黄瓜和西红柿的基因型不同”??
生3:“不一样。外面叶子是绿色,里面的是黄白色。” 小组讨论 生4:“里面的叶子没有受到阳光照射。阳光与叶绿素的形成有关。”
明确学习目标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形成较好的课堂气氛。
(二)预习检查,提出问题(3-5分钟)
【检查汇报】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让学生汇报课前预习结果。
【提出问题】让学生提出预习中存在的问题或疑惑。
汇报课前预习结果,
提出问题或疑惑。
(三)合作探究、释疑总结(20—25分钟)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些问题。
【探究活动一】:观察环境条件对生物性状表现的影响
1、? 用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课前实验的情况: “阳光真的会引起植物叶片的颜色发生变化吗?在10天前安排的各小组的探究活动你们是怎样进行的呢?” “你们得到的数据是多少呢?” “对数据分析之后得到的结论是什么呢?”
?
二、基因型、表现型与环境的关系
1、设问:“环境条件是仅仅使生物的表现型发生改变,还是会引起基因型发生改变呢?”
展示冬天和夏天的雷鸟图片。
2、指导学生看教材P109,总结知识点,完成表格内容。
【板书2】基因、环境和表现型三者关系
三、生物变异与环境的关系
1、展示两种变异类型图片,指导学生看教材P110,并提问: (1)变异可以分为哪两种类型? (2)怎样区分两种不同的变异类型?
【板书3】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2、补充:在自然或人工的条件下,化学物质可能发生变化,遗传物质DNA也是一种化学物质,它发生变化后引起的变异就是可遗传的变异。 3、提问:在育种领域,哪种变异类型有利用价值呢?
展示杂交水稻以及太空椒培育的图片。
议一议
生1:回答实验设计
生2:回答统计数据以及计算结果。 生3:“绿叶苗与黄白苗在性状表现上的差异是由阳光引起的。因为两组实验唯一不同的是一个有光照,一个没有光照。”
思考
猜想
按照实验步骤及方法,
小组分工合作进行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问题,然后讨论问题并作出回答。
汇报交流
小组互评
通过对简单的生物现象绿叶苗和黄白苗的形成原因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环境条件是仅仅使生物的表现型发生改变,还是会引起基因型发生改变呢?从而引出本节课题,这样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调动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建立教与学沟通、合作,互动的师生关系是新课标的要求。
通过观察图片,通过指导学生对教材的学习和相互的交流讨论,培养合作探究精神及引导学生对新旧知识进行联系。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科学工作者的简介,让学生明白很多卓越的成就有时就来自我们身边一些不起眼的小事,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的养成教育。
(四)展示点评、总结升华(5分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说说你有什么收获?启示或发现?
引导学生从知识上、方法上、价值观上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
积极思考,回忆学习过程,归纳整理知识,谈收获。
使所学知识结构化和系统化,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五)练习反馈、拓展思维(8-10分钟)
1、达标自测:
分析思考、独立完成达标自测题
分析思考、回答
及时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对知识的内化情况。同时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板书设计
20.5 遗传与环境
一、遗传物质(基因型)是相对稳定的。
二、基因、环境和表现型三者关系? 性状表现(表现型)容易受环境条件影响。
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可遗传的变异:由基因组成改变引起的变异。????
四、不可遗传的变异:仅仅由环境引起的变异。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