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二单元《唱歌 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二单元《唱歌 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04-18 21:26: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美丽的夏牧场
教材分析:
《美丽的夏牧场》是一首具有南疆风格特点的哈萨克族民歌,四四拍,e羽调式,旋律优美,流畅。歌曲为一段体,歌曲音域只有六度,旋律多次反复,共三个乐句,第一、二乐句完全重复,曲调平稳,描绘了夏牧场的美景;第三乐句一二小节以宽松节奏展开,使得曲调更加优美、抒情。抒发了人们对“牧场”赞美之情。
教学理念:
音乐具有弥漫性特点,通过多种方式聆听。让学生幸福歌唱、为情而歌、为快乐而唱是歌唱教学追求的基本理念,抓住音乐的表现特征,把注意力放在歌曲表现和清晰表达上,让学生感受到歌曲歌词美、旋律美、意境美,进而喜欢歌唱,做到有感情、充满自信和快乐歌唱。同时通过音乐表现要素及其表现作用体验与探究,发展学生对音乐表现要素理解力和感知力,帮助学生积累音乐知识、丰富音乐实践经验,提高音乐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感受哈萨克族民歌风格特点,了解感受哈萨克族地域风情。
情感目标:通过学唱歌曲《美丽的夏牧场》,用歌声表现歌曲美好意境,抒发对牧场、对家乡热爱与赞美之情。
能力目标:通过聆听、体态律动、自主探究、师生合作、演唱、表演等活动中感受歌曲节拍、节奏、唱法、速度、力度、旋律等音乐要素特点,体会它们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
教学重点:
为歌曲编配二声部合唱,创设意境为主题旋律铺垫。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二声部合唱学习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播放《美丽的夏牧场》伴奏音乐,与老师一起律动感受节拍。
2.加入手鼓节奏,老师用“U”模唱歌曲旋律,形成节奏合奏。
(设计意图:根据音乐具有弥漫性特点,初听歌曲旋律进行无意识记忆。通过体态律动体会音乐节拍和鼓点节奏特点,体验音乐流动性。)
二、感受歌曲情绪
1.情境走进哈萨克族,根据提示训练呼吸与正确发声习惯。
2.师范唱歌曲
3.介绍哈萨克族
(设计意图:正确的姿势、有效的呼吸方法,有规律的发声习惯在歌唱中至关重要。训练的乐句为歌曲最后一句合唱做铺垫,通过级进上行练唱,提升学生歌唱能力。通过每节唱歌课循序渐进渗透增强学生歌唱能力。精心策划范唱应该是唱歌教学的首要任务,让学生一听就喜欢上,有了兴趣,就有了求知的欲望。同时通过介绍,了解感受哈萨克族地域风情。)
三、学唱歌曲旋律
1.播放音乐,画图形谱,学生边挥拍,边用“U”自然、轻声模唱歌曲旋律,感受歌曲连贯与抒情
2.学唱歌谱,感受歌曲旋律变化与重复
完整演唱旋律
聆听介绍歌曲骨干音
(设计意图:图形谱用马和毡房形象表示,既体会歌和马是哈萨克人的两只翅膀,还能直观感受歌曲乐句与重复。不同方式重复、强化学习歌曲旋律,既达到教学目标,同时符合学生身心特点,不机械枯燥。)
四.学唱歌曲
1.随旋律节奏读歌词
2.轻声跟唱歌词
3.学习最后一句合唱
4.介绍阿肯
5.演唱自己最喜欢的一句。
6.同学们围坐在草地上,一起自由,放松地演唱。
(设计意图:唱好歌需要研读歌词,渗透每一层的意思,歌词是歌曲的灵魂。音乐的表现性是丰富多样的,通过细腻的音乐处理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嗓音表达丰富、细腻的情感。点名学生演唱,通过互评、师评懂得唱歌要保留自己的个性。)
五.拓展学习
1.学习引子部分合唱
师:哈萨克是游牧民族,随季节转场,常年居住在草原、森林与高山上,毡房与毡房之间相隔较远,户与户、人与人之间交流对话以呼唤为主。我们也来呼唤一下。
师生合作进行歌曲变奏
说说表现形式有何变化,是什么改变歌曲风格。
(设计意图:丰富歌曲作品演绎,增强学习兴趣。通过聆听、体态律动、师生合作、演唱、表演等活动中感受音乐要素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背诵歌词演唱,加深对歌曲记忆,对歌曲完整演绎,鼓励个性化表现音乐。)
六、欣赏合唱《美丽的夏牧场》
1.聆听百合合唱团合唱。
2.伴随音乐,学生离开教室。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让学生在听觉上有了不同感受,在美好的意境中结束。)
教学反思:
《美丽的夏牧场》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内容,我所用的是五年级的学生,根据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设计预案。教学目标基本达成,教学策略能合理有效为教学服务。
一、以审美为核心,围绕歌曲旋律美、意境美、歌词美的特点展开教学。运用听、说、赏、画、奏、唱、创等手段唤起学生情感体验,从而使整堂课自始至终都充满音乐美感的课堂环境。
二、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与手段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如节拍体验与哈萨克族特点的切分节奏结合;合唱低声部旋律与练声巧妙结合;画旋律线与分析乐句、风土人情相结合;柯达伊手势与合唱相结合;师生共同演绎歌曲,改变节奏、节拍演奏演唱相结合,充分体现新课标以玩促教、以玩促学的宗旨。通过聆听、比较、演唱等积累学生感性经验,从中提升学生音乐知识与技能。
三、创造性地对教材进行拓展延伸。加入引子与合唱部分学习,以及节奏、节拍、力度、速度、唱法的变化,丰富作品内容,同时挖掘音乐要素在音乐作品表现中的作用。
四、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启发、激励学生自主探究。重视个体评价与激励评价相结合。如:你具有一双慧眼和一对懂得听音乐的小耳朵;你不仅音乐听辨能力强,而且节奏感特别好;你的音色特别甜美;你有作曲家的思维等,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自信心,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由于学生平时缺乏展示的锻炼,导致课堂气氛不够活跃,不敢主动、自主的学习与发言。同时在抽唱环节中与背唱歌曲环节中,发现学生个体掌握还不尽如意,音准不够好,未能养成记忆歌词的习惯。这还有待在今后的学习中培养提升这方面音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