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化学专题复习物质的量及物质的量浓度疯狂专练(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届高考化学专题复习物质的量及物质的量浓度疯狂专练(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4-19 15:38:13

文档简介

(
2017年高考“最后三十天”专题透析
)
物质的量
(
考点
说明
××××××××
)


主要以物质的量为中心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等基本概念和相关计算以及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其推论。试题往往围绕阿伏伽德罗常数、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的应用范围设置知识陷阱,同时又隐含对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氧化还原反应、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等知识的考查。题型有选择题、实验题、化工流程题等。
(
考点透视××××××××
)

1.已知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3g 3He含有的中子数为1NA
B.1L 0.1 mol·L?1磷酸钠溶液含有的PO数目为0.1NA
C.1mol K2Cr2O7被还原为Cr3+转移的电子数为6NA
D.48 g正丁烷和10g异丁烷的混合物中共价键数目为13NA
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mol CH2=CH2分子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6NA
B.500mL 0.5mol·L?1的NaCl溶液中微粒数大于0.5NA
C.30g HCHO与CH3COOH混合物中含C原子数为NA
D.2.3g Na与O2完全反应,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介于0.1NA和0.2NA之间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4g镁与27g铝中,含有相同的质子数
B.同等质量的氧气和臭氧中,电子数相同
C.1mol重水与1mol水中,中子数比为2∶1
D.1mol乙烷和1mol乙烯中,化学键数相同
4.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6.25g FeCl3水解形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为0.1NA
B.22.4L(标准状况)氨气含有的质子数为18NA
C.92.0g甘油(丙三醇)中含有羟基数为1.0NA
D.1.0mol CH4与Cl2在光照下反应生成的CH3Cl分子数为1.0NA
(
考点
突破
××××××××
)


1.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80℃时,1LpH=1的硫酸溶液中,含有的OH?数目为10?13NA
B.向含有FeI2的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当有1molFe2+被氧化时,该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3NA
C.100g质量分数为46%的乙醇水溶液中氧原子数为4NA
D.以Mg、Al为电极,Na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的原电池中,导线上流过NA个电子,则正极放出氢气11.2L
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L 0.5mol/LNaHCO3溶液中含有的HCO数目小于0.5NA
B.11.2g铁粉与硝酸反应失去电子数一定为0.6NA
C.25℃时,pH=13的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数目为0.2NA
D.46g甲苯含有C=C双键的数目为1.5NA
3.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01molMg在CO2中完全燃烧,转移电子数为0.01NA
B.2mol·L?1的Na2SO4溶液中含有4NA个Na+
C.将含有0.1mol FeCl3饱和溶液逐滴滴入足量沸水中,得到Fe(OH)3胶体数目为0.1NA
D.7.8g Na2O2含有的阴离子数为0.1NA
4.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标准状况下,11.2L HF含有的分子数目为0.5NA
B.高温下,16.8g Fe与足量水蒸气完全反应失去0.8NA个电子
C.常温下,0.2L 0.5mol·L?1 NH4NO3溶液中含有的氮原子数小于0.2NA
D.18g葡萄糖(C6H12O6)分子含有的羟基数目为0.6NA
5.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32g硫在足量纯氧中充分燃烧转移电子数为4NA
B.常温下,18g铝投入足量浓硝酸中可得到NO2分子数为2NA
C.标准状况下22.4L CH2Cl2所含有的共价键数为4NA
D.含1mol Na2SiO3的溶液经处理完全转化为H2SiO3胶体,其中所含胶粒数为NA
6.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6.72L SO3所含的氧原子数目为0.9NA
B.含0.4mol HCl的浓盐酸与足量二氧化锰共热反应,生成Cl2的分子数为0.1NA
C.密闭容器中1mol N2与4mol H2充分反应,形成的N—H键数为6NA
D.标准状况下22.4L CH4和C2H4的混合气体所含氢原子数为4NA
7.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5.6L一氧化氮和5.6L氧气混合后的分子总数为0.5NA
B.等体积、浓度均为1mol/L的磷酸和盐酸,电离出的氢离子数之比为3∶1
C.一定温度下,1L 0.50mol/L NH4Cl溶液与2L 0.25mol/L NH4Cl溶液含NH的物质的量不同
D.标准状况下,等体积的N2和CO所含的原子数均为2NA
8.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56g铁粉在1mol氯气中充分燃烧,失去的电子数为3NA
B.标准状况下22.4L CH4和C2H4的混合气体所含氢原子数为4NA
C.常温常压下,3.4gNH3中含N—H键数目为0.6NA
D.1mol固体NaHSO4含有的阴阳离子总数为2NA
9.若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mol甲烷或白磷(P4)分子中所含的共价键数均为4NA
B.标准状况下,22.4L氯气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C.25℃时,1L pH=1的H2SO4溶液中含有的H+数为0.2NA
D.常温常压下,11g CO2气体中所含的分子数为0.25NA
10.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mol钠与氧气反应生成Na2O或Na2O2时,失电子数目均为NA
B.7.8g Na2O2中含有的阴离子数目为0.2NA
C.将标准状况下11.2L的Cl2通入足量水中发生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为0.5NA
D.23g Na与足量H2O反应完全后可生成NA个H2分子
11.研究人员将Cu与Cu2O的混合物ag,用足量的稀H2SO4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bg。
已知:Cu2O+2H+=Cu+Cu2++H2O
(1)混合物中n(Cu2O)=________mol(用含a、b的最简式表示)
(2)若将ag混合物在空气中加热生成CuO,则m(CuO)=_______g(用含a、b的最简式表示)








(
答案与
解析
××××××××
)

一、考点透视
1.【答案】B
【解析】A.3He的中子数为3-2=1,则3g3He的中子数为×NA=NA,A项正确;B. 磷酸钠为强碱弱酸盐,磷酸根离子在水溶液中会发生水解,则1L 0.1mol/L的磷酸钠溶液中磷酸根离子的个数小于1L×0.1mol/L×NA mol?1=0.1NA,B项错误;C. 重铬酸钾被还原为铬离子时,铬元素从+6降低到+3,1mol重铬酸钾转移的电子数为3mol×2×NA mol?1=6NA,C项正确;D. 正丁烷与异丁烷的分子式相同,1个分子内所含共价键数目均为13个,则48g正丁烷与10g异丁烷所得的混合物中共价键数目为×13×NA mol?1 =13NA,D项正确。
【点拨】注意磷酸根离子会发生水解,所以溶液中磷酸根离子的数目小于0.1NA
2.【答案】D
【解析】A.1个乙烯分子中碳碳双键含两个共价键,4个碳氢键合为4个共价键,总计6个共价键,因而1mol CH2=CH2分子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6NA,A项正确;B.n(Na+)=n(Cl?)=0.5L×0.5mol·L?1=0.25mol,n(Na+)+n(Cl?)=0.5mol,因而钠离子和氯离子总计0.5NA个,但水会电离出极少量的H+和OH?,因而NaCl溶液中微粒数大于0.5NA,B项正确;C.HCHO与CH3COOH的最简式为CH2O,原混合物相当于30gCH2O,n(CH2O)=1mol,因而C原子数为NA,C项正确;D.不管钠和氧气生成氧化钠还是过氧化钠,钠元素的化合价由0变为+1,因而2.3gNa(2.3gNa为0.1mol)转移电子数为0.1mol×1×NA=0.1NA,D项错误。故选D。
【点拨】学会利用最简式法进行解题,HCHO与CH3COOH的最简式相同,30g HCHO与CH3COOH混合物中含C原子数可以相当于30gCH2O中C原子数的求算。
3.【答案】B
【解析】A.1个Mg原子中有12个质子,1个Al原子中有13个质子。24g镁和27g铝各自的物质的量都是1mol,所以24g镁含有的质子数为12mol,27g铝含有的质子的物质的量为13mol,选项A错误。B.设氧气和臭氧的质量都是Xg,则氧气(O2)的物质的量为mol,臭氧(O3)的物质的量为mol,所以两者含有的氧原子分别为×2=mol和×3=mol,即此时氧气和臭氧中含有的氧原子是一样多的,而每个氧原子都含有8个电子,所以同等质量的氧气和臭氧中一定含有相同的电子数,选项B正确。C.重水为,其中含有1个中子,含有8个中子,所以1个重水分子含有10个中子,1mol重水含有10mol中子。水为,其中没有中子,含有8个中子,所以1个水分子含有8个中子,1mol水含有8mol中子。两者的中子数之比为10∶8=5∶4,选项C错误。D.乙烷(C2H6)分子中有6个C-H键和1个C-C键,所以1mol乙烷有7mol共价键。乙烯(C2H4)分子中有4个C-H键和1个C=C,所以1mol乙烯有6mol共价键,选项D错误。
【点拨】重水中的氢为,乙烯中含有的是一个双键和四个碳氢键,乙烷中均是单键。
4.【答案】B
【解析】A.胶体是大分子的集合体;16.25g氯化铁的物质的量是16.25g÷162.5g·mol-1=0.1mol,由于氢氧化铁胶体是分子的集合体,因此水解生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小于0.1NA,A错误;B.根据氩气的组成解答;标准状况下22.4L氩气的物质的量是1mol,氩气是一个Ar原子组成的单质,其中含有的质子数是18NA,B正确;C.根据丙三醇的结构分析;1分子丙三醇含有3个羟基,92.0g丙三醇的物质的量是1mol,其中含有羟基数是3NA,C错误;D.根据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的特点分析。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卤代烃不止一种,因此生成的CH3Cl分子数小于1.0NA,D错误。答案选B。
【点拨】氯气和甲烷在光照下,生成多种氯代烃的混合物。
二、考点突破
1.【答案】C
【解析】A. 80℃时,Kw>10?14,1LpH=1的硫酸溶液中,c(H+)=0.1mol/L,则c(OH?)<10?13mol/L,含有的OH-数目小于10-13NA,A错误;B. 向含有FeI2的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氯气先于溶液中的碘离子反应,溶液中无碘离子后再与亚铁离子反应,当有1molFe2+被氧化时,无法确定溶液中碘离子的量,不能确定该反应转移电子数目,B错误;C. 100g质量分数为46%的乙醇水溶液中,乙醇的质量为46g,即1mol,水为54g,为3mol,则氧原子数为4NA,C正确;D. 以Mg、Al为电极,Na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的原电池中,Al与NaOH反应,Mg不反应,则Al作负极,导线上流过NA个电子,则正极放出标况下的氢气11.2L,D错误;答案为C。
【点拨】乙醇的水溶液中,乙醇中含有氧原子,水中也含有氧原子,都应考虑。
2.【答案】A
【解析】A. 由于碳酸氢钠溶液中,碳酸氢根离子发生了水解和电离,HCO数目减少,1L 0.5mol/L的NaHCO3溶液中含的HCO小于0.5NA,故A正确;B. 11.2g铁粉与硝酸反应,由于参加反应的硝酸的量不确定,所以失去电子数0~0.6NA之间,不能确定一定是0.6NA,故B错误;C. 溶液体积不明确,故溶液中含有的氢氧根的个数无法计算,故C错误;D. 甲苯中的苯环不是单双键交替的结构,故甲苯中不含碳碳双键,故D错误;答案为A。
【点拨】苯环结构中不含有双键,铁粉与硝酸反应应考虑铁是否过量,所以产物不一样转移电子数不同。
3.【答案】D
【解析】A. 1个镁原子变为镁离子转移两个电子,0.01molMg完全燃烧,转移电子数为0.02NA,故A错误;B. 溶液体积不明确,故溶液中的钠离子的个数无法计算,故B错误;C. 一个氢氧化铁胶粒是多个氢氧化铁的聚集体,故所得的氢氧化铁胶粒的个数小于0.1NA个,故C错误;D. 7.8g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1mol,而过氧化钠由2个钠离子和1个过氧根构成,故0.1mol过氧化钠中含0.1NA个阴离子,故D正确。答案选D。
【点拨】过氧化钠中阴阳离子比为1∶2。
4.【答案】B
【解析】A. 在标准状况下HF液态,无法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粒子数目,故A错误;B. 16.8g铁的物质的量为0.3mol,而铁和水蒸气反应后变为价,故0.3mol铁反应后失去0.8mol电子即0.8NA个,故B正确;C. 溶液中NH4NO3的物质的量n=cV=0.5mol/L×0.2L=0.1mol,而1mol硝酸铵中含2mol氮原子,故0.1mol硝酸铵中含0.2mol氮原子即0.2NA个,故C错误;D. 18g葡萄糖为1mol,1个葡萄糖含有5个羟基,1mol葡萄糖(C6H12O6)分子含有的羟基数目为5NA,故D错误;答案选B。
【点拨】选项C中需计算的是氮原子的数目,铵根离子的水解不影响氮原子数目。
5.【答案】A
【解析】A.硫在足量纯氧燃烧生成SO2,因此32g硫在足量纯氧中充分燃烧转移电子数为4NA,故A正确;B.常温下,铝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故B错误;C.CH2Cl2标准状况下不是气体,无法计算其所含共价键数目,故C错误;D.多个H2SiO3分子才能形成一个胶粒,因此所得胶体中所含的胶粒数小于NA,故D错误。
【点拨】注意常温下,铁、铝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
6.【答案】D
【解析】A. 标准状况下,SO3为液体,不能利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计算其物质的量,故A错误;B. 含0.4mol HCl的浓盐酸与足量二氧化锰共热反应一段时间后变为稀盐酸,反应停止,0.4mol HCl未反应完全,生成Cl2的分子数小于0.1NA,故B错误;C. 密闭容器中1mol N2与4mol H2发生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彻底反应完全,形成的N—H键数小于6NA,故C错误;D. 标准状况下22.4L CH4和C2H4的混合气体为1mol,因为CH4和C2H4中所含氢原子数相同,所以都为4NA,故D正确;答案选D。
【点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盐酸变稀,所以盐酸不能完全反应,故不能按着0.4mol盐酸计算。
7.【答案】C
【解析】A.5.6L一氧化氮和5.6L氧气混合后发生反应2NO+O2=2NO2,2NO2N2O4,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少的反应,因此混合后的分子总数小于0.5NA,故A错误;B.磷酸为弱酸,不可完全电离出H+,故B错误;C. NH水解,浓度不同,水解程度不同,因此1L 0.50mol/L NH4Cl溶液与2L 0.25mol/L NH4Cl溶液含NH的物质的量不同,故C正确;D.标准状况下,等体积的N2和CO物质的量相等,所含的原子数相等,但不一定为2NA,故D错误。
【点拨】易错选项A,忽略隐含反应2NO+O2=2NO2,2NO2N2O4。
8.【答案】A
【解析】A. 56g铁粉在1mol氯气中充分燃烧,氯气不足,根据氯气计算转移电子数,因此铁粉失去的电子数为2NA,故选A;B.标准状况下22.4L CH4和C2H4的混合气体所含氢原子数为=4NA,故不选B;C.常温常压下,3.4gNH3中含N—H键数目为=0.6NA,故不选C;D.NaHSO4由Na+和HSO构成,1mol固体中含有的阴阳离子总数为2NA,故不选D;答案:A。
【点拨】易错选项A,铁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铁,与氯气是否充足无关。
9.【答案】D
【解析】A. 一个甲烷分子是以碳原子为中心与四个氢原子形成四个共价键,一个白磷分子是以四个磷原子为顶点形成的正四面体,共价键数为6,故1mol甲烷和白磷(P4)分子中所含共价键数分别为4NA和6NA,故A错误;B. Cl2+2NaOH=NaCl+NaClO+H2O中氯气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且氯气和转移电子之间的关系式为1∶1,标准状况下,22.4L氯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A,故B错误;C.25℃时,pH=1,则c(H+)=0.1mol/L,1LpH=1的H2SO4溶液中含有的H+数为0.1NA,故C错误。D. 常温常压下,11g CO2气体的物质的量n=m/M=11g÷44g/mol=0.25mol,故其分子数为0.25NA,故D正确。
【点拨】白磷是正四面体结构,一个分子中含有6个共价键。
10.【答案】A
【解析】A. 1mol钠完全反应失电子相同,1mol钠与氧气反应生成Na2O或Na2O2时,失电子数目均为NA,故A正确;B. 7.8g Na2O2的物质的量为=0.1mol,每个Na2O2只含有1个O,则7.8g Na2O2中含有的阴离子数目为0.1NA,故B错误;C. 依据n=计算物质的量为=0.5mol,结合氯气和水反应是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彻底,转移的电子总数小于0.5NA,故C错误;D. 23 g Na的物质的量为1mol,由2Na+2H2O=2NaOH+H2↑可知,与足量H2O反应完全后可生成0.5NA个H2分子,故D错误;答案为A。
【点拨】B项为易错点,注意Na2O2是由Na+和O构成,而不是有Na+和O2?构成。
11.【答案】(1)(a-b)/80
(2)(4a+b)/4
【解析】(1)设Cu2O的质量为xg
Cu2O+2H+=Cu+Cu2++H2O △m
144 80
xg (a-b)g
x=
n(Cu2O)=。本小题答案为:(a-b)/80。由(1)中计算可知Cu2O的物质的量为(a-b)/80mol,则由Cu2O生成的CuO的物质的量为(a-b)/40mol。由(1)中计算可知Cu2O的质量为g,则Cu与Cu2O的混合物中Cu的质量为g,物质的量为,则由Cu与Cu2O的混合物中Cu生成CuO的物质的量也为。则ag混合物在空气中加热生成CuO的质量为{(a-b)/40mol+}×80
g/mol=[(4a+b)/4]g。本小题答案为:(4a+b)/4。
【点拨】化学计算中经常会用到差量法求算。

(
好教育云平台——教育
因你我而变
)
7
(
2017年高考“最后三十天”专题透析
)
物质的量浓度及其计算
(
考点
说明
××××××××
)


要考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及误差分析,物质的量浓度的简单计算,粒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换算及相关计算。特别注意计算过程。
(
考点透视××××××××
)

1.有五瓶溶液分别是:①10mL0.60mol/LNaOH水溶液;②20mL0.50mol/LH2SO4水溶液;③30mL0.40mol/LHCl水溶液;④40mL0.30mol/LCH3COOH水溶液;⑤50mL0.20mol/L蔗糖水溶液。以上各瓶溶液所含离子、分子总数的大小顺序是()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③>④>⑤
C.⑤>④>③>②>① D.②>③>④>①>⑤
2.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0gD2O中含有的质子数与中子数均为5NA
B.标准状况下,22.4LCHC13中含C-Cl键的数目为3NA
C.密闭容器中,1mol NH3和1molHCl反应后气体分子总数为NA
D.l00mL 1.0mol/L FeC13溶液与足量Cu反应,电子转移数为0.2NA
3.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俗名为“臭碱”的硫化钠广泛应用于治金、染料、皮革、电镀等工业。硫化钠的一种制备方法是Na2SO4+2CNa2S+2CO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1L 0.25mol/L Na2SO4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目为NA
B.1L 0.1mol/LNa2S溶液中含有的阴离子数目小于0.1NA
C.生成1mol还原产物时转移电子数为8NA
D.通常状况下,11.2LCO2中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2NA
4.浓H2SO4密度为1.84g·mL?1,物质的量浓度为18.4mol·L?1,质量分数为98%,取10mL浓H2SO4和a mL水混合得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质量分数为b%的稀硫酸。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1)若c=9.2,则a<18.4,b>49 (2)若c=9.2,则a<18.4,b<49 (3)若b=49,则a=18.4,c<9.2 (4)若b=49,则a=18.4,c>9.2
A.(1)(3) B.(1)(4) C.(2)(3) D.(2)(4)
(
考点
突破
××××××××
)


1.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100g 46%的乙醇溶液中,含H-O键的数目为7NA
B.pH=1的H3PO4溶液中,含有0.1NA个H+
C.0.1mol Fe在足量氧气中燃烧,转移电子数为0.3NA
D.1L 0.1mol·L?1的NH4Cl溶液中含有NH数目为0.1NA
2.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1L1mol·L-1Na2CO3溶液中含0.1NA个CO
B.标准状况下,22.4LSO3含NA个分子
C.常温下100mL0.1mol·L-1醋酸溶液中含0.01NA个醋酸分子
D.0.1mol Na2O2与足量水反应转移0.1NA个电子
3.向20mL 1mol·L﹣1的Al2(SO4)3溶液中加入30mL KOH溶液,充分反应得到0.78g沉淀,则K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1mol·L﹣1或3mol·L﹣1 B.3mol·L﹣1或5mol·L﹣1
C.1mol·L﹣1或5mol·L﹣1 D.3mol·L﹣1或7mol·L﹣1
4.某溶液中(假定不考虑水解因素)仅含有K+、Mg2+、SO、NO四种离子,其中K+与SO的个数之比为4∶5,则Mg2+与NO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一定不是()
A.8∶3 B.3∶2 C.2∶3 D.1∶3
5.现有44g Mg、Al、Zn、Fe等活泼金属粉末的混合物与体积为1L、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经处理后得到无水硫酸盐140 g。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生成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为22.4 L
B.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0mol·L?1
C.硫酸的质量为540g
D.无法进行A、B、C项的计算
6.下列关于物质的量浓度表述正确的是()
A.0.3mol·L-1的Na2SO4溶液中含有Na+和SO的总物质的量为0.9mol
B.当1L水吸收22.4 L氨气时所得氨水的浓度不是1mol·L-1,只有当22.4 L氨气溶于水制得1 L氨水时,其浓度才是1mol·L-1
C.在K2SO4和NaCl的中性混合水溶液中,如果Na+和SO的物质的量相等,则K+和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同
D.10℃时,100 mL 0.35mol·L-1的KCl饱和溶液蒸发掉5 g水,冷却到10℃时,其体积小于100 mL,它的物质的量浓度仍为0.35mol·L-1
7.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编号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验证Fe2+还原性弱于I? 将KI溶液与FeCl3溶液混合后加入CCl4
B 比较氯和碳的非金属性强弱 将稀盐酸滴入碳酸氢钠溶液中
C 配制100mL 1mol/LCuSO4溶液 将25gCuSO4·5H2O溶于91mL蒸馏水中
D Mn2+能加快H2C2O4溶液与KMnO4酸性溶液的反应 将4mL 0.01mol/L酸性溶液和2mL 0.1mol/LH2C2O4溶液混合

8.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0.1molCl2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A
B.标准状况下,6.72LNO2与水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A
C.1.0L1.0mo1·L-1的NaAlO2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
D.常温常压下,14g由N2与CO组成的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A
9.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00g 46%的乙醇溶液中含4NA氧原子
B.22.4LC2H4与C2H5OH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消耗氧分子为2NA个
C.标准状况下,22.4LCl2与Fe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3NA
D.在1L 0.1mol·L-1醋酸钠溶液中阴离总数等于0.1NA
10.硫代硫酸钠晶体(Na2S2O3·5H2O,M=248g·mol?1)可用作定影剂、还原剂。回答下列问题:
利用K2Cr2O7标准溶液定量测定硫代硫酸钠的纯度。测定步骤如下:
①溶液配制:称取1.2000g某硫代硫酸钠晶体样品,用新煮沸并冷却的蒸馏水在__________中溶解,完全溶解后,全部转移至100mL的_________中,加蒸馏水至____________。
②滴定:取0.00950mol·L?1的K2Cr2O7标准溶液20.00mL,硫酸酸化后加入过量KI,发生反应:Cr2O+6I?+14H+=3I2+2Cr3++7H2O然后用硫代硫酸钠样品溶液滴定,发生反应:I2+2S2O=S4O+2I?。加入淀粉溶液作为指示剂,继续滴定,当溶液_________________,即为终点。平行滴定3次,样品溶液的平均用量为24.80mL,则样品纯度为_________%(保留1位小数)。


(
答案与
解析
××××××××
)

一、考点透视
1.【答案】C
【解析】溶液中所含的离子和分子总数取决于溶质和溶剂中所含的分子以及电离出的离子等全部的粒子;题中所述五种溶液中溶质的浓度都比较低,因此溶剂分子数目占据主导作用;而溶剂分子数与溶液体积成正比,因此溶液体积越大,所含总粒子数目越多,故粒子总数排序由大到小依次为⑤>④>③>②>①;综上所述,本题选C。
【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是离子、分子数及其物质的量与溶液浓度、体积的关系。以此为载体,来考查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严密性。本题脱离了过去经常比较粒子浓度的俗套,也不是比较“浓度大小”,而是转向比较粒子总数多少,致使不少同学没有打破思维定势,一见到溶液就只想到溶质,错选A、B、D中之一。
2.【答案】A
【解析】A. 10gD2O中含有的质子数与中子数均为5NA,选项A正确;B. CHCl3标准状况下是液体,22.4L CHCl3中含C-Cl键的数目大于3NA,选项B错误;C. NH3和HCl反应生成氯化铵固体,故1mol NH3和1molHCl反应后气体分子总数为0,选项C错误;D. l00mL 1.0mol/L FeCl3溶液与足量Cu反应,铁由+3价变为+2价,电子转移数为0.1NA,选项D错误。
【点拨】本题考查了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主要考查气体摩尔体积的条件应用,质量换算物质的量计算微粒数,关键是D2O中质子数与中子数相同。
3.【答案】C
【解析】A项、溶剂水分子中也含有氧原子,故无法计算1L0.25mol/LNa2SO4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目,故A错误;B项、Na2S溶液中S2?水解:S2?+H2OHS?+OH?,导致阴离子总数增多,则阴离子数目大于0.1NA,故B错误;C项、由方程式可知反应的还原产物为硫化钠,生成1mol硫化钠时转移电子数为1mol×[6-(-2)]=8mol,个数为8NA,故C正确;D项、通常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11.2LCO2的物质的量小于0.5 mol,所含有的共价键数目小于2NA,故D错误。
【点拨】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注意气体摩尔体积的适用范围和溶液中的水也含有氧原子是解答关键。
4.【答案】A
【解析】若b=49,稀释过程中溶质硫酸的质量不变,则10 mL×1.84g·mL?1×98%=(10mL×1.84g·mL?1+a mL×1 g·mL?1)×49%,解得a=18.4,设稀释后的密度为dg·mL?1,则d<1.84,稀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c=<9.2;若c=9.2,根据稀释定律,可知稀释后溶液的体积为=20mL,硫酸溶液的浓度越小,密度越小,故稀释后溶液的质量小于原浓硫酸质量的2倍,稀释过程中硫酸的质量不变,故稀释后硫酸的质量分数大于49%,即b>49,则10mL×1.84g·mL?1×98%>(10mL×1.84g·mL?1+a mL×1g·mL?1)×49%,解得a<18.4;故选A。
【点拨】浓硫酸在稀释过程中,密度会随之发生改变,溶液越稀密度就越小。
二、考点突破
1.【答案】A
【解析】A.100g 46%的乙醇溶液有46g(1mol)CH3CH2OH和54g(3mol)H2O,每分子乙醇中含有1个O-H键,则1molCH3CH2OH含H-O键的数目为NA,每分子水中含有2个O-H键,则3molH2O含H-O键的数目为6NA,合计含H-O键的数目为7NA,A正确;B.pH=1,则c(H+)=0.1mol/L,但溶液的体积不知道,无法求氢离子的个数,B错误;C.0.1mol Fe在足量氧气中燃烧得到Fe3O4,铁元素由0价变为+价,因而转移电子数为0.1mol×NA≈0.27NA,C错误;D.铵根水解方程式为NH+H2O?NH3·H2O+H+,若氯化铵中铵根不水解,则易算出溶液中含有NH数目为0.1NA,但铵根部分水解,数目减少,因而实际溶液中含有NH数目小于0.1NA,D错误。
【点拨】对于部分溶液中的某些离子或原子团会发生水解:如Al2(SO4)3中的Al3+、Na2CO3中的CO,例如1L 0.5mol/L Na2CO3溶液中含有的CO数目为0.5NA,该说法是错误的,注意要考虑CO在水中的发生水解的情况。
2.【答案】D
【解析】A项:1L1mol·L-1Na2CO3溶液中有1mol溶质,因CO微弱水解,实际存在CO少于0.1NA,A项错误;B项:标准状况下SO3是固态物质,22.4LSO3不是1mol,含分子数不是NA,B项错误;C项:100mL0.1mol·L-1醋酸溶液有0.01mol溶质,因醋酸微弱电离,溶液中醋酸分子数小于0.01NA,C项错误;D项:据 Na2O2与水的反应可知,每1molNa2O2参与反应,就有1mol电子转移,故0.1mol Na2O2与足量水反应有0.1NA个电子转移,D项正确。
【点拨】公式n=V/22.4L·mol?1,只能用于标准状况下的气体,不能用于固体、液体和非标准状况的气体。
3.【答案】C
【解析】Al2(SO4)3的物质的量=0.02L×1mol/L=0.02mol,与NaOH反应完全转化为Al(OH)3,可得Al(OH)3的质量=0.02mol×2×78g/mol=3.12g>0.78g,由Al3++3OH?=Al(OH)3↓和Al(OH)3+OH?=AlO+2H2O,可以知道NaOH存在两种情况,一是KOH不足,部分Al3+转化为Al(OH)3,二是Al3+全转化为Al(OH)3后,Al(OH)3部分溶解,反应得到0.78g氢氧化铝,其物质的量=0.78g/78g/mol=0.01mol;①当KOH不足,部分Al3+转化为Al(OH)3,则:Al3++3OH?=Al(OH)3↓,根据反应关系可知:当n(Al(OH)3)=0.01mol时,消耗n(OH?)=0.03mol;故氢氧化钾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0.03mol/0.03L=1mol/L;②当Al3+全部转化为Al(OH)3后,Al(OH)3部分溶解,则:Al3++3OH?=Al(OH)3↓,当n(Al3+)=0.02mol×2=0.04mol时,n(OH?)=3×0.04=0.12mol,n(Al(OH)3)=0.04mol;根据Al(OH)3+OH?=AlO+2H2O反应可知,氢氧化铝溶解的量为0.04-0.01=0.03mol,消耗n(OH?)=0.03mol;故氢氧化钾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0.12+0.03)mol/0.03L=5mol/L,故C选项是正确的。
【点拨】注意氢氧化铝会继续与氢氧化钾的反应,需考虑KOH是否过量的情况。
4.【答案】D
【解析】A.若Mg2+与NO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8∶3,则Mg2+所带的正电荷的数值大于NO所带的负电荷的数值,故A不选;B.若Mg2+与NO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3∶2,则Mg2+所带的正电荷的数值大于NO所带的负电荷的数值,故B不选;C.若Mg2+与NO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2∶3,则Mg2+所带的正电荷的数值大于NO所带的负电荷的数值,故C不选;D.若Mg2+与NO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3,则Mg2+所带的正电荷的数值小于NO所带的负电荷的数值,故D选。
【点拨】电解质溶液中一定存在着电荷守恒,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
5.【答案】A
【解析】A.44g金属粉末与硫酸完全反应生成140g硫酸盐,这些硫酸盐中含有硫酸根96g,即1mol,那么参加反应的硫酸的物质的量就是1mol,根据质量守恒,有2mol氢原子参加反应,生成1mol氢气,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为22.4L,故A正确;B. 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1L=1mol/L,故B不选;C. 参加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1mol×98g/mol=98g,故C、D不选;选A。
【点拨】根据元素守恒关系进行计算,由硫酸盐得到反应中硫酸的总量。
6.【答案】D
【解析】A. 0.3mol?L?1的Na2SO4溶液中Na+、SO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6mol·L?1,0.3mol·L?1,由于缺少溶液的体积,所以无法计算出离子的物质的量,故A错误;B. 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溶剂的体积,所以1L水吸收22.4L氨气时所得氨水的浓度不是1mol·L?1;气体摩尔体积与状态有关,22.4L氨气的物质的量无法求出,所以22.4L氨气溶于水制得1L氨水时,其浓度不一定等于1mol·L?1,故B错误;C. 在K2SO4和NaCl的中性混合水溶液中存在:c(Na+)+c(K+)=c(Cl?)+2c(SO),Na+和SO的物质的量相等,即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所以K+和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不相同,故C错误;D. 10℃时,0.35mol/L的KCl饱和溶液100mL蒸发掉5g水,冷却到10℃时,其体积小于100mL,溶液仍然是饱和溶液,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它的物质的量浓度仍为0.35mol/L,故D正确。
【点拨】溶液配制时,要注意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溶剂的体积。
7.【答案】A
【解析】A. 将KI溶液与FeCl3溶液混合后加入CCl4、CCl4层显紫红色,表明发生了反应2Fe3++2I-=2Fe2++I2,即还原性I->Fe2+,故A正确;B. 比较氯和碳的非金属性强弱,需比较HClO4与H2CO3酸性强弱(或HCl与CH4的热稳定性),故B错误;C. 配制100mL1mol/LCuSO4溶液,需将25gCuSO4·5H2O溶于适量蒸馏水中配成100mL溶液,而不是溶于91mL水,故C错误;D. 要证明Mn2+能加快H2C2O4溶液与KMnO4酸性溶液的反应,需作有Mn2+和无Mn2+时相同H2C2O4溶液与KMnO4酸性溶液的反应的对比实验,故D错误。
【点拨】比较非金属性的强弱可以通过比较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强弱来判断。
8.【答案】D
【解析】A. 氯气和水反应为可逆反应,所以转移的电子数目小于0.1NA,故A错误;B. 标准状况下,6.72LNO2的物质的量为0.3mol,根据反应3NO2+H2O=2HNO3+NO可知,0.3mol二氧化氮完全反应生成0.1molNO,转移了0.2mol电子,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2NA,故B错误;C. NaAlO2水溶液中,除了NaAlO2本身,水也含氧原子,故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的个数大于2NA个,故C错误;D. 14g由N2与CO组成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5mol,含有1mol原子,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A,故D正确。
【点拨】注意隐含条件,Cl2+H2OHCl+HClO。
9.【答案】A
【解析】A.100g46%的乙醇溶液中除了乙醇分子中含有O原子外,H2O分子中也含O原子,而100g46%乙醇溶液中乙醇的质量为46g,物质的量为1mol,含1mol氧原子;而水的质量为54g,H2O的物质的量为3mol,其中含3mol氧原子,故共含4NA个氧原子,A正确;B.混合气体所处的状态不明确,故其物质的量无法计算,故B错误;C.标况下22.4L氯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而氯气和铁反应后变为-1价,故1mol氯气反应后转移2NA个电子,C错误;D.根据电荷守恒n(Na+)+n(H+)= n(OH?)+ n(CH3COOH?),阳离子的物质的量等于阴离子的物质的量。Na+的物质的量为0.1mol,阳离子还有H+,则阳离子的物质的量大于0.1mol,也有阴离子的物质的量大于0.1mol,则阴离总数大于0.1NA。D错误。
【点拨】易错项,A项,容易忽略水中的氧原子。
10.【答案】①烧杯容量瓶刻度
②蓝色褪去 95.0
【解析】配制硫代硫酸钠溶液时,应在烧杯中溶解样品,待冷却后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然后洗涤,再加入蒸馏水至溶液的凹液面与刻度相平;滴定时,反应生成的I2溶液遇淀粉指示剂变蓝色,滴入硫代硫酸钠溶液时,单质碘遇硫代硫酸钠反应:I2+2S2O=S4O+2I?,滴定终点为滴入最后一滴硫代硫酸钠溶液,溶液蓝色褪去,且半分钟后不复原;由反应方程式可得如下关系式:K2Cr2O4~3I2~6Na2S2O3,24.80ml溶液中Na2S2O3的物质的量为1.14×10?3mol,则1000ml溶液中Na2S2O3的物质的量为4.6×10?3mol,则样品的纯度为4.6×10?3×248/1.2=0.95。
【点拨】本题考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及滴定操作和计算,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步骤和终点判断是解答的关键,多步方程式计算是该题的难点。




(
好教育云平台——教育
因你我而变
)
7
(
2017年高考“最后三十天”专题透析
)
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
(
考点
说明
××××××××
)


本部分内容主要考查有关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胶体的性质及应用,命题角度以重要的新闻背景、新科技等为题材来考查常见物质的性质、分类和转化。
(
考点透视××××××××
)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gO和Al2O3都属于两性氧化物
B.悬浊液和乳浊液的分散质均为液态
C.Fe3O4和Pb3O4中的金属都呈现两种价态
D.葡萄糖溶液和淀粉溶液都具有丁达尔效应
2.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事实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A.利用废弃的秸秆生产生物质燃料乙醇
B.利用石油生产塑料、化纤等高分子材料
C.利用基本的化学原料生产化学合成药物
D.利用反渗透膜从海水中分离出淡水
3.下列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4NH3+5O24NO+6H2O B.2Na2SO3+O22Na2SO4
C.2Na2O2+2CO22Na2CO3+O2 D.2KI+Cl22KCl+I2
4.下列应用或事实与胶体的性质没有关系的是()
A.在河流入海口处易形成三角州
B.在饱和氯化铁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C.尿毒症患者做“血液透析”
D.用石膏或盐卤点制豆腐
(
考点
突破
××××××××
)


1.下列关于常见物质的用途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金属钠具有强还原性,可以用来置换TiCl4中的Ti
B.二氧化氯具有强氧化性,可以用来漂白织物
C.碳酸钡可用于肠胃X射线造影检查
D.氢氧化铁胶体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并沉降,因而可以净水
2.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明矾水解形成的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物,可用于水的净化
B.Fe2O3可用来制作油漆和涂料
C.为防止中秋月饼等富脂食品因被氧化而变质,常在包装袋中放入生石灰或硅胶
D.利用铝制容器盛装浓硫酸的原因不是浓硫酸跟铝不反应,而是发生钝化
3.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AgBr淡黄色难溶于水,可用于制作感光材科
B.NH3沸点高易液化,可用作致冷剂
C.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可用于干燥Cl2
D.SiO2熔点高硬度大,可用于制光导纤维
4.下列物质的工业制备原理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用焦炭和石英制备粗硅
B.海水提溴
C.用油脂和NaOH溶液制备肥皂
D.利用铝热反应制备金属锰
5.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类不正确的一组是()
A.氯水和酸雨都是混合物
B.蔗糖、硫酸钡和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C.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D.淀粉溶液和鸡蛋清溶液都是胶体
6.工业上制备下列物质的生产流程合理的是()
A.由铝土矿冶炼铝:铝土矿Al2O3AlCl3Al
B.从海水中提取镁:海水Mg(OH)2MgOMg
C.由NaCl制漂白粉:饱和食盐水Cl2漂白粉
D.由黄铁矿制硫酸:黄铁矿SO2SO3H2SO4
7.化学与生活、生产、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没有丁达尔效应
B.石油裂解制取乙烯、丙烯等化工原料不涉及化学变化
C.电热水器用镁棒防止金属内胆腐蚀,原理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D.我国发射的“嫦娥三号”卫星中使用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是一种有机高分子材料
8.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煤的干馏B.粮食酿酒C.电解质导电过程D.石油的分馏
9.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用氢氟酸刻蚀玻璃 二氧化硅是碱性氧化物
B 过氧化钠可做呼吸面具中氧气来源 过氧化钠能氧化二氧化碳
C 镁铝合金用作高铁车厢材料 镁铝合金质量轻、强度大
D 用浸高锰酸钾的硅藻土作水果保鲜剂 高锰酸钾与乙烯发生加成反应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工业上用电解MgO、Al2O3冶炼对应的金属
B.氯气和明矾都能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C.“血液透析”和“静电除尘”利用了胶体的相同性质
D.铝比铁活泼,但铝制品比铁制品在空气中更耐腐蚀
11.《中国诗词大会》不仅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还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诗词分析不正确的是()
A.李白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紫烟”指“香炉”中碘升华的现象
B.刘禹锡诗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金性质稳定,可通过物理方法得到
C.王安石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爆竹的燃放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D.曹植诗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这里的能量变化主要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12.铁是人类较早使用的金属之一。运用铁及其化合物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铁和铁合金是生活中的常用材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纯铁硬度比生铁高B.纯铁耐腐蚀性强,不易生锈
C.不锈钢是铁合金,只含金属元素D.铁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水蒸气反应
E.铁在冷的浓硫酸中钝化
(2)向沸水中逐滴滴加1mol·L-1 FeCl3溶液,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该分散系的微粒直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电子工业需用30%的FeCl3溶液腐蚀敷在绝缘板上的铜,制造印刷电路板。请写出FeCl3溶液与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欲从腐蚀后的废液中回收铜并重新获得FeCl3溶液,现有下列试剂:①氯气,②铁粉,③浓硝酸,④浓盐酸,⑤烧碱,⑥浓氨水,需要用到的一组试剂是________。
A.①②④ B.①③④⑥ C.②④⑤ D.①④⑥
(4)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新型净水剂。
①高铁酸钠主要通过如下反应制取:2Fe(OH)3+3NaClO+4NaOH===2Na2FeO4+3X+5H2O,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②下列物质能作水处理剂的有________。
A.KAl(SO4)2·12H2O B.[Fe(OH)(SO4)]n C.ClO2 D.“84”消毒液
③请写出向酸化的FeCl2溶液中滴加双氧水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与
解析
××××××××
)

一、考点透视
1.【答案】C
【解析】A.MgO是碱性氧化物,A错误;B.悬浊液的分散质是固体小颗粒,B错误;C.Fe3O4可表示为FeO·Fe2O3,Fe元素化合价为+2、+3价;Pb3O4可表示为2PbO·PbO2,Pb元素化合价为+2、+4价;因此二者中的金属都呈现两种价态,C正确;D.葡萄糖分子是小分子,葡萄糖溶液中溶质分子直径小于1nm,所以葡萄糖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D错误。
【点拨】胶体的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具有丁达尔效应。
2.【答案】D
【解析】A. 秸杆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利用废弃的秸秆生产生物质燃料乙醇,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涉及化学反应;B. 利用石油生产塑料、化纤等高分子材料,产生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涉及化学反应;C. 利用基本化学原料生产化学合成药,产生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涉及化学反应;D. 海水中的水淡化成淡水,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涉及化学反应;故选D。
【点拨】本题考查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3.【答案】D
【解析】A.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不是置换反应,A不合题意;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不合题意;C.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不是置换反应,C不合题意;D.该反应符合置换反应定义,属于非金属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活泼性强的非金属单质置换出活泼性较弱的非金属单质,D符合题意。故选D。
【点拨】置换反应指一个单质和一个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个单质和化合物,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前者在后者的概念范围内。
4.【答案】B
【解析】A.在河流入海口处易形成三角州,属于胶体聚沉;B.饱和氯化铁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形成沉淀,不是胶体;C.尿毒症患者做“血液透析”,属于胶体渗析;D.用石膏或盐卤点制豆腐,属于胶体聚沉;故B与胶体无关,答案选B。
【点拨】胶体的性质与实际应用。
二、考点突破
1.【答案】C
【解析】A.金属钠具有强还原性,由于金属性Na>Ti,因此可以用来置换熔融状态的TiCl4中的Ti,A正确;B.二氧化氯具有强氧化性,能够氧化有色物质,使之变为无色物质,而具有漂白性,可以用来漂白织物,B正确;C.碳酸钡能够与盐酸反应生成可溶性氯化钡和水,造成重金属中毒,不能作“钡餐”,C错误;D.氢氧化铁胶体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够吸附水中固体杂质颗粒,常用于净水剂,D正确;故选C。
【点拨】钡餐是硫酸钡,碳酸钡与胃酸反应造成重金属中毒。
2.【答案】C
【解析】A. 明矾中铝离子水解形成氢氧化铝的胶体,胶体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悬浮物,可用于水的净化,故A正确;B. Fe2O3红棕色固体,俗称铁红,可用来制作红色油漆和涂料,故B正确;C. 生石灰或硅胶无还原性不能与氧化性物质反应,故只能做食品干燥剂,不能防止食品氧化,故C错误;D. 常温下,单质铝遇浓硫酸、浓硝酸都能发生钝化现象,故D正确;答案选C。
【点拨】防止被氧化,应加入具有还原性物质,生石灰和硅胶只适合做食品干燥剂。
3.【答案】B
【解析】A. AgBr在光照条件可分解生成银,因此可用于制作感光材料,与其在水中的溶解度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B. NH3沸点高易液化,液氨气化时吸热,可用作制冷剂,故B符合题意;C.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氯气,故C不符合题意;D. SiO2可用于制光导纤维,利用的是SiO2传导光的能力非常强,与其熔点、硬度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答案为B。
【点拨】干燥气体,利用的是浓硫酸的吸水性。
4.【答案】C
【解析】A.工业上用焦炭和石英制备粗硅,硅的化合价由+4价降低到0价,有化合价变化;B.海水提溴的过程中溴的化合价由-1价升高到0价,有化合价变化;C. 用油脂和NaOH溶液制备肥皂时发生的是水解反应,不涉及元素化合价的变化;D. 利用铝热反应制备金属锰的反应中锰由化合态转化为游离态,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故选C项。
【点拨】工业生产中凡是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都有化合价变化,都会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5.【答案】C
【解析】A项,氯水和酸雨都是混合物,正确;B项,蔗糖、硫酸钡和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正确;C项,纯碱是碳酸钠,是盐不是碱,错误;D项,淀粉溶液和鸡蛋清溶液都是胶体,正确。
【点拨】注意区分烧碱、纯碱。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类。
6.【答案】D
【解析】A.铝土矿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铝,应提纯后再电解,电解氧化铝制备Al,反应为2Al2O3(熔融)4Al+3O2↑,不能电解氯化铝,故A错误;B.从海水中提取镁,是先制备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将氢氧化钙加入海水中沉淀镁离子生成氢氧化镁沉淀,过滤得到沉淀氢氧化镁,加入盐酸溶解氢氧化镁变为氯化镁,浓缩结晶得到氯化镁晶体,在氯化氢气流中加热失水得到氯化镁固体,熔融氯化镁通电分解,氧化镁熔点高,电解氧化镁会消耗更多能量,故B错误;C.由NaCl可以制漂白液,而漂白粉主要成分为氯化钙、次氯酸钙,是氯气和石灰乳反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和水,2Ca(OH)2+2Cl2=CaCl2+Ca(ClO)2+2H2O,故C错误; D.黄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S2,煅烧生成二氧化硫,再将二氧化硫转化为三氧化硫,然后与水反应生成硫酸,通过该生产流程可制备硫酸,故D正确;答案选D。
【点拨】AlCl3是共价化合物,工业上通过电解熔融Al2O3来制取铝。
7.【答案】C
【解析】A.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属于胶体,胶体能够形成丁达尔效应,所以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可以产生丁达尔效应,A正确;B.石油裂解制取乙烯、丙烯等化工原料,,该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产生,因此涉及化学变化,B错误;C.电热水器用镁棒防止金属内胆腐蚀,原理是用Mg作负极,失去电子,被氧化,电热水器的金属得到了保护,这种方法叫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C正确;D.碳纤维是C元素的单质,不是化合物,因此不可能是有机高分子材料,D错误。
【点拨】熟悉金属防护的常见方法有物理方法(刷油漆等)、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外接电源的阴极保护法。
8.【答案】D
【解析】A.煤的干馏是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之分解的过程,在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A不符合题意;B.粮食酿酒过程中,淀粉发酵生成乙醇,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不符合题意;C.电解质溶液导电实质是电解过程,在阴极发生还原反应,在阳极上发生氧化反应,因此有新物质生成,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C不符合题意;D.石油的分馏是利用石油中各组分物质沸点的不同,通过加热、然后冷却的方法而分离相互溶解的液体,在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符合题意。
【点拨】熟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的物质的生成,状态等发生改变。
9.【答案】C
【解析】A. SiO2与HF发生反应:SiO2+4HF=SiF4↑+2H2O,SiF4不属于盐,即SiO2不属于碱性氧化物,故A结论错误;B. 过氧化钠与CO2发生2Na2O2+2CO2=2Na2CO3+O2,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CO2中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故B结论错误;C. 镁铝合金密度小,强度大,可作为高铁车厢材料,故C说法正确;D. 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可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故D说法错误;答案为C。
【点拨】区分清楚乙烯的氧化反应和加成反应,酸性高锰酸钾容易氧化乙烯。
10.【答案】D
【解析】A.MgO的熔点为2800℃、熔点高,电解时耗能高,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MgCl2的方法生产金属镁,故A错误;B.氯水中HClO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而明矾中铝离子水解生成胶体,能吸附净水,无消毒能力,则净化水的原理不同,故B错误;C.血液透析原理即为渗析原理,血液是胶体,利用其不会通过半透膜的原理,涉及胶体性质,静电除尘利用的胶体电泳的性质,不是利用了胶体的相同性质,故C错误;D.铝制品表面的氧化膜为致密的结构,则铝比铁活泼,但铝制品比铁制品在空气中耐腐蚀,故D正确。
【点拨】明矾净水,无消毒作用,血液透析是利用了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不能透过半透膜,静电除尘利用了胶体的电泳性质。
11.【答案】A
【解析】此处的“紫烟”是指庐山的香炉峰在日光照射下,因水汽蒸腾而呈现出的紫色的烟雾,A项分析错误。自然界中金单质的密度比较大,且性质稳定,可通过“吹尽狂沙始到金”来得到,B项分析正确。“爆竹”中含黑火药,燃放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项分析正确。“煮豆燃豆萁”指的是纤维素燃烧,把化学能转化为热能,D项分析正确。
12.【答案】(1)BDE
(2)Fe3++3H2O=Fe(OH)3(胶体)+3H+1~100nm
(3)2Fe3++Cu=2Fe2++Cu2+ A
(4)NaCl ABC 2Fe2++H2O2+2H+=2Fe3++2H2O
【解析】(1)A.合金的硬度比各成分金属的大,故A错误;B.纯铁不能形成原电池,生铁含碳量高,容易形成原电池,腐蚀速率快,故B正确;C.不锈钢含有的元素有铁、镍、钼、钛、铌、铜、氮等,故错误;D.铁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故D正确;E.浓硫酸具有强的氧化性,冷的浓硫酸与铁发生钝化反应,故E正确;故选BDE;(2)氢氧化铁胶体制备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H2OFe(OH)3(胶体)+3H+,氢氧化铁胶体的微粒直径范围是1-100nm;(3)FeC13溶液与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了氯化铜,离子方程式:2Fe3++Cu=2Fe2++Cu2+;腐蚀废液中含有氯化铜、氯化亚铁以及氯化铁,加入过量的铁可以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金属铜和氯化亚铁,即Fe+Cu2+=Fe2++Cu、Fe+2Fe3+=3Fe2+,过滤,所得的滤液是氯化亚铁,滤渣是金属铜和过量的铁,铜不能盐酸反应,而金属铁可以,Fe+2H+=Fe2++H2↑,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的盐酸可以将铜分离,再过滤,得到的滤液是氯化亚铁,氯气具有氧化性,能将亚铁离子氧化为三价铁,2Fe2++Cl2=2Fe3++2Cl?,再向滤液中通入氯气即可,故答案为A;(4)①因为反应前后各元素原子个数相等,X的化学式为NaCl;②KAl(SO4)2·12H2O电离生成的铝离子水解生成的氢氧化铝、聚合硫酸铁[Fe(OH)(SO4)]n,都能够吸附水中的杂质颗粒,可以用作净水剂;C.ClO2有强氧化性,可以杀菌消毒,危害也小,因此可以处理水,D.“84”消毒液有杀菌消毒作用,但是碱性太强,错误。故答案为ABC。③向酸化的FeCl2溶液中滴加双氧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H2O2+2H+=2Fe3++2H2O。






(
好教育云平台——教育
因你我而变
)
(
8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