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军神 教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1 军神 教案(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4-18 22:40: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 军 神
1.会认“沃、匪、绷、衷、堪”5个生字,会写“庆、诊、沃、审”等1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军神”一词所包含的含义。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悟到刘伯承具有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要学习他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体会“军神”惊人的毅力、钢铁般的意志。
通过人物神态、情绪的变化把握事情的发展变化,深入体会感情。
生字卡片,搜集刘伯承的资料、录像。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通过以前的阅读,我们认识了许多英雄人物,如英勇的狼牙山五壮士、视死如归的刘胡兰……他们都是普通战士,但他们都具有坚强的意志、崇高的信念。今天,我们要了解的也是一名军人的故事。他,堪称“军神”。
(老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1.学生查字典,了解“神”在字典里是什么意思。
2.通过预习,课文中“军神”指谁?
(板书:刘伯承)
(1)指名学生介绍自己收集到的相关资料。
(2)根据学生介绍情况,教师可适当介绍刘伯承和故事发生的背景。
1917年8月,刘伯承加入了孙中山先生改组的国民党。受孙中山先生的委托,刘伯承率领川东护国军第一支队的部队对袁军发起了猛烈的攻击,袁军虽然人多,但混乱中也不知道来了多少护国军,纷纷掉头奔逃。逃出城外的袁军从枪声断定护国军人数不多,便伺机掉头反扑。刘伯承身先士卒,带头冲锋,当他掉头招呼一个落在后面的士兵时,却不幸被一颗敌弹射中,子弹从颅顶射入,从右眼眶飞出,血流如注,他当即昏厥倒地。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章大意。
1.自由轻声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出示词语,检查认读情况。
熟练 惊疑 审视 一针见血 施行 清醒 颤抖 崭新 由衷 苍白 慈祥 
肃然起敬 荣幸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就字词提出疑问并释疑。
镇定:遇到紧急的情况不慌不忙。
审视:仔细地看,反复分析。
颤抖:颤动;哆嗦。
土匪:地方上有武装的匪徒。
4.课文中是谁称刘伯承为军神?(板书:沃克)
(1)沃克是怎么说的?
出示: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两句话有一个共同的地方?我们平时在什么情况下用感叹号?该怎么读?
(2)指名学生读这两句话,指名学生评价。齐读。
5.通过人物神态、情绪变化从整体把握事件脉络。
刘伯承:微微一笑 平静 一声不吭 
勉力一笑 
沃克医生:惊疑 冷冷 柔和 生气 
愣住 颤抖 由衷 惊呆 慈祥 肃然起敬
6.小组讨论分段并汇报分段结果并阐述理由。
生:文章是按照“求治——术前——术中——术后”的思路来写的。
三、小结。
通过我们共同的讨论学习,你了解到了什么,谁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
生:自始至终,刘伯承都保持着微笑与平静,他有着惊人的毅力与顽强的意志,堪称“军神”。
生:沃克医生由开始的“冷冷”到最后“肃然起敬”,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变化,完全是因为这位病人的与众不同,他由衷地赞赏、敬佩刘伯承。
四、拓展。
大家靠自己的努力成功地理解了课文,并且,我们又认识了一位了不起的革命领导人——刘伯承。同学们想不想对这位“军神”有更多的了解呢?请大家在课下多搜集一些有关刘伯承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第二课时
一、板书课题,点明中心句。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沃克医生当时是怎样称赞他的?
生:“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二、精读课文,感悟文本。
过渡:沃克医生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让我们用心地读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有关的句子。
(一)求治
出示:沃克医生站起身,熟练地解开病人右眼上的绷带。他愣住了,蓝色的眼睛里闪出一丝惊疑。
1.指名学生读这句话。
读了这句话,你了解到哪些内容?
生:这句话告诉了我们故事中的人物以及刘伯承的伤势。
出示:“你是军人!”沃克医生一针见血地说:“我当过军医,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这样从容镇定!”
2.“一针见血”是什么意思?你能通过朗读让我们看到一个说话直截了当的沃克医生吗?其余学生评价。
3.刘伯承为什么不说实话呢?
师:因为当时战争的需要,为了革命,加之对沃克医生还不够了解,刘伯承必须隐瞒自己的去身份去看病,并说自己是邮局职员。
4.他为什么能判断出刘伯承是一位军人?通过沃克医生的话,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刘伯承?
(板书:从容镇定)
师:沃克医生的话,我们仿佛看到了重伤之下还镇定自若的刘伯承,这种写作方法叫侧面描写,今后我们在写人的作文中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
5.小组内分角色练读课文。指名学生分角色读课文。
(二)术前
出示:沃克医生正在换手术服,护士跑来,低声告诉他病人拒绝使用麻醉剂。
1.麻醉剂有什么作用?刘伯承要动手术的地方可是我们人身上最敏感的地方眼睛呀,你们有过被灰尘迷了眼或眼睛进沙子的吗?
一粒小小的沙子就能让我们这么难受,而今天,刘伯承是要把眼睛里的息肉和烂肉一刀一刀地割掉,他动手术时不用麻醉剂会怎样?
生:会很痛。
2.是呀,那不是一般的痛,那是揪心的疼痛,那是难以忍受的疼痛啊,可刘伯承拒绝用麻醉剂,那是为什么?
(1)指名学生读沃克医生的话。
(2)这时,年轻的刘伯承是怎么回答的?
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3)刘伯承却说得这么平静。从这平静的口气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
教师板书:(平静)
生:体现出了刘伯承的坚强勇敢,以及对革命事业的热爱与忠诚。
3.听了刘伯承这么诚恳坚决的话语,沃克医生为什么会愣住呢?从沃克医生的愣住,你体会到什么?
沃克医生的“愣住”更加反衬了刘伯承的态度诚恳坚决,情绪沉着镇定。
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
4.小结:从刘伯承的语言、神态中我们体会到刘伯承的坚强勇敢,这种写法叫正面描写,在描写人物的作文中我们经常采用这种方法。
(三)术中
出示: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1.圈出刘伯承动作的词语,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
生:“一声不吭、紧紧抓住、青筋暴起、汗如雨下”表现出了刘伯承当时痛苦的样子,他在承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
(板书:一声不吭)
2.我们往往在什么时候汗如雨下?刘伯承手术时为什么汗如雨下?
生:刘伯承忍受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痛苦,他的意志是多么的钢强啊!
师:为了让医生顺利地动完手术,刘伯承凭着钢铁般的意志强忍住剧烈的疼痛,他的坚强表现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让我们一起读:(生齐读沃克医生的话)
(四)术后
出示: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力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理解:脸色苍白、勉力一笑。
(板书:勉力一笑)
师帮助学生想象发生在手术室里那惊心动魄的场面:
手术室里,不用麻醉剂的手术开始了,沃克医生拿起了手术刀,第1刀,第2刀,鲜血涌了出来……手术室静得令人窒息,一向镇定的沃克医生的双手在颤抖,额上汗珠滚滚……70刀,71刀,72刀,撕心裂肺的疼痛终于结束了。
1.指名学生说感受。
刘伯承没有因为不能承受手术的痛苦而终止手术,他没有失声大叫,也没有昏过去,在痛苦的煎熬下,他还冷静地数着刀数。他的坚强让我们震惊。所以,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
(生齐读沃克医生的话)
2.谁来说一说沃克医生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
生:刘伯承在沃克医生为其做手术期间自始至终都保持着微笑与平静的神情,他有着惊人的毅力与顽强的意志,堪称“军神”。
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
小结:通过刘伯承的语言我们感受到刘伯承的意志远远地超过一般军人,具有超凡的毅力和顽强不屈的品格,这叫正面描写,也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
三、感情升华,提炼主题。
1.身经百战、戎马一生的刘伯承无愧于“军神”的称号,被传为美谈。请看,这就是——刘伯承(出示图像)。
2.用我们的声音,用我们的感情,把对刘伯承将军无限崇敬心情读出来吧。
(生再次齐读沃克医生的话)
3.让我们牢牢地记住他的名字吧!——刘伯承——共和国的元帅——我们心中永远的军神!
四、布置作业。
请完成同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