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学 设 计
课题 28.2.1 解直角三角形 课时 1
班别 教 具
时间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仰角、俯角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逐步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 直角三角形的解法
难点 三角函数在解直角三角形中的灵活运用
教 学 过 程
内容及流程 教师与学生活动 备注
明 确 目 标 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复习检测: 什么是正弦? 什么是余弦? 什么是正切? 说出特殊角的各个三角函数值。 2、导入:生活中的许多问题,能够通过构建直角三角形来解决,比如解决比萨斜塔问题等,我们今天就要深入探讨一下:解直角三角形。 3、出示学习目标,同学齐读,理解。
内容及流程 教师与学生活动 备注
实 施 目 标 二、自主预习 梳理新知 1.在三角形中共有几个元素? 2.直角三角形ABC中,∠C=90°,a、b、c、∠A、∠B这五个元素间有哪些等量关系呢? (1)边角之间关系: 如果用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那上述式子就可以写成. (2)三边之间关系 a2 +b2 =c2 (勾股定理) (3)锐角之间关系∠A+∠B=90°. 以上三点正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依据.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目标导学一:解直角三角形 例1:在△ABC中,∠C为直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且b=,a=,解这个三角形. 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很多,灵活多样,学生完全可以自己解决,但例题具有示范作用.因此,此题在处理时,首先,应让学生独立完成,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同时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其次,教师组织学生比较各种方法中哪些较好,选一种板演. 归纳:由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两个已知元素,求出所有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方法总结:解直角三角形时应求出所有未知元素,解题时尽可能地选择包含所求元素与两个已知元素的关系式求解.
内容及流程 教师与学生活动 备注
实 施 目 标 目标导学二:解直角三角形的综合 例2:已知:如图,Rt△AOB中,∠O=90°,以OA为半径作⊙O,BC切⊙O于点C,连接AC交OB于点P. (1)求证:BP=BC; (2)若sin∠PAO=3 (1),且PC=7,求⊙O的半径. 解析:(1)连接OC,由切线的性质,可得∠OCB=90°,由OA=OC,得∠OCA=∠OAC,再由∠AOB=90°,可得出所要求证的结论;(2)延长AO交⊙O于点E,连接CE,在Rt△AOP和Rt△ACE中,根据三角函数和勾股定理,列方程解答. 解:(1)连接OC,∵BC是⊙O的切线,∴∠OCB=90°,∴∠OCA+∠BCA=90°.∵OA=OC,∴∠OCA=∠OAC,∴∠OAC+∠BCA=90°,∵∠BOA=90°,∴∠OAC+∠APO=90°,∵∠APO=∠BPC,∴∠BPC=∠BCA,∴BC=BP; (2)延长AO交⊙O于点E,连接CE,在Rt△AOP中,∵sin∠PAO=1/3,设OP=x,AP=3x,∴AO=2x.∵AO=OE,∴OE=2x,∴AE=4x.∵sin∠PAO=1/3,∴在Rt△ACE中,解得x=3,∴AO=2x=6,即⊙O的半径为6. 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三角函数、勾股定理等知识,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结合勾股定理列出方程. 四、课堂总结 解直角三角形问题,其理论依据即三边关系及三角关系。
内容及流程 教师与学生活动 备注
检 测 目 标 1、在Rt△ABC中, ∠B =35°,b=20,解这个三角形(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2、在Rt△ABC中,a=104.0,b=20.49,解这个三角形. 3、 在△ABC中,∠C为直角,AC=6,的平分线AD=4,解此直角三角形。 4、Rt△ABC中,若sinA=,AB=10,那么BC=_____,tanB=______. 5、在△ABC中,∠C=90°,AC=6,BC=8,那么sinA=________.
板 书 设 计 28.2.1 解直角三角形 1.解直角三角形的基本类型及其解法; 2.解直角三角形的综合.
领 导 评 课 意 见 学校检查记实
教学后记
教 学 设 计
课题 28.2.2 应用举例 课时 1
班别 教 具
时间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解直角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逐步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 直角三角形的解法应用
难点 三角函数在解直角三角形中的灵活运用
教 学 过 程
内容及流程 教师与学生活动 备注
明 确 目 标 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复习检测: 什么解直角三角形? 解直角三角形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说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关系。 2、导入:上节课我们研究了解直角三角形,知道利用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和三角关系其中的任意五个元素,就可求出另外一个元素,今天我们将它推广到生活实际中去应用。 3、出示学习目标,同学齐读,理解。
内容及流程 教师与学生活动 备注
实 施 目 标 二、自主预习 梳理新知 阅读教材,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并标注在教材中。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目标导学:解直角三角形的简单应用 例1:根据网上消息,益阳市为了改善市区交通状况,计划在康富路的北端修建通往资江北岸的新大桥.如图,新大桥的两端位于A、B两点,小张为了测量A、B之间的河宽,在垂直于新大桥AB的直线型道路l上测得如下数据:∠BDA=76.1°,∠BCA=68.2°,CD=82米.求AB的长(精确到0.1米).参考数据:sin76.1°≈0.97,cos76.1°≈0.24,tan76.1°≈4.0;sin68.2°≈0.93,cos68.2°≈0.37,tan68.2°≈2.5. 解析:设AD=xm,则AC=(x+82)m.在Rt△ABC中,根据三角函数得到AB=2.5(x+82)m,在Rt△ABD中,根据三角函数得到AB=4x,依此得到关于x的方程,进一步即可求解. 解:设AD=xm,则AC=(x+82)m.在Rt△ABC中,tan∠BCA=AB/AC,∴AB=AC·tan∠BCA=2.5(x+82).在Rt△ABD中,tan∠BDA=AB/AD,∴AB=AD·tan∠BDA=4x,∴2.5(x+82)=4x,解得x=410/3.∴AB=4x=4×410/3≈546.7m. 答:AB的长约为546.7m. 方法总结:解题的关键在于构造出直角三角形,通过测量角的度数和测量边的长度,计算出所要求的物体的高度或长度. 例2:一艘海轮位于灯塔P的北偏东65方向,距离灯塔80海里的A处,它沿正南方向航行一段时间后,到达位于灯塔P的南东34方向上的B处。这时,海轮所在的B处距离灯塔P有多远(精确到0.01海里)? 哪个三角形来求解,用正弦、余弦、正切、余切中的哪一种解较为简便?
内容及流程 教师与学生活动 备注
实 施 目 标 解:如图, 在中, 例3: 如图所示,A、B两城市相距200km.现计划在这两座城市间修筑一条高速公路(即线段AB),经测量,森林保护中心P在A城市的北偏东30°和B城市的北偏西45°的方向上.已知森林保护区的范围在以P点为圆心,100km为半径的圆形区域内,请问:计划修筑的这条高速公路会不会穿越保护区(参考数据:≈1.732,≈1.414). 解析:过点P作PC⊥AB,C是垂足.AC与BC都可以根据三角函数用PC表示出来.根据AB的长得到一个关于PC的方程,求出PC的长.从而可判断出这条高速公路会不会穿越保护区. 解:过点P作PC⊥AB,C是垂足.则∠APC=30°,∠BPC=45°,AC=PC·tan30°,BC=PC·tan45°.∵AC+BC=AB,∴PC·tan30°+PC·tan45°=200,即3 (3)PC+PC=200,解得PC≈126.8km>100km. 答:计划修筑的这条高速公路不会穿越保护区. 方法总结:解一般三角形的问题一般可以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就是作高线. 四、课堂总结 解直角三角形问题,对生活实际有很大的帮助,希望大家认真理解与思考。
内容及流程 教师与学生活动 备注
检 测 目 标 1、在Rt△ABC中, ∠B =35°,b=20,解这个三角形(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2、在Rt△ABC中,a=104.0,b=20.49,解这个三角形. 3、 在△ABC中,∠C为直角,AC=6,的平分线AD=4,解此直角三角形。 4、Rt△ABC中,若sinA=,AB=10,那么BC=_____,tanB=______. 5、在△ABC中,∠C=90°,AC=6,BC=8,那么sinA=________.
板 书 设 计 28.2.2 应用举例(一) 1.解直角三角形的基本类型及其解法; 2.利用方位角解直角三角形.
领 导 评 课 意 见 学校检查记实
教学后记
教 学 设 计
课题 28.2.2 应用举例 课时 1
班别 教 具
时间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解直角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逐步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 直角三角形的解法应用
难点 三角函数在解直角三角形中的灵活运用
教 学 过 程
内容及流程 教师与学生活动 备注
明 确 目 标 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复习检测: 什么解直角三角形? 解直角三角形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说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关系。 2、导入:上节课我们利用解直角三角形,探究了方位及宽度等生活实际问题,今天,我们继续探究利用解直角三角形来解决仰角、俯角等问题。 3、出示学习目标,同学齐读,理解。
内容及流程 教师与学生活动 备注
实 施 目 标 二、自主预习 梳理新知 阅读教材,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并标注在教材中。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目标导学:利用仰(俯)角解决实际问题 例1:某数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一次数学活动中,为了测量某建筑物AB的高,他们来到与建筑物AB在同一平地且相距12m的建筑物CD上的C处观察,测得此建筑物顶部A的仰角为30°、底部B的俯角为45°.求建筑物AB的高(精确到1m,可供选用的数据:≈1.4,≈1.7). 解析:过点C作AB的垂线CE,垂足为E,根据题意可得出四边形CDBE是正方形,再由BD=12m可知BE=CE=12m,由AE=CE·tan30°得出AE的长,进而可得出结论. 解:过点C作AB的垂线,垂足为E,∵CD⊥BD,AB⊥BD,∠ECB=45°,∴四边形CDBE是正方形.∵BD=12m,∴BE=CE=12m,∴AE=CE·tan30°=4(m),∴AB=4+12≈19(m). 答:建筑物AB的高为19m. 方法总结:本题考查的是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中仰角、俯角问题,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构造出直角三角形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例2:热气球的探测器显示,从热气球看一栋高楼顶部的仰角为30o,看这栋离楼底部的俯角为60o,热气球与高楼的水平距离为120 m.这栋高楼有多高(结果精确到0.1m)?
内容及流程 教师与学生活动 备注
实 施 目 标 分析:在中,,.所以可以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求出BD;类似地可以求出CD,进而求出BC. 解:如图, ,, 答:这栋楼高约为277.1m. 目标导学二:利用坡角、坡度解直角三角形 例2、 如图,某水库大坝的横截面为梯形ABCD,坝顶宽BC=3米,坝高为2米,背水坡AB的坡度i=1∶1,迎水坡CD的坡角∠ADC为30°.求坝底AD的长度. 解析:首先过B、C作BE⊥AD、CF⊥AD,可得四边形BEFC是矩形,又由背水坡AB的坡度i=1∶1,迎水坡CD的坡角∠ADC为30°,根据坡度的定义,即可求解. 解:分别过B、C作BE⊥AD、CF⊥AD,垂足为E、F,可得BE∥CF,又∵BC∥AD,∴BC=EF,BE=CF.由题意,得EF=BC=3,BE=CE=2.∵背水坡AB的坡度i=1∶1,∴∠BAE=45°,∴AE=2,DF=2,∴AD=AE+EF+DF=2+3+2=5+2(m). 答:坝底AD的长度为(5+2)m. 方法总结:解决此类问题一般要构造直角三角形,并借助于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求解. 四、课堂总结 解直角三角形问题,对生活实际有很大的帮助,希望大家认真理解与思考。
内容及流程 教师与学生活动 备注
检 测 目 标 1、上午10点整,一渔轮在小岛O的北偏东30°方向,距离等于10海里的A处,正以每小时10海里的速度向南偏东60°方向航行.那么渔轮到达小岛O的正东方向是什么时间?(精确到1分). 2、厂房屋顶人字架(等腰三角形)的跨度为10米,∠A-26°,
求中柱BC(C为底边中点)和上弦AB的长(精确到0.01米).
板 书 设 计 28.2.2 应用举例(二) 利用仰、俯角解直角三角形 利用坡角、坡度解直角三角形
领 导 评 课 意 见 学校检查记实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