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论教养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汲取(jí) 尴尬(jiān) 大发雷霆(tíng)
B.箴言(xiǎn) 厌倦(juàn) 絮絮叨叨(xù)
C.涵养(hán) 恪守(kè) 彬彬有礼(shān)
D.贸然(mào) 疲惫(bèi) 矫揉造作(róu)
2.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典范 街道 陌生 自吹自雷
B.允诺 书籍 缺陷 漠不关心
C.顾及 宽恕 愚蠢 一议孤行
D.歉让 稳重 喧哗 付诸实践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有些人有一种错觉,似乎优雅风度就是矫揉造作,是出于无聊,是附庸风雅。
B.上课时咱们不能随心所欲,要遵守纪律。
C.假如一个人已经进入成年,仍把接受父母的关爱看作理所当然的事情,与此同时却看不到父母也需要关爱和帮助,那么同样不能说他是个有教养的人。
D.这部电影在社会上引起巨大的轰动,观看者趋之若鹜,电影院竟出现一票难求的局面。
4.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句子,使全句构成排比。
修养是春风,吹绿了人生的季节;修养是 , ;修养是 , 。?
??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题。
公共场所是公德教育最好的学校
①近日,动物博物馆科普策划人张劲硕发微博抱怨来博物馆参观的中小学生缺乏基本礼仪,点名批评一所小学——该校学生随地乱扔垃圾。该条微博在网上引发很大反响,被点名的小学公开道歉。这不得不使我们意识到:公共场所是公德教育最好的学校。
②子不教,父之过。孩子世界是成人世界的镜像,他们的行为更多的是社会秩序的投射,公共场所既是文化载体,也是公德教育的学校。比如近日有网友发微博称,在飞机上有一个孩子尿急难忍,由于飞机临近降落,厕所关闭,家长当众脱下孩子的裤子让其方便,招致网友一片指责。
③公德规范的问题不能置换为道德滑坡,梁启超说:“吾中国道德之发达,不可谓不早。虽然,偏于私德,而公德殆阙如。”有“私德”而无“公德”,才是问题所在。可能在多年以后,对于闹出风波的孩子们来说,早已不记得在博物馆看到了什么,但这堂公德教育课是不会忘记的。公德教育没有比公共场所更好的学校了,公共场所是孩子们体会群己边界最直观的场合。试想我们置换场合,孩子们在自己的房间里乱丢垃圾,可能是一个“不讲卫生”的私德评价;孩子随地方便,如果事发突然恰又在荒郊野外,甚至不会有道德评价。可见,没有一个规则明确的公共场所,公德规范和公德教育也就无从谈起了。
④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公德规范是社会治理的“奢侈品”。解决好法律、权利、公平等重大课题之后,公德规范的紧迫性才会凸显出来。落实公德教育,法律法规要找到可操作的落脚点,个人的道德约束要找到可以契合的标准,让公德在道德和法律之间,成为更具有界定与实践意义的行为标准。
⑤当前的关键,是给公共场所赋权,让公共场所具备更明确的规则,具有更多对公德行为进行裁量的空间。以博物馆为例,除了微博声讨,用舆论监督这种不道德行为,有没有其他约束机制,比如对团体、个人采取黑名单制度,限制甚至禁止他们来访参观。观察发达国家的公德规范,大多是标准更细致,执法更有力,公共场所更具权威性,而且更大地发挥社会团体作用。
(选自2016年5月10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5.请简述本文的论述思路。
6.为什么说“公德规范是社会治理的‘奢侈品’”?
7.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规范公共场所公德行为的具体措施。
8.(2018·江西中考)班级拟开展“说教养”主题演讲活动,请参考下列材料,结合自己的认识,写一篇不超过200字的演讲稿。
材料一 教养是指一般文化和品德的修养。有教养的人必具有良好的外在行为和美好的道德品质。要完善个人修养,首先要致力于读书求学,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
材料二 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傅雷)
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利哈乔夫)
材料三 周总理每次外出视察工作,离开当地时总是与身边服务人员一一握手道谢。
李鸿章出使俄国,在公开场合随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国记者大加渲染,颜面尽失。
课后作业·测评答案
1.D A项,“尴”应读“gān”;B项,“箴”应读“zhēn”;C项,“彬”应读“bīn”。
2.B A项,“雷”应为“擂”;C项,“议”应为“意”;D项,“歉”应为“谦”。
3.D A项,“附庸风雅”指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B项,“随心所欲”指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愿,想怎么做就怎么做。C项,“理所当然”指从道理上说应当这样。D项,“趋之若鹜”指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形容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种事物(含贬义)。用于句中,感彩不当。
4.示例 阳光 驱散了前路的阴云 溪流 滋润了干涸的心田
5.解析 论述思路题作答时可以按照“首先……;其次(接着)……;最后……”的模式进行。深入文本,梳理文章内容:文章第①段由学生乱扔垃圾这个社会现象引出论点,第②~④段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第⑤段指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做法。
参考答案 首先从一所小学的学生参观博物馆时乱扔垃圾这个现象引出中心论点,接着分析公共场所缺少公德的原因,最后指出规范公共场所公德行为的具体方法。
6.解析 这句话出现在第④段,但是分析的时候应该结合上下文来看。第③段“有‘私德’而无‘公德’”“没有一个规则明确的公共场所,公德规范和公德教育也就无从谈起”,第④段“解决好法律、权利、公平等重大课题之后,公德规范的紧迫性才会凸显出来”,这三个原因使得公德规范成为社会治理的奢侈品。
参考答案 ①人们偏于“私德”,缺少公德意识;②公共场所没有明确的规则;③只有在法律、权利、公平等课题解决之后,公德规范才会引起人们重视。
7.解析 第⑤段针对这些不良社会现象指出了一些具体做法,归纳整理后分条阐述即可。
参考答案 ①给公共场所制定明确细致的规则;②用舆论监督不道德行为;③加大执法力度(健全约束机制);④发挥社会团体的作用。
8.示例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什么是教养呢?教养是指一般文化和品德的修养。有教养的人必具有良好的外在行为和美好的道德品质。周总理是一个有教养的人,他每次外出视察工作,离开当地时总是与身边的服务人员一一握手道谢。作为学生的我们,更应该加强自我修养,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做到待人谦虚,做事严谨,礼仪得体,遇困难不气馁,有成绩不骄傲。同学们,让我们都成为有教养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