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精神的三间小屋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襟怀(jīn) 积攒(zǎn) 自惭形秽(huì)
B.宽宥(yòu) 嘹亮(liáo) 化为灰烬(jìn)
C.窗棂(líng) 轻觑(qù) 李代桃僵(jiāng)
D.矗立(chù) 憎恶(è) 鸠占鹊巢(què)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蔑视 濡养 困厄 水落石出
B.栖息 要决 旷野 悄无声息
C.嘟囔 沧桑 游弋 风雨飘凌
D.坍塌 麾下 显赫 形消骨立
3.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些复杂对立的情感,林林总总,会将这间小屋挤得满满的,间不容发。(两物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形容事物之间距离极小)
B.否则,鸠占鹊巢,李代桃僵,那屋内必是鸡飞狗跳,不得安宁。(比喻强占他人的居处)
C.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相互得到表彰)
D.即便怀有效仿的渴望,也总是可望而不可即,便以位卑宽宥了自己。(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形容看来可以实现而实际难以实现)
4.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我们可以不美丽,但我们健康。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庄严。我们可以不完满,但我们努力。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真诚。( )
(2)你的一生,经历过的所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仿佛以木石制作的古老乐器,铺陈在精神小屋的几案上。( )
??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题。
人生三病
张培锋
①明代陈继儒的《小窗幽记》是一本很值得阅读的书,其中很多话包含着丰富的人生感悟和哲理,深长思之,可以启迪心智。比方说“讳贫者死于贫,胜心使之也;讳病者死于病,畏心蔽之也;讳愚者死于愚,痴心覆之也”这句话,愈琢磨愈觉得其理深刻。或许,这就是古代经典永久的魅力所在:典雅、通透,言简意赅却意蕴深刻。
②胜心、畏心、痴心可以说是人生的三病,陈继儒分别将其对应于贫、病、愚这三种人们最忌讳的东西,用“使之”“蔽之”“覆之”三个词语将其连贯起来,可以说探到了病根。换句话说,表层的病状是贫、病、愚,而深层的病因则是胜、畏、痴。意思是说:要想除掉前者,必须从后者入手,也就是从心底下功夫。
③所谓从心底下功夫,就要分析一下胜心、畏心和痴心这三种心了。胜心也就是争强好胜之心。看别人开了辆名车,我也非得买一辆不可,并且一定要胜他一筹。从某种意义上看,正是这种心促使人们不懈追求,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但进步有时也会有进步的代价,譬如手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但随之就出现了追求手机品牌等盲目攀比现象。过犹不及,如果一味争强好胜,并任其泛滥,那么这种“进步”带给人们的就未必是幸福,因为物质层面的东西,往往需要人们用心感受才有意义。物欲横流,心灵迷失,由此也就有了“穷得只剩下钱了”之说。应该说,物质富足只是精神富足的前提,却未必一定带来精神上的富足,而后者才是根本。
④畏心,就是讳疾忌医之心,究其根本是怕病、怕死。但怕就不得病、不会死了吗?殊不知这种怕本身就是致病的根源啊!有些人不是病死的,而是被吓死的。其实,即使得了病,也应该以豁达之心对待,生老病死乃人生常态,任他多么高贵、富有,在死亡面前却是一律平等的。如此想开了,有病求医问药,病可能就好了。讳病还有一种表现,就是偏信养生。养生本身没有错,但如果把它看得太重,疑神疑鬼,那么养生就可能变成“害生”。真正的养生,应该心胸开阔,豁达大度,如此,可能反而不会得病,甚至活得更好些,这其中的辩证关系是值得深思的。
⑤痴心则是愚蠢的根源。有些人怕别人说自己无知,总是装出什么都知道,什么都懂的样子,殊不知这本身就是无知、愚蠢的表现。孔子说得好:“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自己不知道,那才是智慧。何以故?天下之事,我们知道的总是少数,不知道的总是多数,故而求知的过程是无止境的。知道自己无知,才可能开启智慧之门,忌讳说自己无知,恰恰证明自己的无知、愚蠢。
⑥较之古人,以上“三病”,现在不少人有过之而无不及。其实,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更应该平心静气,用平常心看待得失,用理性的态度审视生老病死,直面真实的自己,这样才会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有位哲人说:有些人活着是为了吃饭,有些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如何“活着”,才是人生之大事啊!
(有删改)
5.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窗幽记》之所以值得人们阅读,是因为这本书语言典雅、感悟丰富、意蕴深刻,启迪心智,魅力无穷。
B.物质的富足并不一定能带来精神的富足,开着高级轿车斗富、吃着山珍海味比阔的现象,就是精神贫穷的表现。
C.作者在剖析人生“三病”时,从现象入手,深入分析产生这三种心理偏差的原因,揭示出问题的实质,发人深思。
D.文章结构严谨,思路清晰,①②两段引出论题,③④⑤三段分析说理,结尾提出要提升人生的境界,活出精彩。
6.下列与本文所说的“胜心”“畏心”和“痴心”含义不相符的一项是( )
A.某人在吃菱角时连壳也一起吃,还说是为了清热解毒。别人问他家乡有没有菱角,他得意地说前山后山到处都是。
B.曾国藩平生有“三畏”:畏天命、畏人言、畏君父。他为官处事常怀敬畏之心,待人接物周全得体,深得时人敬佩。
C.秦始皇在位期间,派人遍访名山大川,千方百计寻找灵丹妙药。传说他曾派徐福等人到海上求仙,以期长生不老。
D.《西游记》中,孙悟空和唐僧夜宿观音院,金池长老炫耀其袈裟,悟空拿出唐僧的袈裟一比高下,结果引来一场灾祸。
7.结合选文,谈谈如何才能摆脱人生“三病”。
8.家风,即门风,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某校开展“优良家风,我传承”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寻家风】以下是活动小组搜集到的有关家风的材料。
材料一 在宗祠的大门上,经常可以看到“德泽源流远,家风世代长”之类的对联;厅堂上挂有“忠厚传世”“勤俭持家”“忠孝廉洁”的牌匾。这些大多是一家或一族的祖训。
材料二 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胡适《我的母亲》)
材料三 学父亲做人,学父亲做事,学父亲对信仰的执着追求,学父亲的赤子情怀,学父亲的俭朴生活。(摘自《习近平的家风:从父亲身上学到五件事》)
从以上材料中,你发现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把优良的家风传承下来?
(2)【展家风】下面有三项体现家风的内容,假如你想请书法家写一条幅挂在家里的厅堂,你会选择哪项?请结合家庭实际简述理由。
A.家和万事兴 B.天道酬勤 C.百善孝为先
选 项,理由: ????
(3)【扬家风】老师想用一副对联来总结本次活动。请根据提示将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长辈言传 明祖训?
下联:子孙心领神会承 ?
课后作业·测评答案
1.D D项,“恶”应读“wù”。
2.A B项,“决”应为“诀”;C项,“凌”应为“零”;D项,“消”应为“销”。
3.C C项,“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长处。
4.(1)排比 (2)比喻
5.D 结尾提出要平心静气,用平常心看待得失,用理性的态度审视生老病死,直面真实的自己。
6.B “胜心”,指争强好胜之心;“畏心”,就是讳疾忌医之心和偏信养生之心;“痴心”,就是忌讳说自己无知的愚蠢之心。A项,“某人”明明不知道菱角是不吃壳的,还为自己的无知寻找借口;说菱角“前山后山到处都是”,这分明就是不知道菱角是生长在水中的。这些都是无知、愚蠢的表现,是“痴心”的表现。C项,秦始皇偏信养生,把养生看得太重,这是“畏心”的另一种表现。D项,孙悟空跟金池长老比袈裟,这是争强好胜之心,即“胜心”。B项,曾国藩的“三畏”是对“天命”“人言”“君父”怀有敬畏之心,是自省自律精神的体现,与本文所说的“胜心”“畏心”“痴心”含义不相符。
7.解析 文章第③④⑤段分别介绍了“胜心”“畏心”“痴心”的表现及摆脱方法。从第③段“物欲横流,心灵迷失”一句可以看出要摆脱“胜心”,必须保持平和的心态;从“物质富足只是精神富足的前提,却未必一定带来精神上的富足,而后者才是根本”一句可以看出,要摆脱“胜心”,必须做到精神上的富足,要充实精神。从第④段“即使得了病,也应该以豁达之心对待,生老病死乃人生常态”一句可知,要摆脱“畏心”,须豁达乐观,理性看待生死。从第⑤段“天下之事,我们知道的总是少数,不知道的总是多数,故而求知的过程是无止境的”一句可以看出,要摆脱“痴心”,需要不断求知,努力提升自己。
参考答案 ①心态平和,使精神充实;②豁达乐观,理性看待生死;③不断求知,努力提升自己。
8.(1)先人留下的祖训,直接向父母学习。
(2)示例 ①A 家庭和睦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只有“家和”,人们才能积极地投身于自己的事业,各种事业才能兴旺发达起来。把它作为家风,可以让家族里的人和和睦睦。
②B “天道酬勤”是指勤奋的人必然会成功。多一分耕耘,多一分收获,只要你付出了足够的努力,将来也一定会得到相应的收获。把它作为家风,可以让家族里的人勤勤恳恳。
③C 孝敬父母在各种美德中是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连孝敬父母都做不到,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把它作为家风,可以让家族里的人孝敬父母、尊重父母。
(3)身教 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