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清朝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史实;掌握清朝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的基本史实;理解清朝人口的增长的原因和表现,了解清朝前期的兴盛。
2、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辅助资料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辩证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3、通过对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相关知识点的能力。
4、通过探索明清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与人口增长的关系,培养学生从经济角度(生产力)入手分析新的社会现象(生产关系)的能力。
教学重点
清朝经济发展的表现、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人口增长之间的联系。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清朝前期是非常繁荣的,各个方面看着都是非常发达,但是此后清朝渐渐落后于世界,清朝也成为了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前期的辉煌正如那落日的余晖,虽然已近黄昏,但是仍然绚烂。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教师讲述:清朝前期统治者对农业的基本态度。
提示: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
2.读教材,总结清政府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
提示:大力推行垦荒政策;兴修水利;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3.读教材,学生分组抢答清朝发展农业生产的表现和影响。
提示:(1)表现: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有了较大的发展。(2)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1.教师简要介绍清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提示: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方面,品种繁多,产品精良;当时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其中有些颇具规模。
2.读教材,学生总结清朝商业发展的条件是什么。
提示: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的流通;陆路和水运发达。
3.史料展示
(明清时期)商业资本十分活跃,积累了百万乃至千万资金。全国各地出现了许多大小商人,他们在各地设会馆、公所,组织商帮……清代,山西票号商、两淮盐商、广东行商,富甲天下,山西庄氏号称数千万两。
——《简明中国经济史》
4.结合所学,指出明清商业进一步发展的表现有哪些。
提示:(1)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2)一些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3)大城市工商业非常繁荣。(4)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比如晋商和徽商。
(三)人口的增长
1.史料解读
清朝前期人口增长情况示意图
2.学习与探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口增长的原因。
提示: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增长。
3.史料解读
材料一:
清朝前期人均耕地面积示意图
材料二:清朝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直隶永定河边蓄水边防洪的淀泊“水退一尺,则占耕地一尺”“每遇潦涨,水无所容,甚至漫溢为患”。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黄河“河滩地亩,尽皆耕种麦苗,并多居民村落……筑围打坝,填塞日多”。
4.学习与探究:依据材料二,说明黄河流域出现的突出社会现象,并简要分析其原因。从上述材料中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提示:(1)现象:人们盲目开垦沿河与沿湖的土地,水流域面积不断缩小;破坏生态平衡,导致水灾越来越严重。(意思相近即可)
(2)原因:人口增长过快,耕地减少,人地矛盾突出。
(3)认识: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环境。(言之有理即可)
三、课堂总结
清朝前期,随着大量高产农作物的推广、手工业技艺的进步、商品经济的空前活跃,封建经济得到了高度发展,商业也因此而空前繁荣,出现了大的商业城市和商帮。经济的发展导致人口快速增长,这虽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但一方面又会带来如人地矛盾、环境破坏等问题。如何处理好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学习本课,让学生感受到清代农业、手工业生产的发展,并引导学生从清代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使产品增加,投入市场,成为商品这一思路思考。课堂教学要活跃气氛,增强历史学习的趣味性,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请几位学生回答问题,互为补充,并多加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