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导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导学案(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4-19 10:16: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导学案
适用学年
2019~2020学年度下学期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习
目标
1.了解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过程,理解其影响。
2.了解黄巢起义爆发的原因、概况和影响。
3.知道唐朝衰亡的原因,知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思考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重点
难点
【学习重点】安史之乱;唐朝的灭亡
【学习难点】唐朝的衰亡原因;五代十国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课前自主学习【预习】●◎●对照课本完成右侧知识体系
一、安史之乱
1.背景
(1)开元末年以后,朝政日趋腐败,社会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也日益紧张。
(2)各地的节度使势力膨胀,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 的局面。
(3)边将 一身兼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逐渐扩张势力。
2.经过
(1)爆发:公元 年, 和 发动叛乱,从河北大举南下,攻占洛阳、潼关,逼近长安。
(2)平叛:唐玄宗逃往四川,太子李亨北上灵武,被拥立为帝,即唐肃宗。唐朝精兵,在北方少数民族军队的援助下,最终于公元 年平定叛军。
3.影响
(1)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2)唐朝的国势从此 ,各种矛越来越尖锐。
(3)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 的局面。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1.黄巢起义
(1)背景:唐朝后期,宦官专权,藩镇割据越来越严重,中央已无力控制落镇。人民赋役繁重,又遇灾荒,无以为生,发动了大规模起义。
(2)概况:起义军在 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 ,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3)结果: 投降唐朝,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黄巢起义。
2.唐朝灭亡:公元 年,朱温建立了 政权,唐朝灭亡。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1.五代: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 、后唐、后晋、后汉 、五个政权。
2.十国: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建、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 。
3.评价
(1)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 局面的延续,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2)北方政权更迭,政局动荡不安。南方政局相对稳定,经济有一定的发展,使 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预习疑问
课堂深化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探究问题。
【探原因】
材料一 (公元819年)乙已,上(宪宗)问宰相(崔群):“玄宗之政,先理而后乱,何也?”崔群对曰:“玄宗用姚崇、宋……则理,用……李林甫、杨国忠则乱。故用人得失,所系非轻。”
——摘编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二 “(节度使)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
——摘编自《新唐书》
材料三 开元之季,天宝以来,法令弛宽,兼并之弊,有逾于汉成哀之间。
——摘编自杜佑《通典》
材料四 安禄山自称为“光明之神”的化身,并亲自主持粟特人聚落中群胡的袄
教祭祀活动,使自己成为胡族百姓的宗教领袖。他利用宗教的力量来聚
集辖境内外粟特胡众,利用“光明之神”的身份来号召民众。大量番兵
胡将追随安禄山起兵反叛,不能不考虑“光明之神”感召的精神力量。
——摘编自荣新江《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
(1)阅读上述四则材料,分析这场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析影响】
材料五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摘编自杜甫《无家别》
(2)材料五反映了天宝年间的什么景象?“世乱”具体指的是什么史实?
材料六 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椽,中间畿内,不满千户。井邑榛荆,豺狼站嗥,既乏军储,又鲜人力,东至郑、汴,达于徐方,北自罩怀,经于相土,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摘编自《旧唐书》
(3)结合材料五、材料六回答:“世乱”给唐朝社会带来什么危害?
课堂笔记
课堂体系总结【思维导图】
【总结与反思】
课堂达标检测
1.京剧《贵妃醉酒》讲述了杨玉环因没有见到皇帝而心情郁闷,醉卧百花亭的故事。这里的“皇帝”是
A.唐太宗 B.唐玄宗 C.唐高宗 D.武则天
2.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是
A.陈胜、吴广起义 B.黄巾起义 C.安史之乱 D.黄巢起义
3.他率领起义军,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他是
A.安禄山 B.史思明 C.黄巢 D.朱温
4.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十国除了南方的九个政权外,还有北方的
A.前蜀 B.吴越 C.后周 D.北汉
5.唐朝由盛转衰的事件是什么?简述这一事件的经过及造成的影响。
错题纠错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