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2张PPT。课程名称:《经济体制改革》
学 科:历 史
年 级:八年级
教 材: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部编版)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学习目标1.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
2.掌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
3.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4.认识改革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街口大桥河东客运站西 街西街市场从化汽车客运站欣荣宏地铁14号线从化大桥1.对比图片,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2.从化能发生这么大的变化主要的原因是什么?改革开放为什么要改革? 决策篇 ——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7年安徽经历了百年一遇干旱,77年11月上旬,万里前往革命老区大别山调查。他来到一户低矮残破的茅屋,因为屋内过于黑暗,进去了好一会儿才发现,在锅灶旁的一堆柴草里坐着一位老人和两个姑娘。旁边生产队队长向老人介绍,这是省委的万书记来看你了。老人这才抬起头,傻傻地望着万里,往起一站,身上一丝不挂。
万里当时很奇怪:“你们两个小姑娘怎么也待在家里啊?”两个十七八岁的大姑娘,只是用羞涩好奇的眼光望着万里,身子却一动不动。生产队长讲她们也没有裤子穿。
? 来到又一户时,看上去也是家徒四壁……万里发现:三个赤身裸体的孩子,都缩在灶膛里!原来烧过饭的锅灶,这时尚有余热,三个没有衣服穿的孩子正好挤在里面御寒。
??万里走出这家茅屋后,已是泪流满面。 万里:1977年6月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邓小平(中共中央副主席)1980年4月说:现在说我们穷还不够,是太穷。
——林蕴晖《国史札记》(史论稿)P248
穷则思变什么是经济体制改革?前提内容目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
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小知识: 决策篇—— 十一届三中全会 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状况:
一、农村改革惊天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伟大的功绩就是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 农村改革以前,农村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吃“大锅饭”。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辛辛苦苦干一年的活,到年终结算,收入不多,因此生产积极性不高。1978年12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打破大锅饭,调动积极性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从化太平镇神岗格塘大队芝蔴糊生产队 1978年,全队17户,85人,其中主劳动力和半劳动力40人,有水田120亩、旱地550亩、山地2000亩,有果树130多棵,山竹100多篼,鱼塘一口约1亩,砖窑1座,耕牛10头,人均水田面积1.41亩。
当时生产效率极低,每造插秧要20多天,早造收获的稻谷亩产仅184千克,社员口粮靠返销,欠国家到期贷款1万多元,是个经济落后的穷队。
——2010年7月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从化市志》 1978年初秋,生产队队长温记福与
时任格塘大队大队长的温基泉(芝蔴糊
生产队人)与队委一班人,经商量形成
把稻田分给各户管理的想法。随后,召
开社员大会,并制定详细方案:
把全队120亩稻田评等级、定产量,
按各户人口多少,土地优劣搭配,分给
各户,包种植、包管理、包产量。收割
时,由生产队过称登记,集中晒干,超
产奖励,减产则罚。
超产奖励,由生产队给分包户奖励其超产部分的稻谷80%;减产则罚,由生产队罚分包户所承包产量的20%。
——2010年7月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从化市志》温基泉 1978年,全队晚稻总产2465公斤,社员获奖稻谷161公斤;平均每人每月分配口粮20公斤,现金分配人平均71.5元,粮食增产改变吃粮靠返销的状况,全队人吃饭问题得到解决。
——2010年7月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从化市志》
1979年,全队粮食又大增产,全年水稻总产5690公斤,年亩产475斤,总产比1978年增加102公斤,增长21.8%;社员每人平均分配口粮每月增至25公斤,现金分配105元,比1978年增长46.85%;社员获得超产奖粮364公斤;同时,归还往年到期贷款7000多元。
——2010年7月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从化市志》 1979年11月,县委农村部和县委办调查组,写出调查报告《芝蔴糊生产队经营管理的情况调查》,肯定芝蔴糊的办法有积极效果,提高社员生产积极性,实现增产增收。
——2010年7月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从化市志》
集体的
土地等
生产资料
(公有)家庭(农户)
承包给完成上交国家
和集体任务生产、经营
自主权剩余
归自己自负
盈亏“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流传于农村的顺口溜》 实践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国历史地图册》第19页分析下表,你能说说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吗?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莲麻村农贸市场荔枝交易一村一品西和小镇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
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______开始。2.目的:调动______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
经济发展3.实施:(1)开始:______年,_______________农民实
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2)发展:1983年,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4.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自主
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解放了农村
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村
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
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农村农民1978安徽凤阳县小岗村想一想: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历了哪几次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认识:
党和政府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农业政策;
党和政府始终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
党和政府制定经济政策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能违背客观规律;
制定政策要适合本国国情,走自己特色的道路。 材料一:那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比较简单,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11个部门的审批,要盖11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广州日报材料二:(1984年刚上任青岛电冰箱厂时)“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张瑞敏(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结合教材P40材料研读,诊断:国有企业生产出现了什么问题?职权划分:政企不分,企业没有自主权分配方式:平均分配,职工没有积极性所有制结构:单一公有制1、背景:
2、开展: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会场 1984年10月21日
《人民日报》刊登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 实践篇——城市经济体制改革3.主要内容(1)把原来______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_____所有制经济
(2)对国有企业实行________ ,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
经营_______,实行经营责任制
(3)实行以________ 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4.中心环节:________________ 5.意义: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
业的活力单一政企分开自主权多种按劳分配增强企业活力 1、提出:2、发展:3、作用:1992年,中共十四大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理论创新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计划经济时期的各种票证经济体制改革计划经济时代:物资匮乏,凭票供应市场经济时代:优胜略汰,改革创新有人认为:市场经济比计划经济更有效,所以应该坚持单一的市场经济模式,抛弃一切计划。
也有人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专属,社会主义国家只能实行计划经济。
对此,你是否同意?该如何正确看待计划与市场的关系?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计划与市场的有机统一。
课堂结构改革增强企业活力
建立现代企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乡镇企业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改革
城市改革目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记法指导 十年文革结束了,
三中全会就来到。
改革先由农村始,
家庭承包责任制,
再拿国企来开刀,
市场体制计谋高,
改革开放真是好,
民强国富节节高。
谢 谢 指 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