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堂达标训练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曾说:“我们的对外关系中,有切身利害的是两个问题:一个是华侨问题,一个是边界问题。”为“解决好边界问题”,中国政府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C.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D.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2019年初委内瑞拉爆发了大规模的内乱,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要求制裁委内瑞拉,公开支持反政府武装,而中国则反对他国干涉委内瑞拉内政。这一事件体现中国政府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A.大国强权的原则
B.利益第一的原则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人权高于主权”的原则
3.孔子曾提出“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周恩来总理在某国际会议上提出过类似的主张。这次会议是
A.中共七大 B.全国一大 C.万隆会议 D.26届联大
4.1955年4月,周恩来在某次会议上提出亚非国家应采取“求同存异”的方针处理国与国的关系,提出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十项指导国际关系的原则。周恩来的杰出表现使他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望。这次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26届联大 D.在上海举办的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5.从下面老照片中提取的最准确历史信息是
A.中苏友谊 B.和平共处五原则的提出
C.求同存异 D.联合国大会
6.“万隆会议召开前夕,中国代表团部分成员乘坐印度国际航空公司的飞机由香港前往印度尼西亚。台湾特务机关阴谋刺杀周恩来,致使飞机中途爆炸坠毁,十余人遇难(这一事件实际上美国是实际的指使者)。周恩来因行程有变而幸免于难。”材料不能说明
A.新中国面临险峻的外交环境
B.美国蓄意破坏新中国的外交事务
C.台湾与大陆处于敌对状态
D.周恩来出色的外交才能
7.看下表,分析造成下列所述情况的原因不包括
1949—1954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
年份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1954
国家数
8
9
1
0
0
3
A.朝鲜战争的冲击 B.美国推行遏制政策
C.中国外交方针的限制 D.万隆会议的召开
8.“周恩来利用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为促进人类历史上有色人种的首届洲际大会圆满成功做出了重大贡献。”材料意在表明
A.“求同存异”方针促使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B.睦邻友好的外交方针取得了重大成功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D.周恩来的个人魅力是促使会议圆满成功的重要原因
9.习近平主席指出:“新形势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不是过时了,而是历久弥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不是淡化了,而是历久弥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作用不是削 弱了,而是历久弥坚。”这主要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由爱好和平的社会主义中国提出
B.得到多数亚非拉国家的大力支持
C.已经被写入《联合国宪章》
D.符合世界各国和平与发展的愿望
10.2018年3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备忘录……指令有关部门对华采取限制措施……对自中国进口的商品加收关税。对此中国政府进行了大力度反击。你认为特朗普政府这一做法违背了我国政府长期奉行的外交政策的哪一项内容
A.互不侵犯 B.平等互利
C.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D.互不干涉内政
11.下图是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时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举行会谈的情景。在这次会谈中,周总理阐述了
A.“求同存异”方针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D.不结盟政策
12.周恩来说:“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中国100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不学他们”的突出表现是
A.采取妥协退让的外交政策
B.采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采取明哲保身的外交方针
D.采取“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13.周恩来恰如一名睿智的大国棋手,在风云变幻的外交大棋局中,纵横捭阖,谈笑风生,使新中国外交突破重围,朋友遍天下。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上,利用了他个人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他”的“外交机敏”是指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C.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D.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14.“它取得了亚洲邻国的信任,取消了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恐惧’心理,与新独立的亚非国家结成了战略方阵,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天地。”与上述材料有关的史实是
A.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美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
C.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日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15.20世纪50年代,中印联合发表声明,“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材料中“这些原则”是指
A.“求同存异”原则 B.独立自主原则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不结盟原则
16.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创造了在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和平解决争端的范例。这直接推动了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中国同亚非国家的广泛交往
C.中国同欧洲国家关系的改善
D.中美两国外交系的建立
17.《求是》杂志总结了2016年中国外交的30向重大成就,但也有三大挫折,如: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朝鲜半岛安全、特朗普不按常理出牌。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期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一边倒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D.另起炉灶
18.1954年12月,缅甸总理吴努应周恩来总理邀请回访中国时表示:“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很坦率地讲,我们对中国很恐惧。但是周恩来访问缅甸后,大大消除了缅甸人这种恐惧。”缅甸消除这种恐惧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B.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美关系由对抗开始走向正常化
19.外交部长王毅对我国“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进行了阐述,称“这三个关键词旨在摈弃传统的以强凌弱的丛林法则,建立在大小国家一律平等这一中国外交的优良传统之上”。在新中国的外交史上,能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中美关系正常化
C.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D.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20.当今世界,人类生活在不同文化、种族、肤色、宗教和不同社会制度所组成的世界里,各国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认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连带效应,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这一思想与下列哪一项外交思想相吻合
A.独立自主 B.求同存异
C.和平共处 D.多边外交
21.新中国首次完整地提出“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
A.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B.1955年万隆会议期间
C.1994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上 D.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时
22.万隆会议期间,菲律宾外长罗慕洛高度评价周恩来总理的讲话:“这个演说是出色的、和解的,表现了民主精神。”他这样说的原因是
A.万隆会议是历史上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由亚非国家自己处理自己事务的国际会议
B.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C.会议讨论了亚非国家共同关心的社会、经济与文化问题
D.会议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
23.1949年10月~1950年10月,新中国同苏联、保加利亚、朝鲜、瑞典、丹麦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这表明,新中国在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下
A.只注重与近邻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B.打破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孤立封锁
C.加强了同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D.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4.和平共处项原则,不仅开拓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也被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为“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差异的外交概念”。以下不属于其内容的是
A.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B.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C.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D.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25.1955 年召开的万隆会议是亚非独立国家的一次盛会。下列对该会议的叙述错误的是
A.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B.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 D.会址在印度尼西亚
26.2019年1月8日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逝世43周年纪念日。周恩来同志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创建革命统一战线、创建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建立了不朽功勋。下列事件与他有关的是
①参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②参加台儿庄战役
③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
④领导南昌起义
⑤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A.①④⑤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④
27.中国、印度、缅甸的三国总理在1954年共同倡导的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独立自主
C.“和平演变” D.“求同存异”
28.1955年召开了一次国际会议,开幕词题目为《让新亚洲和新非洲诞生吧》,这次会议是
A.巴黎和会 B.雅尔塔会议
C.波茨坦会议 D.万隆会议
29. “会议主要讨论了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主要目的是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并共同抵制美国与苏联的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活动。”材料中的会议是指
A.日内瓦会议 B.慕尼黑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万隆会议
30.“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的,而不是来立异的。”这段50年前万隆会议上的经典之词出自于
A.周恩来
B.毛泽东
C.刘少奇
D.陈毅
二、材料分析题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最近中国和印度曾经达成一项协议。在这一协议中,它们规定了指导两国关系的某些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材料二 在我们之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
——《国际关系资料选编》
(1)材料一中所说的“某些原则”指的是什么?具体内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述这些是针对什么现象提出来的以及所要解决的问题?
(3)材料二是谁在何时何地哪次会议上的发言?他阐明了什么方针?
(4)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精神是否矛盾?说出你的理由。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国际舆论认为:没有中国代表团的努力,这次会议成功不了;这次会议成功的一个巨大因素,是中国代表团异乎寻常的合作态度。”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的声音”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所给材料判断“这次会议”是指什么会议?
(2)谁在“这次会议”中发出中国的声音?他在该会议提出了什么方针?
(3)请简述“这次会议”成功召开对新中国的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
1.A 2.C 3.C 4.B 5.A 6.D 7.D 8.D 9.D 10.B
11.B 12.B 13.B 14.A 15.C 16.B 17.C 18.B 19.A 20.B
21.A 22.B 23.B 24.D 25.B 26.A 27.A 28.D 29.D 30.A
31.(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殖民主义、霸权主义。解决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和平共处问题。
(3)周恩来;1955年;万隆会议。“求同存异”。
(4)不矛盾。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求同存异”的基础。“求同存异”的方针是具体、灵活地贯彻此原则。
32.(1)万隆会议(或亚非会议)。
(2)周恩来;求同存异。
(3)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了解和友谊,会后我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或国际威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