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岭的早晨》
齐齐哈尔市建华区师范附小 董淑苹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苗岭的早晨》,感受苗族音乐的风格特点,2、完整欣赏乐曲,通过不同方式感受乐曲。3、认识“飞歌”,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1、让学生感受乐曲各段落不同的速度、旋律与表达的不同的情绪。2、学生感受民族音乐,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方法:听赏法、引导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首先,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片。请问你在图片中看到了什么呢?(服装、乐器)
你觉得图片中的这个民族和我们汉族一样吗?(不一样)
它是哪个民族呢?(蒙、维)
你对苗族了解多少呢?(美丽的服装、喜欢唱歌、跳舞)
苗族人的服装色彩非常鲜艳,他们勤劳勇敢、能歌善舞,经常用音乐和舞蹈来表达他们喜悦的心情。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苗族的民歌,请同学们想一想,歌曲的音调有什么特点?(尖、高)
3、由于苗族人主要生活在云南的山寨里,山峰绵延不断、层层叠叠,如果有了好消息要告诉大家,就要把声音的音调提高、提尖,才能传得很远。所以他们的民歌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名字,叫做飞歌。我国作曲家陈钢,也以刚刚我们听到的这首飞歌为素材,改编了一首苗族乐曲。
4、苗族人要开始一天的生活了。让我们一起踏着苗族的飞歌,走进苗家的山寨,去感受他们别样的风情!
二、新课教学
1、在欣赏陈钢创作的乐曲之前,老师先不告诉大家这首乐曲名字叫什么,我们先一起来听一听,想一想:这首乐曲的演奏乐器是什么?情绪是怎样的?听到乐曲,你能联想到什么?
好,一段非常引人入胜的乐曲我们听完了,听到了音乐,你能联想到什么画面呢?(小鸟的叫声、舞蹈,劳动)
2、什么时候的鸟叫最清晰?(清晨),这首乐曲的名字叫做《苗岭的早晨》。
A段
温暖的阳光、祥和的早晨。首先,请同学们听一小段音乐。想一想乐曲的速度怎样?让你联想到了什么词?联想到了什么样的画面?让我们静静的闭上眼睛,来听一听,用心灵去感受。(慢)(优美、宁静、抒情)(人们起床,小鸟叫醒人们、小鸟抖了抖身子)
这段优美的音乐,把我们带到了一个晨曦微雾、美丽怡静的苗岭早晨,这样的景色,着实让我们陶醉。
B段
(B1)
老师请同学们再听一小段乐曲,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为乐曲打打节奏。
2、同学们刚才有的拍手,有的用手指点节奏,方法各不相同。现在老师用不一样的方式,也来打节奏。请同学们思考,乐曲一共有几个乐句?(4句)
3、这小段音乐,一共分为4句。
(B)
1、刚才只是听到了一个小片段,现在我们再完整的听一听这段音乐。想一想,这段乐曲的哪两个部分是相似的?(分5部分,画旋律线)
哪两个部分相似?(1和3)
(B4)
1、我们再接着往下听一段乐曲。在感受乐曲的同时,想一想这段乐曲加入怎样的伴奏为好。(拍手、跺脚等)
(B)
下面我们再次欣赏大括号里的这部分乐曲,注意问题有变化了。请同学们想一想,这首乐曲的速度是怎样的?情绪是怎样的?联想到了什么画面呢?(劳动、跳舞等)
人们在劳动,在干什么农活呢?(采茶、锄草等)
我们可以用怎样的动作,来表示劳动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分两组,加入声音合奏。(锄地、割草)
同学们,现在苗族人干农活累了,大家放松一下,我们一起跳一跳苗舞吧。咱班同学有没有会跳苗舞的。这样,老师现在教大家几个苗族的舞蹈动作,请同学们全体起立。(学习舞蹈动作)
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了苗舞、用动作参与了苗族人民的劳动,还给乐曲作了伴奏。这么热闹的场面,我们把这些都串起来,来表演一下好不好。(徒手、加入音乐)
同学们表演太精彩了,载歌载舞,很是热闹啊,仿佛来到了苗家山寨一样。
C段
激情、热烈的一段歌舞之后,我们一起来欣赏《苗岭的早晨》的最后一段音乐,请同学们想一想这段乐曲,和刚才我们听到的前两段乐曲中的哪一段相似?(A段)想到了怎样的场景?速度怎样?情绪怎样?(小鸟的旋律由高到低,叫声越来越弱,速度也越来越慢,情绪也变得优美抒情,好像表现小鸟飞远了,回窝里休息去了,山寨又恢复了安静)让我们再次静静的闭上眼睛,来欣赏,请听音乐。
(ABC)
同学们,到此为止《苗岭的早晨》这首乐曲,我们就完整的欣赏完了。你认为这首乐曲,应该分为几段落呢?(3段)分为引子、主题、尾声三段。
谁能说一说为什么这么分,根据什么分的呢?速度(慢、快、慢),情绪(优美、欢快、优美)
同学们,这首乐曲这么美,真的有些意犹未尽啊,最后让我们再次加入我们的动作和伴奏,完整的欣赏一遍《苗岭的早晨》,再次感受乐曲的氛围,带给我们情绪的一种感染。全体起立,请听音乐。
四、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欣赏了乐曲《苗岭的早晨》,了解了苗族的风土人情,乐曲把我们带到了苗家的山寨、苗岭的早晨那种秀丽的景色当中 ,同时也使我们感受到了,苗家热烈、欢快的歌舞和劳动的场景。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更加热爱民族音乐,传承民族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