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二单元《天山之春》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二单元《天山之春》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04-19 16:05: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天山之春》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天山之春》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五十六朵花》中的一节欣赏课。乐曲原是鸟斯满江和俞礼纯合作创作的一首热瓦普独奏曲,后由王范地改编成琵琶独奏曲,广为流传。
乐曲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三拍子,通过两个鲜明对比的主题描绘了春到天山时一派明媚喜人的秀丽风光。第一主题用长轮演奏,带有浓郁的维吾尔族民间音调特点,舒展宽广,具有较强的歌唱性。紧接着的第二主题采用了新疆弹拨乐器常用的那种轻快活泼的节奏型,生动有趣。随后第一主题在属调上再现。在挑长轮以后,作者巧妙地以双音与空弦音相结合奏出第一主题,音响和节奏显得丰富多彩。
经过一个简短的过渡,乐曲进入第二部分。第二部分是一个欢腾的快板段落,音乐转为C调,节拍也变为二拍子,色彩明亮,旋律带有强烈的新疆民间舞曲风格,充分发挥琵琶扫、摭分和快夹弹等技法,热情奔放,一气呵成,形象地描绘了维吾尔族人民在天山脚下敲起手鼓、载歌载舞的欢乐热闹场面。
最后,音乐的速度逐渐加快,在由低向高音阶式的旋律进行和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性格活泼开朗,对未知的事物充满了好奇,有较强的求知欲望,也恰巧可以更好的利用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来分段欣赏初步地感知音乐中节奏,能够感知音乐主题、和段落的变化以及每个段落的情绪情感,能随着熟悉的曲调哼唱,并能利用学生好动的特点,把肢体语言和欣赏相结合来更好地体会这首歌曲。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感受、体验《天山之春》的音乐情绪及其具有的维吾尔族音乐风格,产生对新疆维吾尔族音乐的喜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通过聆听、模仿、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感受力。
知识与技能:
认识民族乐器琵琶,知道其音色特点,有感情的哼唱旋律。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分辨两个乐段的节拍、速度和情绪上的不同。
教学难点:
能够感受、体验《天山之春》的音乐情绪及其具有的维吾尔族音乐风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首先,我请大家来欣赏一段视频,大家看一看,听一听视频里所播放的画面及音乐,展现了我国哪个地区?
生:新疆!
师:提到新疆大家对它有多少了解呢?谁能来说一说你所认识的新疆?
生:……
师:那新疆最富传奇色彩的山脉,大家知道吗?
出示图片:天山
天山常年冰雪覆盖,只有非常短暂的春天,每当春天来临,冰雪融化,小草萌芽,万物复苏……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具有新疆维吾尔族音乐风格的乐曲《天山之春》,出示课题。
二、初步欣赏:
1.老师完整播放《天山之春》的音响,引导学生边听边思考:
A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B音乐总的情绪、力度是什么样的?
师总结,乐曲原是一首热瓦普独奏曲,热瓦普是新疆一种乐器,后由作曲家改编成琵琶独奏曲,广为流传。
介绍琵琶,听辨一下琵琶的音色,(简单的弦乐之声,弹时发出的声音与拨时发出的声音,感受琵琶的音色)让学生兴趣上升。
2.再次聆听乐曲,乐曲可以分为几个乐段?(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能用几幅画来描绘乐曲?)
师总结就像同学们感受的那样,乐曲分为两个部分,描绘了春到天山时一派明媚喜人的秀丽风光及维吾尔族人民在天山脚下敲起手鼓、载歌载舞的欢乐热闹场面。
三、分段欣赏
(一)第一部分
1.老师播放乐曲第一部分的音响,引导学生边听边思考:乐曲的节拍与情绪分别是怎样的?你脑海中浮现什么样的画面?(想象走进春天的天山,你看到了什么?)
2. 音乐带给我们鲜明的画面感,我们仿佛走进了春日的天山……(师解说,配着音乐,画面辅助)。
板书:节拍:四三拍,速度:慢板、小快板,情绪优美、柔和,表现了冰雪融化万物复苏,天山美丽春天的景色。
3.老师指导学生用连贯、柔和的声音哼唱主题旋律。
A这么美的旋律,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la模唱)
要求:坐姿端正、轻声高位,教师提示节拍、注意附点节奏、乐句的连贯性。
师一句,生做回声游戏重复一句
B我们来观察一下乐谱,你发现了它有什么特点?
(附点及切分节奏的运用,更突显民族音乐风格)。
C完整哼唱旋律。提示:我们唱时应该用怎样的声音呢?优美的,春到天山时一派明媚喜人的秀丽风光。
4.学生随第一部分的音响,在一主题音乐出现时加入哼唱,在二主题处加声势参与表现乐曲。
(二)第二部分
1.老师播放第二部分音响,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
春天的勃勃生机也使热爱生活的维吾尔族人禁不住载歌载舞,接下来,我们来听一听乐曲的第二部分,听一听这部分的音乐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跟第一部分的情绪上有什么不同?
怎么样同学们,听出来了吗?它的速度有什么变化?逐渐变快,力度呢?越来越强,推向了全曲的一个高潮。
2. 欣赏琵琶弹奏的视频,感受乐器特点及乐曲特点。
请你用简单的语言来描述下这段音乐所表现的画面吗?一连串十六分音符快速演奏,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师总结:色彩明亮,旋律带有强烈的新疆民间舞曲风格,充分发挥琵琶演奏技法,热情奔放,一气呵成,形象的描绘了维吾尔族人民在天山脚下敲起手鼓、载歌载舞的欢乐热闹场面。
板书:节拍:四二拍,速度:快板,情绪:欢快、热烈,表现了人们载歌载舞,欢庆春天,欢乐、热闹场面。
3.欣赏新疆维吾尔族舞蹈。
新疆被誉为歌舞之乡,新疆人民不仅能歌而且善舞,那新疆的舞蹈特别具有民族特点,我请同学们来欣赏一段新疆的舞蹈。
4.让我们来学几个维族舞蹈动作。
同学们新疆的舞蹈美不美?大家想不想跟老师学习几个新疆的舞蹈动作,好请同学们起立:大家能想到最具有新疆的舞蹈动作是什么?
5.老师播放第二部分音响,师生一起随音乐跳舞。
四、完整欣赏
播放全曲,师生用歌声、声势、舞蹈参与表现乐曲。
动听的乐曲把我们带到了天山脚下,让我们再一次感受那美丽的景色和敲起手鼓,载歌载舞的欢乐热闹场面吧。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琵琶独奏《天山之春》,感受、体验了新疆维吾尔族音乐风格特点,认识了民族乐器琵琶,知道其音色特点。我们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音乐风格特点,希望同学们喜欢新疆维吾尔族的音乐,课下收集他们民族的音乐作品。让我们在优美的音乐中结束本节课,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