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1章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同步练习 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1章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同步练习 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4-21 14:06: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一、夯基达标
1.在学校运动会上,小明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起跑后,小明越跑越快,最终以12.5 s的优异成绩获得冠军。关于上述小明的百米赛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在前50 m一定用了6.25 s
B.小明每秒通过的路程都是8 m
C.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 m/s
D.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 km/h
2.如图所示,小樱想要估测一只天鹅在空中直线飞翔时的平均速度,记录下的天鹅连续飞行的三段路程,并记录下这三段路程的运动时间,如图所示,则由速度公式可得天鹅在第3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
A.10 m/s B.15 m/s
C.20 m/s D.7.5 m/s
3.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加速运动,测得它最后3 m所用的时间为0.5 s,则物体全程的平均速度可能是 (  )
A.3 m/s   B.6 m/s  
C.6.3 m/s    D.0
4.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频闪照相机每隔0.2 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共运动了    cm的路程,小球从B点到E点的平均速度为 m/s。?
5.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如图所示),选择较小坡度的斜面,是为了便于测量    。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测出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为1.6 s。则AB段的路程sAB=     cm(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 cm/s。如果在某次测量中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 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
二、培优促能
1.用皮尺和停表测量一个人跑步的平均速度时,4位计时员分别记录了这个人跑步通过10 m、20 m、30 m、40 m 处的时间,并记录在下表中:
路程s/m
10
20
30
40
时间t/s
3.2
5.3
6.8
9.2
根据上面的数据,计算出在各段路程上,这个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从起跑点到10 m处是     m/s;?
(2)从10 m处到30 m处是     m/s;?
(3)从30 m处到40 m处是     m/s。?
2. 蚊香生产者为了节约原料和用户使用方便,要根据蚊香的燃烧速度生产规格不同的各种蚊香。有一种蚊香如图所示,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测出该蚊香正常燃烧的速度(假设蚊香燃烧的快慢是相同的)。按要求作答:
(1)本实验中所需的测量工具为   和   ,除火柴外,实验中还有一项必需的实验辅助器材为    。?
(2)写出测量方法:
①??  ;?
②?  ;?
③?  。?
(3)测量结果:蚊香燃烧速度表达式为v=    。?
3.某实验小组做测平均速度实验的情形如图所示,显示时间的数字钟的时间格式是“时:分:秒”。
(1)小车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2)小车做什么运动?
4.一列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下表表示列车行驶时间t和对应的路程s。试在坐标系中画出该列车的s-t图象,并求出该列车的运行速度。
s/m
0
150
300
450
600
750
t/s
0
5
10
15
20
25
★5.甲同学用脉搏跳动次数作记录时间的工具,测定乙同学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
(1)甲先测定自己脉搏跳动的规律,结果见下表:
次数
测量时间/s
跳动次数
1
30
44
2
60
90
3
90
135
4
120
179
总计
 ?
 ?
规律
  次/s?
根据测量得到的数据,计算出脉搏每跳动一次所需要的时间;
(2)甲站在乙同学起跑位置附近指挥起跑,在下达口令的同时,开始数自己的脉搏跳动次数,并注意观察乙同学到达终点时终点同学发出的信号。甲看到终点同学发出的信号时,共数得脉搏跳动22次,请计算乙同学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

课后作业·测评答案
一、夯基达标
1.C 由题意可知,小明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因此路程s=100 m,所用时间t=12.5 s,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st=100m12.5 s=8 m/s,因此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小明在整个百米比赛中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因此A、B不符合题意。
2.C
3.A 最后3 m的平均速度v=st=3m0.5 s=6 m/s,因为是加速运动,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小于最后3 m的平均速度,所以A正确。
4.解析 由题图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共运动了12.50 cm 的路程;小球从B点到E点的路程s=7.50 cm=0.075 0 m,时间t=0.6 s,小球从B点到E点的平均速度v=st=0.075 0m0.6s=0.125 m/s。
答案 12.50 0.125
5.解析 实验中应选择较小坡度的斜面,是为了物体由静止释放运动到C点用时较长,方便测量时间。小车运动距离sAB=80.0 cm-40.0 cm=40.0 cm,tAB=1.6 s,小车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vAB=sABtAB=40.0cm1.6s=25.0 cm/s。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公式v=st知,平均速度会偏小。
答案 时间 40.0 25.0 小
二、培优促能
1.解析 从表格中可分别知道每段路程对应的时间:s1=10 m,t1=3.2 s;s2=20 m,t2=3.6 s;s3=10 m,t3=2.4 s。再根据公式v=st,可分别求出每一段路程的速度v1、v2、v3。
答案 (1)3.1 (2)5.6 (3)4.2
2.解析 (1)器材:刻度尺、细棉线、停表、蚊香、火柴,故测量工具为刻度尺、停表,实验辅助器材为细棉线。(2)步骤:①取一小段蚊香,将细棉线与蚊香紧贴,在两端点处作标记,拉直细棉线,用刻度尺测出两标记间的距离为s;②用火柴点燃蚊香,并计时,测出蚊香完全烧完所用的时间为t;③则蚊香的燃烧速度为v=st。(3)测量结果:蚊香燃烧速度表达式为v=st。
答案 (1)刻度尺 停表 细棉线 (2)①取一小段蚊香,将细棉线与蚊香紧贴,在两端点处作标记,拉直细棉线,用刻度尺测出两标记间的距离为s ②用火柴点燃蚊香,并计时,测出蚊香完全烧完所用的时间为t ③则蚊香的燃烧速度为v=st (3)st
3.解析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能从图中读出相关信息(小车从甲到乙用的时间和走的距离、小车从乙到丙用的时间和走的距离、小车从甲到丙用的时间和走的距离)是本题的关键。
(1)小车全程运动的距离s=4.50 cm,小车全程运动的时间t=6 s,小车的运动速度v=st=4.50cm6s=0.75 cm/s。即小车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0.75 cm/s。
(2)由题图可知,小车从甲到乙运动距离s1=2.50 cm,用时t1=2 s,则v1=s1t1=2.50cm2s=1.25 cm/s;小车从乙到丙运动距离s2=2.00 cm,用时 t2=4 s,则v2=s2t2=2.00cm4s=0.5 cm/s。
因为小车前段路程运动快、后段路程运动慢,所以小车全程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是变速直线运动。
答案 (1)0.75 cm/s (2)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4.解析 先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坐标系的纵、横坐标上分别选择合适的比例,将表中的各组数据分别在坐标系中描出,然后将各点连线。列车的运行速度可代入公式 v=st计算。列车的运行速度v=st=300m10 s=30 m/s。
答案 s-t图象如图所示 30 m/s
5.解析 (1)根据甲同学测定的结论可知:总计测量时间300 s,总计脉搏跳动次数448次,平均1.49次/s,为便于使用可近似为1.5次/s,即其脉搏每跳动一次用时约0.67 s。
(2)乙同学跑100 m所用的时间为t=22次1.5次/s≈14.7 s,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为v=st=100m14.7 s≈6.8 m/s。
答案 (1)300 448 1.5 0.67 s (2)6.8 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