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土地改革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土地改革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4-19 13:01: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土地改革》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2、培养、锻炼学生收集整理课本图片、历史网站、文学作品、乡土教材等课程资源中有关土地改革的信息,构成正确历史概念的潜力。
3、认识中国农民在2000多年来所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祖国是值得我们热爱的。
4、认识土地改革的胜利作用与抗美援朝的胜利一样,都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为即将到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
教学重点
土地改革的必要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教学难点
土地改革的背景、历史意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中,走的是贴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在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里,土地大多集中在地主手里。农民长年累月“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辛勤劳作,收获物大部分要交租纳税,自己所得无几。因此,他们热切期盼着“耕者有其田”,翻身当家作主人。谁能够满足他们的愿望,谁就能得到他们的真诚支持。过去共产党就是透过“打土豪分土地”、“减租减息”等政策获得农民的支持,夺取了全国政权。当时,新解放区还有3亿多人口未进行土地改革。新中国政权要想巩固下来,个性需要这些农民的支持。
今天,我们就通过第三课《土地改革》来学习新中国建立后的土地改革历史。(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目标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一)土改的背景
1.图表展示:
项目
地主、富农
贫农、雇农
占农户总数
不到7%
57%以上
占有总耕地
50%以上
仅占14%
2.教师提问: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当时土地大多掌握在哪类人的手中?
提示:土地大多掌握在地主、富农手里。
3.引导学生回答问题:结合材料和课本,介绍土地改革的背景。
提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地主人均占有耕地为贫雇农的二三十倍,农村存在着大量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这种状况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二)土改的进行和结果
1.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土地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开展情况。
提示: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2.教师讲述: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每年需向地主缴纳的300多亿千克粮食的地租也被免除。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目标二:土地改革的意义
1.引导学生思考:土地改革后,带来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有什么意义?(展示相关历史资料并加以适当的讲解来达到这一目的,让学生明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土改的意义是十分重要而深远的)
土地改革前
土地改革后
(1)在农村占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总耕地的50%以上
(1)全国3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无偿分得土地约7亿亩
(2)农民每年要向地主缴纳300多亿千克粮食的地租
(2)地租被免除
(3)存在着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对立
(3)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地主被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人
(4)1949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103亿公斤,工业总产值为245亿元
(4)1952年,全国粮食供应总产量1639亿公斤,工业总产值为349亿元
2.史料展示: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问题思考:结合材料和教材分析归纳土地改革的意义?
提示: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4.教师展示图表:
项目
不同点
相同点
土地
占有者
地主阶级与
农民关系
产品分配
土地归私人所有
封建土地
所有制
地主
阶级
剥削与
被剥削
地主阶级占
有绝大部分
劳动成果
农民土地
所有制
农民
平等
农民自己占
有劳动成果
5.教师提问:分组讨论地主阶级的去向。
提示:地主阶级被消灭了;他们中除了恶霸外,其他人都变成了农民。
6.教师强调:仔细观察表格,土改主要是将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注意区分二者的异同点,土地虽然从地主阶级手中转移到了农民阶级手中,但仍然属于土地私有制。
三、课堂总结
土地改革实现了中国农民两千多年来梦寐以求的“耕者有其田”的梦想。2005年以来,中共中央采取了减免农业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等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体现了中共中央对农民殷殷的关怀。在中共中央新的农村工作方向指导下,农民的梦想一定会飞扬得更高、更远。我们有理由相信,农村城市化、农业机械化、农民生活小康化的“三农”艳阳天,离我们不再遥远。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学习《土地改革》,首先要分析土地改革的背景,让学生明确土地改革的必要性。通过制作人口比例和土地占有比例图表,以此表现土地占有不均衡的强烈反差,进而分析出这种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是本课重点,在教学时结合图片、材料,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土地改革的时间、目的、方法、结果,加深记忆。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是难点。由于理论较抽象,学生不容易把握,需要进一步细化讲解,让学生易于接受这个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