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鉴赏意义(1)

文档属性

名称 美术鉴赏意义(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0-02-24 10:2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高中美术鉴赏》第一课
引言:
我们在上一门课之前总要先知道学这门课的目的是什么。比如说:我们学语文是为了让我们在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可以运用自如,顺理成章地发表一篇演讲或者写出一篇言简意赅,思想深刻的文章;学数学是为了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学英语是为了我们能够流畅自如地和世界交流,了解世界也让世界了解我们。在我们现在学习美术鉴赏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呢?这门美术鉴赏的课程作为高中必修的科目它又有什么深层次的含义呢?在学习完美术鉴赏这门课之后我们可以学到什么呢?在下面,我们会和大家共同探讨这些问题
西方美术鉴赏——巴洛克主义时期代表作品:
巴洛克主义,当然是音译的词儿,含有奇形怪状的
意思,这一时期的流行风格是强调运动、光影、色
彩,注重情感的表达,甚至夸张形象。
鲁本斯,是巴洛克主义的杰出代表,当时的国家叫佛兰德斯,
他是一位大臣,但却热爱绘画,据说他曾说过:我是专职画
家,业余才做外交官。他的画风华贵,追求肉欲的享乐,画
的人体往往极具肉感,所以令有的人很反感,但他作为一个
创作精力旺盛的杰出画家是无人否认的。
伦勃朗,伟大的荷兰画家,一生充满坎坷,饱受人
世冷暖他关注平民生活,所以在他的笔下,圣母、
耶稣就象普通老百姓,圣徒如同流浪汉和乞丐,画
面充斥一种朴素的情感。伦勃朗最为独特的是他的
用光,被人称为只用一个光源,实际上是他喜欢表
现聚光的效果,用光线区分主次关系,类似于现在
的舞台灯光。说句个人观点,伦勃朗是位素描大师
不容置疑,而且他的素描很有个性,富于创造力风
格雄浑。,《自画像》,伦勃朗一生画过众多的自
画像,合起来简直就是再现了自己的人生历程。

西方美术鉴赏————后期印象派
后期印象派,受到印象派影响,但不满足于印象派,
不再完全忠实于自然,而是更多的表现了观念的和精
神的东西。预示着现代的美术思潮的诞生了。
塞尚,曾经在银行工作,后撇家舍业去画画,他的绘画充满了
理性,对画面的解析的处理形成一种独特风格,直接影响了后
来“立体派”的诞生,提到立体派,就不得不说起立体派的创始
人之一毕加索。可以说,塞尚的成就奠定了现代主义绘画的基
础,因此,塞尚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
塞尚《静物》,塞尚画了很多静
物画,因为只有静物能让他无休
止的推敲描绘,据说塞尚会令他
的模特累得从台子上掉下来。
高更,着迷于原始绘画,受到非洲部落美术的影响,为了寻
求他的理想天堂和艺术的完美境界,自己到一个孤岛上生活
也就是因他而著名的塔西提岛,那里当时还是原始社会。在
岛上他娶了本地女子为妻,一直生活到染上瘟疫死去。
高更的绘画充满了那种原始的神秘感,画中包含了很多寓意。
高更塔西提岛的作品,名称我已不记
得,因你无法从名称明白画面的含义
的。
凡高。凡高死后的名声跟他生前形成鲜明的对比,他的出名
由于他的画一度被卖作天价,创下八千八百多万美元的纪录,
他的出名还因为他传奇的一生,其悲惨程度令人惊讶。
凡高只活了37岁,实际上他从27岁才开始学画,之前作过画
店职员、矿区传道士,他有着强烈的个性和一颗虔诚的心,
无论他做什么都是极端投入,他的鲜明的特点总是无法改变
,以至于他在做人上是个完全的失败者,没有朋友、没有生
计,甚至被人唾弃,生前只卖出过一幅画,换来一盘土豆,
一生都靠其弟弟供养。凡高最著名的事件莫过于,割掉自己
的耳朵。凡高的精神状况时好时坏,一次他进入癫狂状态便
割掉了自己的一只耳朵。后来便诞生了那幅《割去耳朵的自
画像》,凡高画了好多自画像,这点有点像伦勃朗。梵高喜
欢追逐太阳,用明亮的色彩,和他独创的旋转跃动的笔触,
在烈日下作画,恐怕我们绝少见过象凡高一样的直接把太阳
画到画面上的人了;;他还喜欢画向日葵,那也是太阳的象
征。他的生命也像夸父追日似的很快就燃烧殆尽了,在他后
来在加歇医生家里治疗时,有一天,凡高到麦地里用猎枪打
向自己,有本书里这样描述,他显然没有打中要害,他被人
发现抬到屋里,痛苦的挣扎了一天一夜才死去。
不知情的人都会认为凡高是个疯子,但他是一位艺术家,对艺术
的追求充满了教徒般的虔诚,他更不可能是个傻瓜,这从他给其
弟的书信中可见一斑,他休养甚高,洞悉事物。印象派的元老毕
沙罗曾这样评价凡高:当我见到这个青年时,我就觉得此人要么
会成为一个大艺术家,要么会成为一个疯子……我没想到的是他
两样都是。
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
在欧洲18世纪,当时的所谓艺术正统是崇尚古典复兴的艺术,以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美术风格为典范,要求进行艺术加工,从而符
合一定的规范。直接导致了后来学院派的产生,它的模式化成为
一个弊端。
大卫是古典主义的第一个代表。《荷加斯兄弟
宣誓》表现的是希腊故事。
大卫《马拉之死》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表
现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革命领袖被人杀死在浴盆
中。
浪漫主义,注重情感表达,喜欢表现强烈的动势,并不追求造
型的优美和严谨。与当时的古典主义背道而驰,双方经常唇枪
舌剑,互相讨伐。
席里柯《梅杜萨之筏》,表现当时的一次海难,这幅作品一经
展览,公众哗然,被认为不雅。

我们都知道德智体美劳这五点正是我们青少年在长期在成长过程中所要学习的五种必不可少的美德。而在这五点要素中,是缺一不可的。常言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那么“美育”更显得尤为重要了,而我们也正是通过学习美术鉴赏来提高我们的对于美育的认识,懂得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我相信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是爱美和恶丑的。
我曾经听到过一位老学者常用的一句话叫做“人的思维方式决定人的行为方式”。举个例子:我们都知道人分为事业型和消闲型两种。我们不妨问一下自己:自己是吃饭为了活着还是活着为了吃饭呢?!如果是前者那么我认为你就属于“事业型”的人,如果是后者我认为就是“消闲型”的人我们都会看到,对一个“事业型”的人来讲,他对于吃什么,穿什么都是摆在第二位的,他把事业和工作是摆在首位。而对于“消闲型”的人来说,他所看重的是吃喝玩乐等享乐方面的东西。由于这两种人的追求不同,就明显显露出不同心灵美丑。这个例子是我们对于以上那个观点的诠释。进而我们可以引出另一个观点:人的审美观和一个人的世界观是一致的。(比较通俗地解释世界观就是一个人他为什么要活着。)从以上的一段话中,相信
大家已经初步了解了美育的重要性了吧。
下面我们再来谈谈关与艺术方面的问题。我们要知道艺术分为“空间艺术”和“时间艺术”两种。其中“空间艺术”主要指的是美术方面的艺术,例如雕塑,绘画,工艺品等方面,所以美术也被称为“一目了然的艺术”。还有人说雕塑是“凝固的音乐”,而音乐却是属于抽象思维的艺术了。这种艺术可以让观者在一瞬间就了解艺术家所要表达的内容。而“时间艺术”主要指的是音乐,戏剧,电影,舞蹈需要经过一段完整时间的过程,才能了解的艺术形式。不同的艺术种类带给人的视觉冲击是不同的。美术鉴赏能够通过不管是“空间艺术”还是“时间艺术”告诉我们什么是“美”和什么是。“丑”。而中学生处于成长过程中,就连成人尚且需要不断完善自己,更何况是我们青少年了。人们常说从一个孩子的梳妆打扮上可以看出一个家长的审美心理和追求。但是处于现在这个年龄段的我们,更多的在举止动作和言谈话语中,显露出他的美与丑和是否文明
我们知道人的心理活动可以分为两种美:一种是浮华的美,一种是实用的美,如何正确地理解和对待这两种美,与我们今后的成长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一个追求浮华之美的人,那就是是一个虚荣,注重表面的人。而一个追求实用之美的人,却应该是一个踏实,心灵闪烁着不断追求进取心的人。所以我要再次重申,学会分辨什么是真正的美,真的很重要。
美术是一门艺术,而艺术指的是客观存在与人类社会和大自然中,并且通过艺术家主观能动性用一种表现形式再现给观者所以艺术应该高于生活,可以打动人,陶冶人。因为艺术品体现着艺术家的思想,及他想表达给观者的某种心灵深处的,甚至和灵魂有关的东西。所以说一个真正的杰出的艺术家一定是一个会做人的人。所以我认为说艺术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不为过。就我个人而言,我没有看到过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是趾高气昂,目中无人的。相反地,我从小接触的中央美院的艺术家们,都是谦和有礼,散发着一种艺术的光辉的人。但是他们在人群中,决不显得突兀,因为他们因为有艺术为伴,因此显得和蔼与平静。我想这就是真正的艺术家吧。
下面我们再讨论一下什么是真正的艺术品。美术鉴赏,顾名思义是要我们学会欣赏美术。我想很多人会觉得欣赏美术没有什么,就是发现她的美就行了。很多人形容一幅画画得好也是用:“这幅画画的超像”来形容我觉得这是一种极为错误的观点,我们前面说了艺术应该高于生活,能够打动人。那么说一幅画画得很像那么这幅画应该说并不能算好的。一幅画人物画要能把这个人的性格美用笔画出来,再现给观者,给人鼓舞。另外我们在说一个人画画画得辛苦常常说:“这个艺术家真是把汗都流在画上了,看得出费了好大的功夫呢。”
但是我要在这里提醒大家,大家在学完这本美术鉴赏之后,千万不要用这句话来形容一个画家画画得好。因为还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好画是把汗流在画外。”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体会到这两句话的区别。而且往往几幅画的价钱天差地别,也和这两句话有关系。所谓真正的好画应该是画家的功底极为深厚,绘画技术炉火纯青。他们的笔锋轻松成熟,许多成熟的名画绝对不会是看起来磕磕绊绊,让人看出这幅画画家是费了多大功夫画出来的。
其次要给大家谈到美的教育的问题。美的教育不仅体现在在形式上,内容上还体现在艺术的思想性与艺术性上的一致。一个艺术品光有艺术性,没有思想性,是不能打动人的。而一个艺术品光有思想性没有艺术性,理论上是不存在的,因为在绝妙的思想也需要有一个优秀的载体,表现给别人。相信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因为这个道理是和我们写作文的道理是一样的,不是从从小语文老师就告诉过我们写作文要有感情吗?一件艺术品渗透着一个艺术家的追求,可以说一个胸无大志的人,是不可能做出万千年不朽的艺术品的。举个例子:我国著名雕塑家潘鹤先生曾经做过一个雕塑叫“自我完善”是一个美女左手拿雕刻刀右手拿锤子在雕塑着自己的裙子,这体现出一个近乎于完美的人还在孜孜不倦地追求更完美。我相信这种雕塑作品也不可能是一个没有进取心的雕塑家做出来的,你说对吧?再举个例子:中央美院院长候一民先生曾经做过一个题为“后羿射日”的雕塑,它的寓意就是让全世界把目光放向太空,人类之间不要互相残杀。因为中国倡导的是和平与
发展这个雕塑现在矗立在北京的一座
公园里。
还有一位湖北的艺术家刘政德先生的一幅盲人摸象的雕塑。盲人摸到什么就以为这只象是什么,也告诉了我们看问题要考虑全局观念,做人不要太片面。不要以为我这么说是要说艺术性不重要,就像世界名画《最后的晚餐》中,从艺术上讲,这幅画采用平行透视是不属于一般美术的要求的。但是因为内容需要,为了突出犹大,便采取了平行透视的画法,我们从画中可以看到,其它的信徒坐的姿势都是一样的,只有犹大侧着身子。还有耶稣的坐姿和其它信徒是一样的,为了突出画中的宾主关系,画家在耶稣的后面画了一扇开着的窗,这样子就强烈地突出了宾主关系。看一件好的艺术品,可以从思想性和艺术性上得到陶冶。这也就不难理解房子老师为什么能够把自己丢在美术馆里一天不出来,直到闭馆了吧!我想这就是因为他已经把欣赏哪些艺术品当成了享受了吧。
我们现在进行的美术教育就是要说明心灵美的重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审美观,体现人的追求。
今天给大家讲的只是美术鉴赏的第一课,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做一个有美术修养的人。
  《自我完善》   这一作品的构思来自上世纪70年代中期。当时,知识分子普遍感到前景一片灰暗,认为国家没有希望了。这时潘鹤持不同意见。他认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还没有完善,还会发展,怎么会走投无路呢?《自我完善》的创意和表现力都令人惊讶:一个女神般坚毅秀美的女子,用凿子和锤头专注有力地将自己从粗陋的岩石中开凿出来,上半身已经脱颖而出,而下半身还混沌在石头里。一种人对自我的锤炼和塑造以这样形象的方式极其直白有力地表达了出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