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袋的设计
(人美版第八册第11课)
执教 刘伟
学习领域:设计 应用
课时:二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 应用学习领域的一个内容。手提袋是日常生活中,特别是购物中最常见的用品,通过手提袋设计一课使学生认识设计与生活的关系,发现美、认识美,并通过对手提袋结构的解剖与再设计,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设计,提高立体制作能力与创造能力。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设计与生活的关系,手提袋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功能。
应会:手提袋的结构设计与制作方法,并发挥想像力,设计制作出造型新颖美观的手提袋。
2、隐性内容与目标:
使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生活中的设计。通过手提袋的设计与制作,提高立体思维的能力与手工制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手提袋的设计制作。
难点:手提袋的结构。
学习材料:
挂历纸、包装纸、双面胶、剪刀、打孔器、绳……
教学过程:
展示交流收集的手提袋:
课前收集各种各样的手提袋。
说一说手提袋的来历和用途。
教学意图:
通过课前收集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拆拆看看收集的手提袋:
手提袋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解剖一个手提袋,模仿制作一个手提袋。
教学意图:
通过对手提袋结构的解剖,可以让学生直观的了解认识到手提袋的结构,激发学生创作手提袋的兴趣。
欣赏研究书中的手提袋:
欣赏书中手提袋(图案、色彩、用途、造型……)
设计一个手提袋应该注意哪些要素:
材料:挂历纸、包装纸
功能:装东西,结实牢靠(如提手处和底部衬卡纸……)
结构:结实、生产方便、用材最少……
图案:美观,艺术品
教学意图:
了解设计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动手做做心中的手提袋:
设计要求:
运用挂历纸或包装纸设计一个新颖、时尚的手提袋。大胆创新、合理巧妙的运用各种材料、方法设计制作;造型美观,色彩搭配和谐;注意工具材料使用的安全。
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教学意图:
培养学生的设计制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
评述拓展设计的手提袋:
介绍自己的作品。
评选:造型、装饰、色彩美观实用,制作精美的作品。
拓展:科学合理的节省材料,麦当劳盒子制作例子。
教学意图:
开展参观交流活动,体验创作的成功感,提高学生的欣赏评述能力。通过拓展环节,让学生感受设计实用与社会经济效益的关系。用彩墨画鱼
(人美版第八册第8课)
执教 刘伟
学习领域:造型 表现
课时: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 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
千姿百态的鱼把我们的海底世界打扮得分外美丽。用中国画的方法表现各种美丽的鱼,无论是在表现方法上还是在独特的画面效果上,都体现出中国传统表现方法特有的情趣。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了解有关鱼的一些基本知识,初步学习用中国画画鱼的基本方法,感受、体验中国画用笔、用墨和用色的特点。
应会:通过学习画鱼的方法和步骤,能大胆地运用作画工具和方法,表达色彩的变化效果,尝试用国画的方法表现形象生动、色彩艳丽的鱼的形象,并有一定的组织画面的能力。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学习用中国画的画法画鱼,进一步认识写意画的形式美感,弘扬我国民族艺术,激发学生热爱中国画、关注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提高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分析,以及教师的演示和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了解鱼的结构特征及用写意形式概括表现的方法,感受、体验中国画的艺术特色。
难点:写意画鱼的笔墨技巧,以及画面的构图。
学习材料:
笔、墨、中国画颜料、宣纸、调色盘、各种鱼的图片……
教学过程:
看看了解海底中的鱼:
1、展示课前收集鱼的图片。
2、观察教室里鱼缸中的鱼。
3、分析鱼的身体结构。
教学意图: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收集资料的习惯,通过观察图片,增加信息量,拓展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鱼的特点。观察鱼缸里的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欣赏感受艺术作品中的鱼:
展示国画鱼。
2、分析鱼的墨色变化。
教学意图:
分析运笔、用墨的技巧感受笔墨变化对创作的作用,提高学生对笔墨技巧的认识。对作品进行评述,提高学生的欣赏评述能力。
探讨实践运用彩墨表现鱼:
教师演示运用彩墨画鱼。
先用墨画出形象,后染色
先染色,后勾画形象
作用要求:
运用彩墨画的表现方法,创作一幅表现鱼的作品,并添加适当的环境。
3、学生实践,教师辅导。
教学意图:
通过教师演示绘画步骤,让学生了解绘画方法,对学生的创作起铺垫作用。体验感受画国画的乐趣,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表现。
展示交流我们笔下画的鱼:
展示作品,介绍自己的得意之处。
谈谈体会。
教学意图:
通过课堂评价对每个学生的作品进行肯定,激发其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植物写生
(人美版第八册第1课)
执教 刘伟
学习领域:造型 表现
课时: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 表现学习领域。通过写生植物,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写生能力,以及学生的线造型表现能力。教材中展示了学生作业的各种表现方法,可以增加学生的写生兴趣。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观察与写生的关系。
应会:了解植物的种类和生长特点,学习用线表现植物特征及其前后关系。
2、隐性内容与目标:
在观察、表现植物的过程中,感受植物的美,了解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以及良好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写生造型的表现能力。
难点:细致的观察,精细的表现;构图大方、以及画面的整体感。
学习材料:植物、图片、勾线笔、放大镜……
教学过程:
看看植物:
看看我们面前的植物。
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
植物对人类的作用:美化环境、净化空气、食用、药用……
我们面前植物的结构。
(茎叶花……)
教学意图:
植物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大自然中的植物能够给我们带来生机和活力,带给我们生机盎然,给我们生活增添了美的情趣。通过看看面前的植物,了解植物的结构,为下一步的观察写生作好准备。
观察植物:
出示课题:植物写生
2、如何写生?
观察是前提。
3、怎样观察?
细致观察、用心观察……
观察你面前的植物,你都看到了什么?
比比看谁观察的多?
4、用放大镜看看,又观察到了什么?
教学意图:
观察是写生的前提,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学会细致、用心的观察;通过比赛的形式,调动学生积极的进行观察;通过运用放大镜进行观察,更能增加学生的观察兴趣,并且会发现的更多……
欣赏植物:
欣赏大师的作品:
欣赏学生的作品。
教学意图:
欣赏大画家的作品,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通过欣赏同龄人的作品,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了解到写生画的各种表现形式;另一点还可以消除学生为难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画画植物:
提出作业要求:
运用线造型的方法写生一组植物,注意线条的疏密、粗细、长短、曲直等变化。构图大方,观察仔细。
学生写生,教师辅导。
教学意图:
教师的指导,重在引导学生细致的观察,大胆地表现,随时发现,随时鼓励,激发学生的写生兴趣。
展示植物:
展示作品。
谈谈写生植物的感受。
教学意图:
通过展示作品,欣赏到他人的优点,提升自己的绘画能力。谈谈感受,与大家一起进行分享。材质的美
(人美版第八册第6课)
执教 刘伟
学习领域:欣赏 评述
课时: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欣赏 评述学习领域的一个内容。其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发现五彩缤纷的世界是由各种材料组成的,不同的材料可以反映不同时代的文化、科技水平,从而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材质的美感。学习欣赏美术作品中材质的巧妙运用,体会其意蕴,以至尝试用不同材质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认识世界是由丰富的财富组成的,不同材质有不同的特点,在艺术中有着特有的表现力,材质与人类文明发展息息相关。
应会:会辨别不同材质,会表达不同材质给我们带来的不同感受,在生活中能从个人的审美观点出发运用不同材质的物品装饰生活。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更加关注世界,更热爱生活。丰富的材质给我们带来了便利,也给我们带来美。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认识、感受材质的意识,在今后的艺术创作或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运用或考虑材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生活中的各种材质,感受不同材质的美感。学习从材质的角度分析艺术作品。初步形成运用材质表现力的意识。
难点:体会材质与艺术作品的内在表现力。学习从材质的角度分析艺术作品。
学习材料:
各种材质的生活用品……
教学过程:
感受材质美:
1、看一看、摸一摸:各种材质的生活用品,如打火机、小木雕、石雕、小镜子……
2、谈谈摸一摸后的不同感觉:如光滑、柔软、厚重、粗糙、通透……
3、总结: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由各种材质组成的。
教学意图:
欣赏材质美:
欣赏古代与现代的建筑:
古罗马:古老残壁、千疮百口
现代化:玻璃幕墙、光滑明亮
两座造型相似的建筑,带给我们的感受为什么这样巨大呢?
欣赏以马为主题的5件艺术作品:
《瑞马雄风》不锈钢、光滑、现代感
《马头》青玉、润滑、细腻、温文尔雅
《立马》石材、质朴、粗糙有力
《舞马衔杯纹银壶》金银、精制、高贵
《三彩马》陶制品、光滑、色彩雍容华贵
教学意图:
掌握运用语言或文字表达自己感受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对祖国优秀传统艺术形式的尊重,及对现代艺术形式的热爱,形成健康的审美趣味。同时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运用材质美:
选择不同的材质,设计装饰你的小屋,说出选择的原因。(实用、美观、舒服……)
欣赏赞美材质带给我们的美丽:
《世界就是我们的调色板》
……罗伯特 劳森伯格
总结:
材质因多样 世界而美丽
世界因丰富 生活而精彩
教学意图:
世界万物都可以用来进行艺术创作,可以利用不同的材质去创作。电脑美术——你追我赶
(人美版第八册第18课)
执教 刘伟
学习领域:综合 探索
课时: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希望学生能在具备一般绘画表现能力及创作能力的基础上,学会运用适当的电脑美术软件或独特的图像变化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充满动感的美术作品。本课是以造型表现为基础,结合动感摄影原理和未来主义的创作理念进行课程设计的。其目的在于借助电脑美术可以对图像进行多种多样随心所欲的造型和色彩处理的能力,将自己的作品再丰富,创作为一幅具有冲击力的作品。同时结合电脑美术的特点所带来的新思维方式和表现方式,认识和理解艺术作品不同的表现风格和特点。
教学内容与目标
1、内容与目标:
学习运用数码相机或是扫描仪输入自己的作品,或直接在电脑绘画软件中进行写生。学习运用电脑软件进行写生。学习运用电脑绘画软件或图像处理软件的图像变化功能完善创作,人事电脑独特的美术创作功能能帮助自己完善创作的特点。锻炼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和创造精神及对不同的表现风格和特点的认识与理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让学生理解如何更合理地运用电脑图像变化的功能对自己已有的创作进行完善。
难点:如何启发和培养学生在创作中对图像变化功能处理程度与画面内容协调统一表现的能力。
学习材料:
电脑美术资料、相关的软件等。
教学过程:
构思与收集:
课前布置作业:
收集准备进行创作的素材作品。
教学意图:
充分利用课前准备的方式,让学生拥有较多的构思创作内容和形式的时间,为课堂创作作好准备。
完成基本创作:
将学生的作品输入电脑里,数码相机和扫描仪。
组织学生进行基本的准备。
教学意图:
利用参考素材进行目标明确的创作。
相关技能技巧学习:
讲解并示范电脑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应用方法。
重点讲解图层和。
教学意图:
在熟练掌握图层应用的同时,通过了解滤镜中动感模糊的特色,为完善自己的创作做准备。
创作与评价:
作业要求:根据自己的创作要求,运用学到的方法进行创作。
欣赏作品,鼓励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
教学意图:
通过相互评价,认识电脑美术的神奇特色,引发更浓厚的创作兴趣。精彩的戏曲
(人美版第八册第19课)
执教 刘伟
学习领域:综合 探索
课时:二课时
教材分析:
戏曲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的综合艺术。它的起源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歌舞已有萌芽,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经过八百多年不断地丰富、革新与发展,才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这中间尤以京剧流行最广,遍及全国,不受地区所限,堪称国粹。
本课属于造型 表现学习领域中的一节国画创作课。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了解中国戏曲特别是京剧的文化、历史和艺术特色。
应会:能根据人物的特征进行化妆和设计,能大胆准确地表达自己对戏曲人物的理解,敢于展示自己的个性。
2、隐性内容与目标:
在学习和了解有关戏曲艺术特别是京剧的文化、艺术特色、欣赏价值中,激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艺术的情感及对生活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欣赏精彩的戏曲片断,培养学生关注民族戏曲艺术的发展,热爱民族艺术,体会美好生活的情趣。通过教学活动,学习与人交往合作,增加同学之间的亲和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设计思想,勇于展示自己的个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了解戏曲艺术的有关知识,加深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尝试用表演的形式表现自己对戏曲艺术的理解,表达对民族传统艺术和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难点:根据所要表演的人物进行化妆和服装设计,表演能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
学习材料:
戏曲图片资料、各种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了解戏曲:
1、调查收集戏曲资料。
2、探讨:a、戏曲的发展
b、戏曲的剧种:如京剧、昆剧、评剧、越剧、黄梅戏等。
c、影响最大的戏曲:京剧
3、美术课上为什么要研究戏曲?
服装美、化妆美、唱腔美、表演美、道具美……
教学意图:
培养学生关注民族戏曲艺术的发展,热爱民族艺术,了解戏曲与美术的关系。
探讨京剧:
什么是京剧:
了解京剧的几大行当:生、旦、净、丑
认识京剧脸谱:一种特殊的化妆艺术。
看看京剧服装:分为长袍、短衣、长短靴。色彩艳丽、款式多样、花纹具有民族特色。
听听京剧的乐器:京胡、锣、鼓、月琴等。
教学意图:
认识京剧,了解我国的国粹。
说说东北二人转:
听一听东北二人转。
说说我们的地方戏曲二人转特点。
教学意图:
拓展学生对戏曲艺术的了解,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表演戏曲:
探讨:美术课上,可以采用哪些形式来表演戏曲?
我们该作哪些准备?
设计表演方案。
展示作品。
展示演出。
教学意图:
培养探究合作能力,体验戏曲艺术的魅力,体验合作学习和参与表演的乐趣。生命之源……水
(人美版第八册第5课)
执教 刘伟
学习领域:综合 探索
课时:二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综合 探索学习领域。本课力图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充分发挥美术实践能力。在收集水的相关资料和设计制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关心社会问题和热爱祖国的情怀。
教师在指导学生对“水”问题进行挖掘的同时要拓展学生的美术视野,从美术的角度理解水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在调查水资源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了解水的相关知识,水资源对生活所起着重要作用,珍惜水资源。
应会: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和运用美术技能服务生活的能力。
2、隐性内容与目标:
在参与制作节水爱水的手抄报中体会美术与生活的关系以及收获劳动后的喜悦,提高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到水对人类生活有多么重要。通过手抄报的制作,培养学生的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利用美术技能服务于生活的能力。
难点:让学生了解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手抄报的设计方法。
学习材料:
收集水相关的资料、彩笔、直尺、报纸……
教学过程:
调查与了解:
课前分小组进行水的相关问题进行调查:
大连的水资源
水与人类的关系
世界水资源的现状、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中国节水标志
身边浪费水、污染水的现象
怎样保护水资源
……
2、课堂组际交流。
教学意图:
课前让学生以小组有针对性的调查有关于水资源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逐渐养成研究、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的。在相互交流中会了解更多的关于水资源的问题,开阔学生的视野。
探讨与研究:
探讨:我们怎样一起来爱护母亲河?
展示形式: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手抄报。
讨论手抄报的设计制作方法:通过观察报纸的版面进行分析。
教学意图:
让学生投入到宣传活动中去,为学生搭建展示发挥能力的平台。通过观察报纸的版面,解决本课的难点。
制作与宣传:
学生制作手抄报。
教师辅导。
小组手抄报展示。
教学意图:
在参与制作节水爱水的手抄报中体会美术与生活的关系以及收获劳动后的喜悦,提高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分工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
拓展与升华:
制作手抄报的经验交流:
欣赏艺术家笔下的“水”。
教学意图:
让学生体会劳动后成功的喜悦,在评价中提高能力。欣赏艺术家笔下的“水”,培养学生的欣赏评述能力。设计生活标志
(人美版第八册第4课)
执教 刘伟
学习领域:设计 应用
课时:一课时
教材分析:
很久以前,人们就开始了用图画表达思想。图画成了语言以外另一种交流方式,而且图画不受语言限制。这种来自图画的信息……标志,就是利用简洁、概括、醒目、易懂的美术手段,为人们生活服务的成功范例。
本课属于设计 应用学习领域的美术课程,目的是引导学生为校园设计实用、美观的标志,并用在自己的校园内,用以提高学生的设计意识及自己动手装饰美化生活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力和学习美术的兴趣。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识别生活中的标志,了解有关标志的文化,初步学习标志的构思、设计要领。
应会:用剪对称形或用圆点造型的方法设计学校需要的标志。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对标志的识别、欣赏、研究、启发学生设计、创作生活中、校园中需要的标志,培养学生物以致用的设计理念和健康向上的情感,提高形象表达力和创作欲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识别标志,了解标志在生活中的作用,学习标志的创作设计方法。
难点:设计的标志易识别,简洁、美观。
学习材料:
相关标志的书籍、资料、生活中的标志、不干胶、剪刀、彩色卡纸……
教学过程:
收集与展示:
1、课前收集生活中的标志。
2、课堂上展示自己收集的标志。
教学意图:
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在相互交流中会认识更多的标志,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路。
探讨与研究:
标志的分类、用途。
设计标志的要领。
欣赏教材中的标志。
教学意图: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解决教学难点。
设计与创作:
讨论:我们校园里都需要哪些标志?
作业要求:用剪对称形或用圆点造型的方法为校园里设计实用、美观的标志,要简洁、概括、醒目、易懂。
动手实践。
教学意图:
为校园里设计实用、美观的标志,培养学生物以致用的设计理念,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评价与拓展:
展示自己设计的标志。
拓展:图腾与标志。
教学意图:
展示自己的作品,体验创作的成功感。了解标志的历史,增强学习与生活的联系意识。大师画我也画
(人美版第八册第17课)
执教 刘伟
学习领域:造型 表现
课时:二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 表现学习领域。本课是在16课对画家凡 高作品欣赏的基础上进行造型实践的课业。目的是进一步学习画家的创新精神以及他们艺术作品中丰富的表现方法,感悟艺术的多元化。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通过学习画家凡 高、毕加索的造型表现方法,感悟艺术的多元化特点。
应会:模仿用大师的表现手法创作一幅画。
2、隐性内容与目标:
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探究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意识。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感悟画家凡 高、毕加索的造型表现方法。
难点:如何运用丰富的笔触表现形象特征及作者的感受,怎样将不同的角度的形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学习材料:
图画纸、彩笔、蜡笔……
教学过程:
看看凡 高的画:
1、欣赏34页的画,看看像哪一位画家的风格?
2、回想凡 高的作品,找找相同之处。
教学意图:
了解凡 高作品的表现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画画凡 高的画:
可以临摹凡 高的画。
2、可以运用凡 高的印象派绘画风格表现一幅自己创作的画。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
看看毕加索的画:
了解毕加索。
欣赏《朵拉 玛尔肖像》,了解立体派绘画风格特点。
教学意图:
引导学生了解毕加索的相关知识,以及立体画派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和分析能力。
画画毕加索的画:
可以临摹毕加索的画。
可以运用毕加索立体派绘画风格表现一幅自己创作的画。
教学意图:
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观察表现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举办画展:
大师画我也画作品展。
谈谈大师画我也画的感受。
教学意图:
体验成功的快乐。把自己的画制成拼图
(人美版第八册第15课)
执教 刘伟
学习领域:造型 表现
课时: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 表现系列。通过把自己的画制成拼图这一过程,训练学生创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的活动过程,学习相关的美术知识,提高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选择学生喜欢的美术作业形式内容,在学习美术知识的同时开发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知道拼图的制作过程,学习拼图的游戏方法。
应会:掌握拼图的制作方法。
2、隐性内容与目标:
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的活动过程,掌握拼图的制作方法。
难点:设计拼图的切割方法。
学习材料:
拼图玩具、剪刀、画面……
教学过程:
游戏玩拼图:
玩拼图。
介绍:怎样拼得快、拼得准?
教学意图:
游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探讨拼图做法:
出示课题:把自己的画制成拼图
探讨怎样制作拼图:看书、分析、总结:
绘制画面
设计切割图(画面背面设计切割图)
剪切切割图
拼摆画面
还原画面
教学意图:
明确拼图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探究的学习能力。
实践制作拼图:
作业要求:将一幅绘画作品,按照设计好的切割图,剪下来制作一个拼图玩具。
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教学意图:
明确作业要求,提高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
感受自制拼图:
同桌交换玩拼图。
带回家与家人一起玩拼图。
教学意图:
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降落伞
(人美版第八册第12课)
执教 刘伟
学习领域:造型 表现
课时: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 表现系列,通过本课教学,简单了解降落伞的原理,在制作小小降落伞的教学活动中,初步了解适合纹样,体验适合纹样的美感,学习设计和绘制适合纹样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在美术活动中,灵活运用美术知识完成作品,在游戏中激发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初步了解适合纹样,学习设计和绘制适合纹样的基本方法,简单了解降落伞的原理和用途。
应会:灵活运用适合纹样的装饰方法设计制作降落伞。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学习制作降落伞,培养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学习设计和绘制适合纹样,培养探究的学习能力。
难点:灵活运用适合纹样的装饰方法设计制作降落伞。
学习材料:
适合制作降落伞的材料、线绳、一件小重物……
教学过程:
调查了解降落伞:
收集有关于降落伞的资料。
出示自制的降落伞进行演示观看。
教学意图:
参与教学准备,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探讨研究降落伞:
说说降落伞的用途:救生伞、回收伞、投物伞、阻力伞、航弹伞、伞兵伞、运动伞。
分析降落伞的结构:伞面、连接线、重物
分析讨论伞的图案装饰:
欣赏书中作品运用了哪些图案?人物、动物、植物、几何……
图案怎样排列的?中心对称式、扩散式、渐变式……
根据降落伞现状,哪些图案最适合?
降落伞的制作方法:
构思:确定伞的外形。
设计:选择适合降落伞外形的图案。
制作:先装饰伞面再组合。
调整:调整线绳的位置并添加重物,根据下降速度调整重量。
教学意图:
了解降落伞的设计原理和造型、色彩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了解适合纹样的设计方法,培养学生设计适合纹样的能力。通过演示明确降落伞的制作方法。
实践创作降落伞:
作业要求:设计制作一个漂亮的降落伞,做好后拿到外面试一试,看看谁的降落伞做得好!
实践活动、辅导。
教学意图:
明确作业要求,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训练动手操作能力。
欣赏展示降落伞:
评价:设计图案是否适合降落伞的外形?
游戏;比一比,谁的降落伞漂浮的时间最长?
教学意图:
通过评价,了解学生对适合图案的设计方法的掌握情况和对降落伞原理的理解。通过试飞找出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积累经验。画家凡 高
(人美版第八册第16课)
执教 刘伟
学习领域:欣赏 评述
课时:一课时
教材分析:
《画家凡 高》是一节以一名画家为专题的欣赏 评述课。课标中对中年级的学生提出的要求是:“观赏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凡 高曲折而短暂的一生是悲剧性的,这位天才画家在短短十年的绘画生涯中,却留下了大约800多件油画以及几乎相同数量的素描作品。这种惊人的创作速度是凡 高对绘画艺术狂热的证据。而如此一个充满艺术向往和激情的人,却在孤独潦倒中苦苦挣扎。窘迫的生活与艺术的执著相互映衬,使凡 高这位艺术大师更具吸引力。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从朦胧的认识深化为对作品艺术风格的欣赏,以及对画家艺术人生的了解和评价。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初步了解凡 高生平及绘画风格,知道如何对一名画家进行专题研究和学习。
应会:能用简单的文字对凡 高的作品进行欣赏评述,能查阅、收集相关资料。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了解、分析凡 高的一生,学习凡 高对艺术的热情、执著、勤奋创新的精神。同时感悟人在逆境中应该怎样调整控制自己,成为一个积极健康的人。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初步认识、了解画家凡 高及其作品。
学习如何欣赏评述凡 高作品的方法。
难点: 通过欣赏凡 高的作品,感悟他内心的艺术表现情绪。以文字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作品的评述。
学习材料:
凡 高相关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收集:
课前收集凡 高相关图片资料。
谈谈你对凡 高的了解。
教学意图:
通过多种途径学习知识。
阅读:
自学了解书中文字,了解凡 高的一生。
阅读后,了解了画家哪些信息?如国籍、家庭、艺术巅峰等。
你还有哪些问题?
教学意图:
自学及培养提炼文字信息的能力。
欣赏:
欣赏凡 高作品:
a、《自画像》笔触、色彩、割耳朵的故事、如果你在逆境中该怎样调整心态……
b、《吃马铃薯的人》色调、早期绘画风格、对劳动人民的感情、画速写……
c、《星月夜》笔触表达的情绪、幻想星空……
d、《阿尔附近的吊桥》文学语言描述……
e、《向日葵》为什么喜欢、有关向日葵的信息、厚涂法表现花瓣的好处……
f、《鸢尾花》画一画……
为作品编排顺序:
荷兰时期…巴黎时期…阿尔时期…圣雷米时期…奥维尔时期
总结:
凡 高是后印象主义画派主要画家之一
教学意图:
分析画面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总结:
用文字描述一幅画。
临摹一幅画。
小结:我们初识了这位充满传奇的艺术家,希望你们能够更深地了解他和他的绘画。
教学意图:
知识的拓展与延续。巧用对称形
(人美版第八册第2课)
执教 刘伟
学习领域:设计 应用
课时:二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 应用学习领域。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用剪刀剪出对称的图案来难度并不是很大,但是要应用这种技巧服务于生活就需要更高的美术修养。如何巧用对称形服务于生活、美化生活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如何设计对称的花纹,对称的相关传统文化。
应会:学会对称形的制作方法,巧用对称来形装饰生活。
2、隐性内容与目标:
美化生活环境,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对称形的制作方法,。
难点:如何巧用对称形在生活中的运用。
学习材料:
图片、彩纸、剪刀、胶……
教学过程:
说说自然界中的对称形:
自然界中有哪些对称形?
如树叶、人体、花卉 ……
出示相关的图片进行欣赏。
教学意图:
大自然就是一个能工巧匠,为我们雕琢出无数美仑美奂的作品。热爱自然,培养学生感受自然美。
了解生活中的对称形:
生活中的对称形。
如建筑、环境装饰、家具、服装、剪纸作品……
出示相关的图片;如天安门、故宫、天坛、剪纸作品……
教学意图:
了解生活中的对称形,通过欣赏相关的图片,感受传统文化,了解相关的知识。
谈谈对对称形的感受:
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中为什么大量的使用了对称?
对称形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美感?
教学意图:
让学生在一个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了解对称形,感受对称形的美感。同时,
研究对称形的制作:
欣赏教材中的作品。
研究对称形的制作方法。
教学意图:
通过观察、探讨、研究,掌握对称形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为下一步巧用对称形打下基础。
巧用对称形:
运用对称形可以制作什么?
如何运用到生活中去?
学生制作。
教师辅导。
教学意图:
学以致用,这是设计 应用学习领域的初衷,以及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别致的小花瓶
(人美版第八册第13课)
执教 刘伟
学习领域:造型 表现
课时: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 表现领域的课程。利用陶艺进行造型表现的方式多种多样,例如:拉坯成型法、泥板成型法、手捏成型法、盘条成型法、模具成型法等。本课目的是启发同学们在学习运用盘条及手捏成型法的同时学以致用,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已经学到的知识来装饰美化我们的生活。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通过本课学成型法、盘条成型法、泥板成型法等陶艺技法等陶艺技法。
应会:利用手捏成型法、盘条成型法、泥板成型法等陶艺技法制作别致的小花瓶。
2、隐性内容与目标:
了解陶艺技法,并将其运用到美化生活的活动中,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成型法、盘条成型法、泥板成型法等陶艺技法,尝试制作一个别致的小花瓶。
难点: 花瓶的造型设计,重心的掌握。
学习材料:
花瓶图片、陶泥、抹布……
教学过程:
欣赏别致的小花瓶:
出示生活中别致的小花瓶。
欣赏书中的作品,你认为哪儿制作最别致?
教学意图:
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创作思维。
讨论别致的制作方法:
一块泥巴,你能想到哪些方法制作成花瓶?
用手直接捏
搓成条垒起来
擀成大泥片围起来
做好外形,将里面掏空
……
总结捏制方法:泥板成型法、手捏成型法、盘条成型法、泥片围粘……
装饰手法:刻、压、捏、盘……
教学意图:
艺术创作的方法是丰富多彩、不拘一格的,启发学生要敢于打破思维定式,大胆进行创新。
制作别致的小花瓶:
提出作业要求:每个人用泥制作一个新颖别致的小花瓶,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
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教学意图:
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想法的进行创作;通过实践,通过学生的动手能力。
展示别致的小花瓶:
展示自己的作品:说一说自己的花瓶别致的地方,运用了哪些方法?
拓展:欣赏陶艺作品。
教学意图:
评价对再创作的帮助。欣赏有关于陶艺的作品,开阔眼界,了解更多的知识,激发欣赏继续探究的兴趣。艳丽的大公鸡
(人美版第八册第14课)
执教 刘伟
学习领域:造型 表现
课时: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 表现学习领域范畴,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认识冷暖色,了解冷色和暖色之间的相互关系,感受以冷暖色对比为主要表现方法的作品所产生的特有的美感,并且学习运用冷暖色对比的方法来表现作品,科学的认识、理解色彩现象,培养学生的色彩美感意识,激发学生学习色彩的兴趣,丰富学生对色彩的感受,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和运用表现能力。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了解冷色和暖色的色彩知识,体会冷暖色对比的美感。
应会:通过欣赏冷暖色对比的作品,使学生感受到冷暖色同时运用所带给人们艳丽、热烈的美感,感受到它们使画面产生的特别艺术效果。
2、隐性内容与目标:
在学习和探究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冷暖色对比的美感,培养学生观察和感受意识,提高他们画色彩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大胆表达自己对色彩感觉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了解冷暖色,认识和感知冷暖色对比带给人们特有的美感。
难点: 冷暖色在创作中的运用。
学习材料:
公鸡图片、彩笔、蜡笔、色相环……
教学过程:
再现回忆三原色与三间色:
三原色:
红色:热烈、喜庆
黄色:明亮、高贵
蓝色:凉爽、辽阔
三间色:
绿色:平静、清凉
橙色:温暖、热烈
紫色:高雅、神秘
3、按照对色彩的不同感受,划分两大类,并说出划分的原因。
教学意图:
复习学过的知识,使色彩的学习连贯、循序渐进。
感受探讨冷色与暖色:
冷色给人的感觉:凉爽、寒冷、清新
暖色给人的感觉:温暖、热情、舒适
冷暖色在一起给人的感觉:鲜艳、热烈、欢快、兴奋……
教学意图:
引导学生由感性到理性思维,由无意识到由意识的分析。
分析研究“艳丽”的含义:
1、“艳丽”体现在哪些方面:色彩、形状、姿态……
2、欣赏书中作品,看看艳丽体现在什么地方?
教学意图:
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冷暖色对比所产生的美感,提高他们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创作表现艳丽的大公鸡:
提出作业要求:
运用冷暖色对比的方法,画一只艳丽的大公鸡。
2、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教学意图:
体验色彩冷暖对比的表现方法,感受对比色的美感。
欣赏评述艳丽的大公鸡:
组织学生欣赏、交流、评述。
拓展:冷暖对比色适合运用到那些地方?
教学意图:
激发学生对学习色彩的兴趣,培养学生善于运用色彩知识。放学了
(人美版第八册第3课)
执教 刘伟
学习领域:造型 表现
课时:二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 表现学习领域的一个内容。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与此同时我们的课余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了。本课教学意图是通过引导学生记忆、观察生活,使学生感受我们的课余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丰富有趣的生活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通过回忆使学了解我们的课余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热爱生活,体会美好生活的情趣。
应会: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人物动态的画法及要领,将记忆中自己喜欢的课余生活的美好瞬间用绘画的方法表现出来。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使学会感受到我们的课余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联系生活实际,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我们的美好生活,从而体验到生活的乐趣,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讨论使学生了解放学后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各种活动场面,从而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喜爱、赞美之情。
难点:人物在活动时的不同姿态,画面人物之间的关系及构图。s
学习材料:
绘画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说一说放学了:
1、展示自己的业余生活照片。
2、说一说放学后你的生活。
教学意图:
通过图片的欣赏,以及回忆放学后有意思的各种活动,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看一看放学了:
欣赏书中学生的作品,看看他们放学后的生活。
2、出示课题:放学了
教学意图:
通过欣赏他人的作品,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想一想放学了:
思考:你想怎样表现放学了这个主题性创作绘画?
创作这个主题性绘画,你存在哪些困难?(人物动态的表现,通过速写来解决。重点解决人物的动态规律、人物动态的画法、四肢、躯干、头部)
教学意图:
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在创作中存在的问题。运用一节课的速写,解决本课创作的难点。
画一画放学了:
作业要求:
动态生动、突出主题、构图完整
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教学意图:
明确创作要求,鼓励学生大胆的进行表现与创作。
赏一赏放学了:
自评:写出创作感受。
展示作品,相互欣赏评价。
教学意图:
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学习,拓展知识。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评价能力,领略绘画创作的喜悦。学画农民画
(人美版第八册第10课)
执教 刘伟
学习领域:造型 表现
课时:二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 表现系列,意图让学生了解农民画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种绘画形式,农民画具有大胆的想像力、无拘无束的表现手法、鲜艳的色彩和饱满的构图等特点。农民画与儿童画从表现手法上有相同之处,它易于儿童理解和模仿,学习农民画从生活中取材的特点,鼓励学生生动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感受。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农民画的装饰特点,学习运用农民画的装饰手法大胆表现生活中的感受,学习改画或添加农民画,激发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知道农民画是民间艺术的一种绘画形式,了解农民画的特点。
应会:学习运用农民画的装饰手法改画、添画一幅农民画作品。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了解农民画的装饰特点和表现手法,激发学生热爱民族艺术、激发民族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农民画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种绘画形式,感受农民画大胆的想象力、无拘无束的表现手法、鲜艳的色彩和饱满的构图等特点。学习运用农民画的装饰手法大胆表现生活中的感受,激发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
难点:运用装饰线、装饰色大胆表现自己的感受。
学习材料:
农民画资料、水粉用具、彩笔、油画棒……
教学过程:
调查了解农民画:
1、课前收集调查关于农民画的图片和资料。
2、课堂师生相互交流。
教学意图:
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初步感受农民画风格。
欣赏感受农民画:
欣赏书中农民画。人物动态、服饰色彩
2、总结农民画特点:夸张、变形
教学意图:
了解农民画基本特点、人物表现方法、装饰色彩表现方法,激发学生热爱民间艺术的情感。
设计装饰农民画:
欣赏经过改画和添画的农民画。
讨论怎样将农民画进行添加和改画。
改画:以一幅农民画为基础将部分内容进行改画。
添画:在一幅农民画基础上添加内容。
改画农民画的要求:
选择一幅农民画介绍,根据你的想法进行改画、添画,注意画面色彩鲜艳、构图饱满。
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教学意图:
明确改画和添画的基本概念。初步了解改画和添画的基本方法。体验和感受农民画的艺术魅力。
展示评述农民画:
展示作品。
欣赏评述,谈谈感受。
教学意图:
体验成功,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用彩墨画鸟
(人美版第八册第7课)
执教 刘伟
学习领域:造型 表现
课时:二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 表现学习领域中的一节国画创作课。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创作中体会彩墨与宣纸的特性,了解简单的绘画技巧。培养学生大胆运用彩墨进行创作,对中国画的工具、技法有进一步认识。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初步了解彩墨画,对中国花鸟画有初步认识。
应会:学会基本的运笔、用墨的方法,用彩墨创作出一幅表现鸟的作品。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绘画的情感;通过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s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简单的彩墨绘画技巧,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创新积累,创作彩墨画。
难点:笔墨水分为的控制及鸟的姿态造型处理。
学习材料:
……
教学过程:
看看了解大自然中的鸟:
1、课前收集鸟的图片。
2、了解鸟的形态特征。如猫头鹰的爪子、仙鹤的腿、天鹅的脚蹼、翠鸟的嘴……鸟类的生活习性造就了它们的身体结构不相同。
教学意图: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收集资料的习惯,通过观察图片,让学生了解不同鸟类的形象特点,为创作打下造型基础。
欣赏感受艺术作品中的鸟:
欣赏大师笔下的鸟。画家是怎样用彩墨表现鹦鹉的?
2、欣赏小朋友笔下的鸟。寻找与大师的不同之处。
教学意图:
分析运笔、用墨的技巧感受笔墨变化对创作的作用,提高学生对笔墨技巧的认识。对作品进行评述,提高学生的欣赏评述能力。
探讨实践运用彩墨表现鸟:
教师演示运用彩墨画鸟。
表现鸟的特点及绘画步骤:
铅笔勾画鸟的现状。(身体成卵形)
刻画细部:头、眼睛、翅膀、脚爪……
添画周围环境:如树枝、石头
作用要求:
运用彩墨画的表现方法,创作一幅表现鸟的作品,并添加适当的环境。要求:动态美、有创意、墨色好、创意佳
学生实践,教师辅导。
教学意图:
通过教师演示绘画步骤,让学生了解绘画方法,对学生的创作起铺垫作用。
展示交流我们笔下画的鸟:
展示作品。
评价:动态美、有创意、墨色好、创意佳
谈谈体会。
教学意图:
通过课堂评价对每个学生的作品进行肯定,激发其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刻印的乐趣
(人美版第八册第9课)
执教 刘伟
学习领域:造型 表现
课时: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 表现学习领域的课程。造型表现的方式多种多样,刻印的乐趣属于版画系列里的一课。可以用来刻印的材料是非常丰富的,泥板、纸板、石膏板、木板……刻印的方式多种多样:阴刻、阳刻、漏印、浮雕……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简单的刻印方法。
应会:运用刻印的方法设计制作贺卡、藏书票、小书签等。
2、隐性内容与目标:
运用学习到的刻印技法制作工艺品,引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提高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刻印的方法并加以运用。
难点:图案的细节处理及安全问题。
学习材料:
萝卜、马铃薯、刻刀、印制材料……
教学过程:
了解阴刻与阳刻:
1、出示印章。
2、认识阴刻与阳刻:
阴刻:如果将画好图案的地方刻下去,蘸上红色,印出来,有图案的地方是白颜色。
阳刻:如果将画好图案的地方保留,刻去图案以外的地方,蘸上红色,印出来,有图案的地方是红颜色。
怎样刻印:
制版:在马铃薯的平面上设计图案。
考虑阴刻还是阳刻。
印刷:
实践刻印:
学生设计,印制小书签。
教师辅导。
展示作品:
欣赏自己的作品。
谈谈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