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罗马美术与文艺复兴美术

文档属性

名称 古希腊、罗马美术与文艺复兴美术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山东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0-03-18 13:1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古希腊、罗马美术与文艺复兴美术
古希腊
1、 荷马时期
2、 古风时期
3 、古典时期
4、 希腊化时期
《米洛斯的阿芙罗狄特》(希腊) (大理石雕刻,高202厘米,约作于公元前150年,巴黎卢浮宫藏)
古希腊雕刻的美名,莫过于这座《米洛斯的阿芙罗狄特》。这一作品因为1820年发现于爱琴海中的米洛斯岛而得名。它是用两块大理石合雕而成的,接缝处在裸露的躯干与衣服的交界处。端庄的身体,丰腴的肌肤,典雅的脸庞,娟美的笑容,微微扭转的站势,这一切构成一个十分和谐而优美的姿态。尽管雕像的双臂残缺,但由于年代久远,人们欣赏的心理已产生积淀,断臂反而诱发出人们美好的想象,从而增强了人们的欣赏趣味,使人们愈加觉得它非同凡响。从艺术风格上看,它融合了希腊雕刻中的崇高与优美的两种风格。它那阔大而简洁的手法,使人联想起菲狄亚斯在帕特农神庙上创造的庄严崇高的雕刻;它那端庄优美的身姿和容貌,又使人联想起普拉克西特列斯塑造的优美而抒情的女性人体雕刻。无怪乎19世纪法国的雕塑大师罗丹要称这一雕像为“古代的神品”。
萨莫德拉克的胜利女神 (大理石,高328厘米,公元前200年左右,巴黎卢浮宫藏)
这一作品因1863年在爱琴海北部的萨莫德拉克小岛上发现而得名。雕像出土时已成碎块,经过四年的精心修复,才重新站立起来,但仍然缺头无臂。以后又发现了这一雕像的底座及女神的左手和部分手指的残片。对于女神原来的姿态是什么模样,人们有种种猜测,都不足为据。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它是小亚细亚的统治者德梅特里奥斯一世为纪念他在一次海战中大败托勒密王国的舰队而创作的。它原安放在萨莫德拉克岛海边的悬崖上,面对着茫茫大海。胜利女神虽是古希腊雕塑常用的题材,但与其他胜利女神雕像有重要的区别。首先,这尊雕像的构思非常新颖,作者将底座制成一艘战舰的船头,胜利女神从天而降,飞立船头,引导着舰队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它既符合纪念一场海战胜利的需要,又形象地表达了战斗胜利的主题。其次,作品充分发挥了雕塑立体造型的特点。尽管雕像已失去头与双臂,但不论从哪个角度都能感受到胜利女神展翅欲飞的雄姿。雕像上身呈前倾姿势,静中见动;从侧面看,女神的乳峰为最高点,脸和双翼的波状线构成一钝三角形,从而加强了前进的态势。像这样杰出的作品,无怪乎巴黎卢浮宫要将它和该馆收藏的《米洛斯的阿芙罗狄特》、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并称为卢浮宫三宝。
米隆《掷铁饼者》 (大理石,罗马复制品,公元前5世纪,罗马国立博物馆藏)
米隆是公元前5世纪上半期古希腊著名的雕刻家。他善于运用写实手法创造性地刻画人物在剧烈运动中的动态。《掷铁饼者》便是他在这方面最重要的代表作。米隆在这一作品中创造了一个出色的充满活力的运动员形象。尤见作者匠心的是,他出色地概括了掷铁饼这一运动的整个连续过程,表现了一种动态的美。掷铁饼者张开的双臂像拉满的弓,使人产生一种发射的联想。铁饼和人头的两个圆形,左右呼应;紧贴地面的右腿如同一个轴心,使曲折的身体保持稳定。整个雕像给人的印象是:健美、庄重、和谐,洋溢着青春的活力。运动员之所以呈现出裸体的形态,是由古希腊人的社会风俗所决定的。因为,古希腊人在从事体育运动和宗教性的文艺演出活动时,男子往往赤身裸体。他们认为完美健康的人体乃是人的骄傲,是神性的体现。这种社会风俗反过来也促进了希腊人体雕像的发展,并且形成了西方美术中崇尚人体美的艺术传统。
《掷铁饼者》是一个在固定动作上表现出运动的连续性,出色地解决了人体重量落在一只脚上重心问题,改变了雕刻中直立的程式。
《三女神》 (帕特农神庙正面山墙上的浮雕,大理石,高112厘米,公元前449年—前400年,现藏伦敦不列颠博物馆)
这是希腊古典时期著名的雕刻杰作之一。旧称“命运三女神”。它原是帕特农神庙正面山墙上右角末端的高浮雕。题材来自希腊神话。现存的这三个女神的雕像,头部和四肢都已失去,但那健美的身躯,恬静而潇洒的姿态,仍给人以极其优美的形象。尤其是三女神的衣服的处理,希腊式薄衫穿在三女神的身上,纤细而又繁复的湿衣褶,随着人体的结构而起伏,女性人体的优美轮廓,生动地展现出来。使得这些雕像不像是由冰冷的大理石雕凿而成,而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
雅典卫城主体建筑,为了歌颂雅典战胜波斯侵略者的胜利而建。在希腊首都雅典卫城坐落的古城堡中心,石灰岩的山岗上,耸峙着一座巍峨的长方形建筑物,神庙矗立在卫城的最高点,这就是在世界艺术宝库中著名的帕特农神庙。这座神庙历经两千多年的沧桑之变,如今庙顶已坍塌,雕像荡然无存,浮雕剥蚀严重,但从巍然屹立的柱廊中,还可以看出神庙当年的丰姿。
帕特农神庙是供奉雅典娜女神的最大神殿,帕特农原意为贞女,是雅典娜的别名。此庙不仅规模最宏伟,坐落在卫城中央最高处,庙内还存放一尊黄金象牙镶嵌的全希腊最高大的雅典娜女神像(菲迪亚斯亲手制作)。它从公元前447年开始兴建,9年后大庙封顶,又用6年之后各项雕刻也告完成,1687年毁于战争,今仅存残迹。神庙背西朝东,采取八柱的多立克式,东西两面是8根柱子,南北两侧则是17根,东西宽31米,南北长70米。东西两立面(全庙的门面)山墙顶部距离地面19米,也就是说,其立面高与宽的比例为19比31,接近希腊人喜爱的“黄金分割比”,难怪它让人觉得优美无比。柱高10.5米,柱底直径近2米,即其高宽比超过了5
雅典娜被称为智慧女神,最初当成战争女神敬奉,在希腊正统宗教中,其意义已改变为和平女神(橄榄树因代表和平而得胜),有时也是法律女神, 橄榄树是其象征。传说是宙斯与聪慧女神墨提斯(Metis)所生,因盖亚有预言说墨提斯所生的儿女会推翻宙斯,宙斯遂将她整个吞入腹中,因此
雅典娜神像(作者:菲狄亚斯)
宙斯得了严重的头痛症。包括药神阿波罗在内的所有山神都试图对他实施一种有效的治疗,但结果都是徒劳的。众神与人类之父宙斯只好要求火神赫菲斯托斯打开他的头颅。火神那样做了。令奥林匹斯山诸神惊讶的是:一位体态婀娜、披坚执锐的女神从裂开的头颅中跳了出来,光彩照人,仪态万方。
多利亚柱式朴素、粗壮,没有柱基,柱身由下向上逐渐缩小,中间略鼓出,柱身有凹槽,柱头接方形柱冠。
伊奥尼亚柱式精巧、纤细,有柱基,柱身较长、匀称、凹槽密且深,柱头为涡卷形
后来,也就是古典时期的小亚细亚地区又流行一种科林斯式,是在伊奥尼亚柱式的基础上发展到更为华丽的装饰,柱头为繁密的花篮。
伊瑞克提翁神庙位于埃雷赫修神庙的南面,传说这里是雅典娜女神和海神波塞东为争做雅典保护神而斗智的地方,建于公元前421年~前405年之间,本为放置八圣徒遗骨的石殿,是雅典卫城建筑中爱奥尼亚样式的典型代表,建在高低不平的高地上,建筑设计非常精巧。伊瑞克提翁神庙东区是传统的6柱门面,向南采取虚厅形式。南端用6根大理石雕刻而成的少女像柱代替石柱顶起石顶,充分体现了建筑师的智慧,她们长裙束胸,轻盈飘忽,头顶千斤,亭亭玉立。由于石顶的份量很重,而6位少女为了顶起沉重的石顶,颈部必须设计得足够粗,但是这将影响其美观。于是建筑师给每位少女颈后保留了一缕浓厚的秀发,再在头顶加上花篮,成功地解决了建筑美学上的难题,因而举世驰名。现在真品收藏于博物馆,已用复制品顶替。
罗 马
雕像取材于罗马建城的传说。著名的特洛伊战争结束后,特洛伊王子逃到意大利半岛,建立了阿尔巴城,世代相传;后来,一个名叫努米托耳的国王被其弟阿木留斯推翻,儿子被杀,但他的女儿为战神所爱,生下一对双胞胎罗穆路和瑞穆斯,却被阿木留斯放入篮子中丢入台伯河;这对兄弟后来被一只母狼发现并收留抚养,不久,被牧人发现收养;他们长大以后,杀死仇人,救出外祖父,创建了新的城市;后来罗穆路杀死了瑞穆斯,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这座城市为罗马。这尊雕像所刻划的就是曾经哺育了罗马创始人的母狼的形象。
卡拉卡拉本名安敦尼努,卡拉卡拉是他的绰号。他为人凶残,是罗马历史上著名的嗜血成性的暴君,他在位时对内外均采取暴虐的手段,并残酷杀害不少自己兄弟和朝臣,他自己后来则死于罗马近卫军司令的手中。   在这尊雕像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张性格鲜明的脸:方方的脸庞,嘴角内收,头部低斜,紧锁的双眉,多疑而凶残的眼睛流露出凝滞的眼神。雕像五官轮廓清晰,眼睛的刻画令人叹为观止,那是一双充满着复杂感情的眼睛:凶恶、暴躁、多疑、恐惧。残暴和屠杀为他消灭了许多敌人,同时也造就了他那对一切都充满了怀疑和恐惧的内心世界。一头卷曲的头发和满脸的胡须则进一步强化了他那凶残的性格。这一雕像在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艺术技巧上,达到了罗马雕塑的最高成就,在整个世界美术史上也是十分少见的。
为了纪念早年的奥古斯都(屋大维)打败安东尼和克委帕特拉(埃及艳后),由奥古斯都大帝的女婿、屋大维的副手、曾先后三任罗马总督的马尔库斯·维普萨纽斯·阿格里帕于公元前27 年主持,在罗马城内建造了一座庙,献给“所有的神”,因而叫“万神庙”。公元80年被焚毁。后来最喜欢做建筑设计的阿德良皇帝(117~138年在位)把它重建(120~124年)。到3世纪初,又由卢丘斯·塞蒂缪斯、塞韦鲁斯和卡拉卡拉两个皇帝改建。公园655年被拜占庭皇帝康斯坦士二世抢去。罗马皈依天主教后,万神庙曾一度被关闭。公元608 年,教皇博理法乔四世将它改为“圣母与诸殉道者教堂”。到了近代,它又成为意大利名人灵堂,国家圣地。
科洛西姆竞技场代表了罗马建筑的顶峰。它是古罗马最大的椭圆形竞技场,可以容纳5600多人。设计者巧妙的安排了一系列的环形拱和放射状的拱,对观众的坐席和通道都做了精心的安排,它建有内外圈环形走廊,外圈供观众出入和休息用,内圈供前排的观众使用。楼梯安排在放射形墙垣之间,分别通向各观众席。
从外形看,这是一座大型蜂窝式建筑,共有四层拱门,1、2、3层分别是多利亚式、伊奥尼亚式、科林斯式三种柱式装饰拱券门,第四层是饰有半圆形的围墙。
竞技场的形制对现代体育场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凯旋门是欧洲纪念战争胜利的一种建筑。始建于古罗马时期,当时统治者以此炫耀自己的功绩。后为欧洲其他国家所效仿。常建在城市主要街道中或广场上。用石块砌筑,形似门楼,有一个或三个拱券门洞,上刻宣扬统治者战绩的浮雕.著名的有提图斯凯旋门、塞维鲁凯旋门、君士坦丁凯旋门、巴黎凯旋门、奥朗日的凯旋门、平壤凯旋门、勃兰登堡门
此图塞维鲁凯旋门,它是古罗马广场上现存的两座凯旋门之一,它位于古罗马广场西北端,是一座白色大理石建筑,建于公元203年。该凯旋门是为了纪念塞普蒂米乌斯·塞维鲁皇帝和他的两个儿子卡拉卡拉和塞普提米乌斯·盖塔在194或195年和197-199年两次战胜波斯。
君士坦丁凯旋门,位于斗兽场旁边,有三个拱门。公元315年,为纪念君士坦丁大帝在312年打败一起执政的马森奇奥(Massenzio) 而建造的。这个凯旋门装饰繁多,饰物多数来自以前罗马皇帝凯旋门或其它建筑物。
位于巴黎戴高乐星形广场的中央,面对香榭丽舍大街,法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1769---1821)为纪念奥斯特利茨战争的胜利而建立,1806年8月15日奠基,1836年7月29日落成。设计师是沙勒格兰,为单一拱形门,高50米,宽45米,厚23米。
文艺复兴
西欧的中世纪是个特别“黑暗的时代”。基督教教会成了当时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它建立了一套严格的等级制度,把上帝当做绝对的权威,什么文学、什么艺术、什么哲学,一切都得按照基督教的经典《圣经》的教义,谁都不可违背,否则,宗教法庭就要对他制裁,甚至处以死刑。
文艺复兴是指13世纪末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
“文艺复兴”一词的原意是指“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再生”。
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起源于14世纪下半叶的意大利,其后遍及西欧整个地区。人文主义者以“人性”反对“神性”,用“人权”反对“神权”。他们提出“我是人,人的一切特性我是无所不有”的口号。他们非常不满教会对精神世界的控制,他们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他们歌颂人的智慧和力量,赞美人性的完美与崇高,反对宗教的专横统治和封建等级制度,主张个性解放和平等自由,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要求现世幸福和人间欢乐,提倡科学文化知识。所以,人文主义的理念,其重点是“人”,是“人”的本能的发挥,是“人”追求真、善、美的动力。
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
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岩间圣母》
米开朗基罗《大卫》《哀悼基督》《创世纪》《最后的审判》
拉斐尔《圣母的婚礼》《雅典学院》《椅中圣母》《西斯廷圣母》
达·芬奇
艺术特色:把自然科学知识引入美术,是15世纪意大利人的重大贡献,达·芬奇继承了这种传统并大大完善了它。
如他的代表作壁画《最后的晚餐》完美的构图、和谐的形与空间、丰富的心理刻划,都显示了古典美术大师达·芬奇的艺术特色。
代表作:木板油画《岩间圣母》、壁画《最后的晚餐》、油画《蒙娜·丽莎》;
达芬奇《蒙娜丽萨》
《自画像》
《最后的晚餐》达芬奇
米开朗琪罗
作品以力量和其实见长,具有一种雄浑壮伟的英雄精神。他早年的雕塑《大卫像》是最鲜明展示盛期文艺复兴美术特点的作品。他真正实现了把生命从石头中释放出来的理想,以精湛的技巧、强烈的信心,雕凿出这尊完美的英雄巨像。
代表作:雕塑《大卫像》、《摩西》、西斯廷天顶画《创造亚当》、祭坛画《末日审判》、雕塑《基督下十字架》、设计圣彼得大教堂穹隆;
米开朗基罗《晨》、《暮》、《昼》、《夜》
哀悼基督
《摩西像》
最 后 的 审 判
《垂死的奴隶》
拉  斐  尔
拉斐尔的作品一直被人们视力为古典美术精神最完美的体现。他是西方美术史上最擅长塑造圣母形象的大师。他那一系列圣母像,把感性美与精神美和谐无间地统一起来,从而传达出人类的美好愿望和永恒感情。纯真优美、庄重自然、明快清晰、和谐简洁,这些古典美术最为推重的品质,在拉斐尔身上获得了最鲜明的体现。
代表作:油画《圣母的婚礼》、《美丽的女园丁》、《西斯廷圣母》、《座椅中的圣母》、壁画《雅典学派》;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