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光溢彩-玻璃

文档属性

名称 流光溢彩-玻璃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0-03-18 19:44:00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
第一次访华,结束了中美长达
20多年相互隔绝的局面,从此
中美两国正式确立了外交关系。
为表达对毛主席的友好和敬重
之情,尼克松总统送给毛主席
一份见面礼,同学们猜猜看,
这两个人要是见面的话,可能
会互相赠送什么礼物呢?
尼克松
他会送什么给毛主席呢?
他们是谁?
尼克松为什么把玻璃器作为外
交的礼品呢?
晶莹剔透、造型典雅
尼克松为什么把玻璃器作为外
交的礼品呢?
第七课 流光溢彩的玻璃艺术
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东
西是玻璃的做的?
门窗、灯泡、器皿、镜子等日常用品
玻璃的用途非常的广泛,小到一颗玻璃跳棋,大到建筑物外墙,
墙它在人类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一种材料。
你知道玻璃最初的时候是如何诞生的吗?
相传在4000多年以前,有一艘古埃及人的商船,满载着晶体矿物质“天然苏打”(纯碱),航行在地中海上,由于天气原因,商船搁浅了,于是船员们登上沙滩。他们用几块“天然苏打”做为大锅的支架在沙滩上做起饭来。后来当他们要离开时,突然发现锅下面的沙地上有些晶莹明亮闪闪发光的东西。
原来这些闪光的东西是天然苏打在火焰的作用下,与
沙滩上的石英砂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的晶体,这就是
最早的玻璃。于是古埃及人摸索出了制作玻璃的方法。
现在人们制造玻璃通常是用石英砂、石灰石等混合提
炼而成
在最初的时候制作的玻璃价值贵如黄金,仅用在装
饰方面。一直到17世纪,欧洲人发明了大块玻璃的
生产工艺以后,玻璃才成为普通的用品。
材质独特 :玻璃在光线的照耀下显
的熠熠生辉,晶莹剔透,表现出玻
璃材质独特的美感。
玻璃早在公元前1000年就
已经出现了。当时人们就已
经熟练的掌握了玻璃的制法。
白色的石英砂是制作玻璃的主要原料。
把原料放进容器中,再置于熔炉中熔解
把熔化的玻璃粘附在吹杆尾端。
吹杆尾端的玻璃稍加休整。
把吹杆上的玻璃沾上银粉
把吹杆伸进模型中,吹出所需的形状。
从模型中取出玻璃半成品,并切开吹管。
冷却后,用研磨机磨平。
经过几千年的技术革新之后,玻璃还有哪些制造
工艺呢?请同学们查阅课本,同桌之间可以讨论
一下找到答案。
19世纪末,欧洲玻璃迎来了它的第四次新生——艺术玻璃
的诞生。艺术家们纷纷参与生产过程,将自己的审美意趣融入
作品中,他们运用玻璃雕花、酸蚀、贴饰、染色、添加有色剂
等工艺方法,创造出图案丰富,色彩鲜艳的玻璃制品,令人赏
心悦目。
套色转轮刻花法——由不同色彩的两层
玻璃组成,刻去外层的玻璃而雕出图案,
使色彩和图案富有立体感。
酸蚀法——由不同色彩的两层玻璃组成,
采用化学腐蚀方法,制成的浮雕式图案
,层次丰富。
贴饰法
欣赏:
1、玻璃器除了材质独特,工艺巧妙之外,还有
哪些方面带给我们视觉上的享受?
2、总结玻璃器之美。
造型独特
材质特别
作品中溶入了其民族文化,从璀
璨迷人的文饰中折射出材质、工
艺之美
造型优美,瓶口夸张
西方玻璃器之美,美在哪里?
色彩美、造型美、材质美
我们知道了玻璃制造技术最早的时候是在西方诞生的,
并且在西方得到了充足的发展。那么在中国古代有没有玻璃呢?
很多人认为玻璃是一种“舶来品”,是从西方传入我国的。其实,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玻璃产地之一,比古埃及晚了大约1000多
年的时间。我国的玻璃生产技术有着自己的渊源。大约在3000
多年前的西周时期,我们的祖先在制造青铜器的过程中无意间发现了玻璃
这种材料,经过他们稍稍的加工,便制成精美的玻璃装饰品了,就这样经
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人们终于掌握了玻璃的生产技术和规律。
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古代的玻璃器没有象瓷器、玉器那样建立起完整的体
系,所以它并不属于代表性的工艺。
中国古代的玻璃器晶莹剔透、
造型雍容大方,色彩古朴。
在中国历史上,清代是古代玻璃工艺的鼎盛期,最具代表性
的玻璃器就是“鼻烟壶”,它也是世界玻璃艺术的珍品。所谓
鼻烟壶,就是古时用来装鼻烟粉的瓶子。虽然我们叫它“壶”,
但是通常它们仅有手掌般大小。
鼻烟壶成为清代工艺美术的缩影,被后世称为
“集中国多种工艺之大成的袖珍艺术品”而饮誉
世界。清代鼻烟壶所用的材料有玻璃、玉、象
牙、铜等,主要以玻璃材质居多。在当今社会,
鼻烟壶被人们视为艺术品,收藏把玩。
作业拓展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西方玻璃器的艺术特点和制作工艺,
并且还了解了我国古代玻璃器。现在就请同学们以文字和绘画的形
式表现你对玻璃的理解。
1、请选择教材中的任意一件玻璃器作品,从色彩、工艺、造型等
方面进行评价。
2、假如现在有位玻璃工艺大师想请你以“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
为主题设计一件玻璃工艺品,你会怎么设计呢?请你用草图的形式将
作品画在作业纸上。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