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植物的生殖方式
1、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首先对前两节讲述不同生物的生殖方式加以归纳,进而阐明有性生殖的概念。在此基础上,以马铃薯的繁殖方式为例,阐述了无性生殖的特点,并列举实例说明营养繁殖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并要求学生参加有关实践活动。因此,在教材地位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2、在学习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基础上,比较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不同之处。
(2)能力目标
进行嫁接技术的实际操作,了解无性生殖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无性生殖在生产上的应用,认识生物学知识是生产实践的基础。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概念。
(2)植物营养繁殖——嫁接的过程。
教学难点
植物营养繁殖——嫁接的过程。
4、学法指导
讲解法、比较法、分析法、分组实验法
5、教学过程(详案)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导入:出示PPT课件,人的生殖中胚胎的形成及两栖动物抱对行为体现了生物的哪一个基本特征呢?-----繁殖。
追问:个体发育的起点是什么呢?-----受精卵。
再问:那植物也是这样延续生命的吗?它是如何生殖的呢?
(出示课题-----植物的生殖方式)
二、学习目标
1、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
2、举例说明无性生殖的类型。
3、进行嫁接技术的实际操作,体会无性繁殖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
三、学案导学
结合导学案,自学教材P87—P91页内容,思考并完成导学案第1题和第二题。
四、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一)植物用种子进行有性生殖
1、鼓励学生回忆并描述植物进行种子繁殖的过程,并用图片展示绿色开花植物种子繁殖的过程,即从种子-----种子的过程,经历了开花-----传粉-----受精-----胚的发育,最后用种子进行繁殖,产生新植株。
2、概念引出:受精过程中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有性生殖。
(师问):有性生殖中植物是用什么来繁殖下一代的?哪些植物可以进行种子繁殖呢?
(生答):种子-----如小麦、水稻、玉米等。
(二)植物利用营养器官进行无性生殖
(过渡):那马铃薯和多肉植物又是如何生殖的呢?
1、展示PPT图片,马铃薯的茎上发芽,多肉植物的叶生根长成新植株。
(师问):它们形成新植株的方式和植物的有性生殖一样吗?有受精这个过程吗?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吗?
引导学生将其与植物的种子繁殖加以比较,明确种子繁殖属于有性生殖的范畴,植物除进行种子繁殖以外,还有其它的生殖方式。结合图片讲述农业生产上怎样种植马铃薯的方法,引入无性生殖的概念。
2、概念引出:不需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无性生殖。
(师问):无性生殖中植物是用什么来繁殖下一代的?
(生答):根、茎、叶-----营养生殖。
营养生殖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营养生殖的方式-----扦插、压条、嫁接
(过渡):植物的营养生殖在农业生产中也被广泛的应用。
(问题):诗句“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体现了柳树的哪种无性生殖方式呢?-----扦插
学生结合书本及导学案,总结并表述扦插的概念。
师:压条也可实现植物的快速繁殖,针对的是扦插不易成活的植株,如桂花、夹竹桃等。
(过渡):PPT图片展示:那果园里的果树、公园里的月季花是用什么方法让同一株植物体上结不同的果实、开不同颜色的花朵呢?
师:这就是果树和花卉植物应用较多的无性生殖方式-----嫁接。
(讲解):展示PPT图片,讲解嫁接的概念及接穗和砧木。
视频展示嫁接的操作过程
(过渡):具体操作过程同学们想看吗?
师:请同学们带着两个问题观看视频:
①接穗和砧木如何处理?
②若想要嫁接成活,应注意什么?
(学生观看视频后,请学生复述接穗与砧木的处理方式,并讲解嫁接成活的关键,即茎的形成层)
师:同学们想当一回花农,亲自尝试一下嫁接吗?
(学生试验,教师指导)
(师问):实验中我们是选用的枝条还是芽做接穗的?
(讲解嫁接的方法-----枝接和芽接)
(点评并提问):选一组较好的上台展示,并提问:若该枝条嫁接成活,是开玫瑰花还是开月季花?
(引出嫁接成活后植株的性状)-----嫁接成活后的新植株,保持的是接穗的性状。
(师问):农业生产中我们为什么要进行嫁接等方式进行无性繁殖新植株呢?
教师引导:①一般在生产中,选取的都是品质优良的枝条或芽做接穗,能稳定的保持接穗的性状。
②可加快繁殖速度,如用种子繁殖,需几个月甚至更长。
(四)、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比较
通过对上述有性生殖、无性生殖的概念及特点的了解,分组讨论对两者进行比较分析,归纳出两者的差异,并完成导学案第三题。
项目
有性生殖
无性生殖
有无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繁殖速度
后代生活力
后代变异大小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并动手进行了实际操作,如果你是一位农业技术的带头人,我们利川盛产李子,有的李子口感、果实大小等一些特征并不理想。针对这些,你有什么好的改良措施呢?